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模型 大境界:民間模型師吳巴銀的國際創作之路

2021-01-09 參考消息


「皇太子號」模型

參考消息網3月9日報導   一艘殘破的戰艦正行進在深藍的海面上,帶起雪白的浪花,艦體微斜、略帶鏽跡,高聳的煙囪上有一處巨大的破損,幾名身著沙俄軍裝的水手和軍官正站在瞭望塔上觀察敵情……這不是一幅油畫,而是模型師吳巴銀製作的戰艦模型——「皇太子」號,也是這件模型讓吳巴銀斬獲模型界的權威大獎:2017年荷蘭SMC國際模型展艦船金獎。

吳巴銀告訴參考文化:「模型有一種獨特的魅力,對我來說是深入骨髓的熱愛」,而作為書寫了中國模型新歷史、江湖人稱「T8老師」的模型大咖,他背後又有哪些不一樣的故事呢?

 做模型都要懂什麼?


吳巴銀照片

早在讀小學四年級時,吳巴銀就開始接觸模型。大概每個男孩子都喜歡飛機、戰艦,吳巴銀也不例外。十幾歲時,吳巴銀得到一艘驅逐艦模型作為禮物,那時他對模型這個新事物並沒有什麼概念,也不知道怎麼去拼接這些零件,只是覺得怎樣好看就怎樣做。驅逐艦模型做成後,吳巴銀把它放進了家門口的人工湖裡,以為可以隨波而行,結果,這艘模型船「意外地」「葬身」湖底了。

雖然很早就接觸到模型,但囿於時間和金錢,吳巴銀真正開始做模型是大學以後的事情了。上大學後,有錢買噴筆、噴槍、顏料等專業工具、有時間進行思考和創作後,吳巴銀正式踏上模型創作之路。

與繪畫不同,模型是一種立體的藝術。因此,在模型製作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知識儲備。對於做模型都需要會什麼,這位模型師告訴參考文化:「如果只是模型愛好者,那麼就不必追求完美,可以隨心所欲,只要喜歡,怎麼做都可以。」


 吳巴銀與他的模型

但對於那些想在模型領域有所建樹的人,就必須注重培養自己的美學素養,其中包括對色彩、光影、結構等方面的掌控。「模型不應該只是簡單地還原一個歷史事物,模型也不應該僅僅展示事物的外形和結構,更要有美學價值。」吳巴銀說。他舉例道,「皇太子」號模型,艦體採用舊化、鏽化的手法,而海水和海浪部分則注重光影的處理和色彩的搭配,使「皇太子」號模型呈現出油畫般的質感。為了能將自己腦海中的設想完美呈現在紙面上,吳巴銀還自己鑽研美術,練習素描。

「做模型還應該尊重歷史事實,以史為據」。課餘時間,吳巴銀總喜歡查找資料、翻閱歷史照片,尋找創作靈感。例如,「皇太子」號模型上的那些破損都是按照歷史還原出來的。「戰艦上為什麼會有這些痕跡,這些是要有根據的,而不能胡亂畫」。


吳巴銀與「皇太子號」模型

製作這艘戰艦大概花費了吳巴銀兩個月,他反覆查閱歷史資料,對「皇太子」號的歷史諳熟於心。「在對馬海戰中,日本海軍和俄國海軍在黃海海域作戰時,俄國海軍『皇太子』號幾乎跑了大半個地球,來支援俄軍。但不幸被日本艦隊的炮彈擊中,無奈之下只得到青島港進行緊急修復,修復了將近一年才回到俄國。」正是因為這艘戰艦在青島港停留了很長時間,留下包括照片在內的大量歷史資料,吳巴銀才能在創作過程中如實還原出這艘戰艦被日本海軍打殘時的樣子。

除此之外,吳巴銀認為想要做好模型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己手上的技術。「不同於畫畫,模型是3D的,做模型要靠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搭建出來,你要熟練運用各種器械,要不斷積累經驗。」

「做模型沒有捷徑,」吳巴銀說。想做好一件模型,唯一的方法就是踏實地去做,不要好高騖遠,而是去享受從無到有的過程。

 模型讓自己成為有故事的人


吳巴銀與他的模型

雖然一些人會認為做模型是玩物喪志,但吳巴銀卻認為做模型是個健康的興趣愛好。他認為,做模型的人也不一定是「宅男」。儘管吳巴銀會每天花幾個小時做模型,但他的生活裡不是只有模型。在大學期間,吳巴銀一直在各種活動上做主持人,做各種「拋頭露面」的事。如今,做模型也並沒有影響他的正常社交與工作(他目前在英國創業,公司產品研發方向是自動化農場),反而讓他成為更有趣、與眾不同的人。現在,他的朋友會特意來他的工作室看他,和他聊聊天,欣賞一下他最新的作品。

