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美術館藏鎌倉時代毘沙門天畫像

2020-12-12 旃檀佛藝
毘沙門天

鎌倉時代,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

規格:119.1 x 68.1釐米

波士頓美術館藏

此天恆護如來道場而聞法,故名多聞天。於胎藏界曼荼羅在外金剛部院北方之門側,於金剛界曼荼羅位於西方,夜叉主也。此天與吉祥天,從古神話時代常相關連而為夫妻,於日本臺密,如歡喜天有雙身毗沙門法,但雙身者,皆男天也。其形像有多種。

胎藏界曼荼羅之像,著甲冑,左掌有塔,右持寶棒,坐像也。或傳有為立像者。金剛界曼荼羅亦與之同。北方毗沙門天王隨軍護法真言記乞勝利神加被之修法,論其畫像曰:『於彩色中並不得和膠,於白氎上畫一毗沙門神,七寶莊嚴衣甲,左手執戟槊,右手託腰上,其神腳下作二夜叉鬼,並作黑色。

其毗沙門面,作甚可畏形,惡眼視一切鬼神勢,其塔奉釋迦牟尼佛。』毗沙門儀軌記,唐天寶元年,不空三藏修其法,為玄宗平定五胡亂之始終。在四大天王中,北方多聞天王單獨出現的場合較多。在這種情況下,常以梵名音譯稱之為「毗沙門天」。

相傳,毗沙門天經常維護如來道場,由此而得時時聽聞如來說法,故名多聞天王。在印度,他又是主司施福護財的善神,故其在四天王中信徒最眾。敦煌壁畫中的毗沙門畫像,在他渡海之際,常常散下金銀財寶。在四天王的配置關係中,他被安排率領夜叉、羅剎將等,守護北方鬱單越洲。

毗沙門天的形象,多為身穿甲冑的武將,面現忿怒畏怖之相。一手託寶塔,一手持稍拄地;或一手持戟,一手託腰。身青黑色,足踩二夜叉鬼。在中國佛教寺院中,因受民間神話影響,所塑多聞天王大多為頭戴毗盧寶冠,一手持傘,以表福德之意。或坐或站,腳下踩有夜叉鬼。

此外,另有一種叫兜跋毗沙門天的像,身著西域式甲冑,一手捧寶塔,一手持三叉戟,以堅牢地神支其兩足。腳下蹲有二邪鬼。據說兜跋本為西域國名,後來人們以兜跋訛為刀八,又進一步誤解為刀八之意,於是塑造了各種八刀毗沙門像。兜跋毗沙門像在唐時傳到日本,後被作為能鎮護國土、拒退怨敵的神將而得尊奉。

毗沙門天王在唐代極顯一時,當時釋不空譯出《毗沙門儀軌》,尾題記載一個傳說。天寶元年,安西城被蕃兵圍困,有表請救援。但安西路遙,短時間救兵難到,玄宗即讓不空請北方毗沙門天王神兵救援。於是天王金身在城北門樓上出現,大放光明,同時有「金鼠」咬斷敵軍弓弦,三五百神兵盡著金甲,擊鼓聲震三百裡,地動山崩,蕃兵大懼,望風而逃。於是玄宗聞奏大悅,敕令諸道節度、所在州府於城西北隅各置天王形象供養,佛寺亦敕別院安置。此後,毗沙門天又被軍旅視為保護神。直到宋代,諸軍寨中也常建有天王廟。毗沙門天的信仰到元明而漸衰,取而代之的是完全中國化的託塔李天王。而在《封神演義》等文學作品和民間傳說中,四大天王也都被賦予了中國式的寓意,傳說他們被安排去各掌「風、調、雨、順」之職。

日本戰國大名上杉謙信特別信奉毗沙門天,曾在毗沙門堂得到感悟,自詡為毗沙門天的化身,一生不近女色,生活近似律僧。由於崇尚「義」,其行為在戰國亂世顯得很特別,出徵時高舉「毗」字戰旗進行聖戰。

