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歲月濃淡總相宜,人生有味是清歡

2020-12-12 萱萱細雨

今年是汪曾祺老先生誕辰100周年,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這個人間有味是清歡的可愛老頭。

01

汪曾祺是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的代表人物,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他的文風自成一體,悠然從容風輕雲淡,在《慢煮生活》這本書裡,我們大概可以管中窺豹。

《慢煮生活》完整收錄《五味》《昆明的雨》《人間草木》《星鬥其文,赤子其人》等家喻戶曉的名篇,同時也新增了《貓》《一技》《名優逸事》《和尚》《一輩古人》等罕見篇目。

書如其名,該書從花鳥魚蟲、鄉情民俗、凡人小事、旅途見聞等多個主題出發,詳盡展現一代「生活家」汪曾祺的他的生活志趣及精神世界。

汪曾祺說:「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

他寫的人間草木、四方食事、天涯遊子、故人往事,可以說是字如其人,沒有華麗辭藻,像一碗煮到剛剛好的白粥,小火慢燉,大味至淡。

他書中的慢,並不是拖沓,而是悠然從容。書中的淡,並不是寡淡,而是淡而有味。

汪曾祺在寫切西瓜時,他這樣說道:

"先將西瓜泡在井裡,撈起後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一件極其平常的事情,他寫的這樣微妙而有趣。

他還經常寫「慢」,是怎麼樣一種慢法呢,是慢中有趣。

在西南聯校時,一位姓鄭的男同學愛吃蓮子。一有警報,他就拿一個大漱口缸放到鍋爐火口煮蓮子。等警報解除了,他的蓮子也煮爛了。有一次,日本飛機轟炸聯大,北院、南院,都落了炸彈,這位愛吃蓮子的老兄,聽著炸彈乒桌球乓在不遠的地方爆炸,他依然在鍋爐上慢慢地攪和他的冰糖蓮子。後來,這個同學還被拍進了電影《無問西東》裡。

汪曾祺文章的背景大多是亂世,作為一個文人,他感興趣的,是亂世之中「慢」和「淡「的生活。

無論風雲怎樣變幻,人的日常仍堅不可摧。哪怕炮火連天,吃總要吃,睡總要睡,該做的事,天打雷劈也得辦。這是他的生活哲學,無論時代和環境多麼糟糕,仍要保持樂觀從容生活。

汪曾祺的淡,有幾分陶淵明式的意味。這套淡和慢的哲學,概括起來,就會讓我們想起熟悉的那句陶詩: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其實我們可以把汪曾祺理解為現代的陶淵明。

02

說起汪曾祺,在很多人眼裡,他文章大多關乎吃吃喝喝,是個把美食寫到極致的作家。

比如他寫高郵的鹹鴨蛋、北京的豆汁兒、江陰的河豚、湖南的臘肉,都讓人垂涎欲滴,大呼過癮。甚至一度被人稱為美食作家。

他寫的美食,大多是他在80年代後,回憶家鄉時寫的小文章。人到晚年,總會想起一些美好的事物,便提筆寫下來了。就像木心說的,人到了晚年,最愛吃的還是童年味。所以汪曾祺先生寫下的,是美食也是美好的回憶。

細讀汪曾祺的作品,會發現他筆下的美食都是些日常飲食,土豆、蘿蔔、鴨蛋、香椿、野菜等等,再普通不過的食材,一旦落於他的筆下,都變得活色生香,令人垂涎。

那是因為,他對每一道食材,都是飽含著感情不帶有任何偏見在寫。在造物主眼裡,任何食材都是平等的,只是後來被人為地分出了三六九等。汪曾祺眼裡的食材亦是一樣,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當下社會一些所謂的美食家,多半時候不是品嘗美食,而是攀比,比哪道菜貴、比哪種食材值錢,嚴格來說,真正的美食家鮮有。美食家確切來說是一種文化,不是攀比,不是炫耀,而是熱愛。各大視頻網站上自稱美食家的人,比起汪曾祺先生,真是差得太遠,只能希望他們多讀讀先生的書。

03

同樣是寫亂世,如果是魯迅來寫,我相信他一定是激烈批判的、金剛怒目的,但汪曾褀不激烈、不批判,他沒有那個興趣。

魯迅是戰士,而汪曾祺是文人。

坦白說,汪曾褀是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卻不是一個偉大的作家。但我這樣說,並不影響汪曾褀的價值,我們熱愛魯迅,需要魯迅,也需要汪曾褀。