「做模型還可以培養人的鑽研精神,讓人沉下心來做事情,鍛鍊心性,讓創造者收穫滿滿的成就感。」吳巴銀形容做模型就像打遊戲,只有闖過一道道關卡才能成功。「但遊戲通關的喜悅能持續多久呢?自己親手做出來的模型卻可以長久保存,可以像時間膠囊一樣,記錄一段美好的時光。」

說起自己的得意之作,以及它們記錄的那些美好時光,吳巴銀如數家珍。


《勝利之路》

上大學期間,吳巴銀看完好萊塢電影《拯救大兵瑞恩》,感觸頗深,激動之下就想做一個這樣的模型。「僅用4天,基本上沒怎麼睡覺,也沒怎麼吃飯,自己都不知道會這麼有動力,一鼓作氣做了出來。」他的得意之作《勝利之路》的主題是搶灘登陸:一輛盟軍的水陸兩用坦克正在登陸,盟軍士兵在坦克的掩護下躲避炮火,碧藍的海水泛起洶湧的波濤,這樣精彩的一瞬被永恆定格在圓座上。除了喜歡這件作品,吳巴銀還頗為懷念那段「激情歲月」,正是在青春年少、無憂無慮的年華,他可以全心全意投入到模型創作中。


坦克救援車M32

吳巴銀的第二件得意之作是2011年做成的坦克救援車M32,這件是吳巴銀第一次在中國境外得獎的作品,也是第一個在國際(西班牙)雜誌上得獎的作品。這件作品讓他第一次走出國門,開啟了一段新的徵程。


《鄉間小路》與銀樹

他還有一件得意之作,叫做《鄉間小路》。這是一件場景作品:一座鄉間石拱橋,石板上覆滿青苔,一輛坦克正緩緩駛上,拱橋下,泉水潺潺,時光靜謐。「這個作品還沒完成,路邊應該還有一棵很漂亮的樹。」這件作品的意義在於,吳巴銀的模型題材不再僅限於軍事,還擴展到其他領域。他想做一個不僅自己喜歡,其他人也能欣賞的模型作品,這樣才能讓模型被更多人喜歡。

模型創作需博採眾長

吳巴銀對於做模型有著自己的經驗:不能太「宅」,不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埋頭苦做,而是要與其他設計者一起交流、溝通,從他人身上取長補短。

「學好外語也很重要。」因為模型的權威雜誌大部分來自國外,如英國《MENG AFV Modeler》、西班牙《The Weathering Magazine》、《Abrams Squad》及義大利的《Steel Art》等。掌握好英語,就可以通過這些雜誌,了解到最新、最權威的模型知識。吳巴銀不僅能閱讀這些外文雜誌,還能自己撰寫英文稿件,介紹自己的模型作品。


吳巴銀與歐洲模型師交流

這些經驗都與吳巴銀自身的經歷密切相關。大學畢業以後吳巴銀到英國留學,目前旅居英國創業,這讓他對中國和歐洲的模型圈都非常了解,對彼此之間的差距也看得明白。「做模型更需要一些國際化的環境。因為歐洲的模型氛圍更濃厚,模型師更多。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到歐洲來看看模型展,與大師進行溝通,這樣更有利於自己的模型創作。」

「歐洲的模型製作歷史更加悠久,人們對模型的認識也比較成熟。歐洲人的創作時間充裕,創作時也比較『踏實』;相比之下,國內了解模型的人比較少,而且比較急躁,對於歐洲人很多年積攢下的經驗和技術,恨不得幾個小時就要學會。」吳巴銀更希望中國國內做模型的人能靜下心來,追求「匠心」。

在他看來,歐洲人做模型的另一個突出優勢是——他們更了解油畫、雕塑等藝術,對顏色、光影、構圖等基本美學概念的理解更深刻。「畢竟中國的水墨畫注重水墨交融、注重乾濕濃淡,以意境見長,而不像油畫,注重色彩、注重立體感。但是,色彩搭配和3D感又恰恰是做好模型最需要的東西。

吳巴銀還認為,目前,對於模型領域,中國國內還沒有很好的交流平臺。為此,2018年,吳巴銀籌劃著開一個微信公眾號,把自己的作品整理髮布出來,方便喜歡模型的人觀看、學習與交流。

