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讀丨月是故鄉明

2020-12-14 閃電新聞

主播讀經典陪你說晚安,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閃電夜讀,我是青州市融媒體中心主播張娜,「月到中秋分外明」,看月亮,思故鄉。皓月當空,清風拂面,撩動了多少遊子思鄉的情懷。今晚和大家共同分享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的散文《月是故鄉明》節選。

月是故鄉明

文丨季羨林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

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

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茫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

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裡,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裡。

作家簡介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主播簡介:

張娜,青州市融媒體中心《與法同行》欄目編輯、主持人。

閃電新聞記者 於銘 報導

相關焦點

  • 謝模滿:我願家鄉月常明|夜讀往事FM·最美是故鄉
    每個人對故鄉之念、之慨、之懷,都在記憶深處。圍繞新時代鄉村振興,文史博覽雜誌社推出「鄉村歲時」大型融媒體報導,「夜讀往事」欄目以「最美是故鄉」為主題,邀請政協委員講述記憶裡的故鄉與廣袤鄉村的興榮,敬請聆聽。點擊上方綠標收聽主播金川為您朗讀(第261期)從家鄉又傳來老人壽終正寢的噩耗,這已經是半年來的第四個了。
  • 月是故鄉明 花是故裡香
    月是故鄉明 花是故裡香   □宋鶯  八月桂花香,中秋月最明,月亮年年圓,桂花年年香,但我總堅信:月是故鄉明,花是故裡香。  我們還把奶奶教我們唱的兒歌改了詞,唱給奶奶聽:「八月十五月兒明啊,奶奶為我打月餅啊,月餅圓圓甜又香啊,一片月餅一片情啊。八月十五月兒明啊,奶奶待我親又親啊,我為奶奶唱歌謠啊,獻給奶奶一片情啊……」奶奶在一旁笑眯眯地望著我們,為我們打著節拍,每唱到最後一句,我就會一頭撲進奶奶懷裡,撒嬌似地對奶奶說:「等我長大了,一定會給您買最最好吃的月餅!」
  • 《月是故鄉明》老華僑這一句話感動了我
    《月是故鄉明》終於在前天拉下了序幕。但是它表達的精神卻深深地感動了我。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每一個出門在外的遊子都會在特殊的日子裡想起自己的家鄉。生活的不易讓他們離開了自己的故鄉,但是那顆思念故鄉的心卻從來沒有停止過。
  • 夜讀丨中秋!中華血脈裡的詩行!
    主播讀經典陪你說晚安,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閃電夜讀,我是鄒城市融媒體中心主播王永志,今晚和大家共同分享文章《血脈裡的詩行》。團聚在鄉音的傾吐,團聚在久別的故鄉。是的,中國人啊,不管你是耄耋老人,還是懵懂兒郎,不管你是初識人事,還是飽經風霜,當中秋來臨的時候 ,你會脫口說出這樣的詩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
  • 《月是故鄉明》今晚開播,好期待
    王茜華主演的農村勵志大劇《月是故鄉明》終於到了播放的時候了,我的心情是無比的激動,因為她的每一部劇都給人一種激勵,讓人看著她的劇心中就會燃起一股熊熊的烈火,忍不住心潮澎湃。《月是故鄉明》是王茜華又一部劇作,相信一定能給大家帶來驚喜,因為王茜華除了演技好以外,她在劇中感情投入徹底,幽默頻出,讓人既感動又好笑。真的讓人喜歡得不得了。
  • 每天一首古詩詞|杜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月夜憶舍弟》這首詩寫於安史之亂以後,到處都是硝煙戰火,百姓顛沛流離,杜甫與自己的弟弟們也分散到了各地。「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既是寫景,同時也點明了時令。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讓人頓生寒意。明明是普天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詩人卻覺得故鄉的月亮更加明亮。其實並非故鄉月更明,只是詩人深深懷念起了故鄉的人物風景。
  • 白露節氣必讀的一首詩,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其中一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更是傳唱了千年。安史之亂爆發,杜甫的人生也發生了巨變,他想到了遠方的兄弟,分散多年,音信不通,於是在強烈的憂慮和思念下,杜甫寫了這首詩。月亮代表了思念,唯美又傷感,這首詩選取了塞外的景色,既有塞外的空曠之美,又有月亮的柔情之美,還有白露時節的晶瑩之美,可謂描繪了一首最美好的思念之詩。
  • 月是故鄉明 茶從蒙頂香
    我的故鄉四川雅安名山也有一座蒙山,但並不為世人熟悉,但據考證,此蒙山正是與東蒙山相對應之西蒙山。東蒙山是歷史上頗為有名的文化名山,自西周顓臾王主祭蒙山以來,向為登臨勝地,古書記載稱頌不少,文人墨客題詠極多。西蒙山卻是少有人知,但也非文化傳承盲區,頗有值得稱道之處。
  • 張慶和:在我心間,有一抔故鄉的紅色土壤|夜讀往事FM·最美是故鄉
    每個人對故鄉之念、之慨、之懷,都在記憶深處。圍繞新時代鄉村振興,文史博覽雜誌社推出「鄉村歲時」大型融媒體報導,「夜讀往事」欄目以「最美是故鄉」為主題,邀請政協委員講述記憶裡的故鄉與廣袤鄉村的興榮,敬請聆聽。▼什麼是故鄉?
  • 《月是故鄉明》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在
