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什麼意思?道理在哪?

2021-01-20 騰訊網

生活也是哲學,世間的一切都是遇見。如果用這樣的觀點去理解流行在農村的各種各樣的農諺俗語,就很容易從中發現某種或暗藏或明顯的哲理與閃光點。

今天已是公曆2021年的1月17日、農曆庚子年的臘月初五,根據曆法上測定的時間,三日後的2021年1月20日凌晨4時39分42秒的那一刻,北鬥七星的鬥柄將指向「醜」位,太陽的黃經也會達到300°。就在那一刻,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將完成它與小寒的節氣交替,登場亮相,開啟屬於自己的時間。

關於大寒的農諺俗語很多,「大寒逢臘八,喝粥做尾牙」是一種表達,「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也是一種說法。

趕巧!今年的大寒節氣與小寒交節的日子,就和一年一度的臘八節趕在了同一天。當「大寒逢臘八」的時候,享受營養也美味的臘八粥自然是相當愜意的事情,大大小小的老闆們用「做尾牙」的方式犒賞一下自己的夥計和員工們,為大家發點「年終獎」也是理所應當。

不過,要是依照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說法,到了1月20日進入大寒的那天晚間,如果是沒有陰天或降雪的話,預示的就並不一定是好事。

但對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在哪?我們又應該如何辯證地去理解呢?你可以往下看!

大寒是代表「冷」的節氣,《三禮義宗》中說,「大寒為中者,上形於小寒,故謂之大。自十一月一陽交初起,至此始徹,陰氣出地方盡,寒氣並在上,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也。」

每年的大寒會在公曆的1月20日——21日與小寒交節。大寒的三候是,「一候雞乳;二候徵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也就是說,大寒節氣一到,農村農戶家養的個別老母雞就有抱窩孵小雞的徵兆了。鷹隼一類的徵鳥,此時也正處於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坑塘河湖裡的水面也會結滿冰層,並且厚而結實。

節氣進入大寒,影響我國的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常會給我國帶來大範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而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就說明氣候有所異常。

大寒是一年當中降水最少的節氣,但缺少降水對越冬作物卻並沒有好處,「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等農諺俗語都訴說了這樣的道理。

及時合理的降雪能為土壤和越冬作物補墒,防止因地面輻射而使土溫過度降低,造成越冬作物凍害,或者是導致凍旱。雪融水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元素,並且含重水少,滲入土壤有利於農作物生長,提高農產品品質。有效降雪,也能殺死一部分越冬害蟲,減輕蟲害發生。

無論是無雪的乾冷,還是反常的不冷,對農業生產都是不利的。「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處暑下雨秋來早,大寒無雪春來遲」,「小寒不冷大寒冷,大寒不冷倒春寒」等農諺俗語也都在試圖用老農們過往的經驗向我們說明問題。

農業離不開天氣和氣候的影響和制約,從氣象科學的角度講,冬季的小寒和大寒對應著夏季的小暑和大暑,冷空氣也有相應的周期運動規律。該冷不冷的大寒,總是晴天無雪的大寒,反常晴暖的大寒,都可能會牽涉到未來的倒春寒和夏季乾旱。

春季發生倒春寒影響作物生長及產量,而北方的穀子則是在6月下旬到7月上旬的小暑拔節,在大暑到立秋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抽穗;南方的早稻和中稻也在小暑到大暑之間抽穗或分櫱,都是需要有充足水分保障的關鍵期。

可以想見,一旦春季發生倒春寒,夏季旱情發生,對南北方小麥、水稻和穀子的影響都是致命的。儘管如今的現代農業,我們可以依靠科技的力量採取措施加以規避,但也必然會因此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這就是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的道理所在。