「不一定是多大的事業,但想通過自己的力量,推動國內模型製作的發展,讓更多的人了解模型、喜歡模型。」吳巴銀說。(文/吳靜怡,實習記者)

相關焦點

  • 中國軍事模型大咖屢獲國內外大獎 為趕工不休不眠
    這個模型場景的作者是吳巴銀,江湖人稱T8老師的模壇大咖,吳巴銀從2011年開始在國內外多個著名刊物連續發表模型著作,多次在國內外模型大賽中收穫大獎。  我們先來看看吳巴銀得的獎:2014年,他收穫了歐洲比例模型界最高榮譽之一匈牙利莫森國際模型展的現代裝甲組金獎,這也是中國模型玩家首次獲得如此殊榮!
  • 那個從傳統媒體離職的模型師,成了4個月漲粉342萬的科普創作人
    ……這些問題被「模型師老原兒」用手工模型的方式逐一破解。作為科普視頻創作人裡最會做手工的模型師,老原兒總是戴著一對自製圓形黑框眼鏡出現在鏡頭前,一手舉著細節刻畫完整的各類模型,一手動態演繹著生活中常見卻沒有被正確認識的那些現象。老原兒曾是央視科教頻道的資深模型師,擁有 10 多年電視科普節目的經驗。
  • 遊戲設計模型師是幹什麼的?有發展前景嗎?
    如果你對遊戲中的人物、場景道具設計感興趣,又或者你有一定美術基礎想往遊戲形象設計方面發展,那麼VR次世代模型師是你的第一首選。 VR 什麼是VR次世代模型師?
  • 本站優秀模型師seal作品賞析(飛機篇)
    今天給各位推薦的是本站優秀模型師SEAL的優秀作品賞析!
  • 中國民藝探尋走向國際市場之路
    新華網米蘭10月22日電(記者宋建)「2015米蘭世博·中國民藝的傳承與創新」發布展示系列活動正在米蘭舉行,「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項目中一些有代表性的民藝作品及相關衍生產品在米蘭中歐創新中心進行為期5天的展示。中意兩國還將就民藝市場化開發課題進行交流與切磋,為民藝創新發展探尋國際化路徑。
  • 模型師發展前景早知道,看看如何像建模大佬年入30W+?
    模型師發展前景早知道,看看哪個行業最掙錢?3D模型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很熟悉了,就算不是很了解這個行業至少也聽過,而且近年來名氣也是越來越大,究其原因還是這個行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才缺口也隨之越來越大。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行業需要使用到3D模型,那麼也就意味著模型師的就業方向選擇很多,如現在的遊戲、影視、VR、航空航天、建築設計、軍工等各大領域都對3D模型有需求。很多傳統行業都在轉型,比如說產品外觀設計,3D可視化設計已經是未來的趨勢,以前的2D設計圖紙已經基本淘汰。
  • 她做了17年模型師,40歲改行,靠「繡」樹葉成名|百家故事
    人常說,四十不惑,到了這個年紀,經歷得多了,會想明白很多事,德國人蘇珊娜·鮑爾(Susanna Bauer)就在這一年,想通了一件事,模型師這個職業,不適合她。她已經連續做了17年的模型師,廣告,影視,藝術領域都有所涉獵,稱得上有聲有色,雖然回報豐厚,但蘇珊娜有些厭倦,她想找一個更能表達自我的生活方式,她要成為藝術家。
  • 欣賞:RG00R,小模型拍出了體積感
    作者:款冬RG的00 本身體積並不大,但這次作者將這臺小模型的確是拍出來了體積感。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咱們最近經常說到的背景,背景很素,沒有對主體進行過多的幹擾,這一來,模型就僅限於大家所觀察到的體積了。有興趣的話大家也可以嘗試一下,利用相機或手機的變焦功能來拍攝一下模型,即便是模型看起來在畫面中的大小差不多大,但是你會發現模型的透視感覺會有相當大的變化。找到這種變化規律,其實是可以拍攝出十分「偉岸」的模型照片的。
  • 主流漫畫之路走不通,他以「神經病創作」走紅,驚呆網友
    創作這個作品的微博博主@浣熊無二,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人。慢慢地,永遠天真、天馬行空的女兒對浣熊的創作之路產生了巨大影響,他也慢慢學著用一顆童心來找尋創作靈感。順帶感慨一句,這才是曬娃秀女兒的最高境界啊!
