當口罩成為硬通貨

2020-12-22 澎湃新聞

作者:王不易

來源:物質生活參考(ID:wzshck)

01.

口罩是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才由醫院走向大眾的。因為一次肆虐全球的大流感。

流感於美國軍營中爆發,由於戰爭造成的人口大規模流動、混合以及戰時媒體失聲等因素共謀,流感病毒由美國蔓延至歐洲、至全世界,最終導致5億人被感染,保守估計2100萬人死亡,流行病學家估計死亡人數可能達到5000萬甚至1億。

流感演變為一場浩劫。

疫病肆虐期間,原本僅為醫務工作者佩戴的口罩,開始成為民眾的必需品。人們被強制戴上口罩,如果在公共場所沒有戴口罩,電車售票員甚至有權拒絕你上車,而不會遭受任何人權質問。日本民眾就是在這期間養成了戴口罩的習慣,成為口罩文化大國。這大概也和日本人的性格有關,將流感傳染給他人,對生性謹慎的他們而言,實在是一件天大的事。

那場大流感也波及中國,哈爾濱、上海、北京、廣州都受到影響。但「口罩習慣」並未在中國紮根。事實上,1910年,中國人在口罩發展史上還留下過重要的一筆。

那位關鍵人物叫伍連德,那一年哈爾濱爆發鼠疫,為阻擋飛沫傳播,他發明了一種用兩層紗布製作的口罩,被稱為「伍氏口罩」。《中國疫苗百年紀實》中寫道,當時口罩是稀罕的「怪物」,「民眾、警察都不接受。好好一個人,口上兜一塊白布幹嘛?像個妖精」。

伍連德為推廣口罩的使用,費了很大的力氣。可惜,當疫病消失,人們的記憶便被消除,戴口罩的習慣被拋諸腦後。

截圖自《大流感》

直到2003年非典來襲,塵封的記憶又被喚醒。人們開始戴上口罩。

陳丹青在《荒廢集》中寫非典中的北京:「我騎著自行車穿行其間,戴著分配的口罩:先是圓形凸起的那種,如驢之嚼口,不幾日討得一枚普通棉布口罩,遂了心意。」可見當時對於戴口罩,人們的心中帶著幾分牴觸。

與當年被搶購的板藍根和醋相比,口罩仍未站到C位。

沒過多久,人們對於戴口罩這件事就放鬆了警惕。王府井商業區街頭的人物雕像,被北京人戴上了口罩。這一行為藝術稍微透露了人們之於口罩的情緒:不得已而戴之。

接下來幾年,禽流感、甲流兩次流行病的爆發,也沒有引起全國性戴口罩的高潮,倒是2013年PM2.5概念的出世,興起了抗霧霾戴口罩的文化。尤其在北京,有網友道:「以前誰戴著口罩肯定會引起圍觀,現在誰不戴口罩圍觀誰。」

未在防疫功能上引起人們注意的口罩,似乎在防霧霾上開始獲得人們的關注,但事實上,觀念仍未深入人心。馮唐就說,「戴口罩,特別是N95之類的重型口罩,有裝逼和貪生怕死之嫌」。他甚至因此讚美鼻毛的作用。

回想起來,口罩最大的一次流行,可能是因為鹿晗戴了一款日本品牌PITTA 口罩,年輕人便開始瘋狂追逐,掀起一波代購潮。而PITTA主打是時尚,防霾與防飛沫效果飽受質疑。

2013年,非典十周年之際,南都曾寫過一篇文章——《如果再來一次非典……》,其中提到,廣州街頭已鮮少見人戴口罩,棉口罩和發熱門診,已成為過去。即便是在醫院裡,人們也已忘記戴口罩的意義。

花了一百多年時間,流行病也好,口罩也好,都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故事總是重複。人們總是健忘。

自覺防護意識從未在人群中真正建立。而這個冬天,新冠病毒以最慘烈的方式將口罩推上歷史舞臺。

02.