汪曾祺的文字永遠平淡、隨和,這是由他個性氣質決定的。一個國家需要魯迅,也需要汪曾祺。魯迅這樣的作家,拿起筆桿用犀利的言辭為人們去爭取;而汪曾祺卻完成了爭取後的工作,那就是有煙火氣的生活。

汪曾祺生於1920年,家鄉江蘇高郵,是典型的江南水鄉。祖父是前清的秀才,從小教他讀《論語》,家境殷實。父親可以說是個全才,年輕時是運動員,還是個大才子,會的樂器不下幾十種。父親性格隨和,對汪曾祺學業關心但不強求。汪曾琪數學不好,他也不責怪,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汪曾祺對兒子的態度,也很隨和,無論是戀愛還是事業,都相信他自己的選擇,從不橫加幹涉,關係也很像兄弟。兒子有時叫他爸,有時直接叫他「老頭子」。

了解過汪曾祺的生活環境,也就能知道汪曾祺為什麼能和別的作家不同。字如其人,他的文章也隨之有著樸素流動,淡定悠遠的特質。讀他的文字,仿佛開窗就能聞見江南的荷香。

汪曾祺曾坦然地說:我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諧。

萬事萬物之間的和諧,與身邊周遭,均有種和諧的味道。這些和諧裡,不爭、不怒、不喜、不悲,這種非常中國式的田園精神,在汪曾祺先生身上,一覽無餘。

04

80年代後,汪曾祺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一是:80年代後的老作家,只有汪曾祺還在寫傳統中國的文人氣,保住了最後一脈香火。我們後來看到的中國文學,其實已經嚴重西化,中國式的文人氣已經逐漸消亡。

二是:汪曾祺在家庭教育中打下了不錯的舊學底子,又接受過當時中國最頂級的現代教育。舊文人身上的情趣,和新學者的智識,在他身上形成了完美的融合。

現在,能寫出他這樣文字的中國作家沒幾個了。要麼傳統文化的底子薄,要麼新時代的智識不夠,無法再出現第二個汪曾祺。

1997年5月16日,汪曾祺因病去世,享年77歲。

據汪曾祺的兒子汪朗回憶,汪曾祺的晚年,過得更加散漫,慢慢燒一道小菜,慢慢品一壺清茶,慢慢畫一幅小畫,慢慢寫一篇文章。他認為生活本身是散散慢慢的,文章也該是散散慢慢的。

2020年,也就是汪曾祺的誕辰一百周年,汪曾祺的紀念館在高郵正式開館。開幕式上,汪朗說:

「如今老頭人不在了,家鄉的父老鄉親還是投入大量資金,為他建立了這座紀念館,這讓我們感到有些不安。這筆錢,本來是可以辦許多實事,惠及更多的父老鄉親的。」

汪朗這份謙遜體面,和他父親汪曾琪很像。

汪朗先生還說,這些年老頭的名聲越來越大,他的品性我們子女還可以學習,但他的寫作才華卻無法繼承,也挺不好意思的。

其實,不光是汪曾祺的寫作才華無人可繼承,他筆下那些精緻的飲食男女,張弛有度的生活態度,詩味悠長的文人氣,也再難重現。

汪曾祺曾在1982年的一篇文章裡面說:現代小說是快餐,是芝麻燒餅或漢堡包。

他似乎很早就預見現今快餐文化時代的到來。

今天的中國,社會高速發展,人們在消費主義、物質主義下成長,習慣了短平快的節奏、重口味的審美,失去了「慢」和「淡」的能力。

在《慢煮生活》中,汪增祺說:

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益於世道人心。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我的作品。

在他的文字中,那個可愛的老頭,仿佛要從紙面上跳將出來,自顧自地在你面前談天說地。

這個時代,如果多幾個像汪曾祺的老頭,想必也不會如此無趣!

