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也是哲學,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如果用這樣的觀點去理解流行在農村的各種各樣的農諺俗語,就很容易從中發現某種或暗藏或明顯的哲理與閃光點。
今天已是公曆2021年的1月17日、農曆庚子年的臘月初五,根據曆法上測定的時間,三日後的2021年1月20日凌晨4時39分42秒的那一刻,北鬥七星的鬥柄將指向「醜」位,太陽的黃經也會達到300°。就在那一刻,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將完成它與小寒的節氣交替,登場亮相,開啟屬於自己的時間。
關於大寒的農諺俗語很多,「大寒逢臘八,喝粥做尾牙」是一種表達,「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也是一種說法。
趕巧!今年的大寒節氣與小寒交節的日子,就和一年一度的臘八節趕在了同一天。當「大寒逢臘八」的時候,享受營養也美味的臘八粥自然是相當愜意的事情,大大小小的老闆們用「做尾牙」的方式犒賞一下自己的夥計和員工們,為大家發點「年終獎」也是理所應當。
不過,要是依照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說法,到了1月20日進入大寒的那天晚間,如果是沒有陰天或降雪的話,預示的就並不一定是好事。
但對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在哪?我們又應該如何辯證地去理解呢?你可以往下看!
大寒是代表「冷」的節氣,《三禮義宗》中說,「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自十一月一陽交初起,至此始徹,陰氣出地方盡,寒氣並在上,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也。」
每年的大寒會在公曆的1月20日——21日與小寒交節。大寒的三候是,「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也就是說,大寒節氣一到,農村農戶家養的個別老母雞就有抱窩孵小雞的徵兆了。鷹隼一類的徵鳥,此時也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坑塘河湖裡的水面也會結滿冰層,並且厚而結實。
節氣進入大寒,影響我國的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常會給我國帶來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就說明氣候有所異常。
大寒是一年當中降水最少的節氣,但缺少降水對越冬作物卻並沒有好處,「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等農諺俗語都訴說了這樣的道理。
及時合理的降雪能為土壤和越冬作物補墒,防止因地面輻射而使土溫過度降低,造成越冬作物凍害,或者是導致凍旱。雪融水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元素,並且含重水少,滲入土壤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提高農產品品質。有效降雪,也能殺死一部分越冬害蟲,減輕蟲害發生。
無論是無雪的乾冷,還是反常的不冷,對農業生產都是不利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處暑下雨秋來早,大寒無雪春來遲」,「小寒不冷大寒冷,大寒不冷倒春寒」等農諺俗語也都在試圖用老農們過往的經驗向我們說明問題。
農業離不開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和制約,從氣象科學的角度講,冬季的小寒和大寒對應著夏季的小暑和大暑,冷空氣也有相應的周期運動規律。該冷不冷的大寒,總是晴天無雪的大寒,反常晴暖的大寒,都可能會牽涉到未來的倒春寒和夏季乾旱。
春季發生倒春寒影響作物生長及產量,而北方的穀子則是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小暑拔節,在大暑到立秋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南方的早稻和中稻也在小暑到大暑之間抽穗或分櫱,都是需要有充足水分保障的關鍵期。
可以想見,一旦春季發生倒春寒,夏季旱情發生,對南北方小麥、水稻和穀子的影響都是致命的。儘管如今的現代農業,我們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採取措施加以規避,但也必然會因此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這就是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