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像材質優良,工藝精湛,彰顯出雍容華貴的皇家藝術氣派
明代永樂和宣德兩朝宮廷製作的藏式佛像,稱之為「永宣宮廷造像」或「永宣造像」。這一時期造像有共同的特徵,即面部較較寬平,軀體結構勻稱,寬肩細腰,造型端莊大方。四肢粗壯,肌肉飽滿,細部刻畫精細入微。衣紋與裝飾皆吸收中原地區傳統手法,體現中原地區傳統的審美情趣。造像座造型規範講究,蓮花座刻「大明永樂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六字紀年銘款,字體柔美;銘款從左至右刻寫,以迎合和順應藏族人藏文讀寫習慣。蓮花座下皆有裝藏,封底蓋中央部位刻畫十字金剛杵,固定封底蓋的方法為剁口法,並採用中原傳統失蠟技術,鑄完後進行鍍金處理,金質純厚,亮麗悅目。整體而言,此時期造像的造型完美,材質優良,工藝精湛,流光溢彩,彰顯出雍容華貴的皇家藝術氣派。
根據首都博物館黃春和老師估算:全世界現存的永宣造像有400餘尊,其中,國內有300餘尊,分布於各大博物館以及各公私收藏手中。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北京故宮博物院院藏的那些永樂造像。
■收藏周刊記者 陳福香 整理
1
觀音菩薩面相渾圓,神態祥和。頭戴五葉寶冠,高扁髮髻,袒上身,瓔珞、臂釧雕飾精美。腰束長裙,衣褶摺疊流暢,右舒坐,右腿自然下垂踏小蓮花,左腿盤曲在蓮座上。身體略向右傾,閒適自如。右手牽蓮花莖撫座面,左手當胸握經篋。端坐於仰覆蓮座上,蓮瓣尖上捲成三顆圓珠狀,覆蓮瓣下雕刻一周三角形花瓣裝飾,蓮座高大華麗。座面陰刻「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
2
此釋迦牟尼像,紺青螺發,頂有鎏金寶珠,面龐圓潤,額有白毫,修眉細目,雙眼略向下視,直鼻,唇微張,雙耳下垂,耳垂中空。頸施三道弦紋,身穿袒右肩袈裟,結跏趺坐,右手施觸地印,左手結禪定印。底座為雙層仰覆蓮座,仰蓮花瓣略短,覆蓮花瓣稍細長,仰覆蓮瓣之間夾成銳角,蓮座底部略大於上部,平穩勻衡。蓮座上下層各鑲嵌一周整齊的連珠紋。基座上部中間鏨刻「大明永樂年施」款。 永樂款銅造像素以衣飾華麗精美、裝飾豐富繁縟稱著於世,尤其是寶冠、纓珞、項飾、耳璫的精細雕刻令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此件造像簡潔生動,質感極強,所用銅質之精,鎏金工藝之美,望之儼然,即之也溫,神情表達之準確,洵為有明一代佛教造像的上乘之作。
3
文殊頭戴寶冠,紺發,寶繒在耳後扎花結,呈「U」字形。面龐方形,修眉細目,眼睛微閉,莊重中蘊含慈祥,鼻高直,耳飾璫。頸有三道,胸飾瓔珞,著披帛,下身穿裙,雙手持蓮莖,兩肩各有蓮花一朵,蓮花上放置經篋和寶劍。結跏趺坐,臂、腕、足有釧。仰覆蓮花座上飾連珠紋,座上部鏨刻楷書「大明永樂年施」。
4
這套鈴杵為明永樂年間所制,內鑄「大明永樂年施」,由明代宮廷製造。鈴為杵形把首,上有佛首覆蓮,並鑄有六字真言及瓔珞、金剛杵等紋飾。杵為銅鍍金五股杵,兩端皆出五峰,代表五佛五智。