相關焦點

  • 波士頓美術館藏敦煌繪畫品
    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Boston)由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聯合籌建,於1876年開館,館藏數量30餘萬件,是世界上著名的藝術博物館。我國的閻立本《歷代帝王圖》、張萱《搗練圖》(宋徽宗摹)就收藏在這裡。
  • 鑑賞|波士頓美術館展出館藏莫奈作品,感受光影世界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MFA)擁有法國以外數量最多的莫奈作品。2020年是MFA建館150周年,同時也是莫奈的180周年誕辰。MFA近期策劃了新展「莫奈與波士頓:永恆的印象」,展出館藏35幅、以及私人收藏家處借出6幅——總計41幅莫奈經典畫作,時間跨越莫奈整個創作生涯,從1860年代的早期作品,到莫奈後期的印象主義作品《乾草垛》、《魯昂大教堂》和《睡蓮》系列。疫情期間,MFA在線上分享這些令人驚嘆的經典之作。莫奈有志於描繪法國鄉村風景,對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
  • 對話|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將推「莫奈與波士頓」,線上更多內容
    2020年是波士頓美術博物館(MFA)建館150周年。由於疫情閉館,目前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依舊處于謹慎的狀態,並未宣布重新開館時間。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創辦人兼首任主席馬丁·布裡默(Martin Brimmer)寫道,博物館應向全世界敞開大門,收集和展示跨時代、跨文化及跨越全球的藝術藏品。近年來,博物館持續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和改建,2010年,美洲藝術翼樓開放,這一四層建築展示了從古代到現代的美洲藝術。
  • 收藏東方: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亞洲藏品的建立
    這批藏品總共約一千件,被稱為「費諾羅薩—威爾德收藏」(Fenollosa-Weld Collection),其中包含大量名畫,如平安時代佛畫《如意輪觀音菩薩像》和《馬頭觀音菩薩像》、鎌倉時代《平治物語繪卷·三條殿夜討卷》、鎌倉或南北朝時代的《聖徳太子傳繪》、桃山時代《泰西王侯圖》六扇屏,以及江戶畫家曾我蕭白(1730—1781)的《商山四皓圖》雙扇屏等,這些畫作無疑成為波士頓美術博物館日本收藏的基本
  •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館藏玉器,美極了!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館藏玉器,美極了!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所藏玉器,美極了!
  • 女人畫像:瑪麗·斯洛的畫像-卡雷拉|美術作品
    01女人畫像美術作品:女人畫像_Portrait of a Woman-亞克瑟利·加倫·卡雷拉美術作品作者:亞克瑟利·加倫·女人畫像美術作品名稱:女人畫像(Portrait of a Woman)美術作品作者:亞克瑟利·加倫
  • 透過這尊鎌倉時代的木雕佛像,我們看到日本的匠人精神
    漆金木雕阿彌陀佛接引像創作年代:1269年材質:柏木、漆、金箔、顏料、水晶鑲嵌高度:94.6釐米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這尊華美的阿彌陀佛像雙手結下品上生印,以站立的姿態正在迎接即將往生極樂淨土的眾生。從這尊佛像的外觀上我們可以看到,日本鎌倉時代的造像雖然也如奈良時代一樣繼承了中國唐代造像的樣式,但已經明顯的形成了日本造像的風格。比如身材略顯單薄、溫和少曲線的身段、平穩的衣服紋路;而造像細節豐富,表面的裝飾花紋盡顯工藝的極致。在佛像開臉的處理上則更加顯示出大和風的變化,唐式的佛面更強調立體感,五官也比較大氣開張;而日本化的佛面更像日本人的面孔了,臉型圓而扁平,五官顯得細小而緊湊。
  • 鎌倉時代佛畫:釋迦牟尼佛涅槃圖
    世尊涅槃圖十四世紀 鎌倉時代長196.9公分,寬188.6公分現藏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自古以來各地都要在紀念釋迦牟尼逝世周年的法會時供奉上涅槃圖做法事涅槃圖是釋迦從降入人間到圓寂的八相事跡中以涅槃(圓寂)為主題的畫像,描寫了做完成道後45年的講經得病的釋迦,躺在沙羅雙樹下面的寢坐(寢臺)上,靜靜地等候著臨終時刻的情景。本圖的釋迦右手墊在頭下,頭北面西,並起兩腳橫躺在寢臺上,是根據鎌倉時代以後流傳出來的第二形式所描繪的涅槃圖。
  • 波士頓美術館獲得藏家翁萬戈捐贈巨幅《長江萬裡圖》
    在翁萬戈百歲誕辰之日,他宣布將這一畫作捐贈給波士頓美術館。這幅山水畫卷由清初著名畫家王翬(1632-1717)創作,畫面描繪了亞洲第一長河流——長江的沿途景致,並融入了中國博大精深的藝術與文學傳統。波士頓美術館最知名的是早期宋元作品;而此番捐贈加強了美術館在清代繪畫這一領域的收藏。《長江萬裡圖》是波士頓美術館入藏的第五件王翬畫作,此前翁氏還捐贈過兩件王翬作品。
  • 【防控疫情 線上展覽六】 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
    中國美術館藏捐贈版畫作品在歷次主題展覽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只研朱墨作春山——紀念魯迅逝世80周年美術展」(2016)等都展出了大量捐贈作品。同時,中國美術館還多次舉辦捐贈藝術家個展,如「中國美術館藏劉峴版畫作品展」(2013)、「永遠的戰士--紀念彥涵誕辰100周年紀念展」(2016)、「時代的刻痕——中國美術館藏王琦版畫作品選展」(2017)等。