相關焦點

  • 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
    導讀:大寒將至,農村俗語「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啥意思呢?時間過得飛快,大寒節氣也隨即而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逢臘月初八。臘八在民間是被認為是小年。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祀節日,臘八到來,不但要喝臘八粥,而且還要祭灶王。
  • 農村的一句俗語,大寒一夜星,你知道是什麼含義嗎?
    光陰似箭,大寒節氣也隨之到來,今年的大寒節氣正是臘月初八。民間普遍認為臘八是小年。又是傳統的祭祀節日,到了臘八,不僅要喝臘八粥,還要祭灶王。灶神卻是一家之主,一年之中全家人的所作所為,灶神都是看在眼裡拿著小本子記得清清楚楚,這些都是要當天匯報的,所以擔心灶神什麼都說,所以今天要給灶神祭祀,那就是給灶神買些好東西。最好甜的、粘的、麥芽糖自然是最好的。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今天又值冬月初一,一大早是被明媚的太陽叫醒,剛睜開眼,就聽見隔壁大爺吆喝著「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明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一會說「不怕冬月三一陰」,這會對著晴天又吆喝「明年是個豐收年」,到底是晴天好,還是陰天好呢?把我也給弄迷糊了。這些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
  • 農諺「過了臘八,長一杈把」,什麼意思?「杈把」指的是啥?
    關於臘八有一句農諺,說是「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這句農諺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農諺中所說的「杈把」具體又是指的啥呢?應該說,農諺都是農民對過往的生產和生活經驗進行的凝練和總結,其中飽含著智慧的光芒,有其經年和歷史的印跡。對於那些流行在農村的農諺俗語,作家閻連科曾經在他的散文作品《一個人的田園》說過,「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縱使過了千年也還靈驗」。
  • 2019大寒節氣是什麼時候 2019年大寒是幾月幾號哪一天?
    大寒是哪一天?如果說小寒節氣只是預示著人們即將到來的寒冷天氣,那麼大寒節氣就是真正的宣告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真正降臨了,秋衣秋褲已經抵制不了寒冷了。那麼,2019年大寒是什麼時候?2019年大寒是幾月幾日?大寒是什麼意思?
  • 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導讀: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雪」節氣的科普大雪節氣到了,你們哪裡下雪了嗎?每年的公曆12月6-8日就要迎來大雪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就交大雪節氣,而今年是12月7日迎來了大雪節氣。有些人認為,到了大雪節氣就會下雪,而且還是大雪。
  • 農諺「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為啥?道理在哪?
    原因就是因為有農諺說,「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雖然作為現代農民,我們早已經告別了使用耕牛拉車犁地的時代,但期盼農業豐收的願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無論何時,辛苦種田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汗水不會白流,無不盼著經歷過勞動和付出後,能夠最終換來沉甸甸的收穫。在冬至不久後就要來臨的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農諺為啥要說「冬至出日頭,來年累死牛」?這句農諺的道理又在哪裡?
  • 農村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小寒還有雪嗎
    小寒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寒未深,雪未大」,簡單來說就是小寒還不算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因為小寒後面還有二十四節氣裡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在農村,關於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大寒小寒節氣也不例外,比如我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這句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你們那裡大雪小雪節氣期間還會有雪嗎?冬季下雪對農業的幫助到底有多大?
  • 大寒將至,俗語:大寒不寒,人馬不安,啥意思?大寒是什麼時候?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意思很簡單:大寒節氣,詩人把臘酒斟滿酒杯,靠近火爐取火。無事莫開門將大寒的冷描寫的淋漓盡致。大寒是冬春交替的節氣,梅柳待陽春到來。大寒是1月20日,臘月初八,距大寒不過幾天時間。大寒是一年中最後的節氣,過了大寒就是春,新節氣輪迴會開始。在大寒節氣中,最適合進補,吃豬牛羊等大肉補身體。
  • 2018年大寒是哪一天 大寒節氣的由來大寒這一天吃什麼
    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2018年大寒是幾月幾日?  2018年大寒是01月20日,星期六 (丁酉年(雞年)臘月初四)。
  • 今日進三九,俗語「三九不落雪,脫襖過寒冬」,啥意思?