鈴是藏傳佛教常用法器之一,也稱為藏鈴、金剛鈴等,常在修法時搖響,是諸尊警告有情,使之喜悅的法器。因其體堅固,故稱金剛,又因其形為五鈷形,故亦稱五鈷鈴。藏傳佛教視之為代表智德的法器。
杵是佛教法器名,原為古印度的一種兵器,佛教密宗用以示堅利之智,是斷煩惱、伏惡魔的法器。用金、銀、銅、鐵或硬木製成,長八指至十六指,其中以十六指為上,十二指為中,八指為下,兩端有獨股、三股、五股。一般認為金剛杵象徵菩提心,不持金剛杵念佛,念佛就達不到目的。
永樂四年(1406年),西藏尚師哈立麻千裡迢迢,到南京覲見永樂帝,受到隆重的禮遇。此鈴杵即在永樂帝賜物之中。
5
觀音菩薩坐像面相豐滿安詳。頭戴五葉寶冠,高髮髻,袒上身,瓔珞、臂釧雕飾精美。腰束長裙,衣褶摺疊流暢,右舒坐,右腿自然下垂踏小蓮花,左腿盤曲懸起,左足架在右膝上。身體呈三折扭姿態,閒適自如。右手牽蓮花莖撫座面,左手在胸前握經篋。仰覆蓮座,覆蓮瓣下雕刻一周三角形花瓣裝飾,蓮座高大華麗。蓮座側面刻「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
6
金剛薩埵坐像面相豐滿,雙目俯視,嘴角含笑,神態安詳和悅。頭戴五葉冠,冠帶呈U字形緊貼耳部向上捲曲,垂輪式耳環,披帛由肩前下垂纏繞雙臂垂於身後,寶冠佩飾規整,雕琢精美。全跏趺坐,雙手牽蓮花莖,施說法印,身側兩枝蓮花花蕊中立金剛鈴、金剛杵。此像神態端莊,工藝精美。座面陰刻「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
7
彌勒面相方中見圓,豐滿端正,五官勻稱,眉眼細長,靜穆柔美中略帶笑意。細腰寬肩,肩、腰呈倒三角形,肩上有蓮花與壺各一。寶冠、纓珞、項飾、耳當等裝飾繁縟。底座為雙層仰覆蓮,蓮座上下各有一周鑲嵌整齊的聯珠紋,座上部中間鏨刻「大明永樂年施」。
「永樂」款銅造像是明朝廷專為頒賜西藏地方政府官員、宗教界上層人士而鑄造的。鑄造者選用了上乘銅材與先進的鑄造技巧,融合藏、漢兩地造像風格而成。「永樂」款銅造像豪華精美,在眾多造像中獨樹一幟,別開一家風貌。
8
綠度母為二十一救度佛母之首,傳為觀世音菩薩所幻化,在西藏深受人們的崇信。此像頭戴五葉寶冠,冠葉細小,冠葉間距大,冠箍前垂流蘇形瓔珞,華麗優美。像修眉廣目,面型圓滿,儀容端莊秀麗,姿態典雅。右舒坐,腳踏小蓮花,左手拇指與無名指相捻結施依印,右手結與願印置於膝上。長裙衣紋自然流暢,裙擺垂蓋蓮座。身材比例準確,肌體線條勻稱柔美。座面陰刻「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
9
金剛薩埵坐像頭戴五葉寶冠象徵五佛嚴頂,束髮繒帶雙飄於耳後,雙耳垂飾大耳璫。圓面朗目,嘴角上揚,微含笑意。上身袒露,通肩披帛帶,胸前、腰際佩掛瓔珞,四肢、手足各以臂釧、手鐲、腳鐲等為裝飾。左手持金剛鈴握拳安於腰側,表以大智慧清淨法音驚覺一切有情歸於正道;右手持五股金剛杵安立心際,象徵著如來五佛五智。蓮座正面由左至右陰刻「大明永樂年施」楷書款。
(摘選自雅昌藝術網《北京故宮藏明永樂佛造像賞析》)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