    《月是故鄉明》中王茜華的母親老了老了還得了癌症,不想為兒女們添麻煩所以儘量瞞著兒女而寧願被冠上與人私奔的罪名,一身操碎了心卻不願意讓兒女操自己的心。這就是母愛的偉大。圖片來自網絡王茜華攜著新劇的《月是故鄉明》來了,你喜歡王茜華嗎?你喜歡她主演的電視劇嗎?如果喜歡請同我一起走進這部電視劇感受一下它帶給我們的驚喜吧!歡迎前來主評論!
  • 五年級語文下冊《3.月是故鄉明》自學引導答案整理及精美語段摘抄
    請點擊下面連結學習《月是故鄉明》基礎知識點整理:《月是故鄉明》自學引導、答案整理及精美語段摘抄。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將月亮和故鄉聯繫在一起,引出「月是故鄉明」的主題。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月下故鄉的山、水,以及離開故鄉後在各地看到的月亮。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分為兩個層次。
  • 魯迅《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文 丨 胡不歸 媒體書評人故鄉,是每個人心中無法割捨的一個地方,對魯迅來說也是如此。他曾多次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到故鄉紹興,其中短篇小說《故鄉》應是其中較為知名的一篇。《故鄉》篇幅不長,寫魯迅時隔二十年後再回故鄉,為了處理掉老屋,而見到了家鄉二十年後的風貌,感慨萬分。《故鄉》開篇,魯迅即寫道,「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不禁悲涼起來了。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
  • 你眼裡的故鄉是什麼?
    一直飄進山腳的稻海,在大多數人心中自己的故鄉,後來會成為一個點。如同亙古不變的孤島,外婆說,什麼叫故鄉,祖祖輩輩埋藏在這裡,所以叫故鄉。這是來自張嘉佳寫的《雲邊有個小賣部》中的一段話。是來自主人公「劉十三」外婆對故鄉的解釋。在朋友的推薦下買了這本書。
  •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三課《月是故鄉明》課文解析與學法指導
    01課文解析《月是故鄉明》是一篇略讀課文,作者季羨林通過講述小時候在家鄉小村子裡玩耍所見的《月是故鄉明》是季羨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潤園,通過對故鄉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憶的描寫,抒發自己對故鄉永遠的思念與牽掛。2、初讀課文,解決字詞。(1)默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習多音字「燕」。
  • 《月是故鄉明》山東衛視開播!王茜華《花漾劇客廳》帶來秘密武器
    拳拳赤子心,濃濃故鄉情。今晚7:30由沈行擔任導演和總編劇,紅紅、劉潔妮編劇,王茜華、荊浩、王往、馮國慶、王挺、黃品沅、沈行、劉伯勳、劉晨霞、李奕嫻等演員聯袂主演的電視劇《月是故鄉明》將在山東衛視花漾劇場播出。
  • 《月是故鄉明》王茜華母親是私奔還是虛驚一場?
    王茜華主演的《月是故鄉明》終於在昨天晚上拉開了序幕,盼星星盼月亮等來的電視劇真沒讓人失望,一開始的劇情就引人入勝,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它吸引。如果喜歡請走進《月是故鄉明》中,和我一起感受一下這部劇帶給我們的驚喜吧!歡迎前來評論!
  • 月是故鄉明 人是故鄉親
    國慶中秋將至,海外華僑華人遙寄相思與祝福  月是故鄉明 人是故鄉親(僑界關注)  今年10月1日既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華誕,也是傳統中秋佳節。對海外華僑華人來說,這是一個思鄉思親的重要日子。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之下,遠方的故鄉與親人成為他們最深的一縷牽掛。  近日,本報記者連線身處五大洲的多名華僑華人,聆聽他們在這個特殊日子裡特別的思念與祝福。  天涯共此時  臨近10月1日,澳大利亞雪梨華星藝術團團長餘俊武又忙碌起來。
  • 王茜華:歲歲年年柿柿紅後再上央視,中秋大戲月是故鄉明陪您過節
    而她的代表作《當家的女人》、《闖關東2》、《胡楊女人》、《小麥進城》、《黨的女兒》、《女人的村莊》、《我在北京·挺好的》、《小草青青》……就是最好的正面,而今,50歲的王茜華在2020年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中秋節到來的時候,攜著最新作品《月是故鄉明》來陪您一起過中秋啦!
  • 節氣vlog | 衛老師說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節氣vlog | 衛老師說白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2020-09-07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夜讀《我的故鄉》 |懷念「福州女兒」冰心
    朗讀者: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主持人 張寧她是二十世紀中國傑出的文學大師她的作品影響了中國以至世界千千萬萬的人她就是「福州女兒」——冰心▲冰心今年是冰心誕辰120周年今天,冰心的眾多粉絲來到她的故鄉冰心在《我的故鄉》一文裡透露:祖父特別的愛她,原因之一便是她雖然常去他的書房看書,但卻從來沒有翻亂他的書籍。她說這個堆滿書的地方,是她的「樂園」,她一有空就鑽進去翻書看,而看過的書當中,給她印象最深的,是清朝袁枚的筆記小說《子不語》和林紓翻譯的法國名著《茶花女遺事》,而這也是冰心閱讀西方文學作品的濫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