  • 國際標準舞、中國民間舞……高雅藝術在裡水就能賞!送票→
    國際標準舞、中國民間舞……高雅藝術在裡水就能賞!《鬥牛》指導老師:李承霖、柳均霖表演:2015級國標舞專業學生二、現代禮儀指導老師:鍾豔棠表演:2018級表演藝術專業學生三、中國民間舞集錦指導老師:劉雯雯、唱明、林薇佳2016
  • 油泥名師 ┃ 福特油土資深模型師 - 簡銘彥老師專訪訪談
    「模型師的養成一般約需三到五年紮根基礎,五到十年的成長茁壯,有十年累積的造型經驗才能滿足設計師的基本要求,模型師工作經驗越豐富越有價值
  • 當代藝術家艾克拜爾: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是藝術,企業經營最高境界是...
    當代藝術家艾克拜爾:人生追求最高境界是藝術,企業經營最高境界是文化 當代畫家、雕塑家、東英(中國)有限公司董事艾克拜爾向嘉賓分享了自己最近十餘年創作的心路歷程,並解說了《前妻》、《童年》、《圓明園》、《黑松》等一系列繪畫作品。中國畫院、中央美術學院的眾多業內人士到場,並給與了高度評價。記者在發布會現場,對藝術家進行了專訪。  記者:艾克拜爾老師,您作為少數民族藝術家,能給我們說說您的藝術之路嗎?
  • 好書推薦丨經典民間故事圖畫書《小鯉魚跳龍門》
    《小鯉魚跳龍門》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重磅打造「經典民間故事圖畫書」!「經典民間故事圖畫書」,甄選我國優秀民間故事傳說中適合學齡前兒童閱讀的篇目,根據小讀者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組織金波、葛冰、魯風、蕭袤、陳夢敏等知名兒童文學作家全新創作。所選文本在廣泛搜集多個流傳版本的基礎上去粗取精、充分演繹,朗朗上口,童趣十足。邀請許玉安、趙光宇、龔燕翎、張曉明等青年畫家繪製插畫,令古老的民間故事煥發時代魅力。
  • 民間牛人畫老虎,把宣紙釘在牆上創作,結果讓專家自嘆不如
    下面這一位民間的牛人也是厲害的繪畫人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作品,看看你喜不喜歡他這一類的民間作品!民間牛人畫老虎,把宣紙釘在牆上創作,最後結果讓專家自嘆不如!絕大多數人進行繪畫的時候都是把宣紙放到桌子上進行創作,但這一位民間牛人是把宣紙給事先貼到了牆上。
  • 為什麼《瘋狂動物城》能獲得豆瓣9.2高評分,看看模型師
    前期的準備過程是非常重要的,模型師製作好的模型仰賴兩點,一是前期細密的素材收集工作,二是豐富的製作經驗,兩者缺一不可。創作團隊的設計中,在這兩個氣候截然不同的區域中間,以一堵&34;分隔。創作團隊融合了世界上著名城市的元素,比如在給極地動物生活的凍土城裡,加入了莫斯科的瓦西裡升天教堂。
  • 為什麼《瘋狂動物城》能獲得豆瓣9.2高評分,看看模型師
    前期的準備過程是非常重要的,模型師製作好的模型仰賴兩點,一是前期細密的素材收集工作,二是豐富的製作經驗,兩者缺一不可。 創作團隊的設計中,在這兩個氣候截然不同的區域中間,以一堵"空調牆"分隔。這樣一邊開冷氣降溫,另一邊剛好排出熱風。
  • 模型師,親手雕刻個老婆手辦吧!
    衍生產品當中,三維模型師們最為熟悉的莫過於手辦。相比傳統手辦的製作,如今熱門的3D列印技術,對三維模型師而言,更友好更容易上手。傳統製作中的素體、分件、細化等步驟統統可以在三維軟體中完成,剩下的是模型列印出來後的打磨與上色!
  • 模型師老原兒:用拖鞋紙箱做科普模型,獲贊超千萬
    題圖來源:新華每日電訊一身小黃人工裝服,一副詼諧的圓眼鏡,兩道蠟筆小新式粗眉……前不久,熱門科普視頻博主「模型師老原兒」以他的標誌性打扮,站在了湖南衛視《快樂大本營》的舞臺上,渾身是戲。全場最吸睛的是他製作的一個放大百倍的螃蟹模型,細緻到蟹鉗不同部位的肌肉都分別做了標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