2020年開年是以一場撕裂開始的。造成撕裂的主人公就是口罩。

「勸爸媽戴口罩」引發了兩代人之間的Battle,家庭Battle很快延伸至社會,總有人不願意戴口罩,總有人在勸人戴口罩。2月7日,北京市終於下達通知:公共場所不戴口罩者由公安機關予以處罰,輕則警告,重則拘留。道德約束上升為行政約束。

撕裂過後,人們尋求「口罩共識」。共識最強烈的時候,不是觀念被改造,而是病毒最兇猛的時候。

「杭州一對夫妻出門買菜未戴口罩,與一確診患者路遇,僅50秒就被傳染!」「寧波一位先生出門買菜未戴口罩,遇同樣未戴口罩的確診患者,僅15秒就被傳染!」——這樣的新聞加速了共識的形成。

一百多年未形成的「口罩共識」,在此刻加速形成。共識的形成又推動了口罩地位的特殊化。

口罩成為了硬通貨。它的背後交織出了一張政治、經濟、社會、民生錯綜複雜的網。

網絡圖片

一家專營口罩的淘寶店,8天時間,日銷售額由5000元飆升至9000萬元。[3]這只不過是口罩銷售版圖的細微一角,而且是良性局面——起碼有的買和賣。很快,口罩荒出現了。連3M中國公司的某高層都在朋友圈裡寫道:「3M的手裡也沒口罩存貨了。」[4]

中國人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國家口罩存量並不足以應對大規模的流行病爆發。3M那位高管說,「3工廠的備貨、原材料供應都是按月做的,需求一下子來百倍,我們也做不出一年的量」。[4]

供需嚴重傾斜,口罩變得比錢更值錢。武漢方面發出呼籲:請不要捐錢,請捐口罩等防護物資。

網友寫:「現在追女朋友都得想辦法送口罩,比送包強,可惜買不著。」「戴口罩出去買口罩,結果沒買著,還浪費一個」的尷尬每天上演。

各種冷門電商APP捕捉到商機,試圖上位,各種「買口罩互助群」「買口罩攻略」被消費者置頂。曾在非典時期人肉背口罩回來的海外華人、留學生,又開啟了人肉背口罩模式。

買不到口罩的民眾開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用衛生巾、胸罩、水桶、橙子皮等自製口罩,各類口罩如過江之鯽,大顯神通。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非典時期,臺灣民眾也曾在電視上看見一則新聞一播再播:某個鄉下地方,因為買不到口罩,鄉民用胸罩來自製口罩。記者訪問了一個年輕人:「戴起來舒不舒服?」「嗯,有媽媽的味道。」被採訪的少年用陶醉的表情回答記者。[5]

廣東梅州三角鎮、海南儋州、海南東方市三地出臺了「舉報疫情線索獎勵口罩」的規定,獎勵數量分別為30個、10個、6個。

搖號、預約、限購種種措施被應用於買口罩,比買房還難。重慶口罩被大理截胡、青島瀋陽互扣口罩(後來發聲明稱是誤會)……地方政府爭搶口罩等防護物資,透露出了一種無奈。

復星醫藥在全世界搶購口罩等防護物資時,郭廣昌感嘆道:我終於理解了什麼是戰略物資。

口罩的價格開始水漲船高,人們買到手的口罩,價格起碼三倍於原市場價。一次性口罩從每包(10個)2元漲到了每包36元,N95口罩基本半個小時一個價。黑龍江省發出倡議,向個人按1:5進行口罩置換(1隻醫用防護口罩置換5隻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以補前線N95口罩缺口。

非典時期,催生了「口罩黃牛」,兩三元錢一隻的紗布口罩,他們按層賣:8層紗布3元、9層紗布4元、12層紗布6元。如今,微商、微信群承擔了黃牛的功能,雖然知道不靠譜,人們還是盡力一試。

這種魔幻,令人聯想到最瘋狂時期的煤炭市場。

電商平臺平抑價格,有關部門開出一張一百萬、一張三百萬的罰單給賣高價的藥房,穩定口罩價格。關於口罩該不該漲價的討論被提出來,口罩所導致的觀念分裂最終在經濟領域也顯現。

國家發改委向企業承諾:「富餘的產量,政府將進行收儲,只要符合標準,企業可以開足馬力組織生產。」

03.