相關焦點

  • 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同友人閒遊南山。淡煙疏柳媚晴灘,一個媚字,和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一樣精妙。天氣晴暖,霧若無,柳疏朗。雖時值歲末冬寒,景色依是秀雅。蘇軾心情也明媚。山裡農家,最不缺的就是山野菜蔬,農家茶。新燙的茶,杯裡泛起雲波,似雪沫乳花。蓼芽蒿莖拌好裝盤,嘗一口,便是嘗到了早春的味道。古人比我們的生活精緻得多。
  • 讀書有味是清歡
    :清歡,書齋名:清虛庵。《清歡筆記》收文三十六篇,記山水、記過往、記遊歷、記隨想。明清兄雅好書籍,愛書成癖,喜讀善讀,文字簡雅,文風清妙。書中《讀書小記》:「讀書與處人一樣,講究一個「緣」字。喜歡的書百讀不厭,討厭的人一見就煩。讀書,一定要讀心生歡喜之書;人生在世,還有什麼比心生歡喜更好呢?」喧囂紅塵裡,人與人之間相識無非是個緣字,書與人相逢亦是緣,喜歡書的人自會擁有書,縷縷簫音,空靈淡雅。
  • 早讀丨唯願歲月安暖,流年馨香
    總是那麼喜歡在柔藍湖綠的清晨,在微風中漫步,在花香裡沉醉;總是那麼喜歡在午後的時光,品一杯濃淡相宜的茶,看天空的明媚,看四季的嫣然;總是那麼喜歡在籠罩著一片金色寂靜的黃昏,看落日留下長長的影子,看露珠輕輕地滴落在一株花叢中……生活裡,總是會有淡淡的愁緒,風起落花、流雲飛絮、清歌淺唱
  • 最好的生活是: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
    最好的生活是:時光,濃淡相宜;人心,遠近相安1:等待也好,迷茫也好,都不要把自己留在原地。只要你下定決心,每一個都可以是新的開始。最大的浪費,莫過於揮擲時光;最大的珍惜,莫過於時不虛度4:有時候,你的一句話可以讓我開心好幾天;有時候,你的一句話也可以讓我失望好幾天,這就是在乎5:如果決意去做一件事了,就不要再問自己和別人值不值得,心甘情願才能理所當然,理所當然才會義無反顧6:所謂人生,就是聽不完的謊言,看不透的人心
  • 《淡是最濃的人生滋味》:汪曾祺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
    讀汪老的書就像聽汪老講課又或坐在老先生身旁聽其談古論今,有情趣有幽默。汪老的散文文字淡淡,生活氣息濃濃,就像一杯好茶需要慢慢品味。本書是汪曾祺先生的晚年回憶錄,憶海拾珠,散文成集。「淡」源自於生活日常,而「濃」薈萃於熱愛生活進而見微知著的精神。
  • 歲月如歌,心懷清歡
    每當午夜夢回,不得不感嘆 ,是歲月蹉跎了我們,還是我們蹉跎了歲月?人一生總有不順心的日子,也總有開心快樂時光,在喧囂的塵世行走,到處都是奔波的人群,有生有死,有樂有淚。所有的經歷都會讓我們在成長中逐漸走向成熟,所有的努力與付出最終都會有一個答案;人生旅途,大多時候都在荊棘與坎坷中探尋,生命需要我們在成長中變得堅強,在失敗中學會領悟,在平淡中體味幸福。在光陰的長河中行走,我們總覺得是如此的漫長,似乎永遠也沒有停留。
  • 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生活要慢慢地過
    這兩天無事,已經將借的一本林清玄的《人間有味是清歡》讀完了。之所以會借林清玄的書,是因為有人說我的文風跟林清玄的有點像。說實話,我之前根本就沒有讀過林清玄的書,很想知道林清玄的文字是怎麼樣的。如果叫我買書,我是捨不得花錢去買散文讀的。骨子裡對小說有一種偏愛之情,買書必得是小說才行。故而,雖聽說了林清玄好多年,總是沒有讀過他的書。直到近日辦了讀者證,才有機會認識他。
  • 吃貨蘇軾的歡愉——人間至味是清歡
    人間有味是清歡。吃貨蘇軾蘇軾,蘇東坡,除了他文學上的造詣,恐怕最讓人熟知的就是他美食家的稱號。放現在,蘇先生是妥妥的一枚吃貨。在吃的成就上,估計他稱第二估計就沒人敢稱第一了。舉世聞名的「東坡肉」就是因他而被世人熟知,在他的詩作中,很多的文章都是寫吃。
  • 蘇軾「人間有味是清歡」中「清歡」何意?讀上一句,才知它有多美
    因為高考年年都有古詩詞鑑賞題,而且一般題中的詩詞都是課外的古詩詞,所以每年老師們都會出一些模擬題。這次,她出了一道這樣的題:你如何理解蘇軾的「人間有味是清歡」。題目中,也把蘇軾這首詞的全詞印了出來:《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 品茶中感悟人生,蘇東坡寫下一詩,「人間有味是清歡」成千古名句
