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敦煌繪畫品

2020-12-14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前身為文部省博物館,成立於1872年。該館藏有4件敦煌繪畫品、2件敦煌文書,其中繪畫品中有3件是伯希和1908年從敦煌劫走的,1957年法國吉美博物館用以與東京國立博物館交換館藏。

一、地藏菩薩幡

高83.3、寬18.2釐米,彩色絹畫,館藏號TA158號。地藏比丘形,立像,雙手胸前作手印,不持物。該畫在法國1976年出版的《敦煌繪畫品》中有圖版與解說,為第106號(吉美博物館館藏號EO.1399)。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年代定在晚唐。圖見日本講談社1966年出版的該館編《東京國立博物館》第2卷第2圖,講談社1995年出版《西域美術》「吉美博物館藏伯希和收集品」(2)第54圖。

按:吉美博物館還有一幅相同的幡(MG.22798),高194、寬25釐米,見法國1976年出版《敦煌繪畫品》第105圖。講談社1995年出版《西域美術》「吉美博物館藏伯希和收集品」(2)第55圖。非常有意義的是,2件地藏的袈裟、手勢、華蓋等剛好互為相反,說明其中一幅是比著另一幅的背面製作的。顯然,吉美博物館考慮到它們是同一母本,所以將其中一件拿來與東京國立博物館交換。

二、菩薩立像幡

高210釐米,其中幡身高70、寬17釐米,彩色絹畫,館藏號TA159號。菩薩戴寶冠,左手握右手肘,置於腹前,右肩處有祥雲升向頭頂,無華蓋。該畫在法國1976年出版的《敦煌繪畫品》中有圖版與解說,為第153bis號(吉美博物館館藏號EO.1398)。講談社1995年出版《西域美術》「吉美博物館藏伯希和收集品」(2)第34圖。上述圖錄只發表幡身部分,沒有全圖。該館1992年編《創立百二十年記念:日本と東洋の美》第247圖刊布全圖,可見木板幡腳(許多幡畫在發表時都只發表幡身,其實相當一部分是有幡腳的)。

按:此圖與EO.1399號屬於同一母本,也類似MG.17769號。這可能也是吉美博物館拿來與東京國立博物館進行交換的原因。

三、雙菩薩像

高153、寬126釐米。彩色麻布畫,館藏號TA160號。左側菩薩雙手合十、右側菩薩雙手作手印。下方中央為榜題(文字漫漶),左側3身男供養人、右側3身女供養人,均為跪姿,男供養人均著硬腳幞頭,女供養人頭上裝飾豐富。圖見日本便利堂1969年出版的該館編《東洋の美術》第224圖;法國1976年出版的《敦煌繪畫品》中有圖版與解說,為第180號(沒有吉美館藏號);該館1992年編《創立百二十年記念:日本と東洋の美》第248圖;講談社1995年出版《西域美術》「吉美博物館藏伯希和收集品」(2)第37圖。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年代定在10世紀。

四、供養垂幔

高76、寬242釐米,1952年入藏。這件文物因殘破、沒有佛像等原因,很少有人提到,見東京國立博物館1992年編《創立百二十年記念:日本と東洋の美》第249圖。該垂幔與掛幡一樣,屬於供養物品,安置在在寺院和石窟中,既有供養功能,更有裝飾作用。這類供養垂幔在俄藏敦煌繪畫品中也可見到,敦煌石窟內有一些洞窟窟內四壁上部尚存掛鈎(如莫高窟初唐322窟),當就是掛幡和掛這些垂幔的。

附記:據東京國立博物館1980年編《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版目錄》「中國書跡篇」,該館有2件敦煌文獻,即該書的第1、2件。第1件為《摩訶衍經》,16紙,尾題「《摩訶衍經》卷第廿五,品第卅三。」第2件為《摩訶般若波羅蜜經》,22紙,尾題「《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第卅三。高弼為亡妻元聖威所寫經。」近人題跋:「卷尾署『高弼為亡妻元聖威所寫經'。高、元均帝姓,此經尤可寶貴。在蘭州見一卷,款署『保定元年十月甲戌朔十二日乙酉,柱國杞公高弼為亡妻元聖威所寫經',與此卷字體系出一手,可為此卷年月之證。」

