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的人設是什麼樣的,他和左宗棠王有齡是「基友」關係嗎

2021-01-09 騰訊網

左宗棠在攻打浙江時必須堅持漸進式戰略匯報,提交了一份附件,要求把一批幹將交給他。在要求調任的名單中,第一個是胡光墉

胡光墉,江西候補道,渴望正義,勤奮上進,已經來到江西,可以任命他處理後勤事務。他是浙江的紳士,處理浙江的事務,熟悉情況,呼籲響應。如果馬上把他送到楚軍的營裡去,那就有很大的幫助了。

這份名單是左宗棠多年來收集的人才信息。

人才就是一切,建立一個堅強的營地,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楚國軍隊在江西時,很難支付軍隊的費用。進入浙江已後,各部欠官兵一年的工資。任何一個企業的員工都知道,一年不發工資,公司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恐怕我們早就分手了。再說,這是一支軍隊,誰也不知道它能否活過明天。誰願意無償工作而沒有錢?

清朝的財政不僅需要向外國列強賠款,還需要為十幾個省份的軍隊提供物資。國庫裡的銀子恐怕早就已經空了,給楚軍的軍餉也就沒有著落了。

但遇到有才能的人才,自然也就有獲得財富的機會了。

左宗棠將軍在此次徵調中請來的求胡光墉,就是專門為他解決軍餉問題的。

胡光墉,就是後來非常有名也很有錢的商人胡雪巖

胡雪巖左宗棠一樣都是安徽人,而且這兩個人走的人生道路,都似乎很奇怪。左宗棠將軍進入官場,走上了作為一名師爺的道路。胡雪巖的做法則是,學習之餘還有餘力或者閒暇,就去做官。

胡雪巖出生於1823年,道光三年,比左宗棠小11歲。他來自安徽省績溪市。胡雪巖出身貧寒,從未上過學。他早年是父親把一切都教給他的。他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了。他這個哥哥就成了父親,胡雪巖要養活三個弟弟。為了養家,他不得不出去工作。幸好由親戚介紹,他開始背井離鄉,來到杭州和銀行當學徒。

胡雪巖工作的地方也就是我國早期的銀行,業務比較簡單,主要從事存貸款業務。胡雪巖進了銀行,不像現在的銀行職員那麼硬氣。他不得不從學徒開始,一個唯唯諾諾的人,更不敢怠慢一個顧客了。

學徒都是苦差事,和男保姆甚至僕人差不多。他不僅要學習銀行的業務,還要打水、掃地、倒尿壺。幹完髒活後,老闆總是想到他。

然而,這些困難並不會難住胡雪巖。他有很好的遺傳基因,聰明,嘴甜,會看人的跡象,有風,老闆很高興。不但會做人,表現也不錯。老闆看出他是個好材料,就把他提升為職員。但不是穿西裝的那種。

胡雪巖在銀行站穩了腳跟,遇到了王有齡。他們之間的關係,既有狂野的歷史,也有對小說的詮釋,說他把王有齡的事業變成了一項投資,並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當王有齡陷入困境時,他偷偷地從銀行裡取出520兩銀子,準備讓王有齡到北京去考試。硬投資只有520兩銀子,軟投資是不可估量的。他把自己的未來押在王有齡身上,因為他被銀行開除了。這是一項值得投資的巨大賭注。

王有齡確實發了大財。他利用職權為胡雪巖提供方便。胡雪巖也發了財。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一個富有的商人。後來在王有齡的照顧下,當江西江西候補道。

無論野史小說是否可信,我們都不在乎,但胡雪巖王有齡是真正親密的朋友,依靠這種關係,胡雪巖在生意上獲益良多。

王有齡還是湖州知府的時候,他讓胡雪巖為他代理湖州公庫(公庫為政府經管現金票據證券及其他財物之機關。)經理辦了一家絲綢銀行。他利用公共資金收購農民的蠶絲,然後買下運到杭州和上海。等把錢賺到手,再把本金歸還浙江省的藩庫(布政司所屬的糧錢儲庫)。