  • 波士頓美術館邀公眾評最佳印象派作品 梵谷奪冠
    日前,波士頓美術館(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舉辦了一場名為「波士頓摯愛印象派」(Boston Loves Impressionism)的特別展並藉助展覽發起投票活動,參與者從波士頓美術館館藏的50幅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大師傑作中選出自己最喜愛的作品。
  • 海納百川——2020膠東五城市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啟幕!
    本次展覽以弘揚膠東地域文化,講述膠東美術故事為主要內容,集中展出煙臺、青島、濰坊、威海、日照五城市公共美術館館藏精品150餘件。包括來自青島市美術館藏國際版畫藝術精品、煙臺美術博物館藏近當代名家書畫珍藏和英國當代繪畫、濰坊市美術館藏本土藝術家歷年精品創作、威海美術館藏當代油畫名家城市風情系列、日照美術館藏具有濃鬱民間藝術特色的農民畫專題。
  • 美術研究|書畫鑑真|日本國收藏的唐代一行畫像
    其中「真言五祖」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一行、惠果等畫像五幅,現仍在日本京都府教王護國寺珍藏,並由日本國政府定為國寶。金剛智、善無畏,一行和惠果四幅畫像各有殘損剝落,不空像較為完整。現結合五個人的事跡簡介如下。其中主要介紹科學家行在天文歷算等方面的卓越成就和他的幾幅畫像的流傳情況。一、金剛智(669-741),南天竺人,開元七年,泛海經廣州至長安,洛陽,作道行法,翻譯密宗經典多部。
  • 漫畫一生——深圳美術館藏華君武漫畫展今日開展
    由宋文治藝術館、深圳美術館主辦的「漫畫一生——深圳美術館藏華君武漫畫展」8月1日在太倉宋文治藝術館開展。 華君武是我國著名漫畫家、美術活動家。他早年長於政治時事漫畫,富有戰鬥性,作品緊扣時代脈搏、構思幽默機智、通俗而富有哲理,致力於追求漫畫的民族化和大眾化。
  • ——日本美術作品欣賞
    說起日本美術,你想到的一定是《浮世繪》。《浮世繪》版畫像是日本美術的一張名片,印刷品散播到了全世界。那麼它是如何產生的呢?在它出現以前,日本都在畫些什麼呢?《浮世繪》顧名思義,即為浮華世界的繪畫。產生於世俗美術最繁榮的江戶時代,隨著市民階級的興起,自然產生了反映市民審美意識的風俗畫,表現美人、浴女、俳優等各種市井人物、花街柳巷和風景名勝。在日本民間盛行了200多年,在19世紀後期對歐洲印象派和後印象派影響頗深。《浮世繪》並不是憑空出現,在鎌倉時代禪宗的傳播導致中國宋朝畫風的流行,而禪宗本身就含有世俗化成分。
  • 視點|「藝心同音——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美術館藏作品研究展」開展
    「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藝心同音——國際視野下的中國美術館藏作品研究展」近日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展為「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入選項目」。作為中國唯一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收藏古今中外各類美術作品12萬餘件,其中國際美術作品3500餘件。
  • (文化)(4)「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12月11日 「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京亮相 當日,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展「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北京開幕。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中精選作品118件,涵蓋油畫、版畫、攝影、雕塑等多種形式。
  • 蒙古襲來時的列島之壁:鎌倉時代的日本武士
    ,簡單描述一下鎌倉時代,日本武士們的輪廓和日常。因此,在鎌倉時代,武士們的社會地位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儘管由於時代與群島國家的局限性,在今天的我們看來,即使是武士們的吃穿用度也顯得不那麼富裕華貴,但橫向比較來說,他們可以稱得上是一群「吃香的喝辣的」的人了。 以吃為例,到鎌倉時代,日本的農業生產有了很大幅度的進步。
  • 「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亮相中國美術館
    12月11日,「不朽的傳承——中國美術館藏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選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本次的從中國美術館收藏的163件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佳作中精選18位院士(包括2位中國籍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吳冠中和吳為山)的118件佳作,包含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綜合材料等多種媒介,是中國美術館近些年國際美術收藏、中法文化交流重要成果的集中呈現,也是典藏活化系列展的重要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