    有一農諺就是說的這九九八十一天。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邊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牛羊遍地走。此農諺就是說的每個九天裡的寒冷情況,最冷的時間是在三九和四九,又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之說。最冷的三九天氣是在小寒到大寒節氣之間。農諺曰:"大雪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
  • 「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什麼意思?本年度什麼時候最冷?
    「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是什麼意思?本年度什麼時候最冷?光陰似箭,明天就是小寒節氣。小寒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節氣,是冬季第五節氣。冷是指寒冷,小冷是指天氣已經變冷,但還沒有達到極點。鄉下有很多關於小寒節氣的俗語,就像今天我們要講的那句俗語,「小寒不算冷,大寒三九天」,它的意思是什麼?這一年何時最冷?大家都知道,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時間最短、夜間時間最長的日子,從冬至節氣開始,白天時間會慢慢延長,夜間時間會慢慢縮短,按照慣例,在冬至之後,白天光照時間增加,溫度也會逐漸升高,因此冬至應該是全年最冷的節氣,但事實並非如此,冬至的天氣並非最冷,而是在小寒與大寒之間。
  • 農村俗語「冬至在月頭,大寒年夜交」今年春節會冷嗎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天氣已經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很多的農諺俗語,有時候也未必適應如今的氣候。就拿去年冬天來說吧,去年的冬至是11月27,也就是冬在尾。按照人們常說的冬在尾凍死鬼,去年冬天應該是一個特別寒冷的冬天,而事實正好相反,去年冬天不僅沒有寒冷,反而是一個溫暖如春的冬天。去年冬天不僅沒有下雪,倒是一場又一場的冬雨接連不斷。
  • 今日小雪,「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有道理?小雪下雪才好嗎?
    導讀:今日小雪,「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有道理?小雪下雪才好嗎?文/農夫也瘋狂你那裡下雪了嗎?農諺「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有道理嗎?小雪≠下雪提到小雪、大雪節氣,很多人都會想到這個時候,是不是「小雪」的時候下下雪,到了「大雪」的時候下大雪呢?其實並不是這樣的,24節氣中的小雪和天氣中的小雪意義不一樣,這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概念。
  • 農諺「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蘊含了什麼含義?
    那麼,它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又蘊含什麼含義?對於農業生產真有那麼重要嗎?在現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究竟靈驗嗎?我們根據過去的農業狀況,又結合現代農業生產實際,和大家解釋一下其中含義。其實「大雪紛紛是豐年,大雪不寒明年旱''這句農諺,表面意義很明了,一看就懂。
  • 2019年大寒節氣是幾月幾日哪一天?大寒節氣傳統習俗有哪些
    大寒節氣是幾月幾日2019年大寒是哪一天?大寒,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公曆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即為大寒。2019年大寒節氣在2019年1月20日。大寒這一天有哪些傳統的習俗呢?
  • 農諺「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的意思,你可能還不懂!
    農村的俗語特別多,這些俗語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都蘊含著豐富的道理,可以說讓人眼花繚亂,這有的是關於生產泩活方面的的,有的是關於氣候方面的,還有關於人生哲理方面的,還有民風民俗方面,還有飲食居室方面的……反正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很多,成千上萬,不計其數。那麼,這句農諺「清明斷雪,穀雨斷霜」講得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諺:「穀茬種小麥,不如把樹栽」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查閱資料,看到了這樣一句農諺:「穀茬種小麥,不如把樹栽」。但我弄不明白這句農諺所要表述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所謂的「穀茬」,也就是說秋季裡栽種了穀子的茬口。如果利用「穀茬」種植小麥的話,會收成不好,還不如栽植樹木呢!那麼,這句農諺為什麼要這樣表述呢?
  • 老祖宗確實厲害,傳下的農諺句句精準
    文/小單【原創.首發作品.抄襲必究】插圖:由圖庫提供,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時間總是留不住,不知不覺中農曆三月已過去了五六天了,陽春三月,暖日慵懶地照著農村大地,在這個萬物復甦的季節,農村春耕繁忙畫卷也漸漸展開來。
  • 農諺「蛇盤兔,必定富」是啥意思?你知道這句話的由來麼?
    相信很多朋友都對這個農諺有著深深的情結,因為在生活中有很多夫妻都是蛇和兔的結合,中間相差兩歲就會與「蛇盤兔,必定富」相照應,與其說這是一個現象,不如說這是一個農村婚嫁「封建思想」的產物,那麼這句話說得有道理麼?這句話又是怎麼由來的呢?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