胡雪巖的第二種方法是應對國外市場。胡雪巖生活在一個外國資本大量進入中國的時代,渴望把這些資本急於輸入到中國人手中,以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樣,外國市場人員和中國官員、商人之間就有了中間人,從中收取回扣,牟取暴利。胡雪巖也把目光投向了這個行業。

事實證明胡雪巖的想法是正確的。他搞定了官府,攀上王有齡,利用這個關係,從浙江船務局借了20萬兩白銀,成立了「阜康銀行」。就這樣,他完成了偉大夢想的第一步,從一個農民工的身份,變成了董事長。

王有齡把浙江的財政收入委託給胡雪巖的銀行。當時的浙江是國家的重稅大戶,胡雪巖保管和調撥了這筆巨款,想不發財都難。他很快成為該省首屈一指的金融家。

年盈利幾倍,不幾年,就超過1000萬,胡雪巖也成為了當時中國富裕一方的人。

胡雪巖得到外國市場也很順利。他與英國滙豐銀行通過上海的買辦建立了一個合作關係,並藉此機會,熟悉各種外國銀行的經理和中國買辦,奠定了這樣的基礎,對他來說很容易就成為官方代理的,外國銀行和上海的買辦名人。

這時胡雪巖遇到了左宗棠。雖然胡雪巖已經很富有了,但他還沒有形成一股很大的氣候。他生意上的真正成功有賴於左宗棠將軍。

王有齡在任時間不長。當李秀成的軍隊到達杭州時,他上吊自殺了。

王有齡死後,胡雪巖失去了支持。如果沒有左宗棠的新楚軍進入浙江,而且給到他一個機會,他就不會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商人。

野史上稱,胡雪巖見老靠山已經倒下,主動去找左宗棠,請求給他幹活。

誰先誰後?這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左宗棠首先找到胡雪巖比較可信。胡雪巖想發財,有結交達官貴人的動機是好的。但在當時,有很多官員需要錢,他們沒有必要把錢花在左宗棠身上。直到他知道了左宗棠的底細之後,他才會把錢給左宗棠。而左宗棠將軍需要軍餉,就像口渴著急需要喝水一樣,他有更多的錢來尋找動力。當他聽說任何人有很多錢,他會來找他。

左宗棠將軍是個節儉的人,但他的心情很好,並不羨慕富人。因此,左宗棠筆下的胡雪巖絕非奸商。相反,他「渴望致力於正義,勤奮和有前途」,並擔任他的後勤部長。當他成為浙江總督時,他要求清庭迅速將胡雪巖徵調到他的營地。

十多年來,胡雪巖為左宗棠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籌集資金,二是購置武器,三是主持洋務。左宗棠每次出兵,馬不停蹄。胡雪巖一直是他的經濟支柱之一。他不僅把自己的錢給了軍隊,而且還說服別人把錢也捐了出來。當左宗棠將軍缺錢時,他立刻想到了他。

左宗棠胡雪巖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左宗棠胡雪巖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和巨大的商機。胡雪巖為了保護民族工業,與法國人展開了一場生絲大戰。可以說,在左宗棠將軍的幫助下胡雪巖成為了一個腰纏萬貫的富商,成為了一個風光無限的紅得發紫的商人。

