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打完,上海落入日軍之手,日軍除了101師團留守上海之外,另外8個師團和2個支隊全部殺向南京。按照計劃,上海派遣軍負責正面追擊,第6師團走郎溪一線直逼南京,國崎支隊渡江切斷國軍北退道路,第18師團準備拿下廣德之後再佔領蕪湖,斷掉國軍西退路線。
一旦計劃完成,南京將被三面包圍,國軍主力部隊岌岌可危。
不過,日軍計劃執行的並非一帆風順,因為他們在廣德遭遇了川軍的頑強抵抗。廣德,安徽境內一處小縣城,地理位置卻十分重要。此地不僅是咽喉要道,更是國軍機場所在地。守住廣德一天,國軍主力部隊的撤離時間就多一天,因此蔣介石命令:
就算只剩一兵一卒,也不準撤退!現在,就看守衛廣德的川軍第145師的表現了。
說到川軍,在人們的印象中就是一個詞:能打。但是在抗戰前,川軍可不是這樣,是個十足的「爛部隊」。陳誠曾罵川軍:
「素質之差,國內外有名」
;蔣介石也曾說:
「(川軍)毫無革命軍人之儀態……可見毫無教育。」
甚至在一些川軍部隊,出現了
「老婆比軍官多,軍官比戰士多,戰士比槍桿多」
的情況,那些拿著煙杆和槍桿的川軍,也被稱為「雙槍兵」。
不僅如此,川軍還是有名的亂,比桂軍還難治理
。四川的軍閥為了爭地盤,從1912年到1933年間,一共混戰470餘次,蔣介石一提川軍就頭疼。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抗戰全面爆發後站了出來,用145師師長饒國華的話說:
「都說我川軍好內戰……在此國難之際,深感慚愧。此次率軍出川,抱必死之決心,當血戰倭寇,不負兩川父老之恩情。」
(下圖:川軍死字旗)
饒國華的145師原本是為了支援淞滬戰場,可部隊剛到南京,上海就已經陷落。隨後,145師奉命開赴廣德阻擊日軍,哪想到剛站穩腳跟,日軍第18師團就打了過來。在廣德機場,川軍與日軍激戰數天,機場數次易手,川軍傷亡慘重,饒國華也負了傷,好在機場還沒丟。(下圖:饒國華)
但是,日軍有騎兵、有炮兵、有坦克、有飛機,長興、泗安一帶的日軍也不斷趕來增援,形勢逐漸開始逆轉。同時,片岡角次派出一支中隊,將廣宣公路攔腰截斷,斷掉了川軍的後路。雖然人數不多,只有100多個鬼子,
但宣城方向的國軍卻沒有來救援的意思,145師立刻成了一支無援的孤軍。
饒國華的145師並不是滿編師,人數本來就不多,到了廣德之後還少一個旅。此時已經是12月份了,戰士們卻還穿著出川時草鞋、夏衣。經過幾天的戰鬥,145師元氣大傷,能動的還剩2個營,面對人數、裝備都佔優勢的日軍,廣德根本守不住。結果,一個叫劉汝齋的團長被日軍炮火嚇破了膽,竟然臨陣脫逃了。
饒國華向上級報告,請求槍斃劉汝齋以正軍紀,可劉汝齋是前敵總指揮唐式遵的親戚,
不僅沒有嚴懲劉汝齋,反而為了堵住饒國華的嘴,不給他增援就算了,還讓他以現有的兵力繼續反攻日軍。
蔣介石也下令:
「守廣德,不用勝利,多守一天,就是大功!」
話都撂這了,怎麼辦?饒國華只好回到前線咬牙死守。可是,一個反擊下來,身邊的兵力就不足一個營了,饒國華陷入日軍包圍之中。
此時,擺在饒國華面前有2條路。一是撤退,但他只要敢撤,一定會被安上臨陣脫逃的罪名槍斃。二是投降,日軍將他包圍後,多次派出使者勸降,但饒國華寧死不降。
1937年12月1日凌晨,145師殘軍彈盡糧絕,饒國華在陣地前開槍自戕,殉國時43歲,也是川軍第一位殉國將領。
這是川軍出川後打的第一場惡戰,打的實在是悲壯。饒國華師長出川前,破例給母親過了70大壽,又安排好了後事,可見他早已抱著必死之決心。
但是,饒國華並不是死在日軍手裡,而是被逼死的。
廣德如此重要,國民政府非但不給援軍,反而在背後使絆子,實在是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