    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首早春紀遊詞。「細雨斜風作曉寒」——某個春天的清晨,風斜雨細,春寒料峭。這麼冷的天,我們的東坡同志,只淡淡地只說了「作曉寒」——我不在乎。再冷的天,還有濛濛細雨,如剪刀般的風,也阻擋不了,我那雙樂觀的腳步啊!「淡煙疏柳媚晴灘」——時到向午,雨勢漸收,淡淡煙雲,籠罩著河灘邊的疏柳。
  • 經典美文,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句句走心,人生百態,細細品味
    一、讓生活消失在不鹹不淡、不溫不火的恬靜中,在塵世的煙火中,因為一個人,愛上一座城;遇見一個人,守著一座城;寫自己的清歡,做自己的夢,一切順其自然。二、人生就是一本厚厚的書,翻開是經歷,合上是回憶。經歷有長有短,追憶有苦有甜。
  • 閱見世界丨書卷有味是清歡
    書卷有味是清歡□嚴豐穎不經意間,總是想起穿梭在巷陌的老舊自行車,響脆的叮鈴聲伴著舒爽的晨風,自行車後座上是小小的我,悠悠地晃動著腳丫,目光所及,是飛速閃過的房屋與街道,以及高大的、令我仰視的父親的背影。
  • 詩詞丨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導語: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隨風而起,自在飄揚;其實,也是身不由己,若它能選擇,也不願意那樣無根無垠地漂泊吧。人間有味是清歡。碎碎念:冗長的歲月,沒有誰的陪伴能如影隨從,沒有哪位貴人會每次在你危難時刻適時出現。漫漫人生路,更多的是自己一個人在走,好的歷程,不好的歷程,都需要自己一一嘗試。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 「最後的士大夫」汪曾祺: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今天應該快活
    可謂是狼狽的處境之下,只有沈從文先生看得起汪曾祺的才華,在給施蟄存寫信時,沈從文毫不吝嗇地誇讚汪曾祺:「新作家聯大方面出了不少,很有幾個好的。有個汪曾祺,將來必有大成就。」接著又極力將汪曾祺捧進京派組織裡。當時的京派門牆內,林徽因、蕭乾、朱自清等早已成名,汪曾祺並沒有如沈從文所願大放光彩。
  • 歲月滄桑,8句詩詞,感受古人的人生領悟!
    人間有味是清歡。 ——蘇軾《浣溪沙》 林清玄先生把清歡理解為清淡的歡愉,清歡來自於對簡樸生活的熱愛。 何為清歡?遠離鬥爭喧囂,忘卻欲望名利,放慢人生的腳步,卸掉束縛與多餘。這就是清歡。
  • 上遊•文薈丨早讀丨心若無塵,歲月生香
    人生路漫漫,且行且珍惜,走的太快了,你會忘了初心,走的太急了,容易丟掉本真,多想手握清歡,讓歲月生香,將最美的時刻典藏於心中,傾盡一生的所有,清靜無憂的向前走。喜愛秋的味道,猶如茶香,流淌著飄逸與純真,也喜歡秋葉的靜美與豪邁,令我不知不覺之中戀上了沉靜的時光。仰望秋月,明淨如畫,帶給人真誠的祝福,化解了心中的陰霾。
  • 狗狗洗澡香味DIY定製,濃淡由我自己來定|雪貂留香
    時代迭代換新,如果一個經典老品牌止步不前,永遠停留短暫的輝煌裡,消費者總有一天會選擇棄之。雪貂留香時刻觀察行業動態,永遠站在消費的角度打造適合時代、適合養寵主和寵物的確切需求的臻品。行業大數據分析,養寵主在為寵物挑選產品,需求趨向更廣泛,不再停留以前的單一的「洗得乾淨、洗得香」的效果,而是多維度多追求,除了洗得乾淨,更要洗得安全、無害、祛味的同時香味相宜。
  • 《風味人間》第二季:人間有味是清歡
    每種味道都蘊含多彩的幸福遍尋全球25個國家和地區拍攝超過300種美食記錄無數張動人的笑臉山川依舊 風味不改人間有味是清歡「深夜放毒」的美食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終於上線了,總導演陳曉卿、解說李立宏、配樂阿鯤......曾經讓大眾飽含口水的三位神仙重裝上陣,給我們帶來了熟悉誘人的味道,讓無數美食愛好者們垂涎三尺,網友們在彈幕上紛紛評論:嘴裡的食物,它突然不香了。
  • 十首描寫清的古詩詞,詩家清景在新春,人間有味是清歡
    山色空濛,歌聲清越,蘇軾悠然地唱,「人間有味是清歡」;獨清獨醒,淡淡倦意,李商隱落寞地嘆,「未妨惆悵是清狂」。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賞析: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濛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