「口罩經濟」最終傳導出「口罩政治」。

對於口罩,人們神經敏感,全國人民都開始算一筆口罩帳。

1月29日,工信部表示,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和出口國,年產量佔全球約50%,我國口罩最大產量是每天2000多萬隻,目前產量達一天800萬隻以上,復工復產面達到40%。

而自從疫病爆發,海外華人都搶在當地限制口罩出口前,迅速將國外口罩買空,全世界的口罩都流向了中國,但老百姓依舊買不到口罩,武漢永遠在物資告急。

「口罩都去哪兒了」,此刻比「時間都去哪兒了」更令人疑惑。

口罩生產鏈條上的各個關節,都被審視。

這種情形下,口罩漸漸與政績掛鈎。官員出現在電視畫面上,戴沒戴口罩、戴的什麼口罩、口罩戴得對不對,都能引起公眾關注與討論。

如何正確得當地使用口罩,成為一門高深學問,不僅是經濟學,更是官場學。口罩若被被用於不該用之處,譬如將捐贈口罩隨意分發、不經程序搬走一箱口罩、截留其他省市口罩物資,問責、警告、免職的處分在所難免。因口罩而被免職,也算口罩所引起的水波效應中,較為超現實的了。

吉林白山市還於2月5日發出了通知:為更好地節約醫用防護資源,經研究決定,即日起,全市各級黨員領導幹部除確有需要外,一律不準佩戴N95、KN95口罩,以確保有限資源向一線醫護人員身上傾斜。

黨員幹部起表率作用,得通過戴口罩這一行為。

「口罩外交」也是一特殊產物。

在此次國際口罩援助中,日本獲得了中國民眾好感。日本機場、藥店口罩售賣處寫著「武漢,加油」,甚至降價出售,日本民間捐贈口罩數量據不完全統計達180萬隻。

日本HSK事務局援助湖北的物資上,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八個字,是公元八世紀日本長屋王親王送給唐朝僧人袈裟上寫的話,後兩句是:「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這句偈語在社交網絡上火速傳播,甚至有漫畫師畫出了中日兩國近20年來,互為援助國的友好畫面。

中國網民對日本好感度提升。

日本是口罩大國,民眾素有戴口罩的習慣。據2019年數據,日本平均每人每年使用約40個口罩,僅家用口罩經濟規模就達280億日元,約人民幣17億元,較五年前上漲近兩成。日本口罩造型、功能、質材多樣,口罩文化影響至中國、韓國等周邊國家,日本口罩是中國年輕人的海淘重點。

歷來只作為消費品的口罩,在這個特殊環境下,被上升至代表兩國人民友誼的高度。

04.

2月8日,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指出,世界正面臨口罩和手套等個人防護物品的長期短缺,目前的需求量是正常水平的100倍,而價格則是正常水平的20倍以上。在患者護理之外不恰當地廣泛使用保護材料使短缺情況進一步惡化。庫存用盡了,積累的訂單達到四到六個月。

從這個數據看,口罩緊缺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人們寄希望於2月10日口罩製造企業的全面復工。但與此同時,第二波復工人群也已經在路上。他們的出門與工作,需要另一波口罩支持。

口罩的奇幻漂流仍將繼續。

參考資料:

