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在攻打浙江時必須堅持漸進式戰略匯報,提交了一份附件,要求把一批幹將交給他。在要求調任的名單中,第一個是胡光墉。
胡光墉,江西候補道,渴望正義,勤奮上進,已經來到江西,可以任命他處理後勤事務。他是浙江的紳士,處理浙江的事務,熟悉情況,呼籲響應。如果馬上把他送到楚軍的營裡去,那就有很大的幫助了。
這份名單是左宗棠多年來收集的人才信息。
人才就是一切,建立一個堅強的營地,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楚國軍隊在江西時,很難支付軍隊的費用。進入浙江已後,各部欠官兵一年的工資。任何一個企業的員工都知道,一年不發工資,公司會是什麼樣的情況?恐怕我們早就分手了。再說,這是一支軍隊,誰也不知道它能否活過明天。誰願意無償工作而沒有錢?
清朝的財政不僅需要向外國列強賠款,還需要為十幾個省份的軍隊提供物資。國庫裡的銀子恐怕早就已經空了,給楚軍的軍餉也就沒有著落了。
但遇到有才能的人才,自然也就有獲得財富的機會了。
左宗棠將軍在此次徵調中請來的求胡光墉,就是專門為他解決軍餉問題的。
胡光墉,就是後來非常有名也很有錢的商人胡雪巖。
胡雪巖和左宗棠一樣都是安徽人,而且這兩個人走的人生道路,都似乎很奇怪。左宗棠將軍進入官場,走上了作為一名師爺的道路。胡雪巖的做法則是,學習之餘還有餘力或者閒暇,就去做官。
胡雪巖出生於1823年,道光三年,比左宗棠小11歲。他來自安徽省績溪市。胡雪巖出身貧寒,從未上過學。他早年是父親把一切都教給他的。他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了。他這個哥哥就成了父親,胡雪巖要養活三個弟弟。為了養家,他不得不出去工作。幸好由親戚介紹,他開始背井離鄉,來到杭州和銀行當學徒。
胡雪巖工作的地方也就是我國早期的銀行,業務比較簡單,主要從事存貸款業務。胡雪巖進了銀行,不像現在的銀行職員那麼硬氣。他不得不從學徒開始,一個唯唯諾諾的人,更不敢怠慢一個顧客了。
學徒都是苦差事,和男保姆甚至僕人差不多。他不僅要學習銀行的業務,還要打水、掃地、倒尿壺。幹完髒活後,老闆總是想到他。
然而,這些困難並不會難住胡雪巖。他有很好的遺傳基因,聰明,嘴甜,會看人的跡象,有風,老闆很高興。不但會做人,表現也不錯。老闆看出他是個好材料,就把他提升為職員。但不是穿西裝的那種。
胡雪巖在銀行站穩了腳跟,遇到了王有齡。他們之間的關係,既有狂野的歷史,也有對小說的詮釋,說他把王有齡的事業變成了一項投資,並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當王有齡陷入困境時,他偷偷地從銀行裡取出520兩銀子,準備讓王有齡到北京去考試。硬投資只有520兩銀子,軟投資是不可估量的。他把自己的未來押在王有齡身上,因為他被銀行開除了。這是一項值得投資的巨大賭注。
王有齡確實發了大財。他利用職權為胡雪巖提供方便。胡雪巖也發了財。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一個富有的商人。後來在王有齡的照顧下,當江西江西候補道。
無論野史小說是否可信,我們都不在乎,但胡雪巖和王有齡是真正親密的朋友,依靠這種關係,胡雪巖在生意上獲益良多。
當王有齡還是湖州知府的時候,他讓胡雪巖為他代理湖州公庫(公庫為政府經管現金票據證券及其他財物之機關。)經理辦了一家絲綢銀行。他利用公共資金收購農民的蠶絲,然後買下運到杭州和上海。等把錢賺到手,再把本金歸還浙江省的藩庫(布政司所屬的糧錢儲庫)。
胡雪巖的第二種方法是應對國外市場。胡雪巖生活在一個外國資本大量進入中國的時代,渴望把這些資本急於輸入到中國人手中,以換取更大的利益。這樣,外國市場人員和中國官員、商人之間就有了中間人,從中收取回扣,牟取暴利。胡雪巖也把目光投向了這個行業。
事實證明胡雪巖的想法是正確的。他搞定了官府,攀上王有齡,利用這個關係,從浙江船務局借了20萬兩白銀,成立了「阜康銀行」。就這樣,他完成了偉大夢想的第一步,從一個農民工的身份,變成了董事長。
王有齡把浙江的財政收入委託給胡雪巖的銀行。當時的浙江是國家的重稅大戶,胡雪巖保管和調撥了這筆巨款,想不發財都難。他很快成為該省首屈一指的金融家。
年盈利幾倍,不幾年,就超過1000萬,胡雪巖也成為了當時中國富裕一方的人。
胡雪巖得到外國市場也很順利。他與英國滙豐銀行通過上海的買辦建立了一個合作關係,並藉此機會,熟悉各種外國銀行的經理和中國買辦,奠定了這樣的基礎,對他來說很容易就成為官方代理的,外國銀行和上海的買辦名人。
這時胡雪巖遇到了左宗棠。雖然胡雪巖已經很富有了,但他還沒有形成一股很大的氣候。他生意上的真正成功有賴於左宗棠將軍。
王有齡在任時間不長。當李秀成的軍隊到達杭州時,他上吊自殺了。
王有齡死後,胡雪巖失去了支持。如果沒有左宗棠的新楚軍進入浙江,而且給到他一個機會,他就不會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商人。
野史上稱,胡雪巖見老靠山已經倒下,主動去找左宗棠,請求給他幹活。
誰先誰後?這不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左宗棠首先找到胡雪巖比較可信。胡雪巖想發財,有結交達官貴人的動機是好的。但在當時,有很多官員需要錢,他們沒有必要把錢花在左宗棠身上。直到他知道了左宗棠的底細之後,他才會把錢給左宗棠。而左宗棠將軍需要軍餉,就像口渴著急需要喝水一樣,他有更多的錢來尋找動力。當他聽說任何人有很多錢,他會來找他。
左宗棠將軍是個節儉的人,但他的心情很好,並不羨慕富人。因此,左宗棠筆下的胡雪巖絕非奸商。相反,他「渴望致力於正義,勤奮和有前途」,並擔任他的後勤部長。當他成為浙江總督時,他要求清庭迅速將胡雪巖徵調到他的營地。
十多年來,胡雪巖為左宗棠做了三件大事:一是籌集資金,二是購置武器,三是主持洋務。左宗棠每次出兵,馬不停蹄。胡雪巖一直是他的經濟支柱之一。他不僅把自己的錢給了軍隊,而且還說服別人把錢也捐了出來。當左宗棠將軍缺錢時,他立刻想到了他。
左宗棠與胡雪巖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左宗棠為胡雪巖提供了更廣闊的舞臺和巨大的商機。胡雪巖為了保護民族工業,與法國人展開了一場生絲大戰。可以說,在左宗棠將軍的幫助下胡雪巖成為了一個腰纏萬貫的富商,成為了一個風光無限的紅得發紫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