相關焦點

  • 胡雪巖為何結局那麼慘?因為他犯了商人的大忌
    但當時胡雪巖覺得此人之後必有一番大作為,於是便拿了一點錢給他打點一下,足足有五百兩。也正是因為這樣,王有齡最終當上了杭州巡撫。而胡雪巖也一舉成為全國有名的大商人。 後來太平軍攻佔杭州,王有齡也自殺了。正當胡雪巖陷入了人生的迷茫的時候,左宗棠來了。並且很快的收復了杭州,當然胡雪巖自然不會錯過這次機會,所以在開戰的時候胡雪巖幾乎承擔了左宗棠的全部後勤工作。
  •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
    因王有齡之父早年做官兩袖清風,王有齡因家事所困, 於杭州西湖巧遇胡雪巖仗義相助得以解決困難,導致王有齡與胡雪巖關係迅速升溫 。 直至3年後鹹豐元年,王有齡任職杭州府巡撫。因王有齡與胡雪巖關係親近,又認為胡雪巖是錢莊出身,對於帳目管理很有經驗,所以王有齡讓胡雪巖代理湖州公庫。
  • 晚清首富胡雪巖,去世前叮囑子孫「勿近白虎」,「白虎」是什麼?
    但是又因為家裡窮,他從小就很能吃苦,12歲那年父親死了,家裡的重擔落到了他的身上,他只好外出謀生。胡雪巖是幸運的,他漂泊了幾個月,沒有找到一個好差事,最終留在了「信和錢莊」。錢莊子的薪水和報酬肯定不少,胡雪巖在這裡,老實吃苦,而且年齡不大,還受掌柜的照顧。掌柜無兒無女,見胡雪巖這孩子性子穩重穩重,對他頗有好感。
  • 胡雪巖死後,下葬時家人撕下其衣角,盜墓賊不屑去偷
    胡雪巖在經商上頗有天賦,依靠錢莊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這也為他後來成為亦官亦商的紅頂商人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胡雪巖在25歲時認識了當時落魄的官員王有齡。王有齡急需一筆錢財去往北京辦理補官,正當他為此事而犯難時,胡雪巖慷慨出手資助了他500兩銀子幫助他完成了補官,從此王有齡官途一路暢通無阻,先後成為杭州與浙江的巡撫。
  • 胡雪巖死前將壽衣一角交給盜墓賊,為何賊轉身就走,首富墓都不盜
    而這一歷程僅僅是他未來發展道路的開始,由於私自利用錢莊的銀兩支持朋友王有齡購買官職,導致胡雪巖失去了錢莊的地位。不過王有齡還算靠譜,在成功進入官場後不忘胡雪巖對他的幫助,1851年,他被調任到杭州擔任知府,為了報答當年的知遇之恩,王有齡處處幫助胡雪巖,不僅讓他代理湖州的公庫,甚至於胡雪巖想要開藥店的請求也照應不誤。
  • 紅頂商人胡雪巖「圓世」之道:罰捐代罪巧籌軍款
    罰捐代罪巧籌軍款   胡雪巖發跡之時,就曾經獨具慧眼地相中了一位頗有發展潛質的落魄書生作為其日後的官場靠山,此人就是王有齡。他出身官宦世家,後因家道中落而致其而立之年仍窮困潦倒、無所事事。胡雪巖資助了王有齡五百兩銀子,讓他進京託關係取得個官職。此後王有齡官運亨通,平步青雲。
  • 晚清首富胡雪巖的龐大商業帝國,為什麼三天之內就轟然倒塌?
    農業文明下的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永遠排在最後,即便當年胡雪巖在左宗棠的庇護下,呼風喚雨,權勢燻天,42歲成為首富,官居二品,頭戴紅珊瑚,身著黃馬褂,成為晚清最著名的紅頂商人。 但他和那些經由科舉途徑出身的官宦比較起來,總有一段無法彌補的心理差距,也預示著他的結局。
  • 「晚清首富」胡雪巖富可敵國,馬雲卻說犯大忌,做生意切忌這4字
    而回顧他的發家史,卻也不得不承認,胡雪巖的成功全因為他抓住了每一份機會和人脈。在還是個一窮耳邊的錢莊學徒時,胡雪巖便因為努力和勤奮,收穫了重用。後來,在王有齡缺五百兩銀子補官位時,他便看準了對方的能力,衝著發展人脈的想法,義無反顧的動用錢莊的錢借給王有齡,雖然因此開除,卻也和官場搭上了線,開始了自己傳奇的經商之路。
  • 胡雪巖的經商智慧:做生意沒本錢怎麼辦?讓競爭對手心甘情願送來