[1].《大流感》,作者:約翰·M·巴裡[美]。

[2].《中國疫苗百年紀實》,作者:江永紅。

[3].《瘋狂的口罩》,作者:鄭婷,真實故事計劃。

[4].《數據告訴你,口罩會從哪裡來》,作者:阿米、羅鈺婧、高斌,DT財經。

[5].《我們臺灣這些年》,作者,廖信忠。

[6].《「口罩文化」盛行的日本馳援中國口罩超百萬枚》,作者:潘寅茹,第一財經網。

相關焦點

  • 廁紙成「硬通貨」,天貓海外集結100000000卷手紙急供海外
    一時間,廁紙在國外成為「硬通貨」。3月30日,天貓海外聯合清風、維達、心相印等國產紙巾品牌緊急調撥100000000卷手紙,供應海外市場。以廁紙使用冠軍美國為例,每人每年使用141卷廁紙,這次的備貨1億捲紙夠70.9萬人使用一年。「通過天貓海外,一包捲紙從中國抵達海外消費者手中,最快只需7天。」
  • 為什麼說北上廣深房子是硬通貨?看看紐約東京怎麼說!
    但是這兩年提出房住不炒、今年房地產企業三道紅線等政策,全國部分城市房價已經有下滑趨勢,尤其是天津,但是北上廣深的房價一直維持在高位,並沒怎麼跌,今後還能不能投資,會不會成為硬通貨,我們同差不多相同規模的紐約、東京相比一下。
  • 小度「直播硬通貨」煉成之路:聯手淘寶薇婭、快手白小白全線開火
    聯合白小白達成一秒訂單破萬,小度加冕「直播硬通貨」5月10日,在快手「國貨之夜」直播活動中,小度旗下兩款人氣產品小度人工智慧音箱1S和小度在家智能屏Air出現在網絡紅人、知名歌手白小白的直播間內,作為該主播少有推薦的3C電子類產品之一,小度一經亮相就收穫了眾多快手老鐵的喜愛
  • 通貨膨脹出現,歷史證明只有它才是「硬通貨」,房子黃金一文不值
    作為不可再生資源,石油一直都很珍貴,素有「工業血液」之稱,俗話說物以稀為貴,如果石油都沒有辦法成為對衝資產,那麼真正的「硬通貨」又是什麼呢? 在美國出臺的政策中有這樣一條,那就是「無限印鈔」,大多數人認為,美國這一做法是想把國內的危機引到其他國家,但「無限印鈔」可能帶來通貨膨脹,這種行為無疑是危險的。
  • 黃金從古至今都是硬通貨,中國幾千年積累的黃金都到哪裡去了?
    二、近代戰爭,大量黃金流失海外 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遭受西方列強近百年的欺凌和掠奪,大量的白銀和黃金被盜取掠奪或因戰爭失敗賠款流出中國,連年的戰爭,黃金作為硬通貨
  • 可循環代替一次性,重複使用口罩真的靠譜嗎?
    口罩成為「硬通貨」國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口罩成為日常生活標配,在疫情初期甚至成為「硬通貨」。中央疫情防控指導組專家組成員張伯禮表示:「新冠肺炎在境外,比如印度尼西亞、印度確診的人還很多。即使在國內疫情有一定的控制,但還沒有完全消失,保守估計口罩在這一年暫時摘不下來。」由此可見經過這次口罩在全球的廣泛使用,人們會習慣於口罩囤貨,口罩在未來將成為家中常備的生活必需品。但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面上流行的大多數是一次性口罩,家庭庫存告急,另外頻繁使用一次性口罩還會造成大量的廢棄垃圾,於是很多廠家都把目光放在研發可重複使用的口罩上。
  • 甚至能賺一筆,被譽為車界「硬通貨」
    甚至能賺一筆,被譽為車界「硬通貨」如今在買車的時候,我們大多數車友比較關心的就是自己的汽車能不能夠保值。如果說我們購買的汽車貶值率特別高的話,那麼很多人並不想入手,因為一旦要換置新車的時候,可能需要付出非常大的代價。但是也有一些相對比較奇葩的車型,他們的車型不但不會掉價,開10年賣掉還依然有的賺,下面這幾款車型早買最合適。
  • 體現女人味的絲襪,原本是有錢男人的「標配」,曾是「硬通貨」
    1811年的時候杜邦成為了美國的火藥生產商,那時候年銷售高達12.2萬美元。之後憑藉一系列訂單,杜邦財團的實力大大增強,一度躋身十大財團的第5位。1935年的時候杜邦研究出了一款合成纖維也就是尼龍,直到發現百貨商店開始售賣這種光滑的長筒絲襪時,女人為了購買絲襪甚至達到「瘋狂」的程度。看到絲襪在女性市場有著如此龐大的需求,杜邦公司也抓緊推出了尼龍絲襪。
  • 浮腫大叔潘粵明一句道歉斬獲4.7億閱讀 胖不是原罪,演技才是硬通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浮腫大叔潘粵明一句道歉斬獲4.7億閱讀 胖不是原罪,演技才是硬通貨 《龍嶺迷窟》豆瓣開畫評分8.4,這一邊喜提國劇開年 分、那一邊潘粵明卻在誠懇致歉。 表示對不起大家、承諾未來工作中一定做好身材管理。
