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讀經典陪你說晚安,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閃電夜讀,我是青州市融媒體中心主播張娜,「月到中秋分外明」,看月亮,思故鄉。皓月當空,清風拂面,撩動了多少遊子思鄉的情懷。今晚和大家共同分享國學大師季羨林老先生的散文《月是故鄉明》節選。
月是故鄉明
文丨季羨林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代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
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山原來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
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茫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
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裡,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裡。
作家簡介:
季羨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中國山東省聊城市臨清人。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早年留學國外,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閱俄文、法文,尤精於吐火羅文(當代世界上分布區域最廣的語系印歐語系中的一種獨立語言),是世界上僅有的精於此語言的幾位學者之一。為「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其著作彙編成《季羨林文集》,共24卷。
主播簡介:
張娜,青州市融媒體中心《與法同行》欄目編輯、主持人。
閃電新聞記者 於銘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