    #胡雪巖有過兩次開錢莊的經歷,第一次是在浙江巡撫王有齡的幫助下,獲得了本錢,在杭州擁有了六家錢莊。可是,杭州城被太平軍攻破後,胡雪巖的錢莊被摧毀,賠了個精光。杭州被左宗棠收復後,胡雪巖得到了左宗棠的信任,開始為浙江巡撫衙門籌糧籌銀,但他畢竟是一個商人,一直想將杭州的錢莊重新開起來,可當時的胡雪巖,手中並沒有多餘的銀子。在沒銀子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將錢莊開起來呢?
  • 胡雪巖的啟示:待人接物,做到這三點,你就能朋友遍天下!
    有一次,王有齡把胡雪巖叫了過來,拉著他的手說:「兄弟,老哥我碰上難事兒了……」胡雪巖聽完也皺眉:這事不好辦呀!王有齡碰上什麼事了?原來,有人公然搶糧,上面命令王有齡去解決,但是那地方民風彪悍,硬來恐怕要引起大的騷動。
  • 胡雪巖:人微言輕時,做好這3件事,早晚時來運轉
    比如說,曾國藩祖上世代務農,他天賦很一般,只是靠勤奮苦學,考上進士,這才改變一生命運。而胡雪巖連私塾也沒有上幾天,自幼喪父,早早入社會打工,當過跑堂的小夥計、錢莊的學徒和雜役,最後逆襲成為晚清首富、紅頂商人。那麼,胡雪巖的人生經歷能夠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 胡雪巖:一個人,當你沒錢沒資源時,巧用勢和利,遲早成大事
    ——胡雪巖胡雪巖,安徽績溪人,清朝首富,著名的紅頂商人,一生深諳「勢」和「利」之道。民間有俗話稱:「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巖」,可見這二人,將權勢和財富演繹得多麼淋漓盡致。26歲,好友王有齡遭有難,胡雪巖沒錢,卻大膽的挪 用錢莊500兩 銀錢資助他,事後錢莊發現,胡雪巖被掃地出門。3年後,王有齡官升杭州知 府,從此胡雪巖的生意走上了正軌,一發不可收拾,最終成為富可敵國的清朝首富。
  • 輸得起的贏家:「紅頂商人」胡雪巖《胡雪巖的人生經營課》第2講
    胡雪巖向自己的好朋友請教,王有齡根據胡雪巖的這幾點要求,從「世平道治,明物阜康」一句中取「阜康」二字作為招牌名,胡雪巖對於這個名字非常滿意,當即決定以此為招牌名。有了招牌後,宣傳也是做生意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因為宣傳可以為自己和自己的生意帶來名氣,有了名氣之後,財源自然也就滾滾而來。
  • 管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不要等到「有需要」才開始「找關係」
    胡雪巖是清代著名的商人,他的成功和他能夠一步一步地擴展人際關係不無關係。胡雪巖最初只是一個放牛的娃娃,但通過人際關係的擴展和經營,他從一個窮小子變成了名噪一時的人物。一次,還是放牛娃的胡雪巖偶然發現一個包袱,打開一看,裡面是沉甸甸的金銀珠寶。年紀尚小的胡雪巖並沒有把這包東西佔為己有,而是銘記母親的教誨,在原地等待失主。
  • 胡雪巖,究竟是奸商還是悲情英雄?珍貴史料還原晚清首富真實面目
    有一點應注意,民間百姓看待知名大人物,往往是捕風捉影,不辨真偽,人云亦云的,用現在的話說,只要人設能討得老百姓的歡心,哪怕它很粗糙,也很容易流傳開來,並成為傳奇。 至於真實的胡雪巖究竟是什麼樣?
  • 晚清首富胡雪巖,臨終前告誡後人:勿近白虎
    家境貧寒的胡雪巖從小就嘗盡人間冷暖,他的發家之路非常勵志,讓人不得不佩服胡雪巖的商業天賦和精明的頭腦,他很小就懂得察言觀色,因為多年的摸爬滾打讓他對人情世故非常通透,他原本只是一個錢莊的小夥計,但是他卻非常勤奮好學,他很早就明白一個道理,如果想要發大財就一定要有靠山和權力,因為當時官府壟斷了所有資源。
  • 馬雲說胡雪巖是一個壞的榜樣,金錢帝國一夜崩潰,只因犯了這個錯
    眾所周知,胡雪巖早年是個放牛娃,當過雜貨鋪的小兒,還當過錢莊的帳房先生。但此後涉足經商之路後,胡雪巖在短短二十年時間裡,迅速積累了巨額財富,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金錢帝國。 在晚清時期他被稱之為財神爺,而在商界之中,他和陶朱公一起被稱之為兩大商聖! 那麼有人問了,胡雪巖全盛時期到底擁有多少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