來源:敦煌研究院,作者:王惠民

相關焦點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宋代繪畫100幅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國宋代繪畫100幅 宋 夏明遠 樓閣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
  • 流亡海外的敦煌藏經洞出土絹畫賞介
    其中最為聞名的當數敦煌莫高窟出土的絹畫, 它們色彩沉穩, 質感厚重, 具有神聖的禪味。公元1900年( 清光緒二十六年) ,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今第17窟) 被打開, 這些秘藏千年的珍貴藝術品與敦煌文書同時出土, 由此轟動了整個世界。絹畫(也稱帛畫) 是以絲織品為原料, 採用天然的繪畫原料, 運用傳統工藝繪畫技法而繪製的國畫品系, 是中國傳統繪畫的一種。
  • 「書聖王羲之」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文化部網站消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成立140周年,由東京國立博物館、每日新聞社、NHK等聯合主辦,朝日新聞社特別協力的「書聖王羲之」展覽於1月21日下午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 ...東京國立博物館|江戶東京博物館|日本|奈良|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澎湃新聞獲悉,按照日本政府的政策,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從今天(2月27日)起閉館至3月16日,關於3月16日之後的計劃將視具體情況而定。日本國內其它博物館也陸續閉館或進一步限流。
  • 東京國立博物館將重開,法隆寺壁畫與百濟觀音最終無緣展出
    「百濟觀音」右手的腕釧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寶物館中的灌頂幡在明治以前,法隆寺稱此「百濟觀音」為「虛空藏菩薩」。明治5年(1872)拍攝的一張照片顯示,「虛空藏菩薩」當時被安置在金堂,而且不戴寶冠。類似樣式特徵在敦煌莫高窟的初唐壁畫中可以看到,可見其直接受到了中國繪畫的影響。雖然作者不詳,但根據牆面的不同,可以看出作品風格的不同,推測是幾人共同製作的,最初壁畫的製作時期是7世紀末到8世紀初。
  • 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今起開放,特別展覽尚需等待
    隨著日本全面解除緊急狀態,日本全國的美術館博物館也逐漸恢復開放。澎湃新聞獲悉,6月2日,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和奈良國立博物館均將以預約制逐步開放,疫情閉館期間,部分特展最終無緣與觀眾見面,而新的特別展將在7月左右推出。
  • 《國家寶藏》走進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
    2019年10月24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寶藏》節目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國寶音樂會》。中日兩國重量級藝術家聯袂演出,流傳千年的清音雅樂再度迴響。今年適逢《中日文化交流協定》籤署四十周年,《國寶音樂會》以文藝的形式負載中華文化和中日之間的交流歷程,實現別開生面的碰撞和傳播。
  • TNM·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品系列·李迪·紅白芙蓉圖
    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上野。被親切地稱為「東博(トーハク)」,是日本保存展示東洋各地重要文化財產的地方,也是東京熱門旅遊觀覽景點,收藏品已超十餘萬件!
  • 秘藏千年再度現身,清涼寺本《十六羅漢本》亮相東京國立博物館
    原創 李家麗 雅昌藝術網 收錄於話題#博物館4#展覽17#藝術49近日,清涼寺本《十六羅漢圖》再次現身東京國立博物館,引起轟動。不明就裡的觀眾可能會感到疑惑,清涼寺本《十六羅漢圖》何許畫也?它的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心路糾葛?
  • 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文殊菩薩像》
    年代:唐(9世紀) 名稱:文殊菩薩像 出處:敦煌莫高窟藏經洞 材質:設色絹本 尺寸:高:39.5釐米 x 寬:14.5釐米 藏地:英國大英博物館收藏斯坦因敦煌遺畫 編號:1919,0101,0.137 Ch.xxvi.a.007
  • 日本旅遊攻略: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
    東京國立博物館介紹東京國立博物館(日語:東京國立博物館、Tōkyō Kokuritsu Hakubutsukan,英語:Tokyo National Museum)是日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頂級國家博物館,包括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 波士頓美術館藏敦煌繪畫品
    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由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籌建,於1876年開館,館藏數量30餘萬件,是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我國的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張萱《搗練圖》(宋徽宗摹)就收藏在這裡。
  • 荷蘭國立博物館館藏
    荷蘭國立博物館館藏之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代歐洲珠寶,豐富而奇妙。荷蘭國家博物館是歐洲著名博物館之一,位於阿姆斯特丹,也是荷蘭規模最大、藏品最多的博物館和世界上唯一一個全年不間斷向公眾開放的國家博物館。荷蘭國立博物館真正的譯名應為阿姆斯特丹皇家博物館,荷蘭文為「HetRijksmuseum Amsterdam」,該博物館為荷蘭規模最大的博物館,藏有史前至最新的各種展品。全荷蘭總共有大約1000多座博物館,博物館密度居世界第一。收集品從十七世紀的繪畫到玩具、從古式鐘錶到現代藝術、從陶瓷製品到儲蓄罐,包羅萬象,無所不有。
  • 斯坦因與敦煌佛教繪畫
    敦煌藏經洞和擺在洞窟甬道上的經卷-斯坦因攝-1907年 大英博物館很少展出的藏品中,有一批來自中國甘肅敦煌的唐五代佛教繪畫。二十世紀初,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公元一八六二~一九四三年)在中亞探險時曾收集大批文物,這些佛教繪畫即為其中一部分。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日本鎧甲藝術欣賞上篇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日本鎧甲藝術欣賞上篇日本武士廝殺時用來保護身體的防護衣飾,有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日本鎧甲分為四個階段:上古時期~平安時代前期,平安中期~鎌倉時代,日本南北朝~室町時代,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日本鎧甲藝術欣賞下篇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日本鎧甲藝術欣賞下篇
  • 東京國立博物館攻略(門票+開放時間)
    東京國立博物館概述   東京國立博物館始於明治5年(1872)在湯島聖堂大成殿舉辦的博覽會,是日本歷史最為悠久的博物館。本館事業包括對日本以及東方的美術和考古等各種文化遺產實施收集、保管、修復、管理、展覽、調查研究和教育普及等。
  • 東京奈良等日本國立博物館今起閉館,多個特展提前閉幕或延期
    澎湃新聞獲悉,按照日本政府的政策,日本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九州國立博物館從今天(2月27日)起閉館至3月16日,之後的計劃將視具體情況而定。日本國內其它博物館也陸續閉館或進一步限流。
  •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飛鳥時代觀音菩薩立像
    飛鳥時代 7世紀銅製鑄造鍍金像高23.1 cm東京國立博物館
  • 東京國立博物館館藏石像:國之瑰寶,唐代七寶臺石刻!
    但之後因種種原因,這批造像陸續流失,現多件藏於海外:日本計有21件,其中15件在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另外,中國存7件,4件流散在美國。東京國立博物館,位於東京臺東區上野公園北端,創建於明治四年(1871),目前展館完工於1938年;由一幢日本民族式雙層樓房和左側的東洋館、右側的表慶館以及大門旁的法隆寺寶物館構成,共有43個展廳。東洋館一層,陳列著中國古代佛教藝術品,其中就有「七寶臺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