  • 美國求購口罩被拒,日本議員拍賣口罩牟取暴利後,事情又有新進展
    BWC中文網百家號一天前獨家撰文《美國求購口罩被拒,美國人:可悲,中國口罩將成硬通貨》提及,美國、歐洲、日本等經濟體經濟向來是以逐利為目的,這就形成了這些經濟體以資本為出發點的許許多多「利己主義者」。特別是在新冠病毒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進一步大幅蔓延的情況下,這一弊端則第一時間凸顯了出來。
  • 口袋版開售硬通貨,精力直接換
    口袋版開售硬通貨,精力直接換 夢幻西遊每產出一件頂級神器,在它之前都會有無數件的裝備被鑑定。高於90級的裝備獲得方式只有一種,就只能靠使用製造書指南和精鐵打造才能獲得,而且還只能是在玩家那裡打造。
  • 送你5 個科室復工神器,更有 KN90 口罩限量福利!
    防控疫情是基礎,口罩等防護工具不可少。 高效診療是關鍵,更快的完成分診、檢查、下處方,既幫助患者,也保護自己。 (獲取方式見文末) 然而福利沒結束,口罩作為「硬通貨」,總有人需要。
  • 口罩真假難辨惹人愁,專家教你一招秒辨質量
    驅動中國2020年3月10日消息,新冠肺炎疫情橫掃全球,口罩已經逐漸成為全球的「硬通貨」,一「罩」難求的局面更是比比皆是,但相比買不到口罩,或者是砸下個大價錢終於買到了口罩,更悲催的事情莫過於買到了假口罩。
  • 健身環都能當「硬通貨」了,體感遊戲春天還有多遠
    除了口罩,任天堂Swtich的「健身環大冒險」也成了疫情期間的「硬通貨」。任天堂2019年10月18日發售「健身環大冒險」,儘管並未在大陸市場開售,但大陸玩家熱情依然高漲。疫情期間「健身環大冒險這款遊戲曾在中國電商平臺上,賣出1800元人民幣的高價,較之79.99美元/7980日元的定價有著2倍溢價率。
  • 偶像不走心表演被群嘲,演技才是「硬通貨」!
    在新的時代當中,有人能夠抓住話題,抓住熱度就能成為「網紅」,也能從網紅成為流量明星。  娛樂圈也不再僅僅只是演員的圈子,而是人氣偶像和實力演員並存的大圈子,甚至有了網紅之後,這個圈子似乎也在不斷的降低神秘性。  當偶像明星用自己的人氣「混淆」影視劇行業之後,導演的選擇也變成了能夠帶來流量,能夠吸引觀眾,能夠漲收視率就是他們的選角條件。
  • 拼多多發布女神節男性送禮熱門商品榜單:口罩、遊戲周邊上榜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拼多多最新資訊 > 正文 拼多多發布女神節男性送禮熱門商品榜單:口罩、遊戲周邊上榜
  • 未來,現金才是「硬通貨」?銀行前行長透露:苦日子要來了
    所以,擁有現金才是「硬通貨」。
  • 高盛:一半美國人或感染,美向俄購口罩被拒,德沒收美口罩後,有進展
    目前,洛杉磯的衛生官員已建議當地人在自己的家裡,也要戴口罩,以防止新冠病毒在家庭中傳播。洛杉磯公共衛生主任芭芭拉·費雷爾(Barbara Ferrer)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由於傳播範圍如此之廣,我們建議人們在家裡時戴好口罩。」不過,這一個新進展,似乎不能使美國經濟有效應對大流行,甚至近乎於「亡羊補牢」。
  • 看海信ULED超畫質電視U7如何展現聲畫「硬通貨」
    最近幾年,電視行業的發展是十分迅速的,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追求更加大的屏幕,然而要說電視行業的硬通貨,還是要數畫質和聲音,這就不得不提到在6月12日海信舉辦的新品發布會上亮相的海信ULED超畫質電視U7,這款電視帶來了120Hz疾速屏、100級全陣列動態背光、無損天籟引擎等諸多黑科技
  • 職場社交飲品「硬通貨」咖啡排第一 四成人在咖啡店逗留1小時
    女性較男性更愛社交,也更愛咖啡;42%的職場人選擇在咖啡館「速聊」,時間縮短為1小時之內;69%的職場人喝咖啡時的狀態是聊天,只有31%獨處……近日,職場社交平臺脈脈聯合《中國消費者報》共同發布的《中國職場人咖啡社交消費調查報告》顯示,平均有四成人每次會在咖啡館逗留1小時,不過儘管咖啡是職場飲品最強「硬通貨」,但江蘇等地職場人還是更愛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