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蘇、浙江等地接連出現涉疫牛肉流入市場,對進口冷鏈食品安全提出挑戰。12月13日,新京報記者採訪每日優鮮、巴奴火鍋、沃爾瑪超市等相關企業,目前各企業對冷鏈食品嚴格執行日常防控,響應北京相關部門要求已接入「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簡稱「北京冷鏈」)。消費者在線上平臺還是到門店購物,均可掃碼了解進口冷鏈食品的來龍去脈。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北京冷鏈」平臺日流通量達2000噸。全國多地也都已建立冷鏈食品追溯平臺。專家建議,冷鏈食品追溯平臺的功能可擴大化,納入蔬菜、水果、國產食品等。
「掃一掃」可了解進口冷鏈食品全部信息
12月12日,新京報記者在巴奴火鍋北京冷鏈倉庫探訪時看到,現場冷鏈食品外包裝上均貼上了一張黃色「北京冷鏈」二維碼標識,標籤上還印著「冷凍去骨牛大米龍」商品稱號。記者用手機掃描了二維碼,頁面顯示該產品產自澳大利亞,由上海新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銷售,入境口岸為上海外高橋。在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上還顯示出入境日期,以及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證明、消毒證明的照片。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12月13日,在每日優鮮平臺上,每一款進口冷鏈肉類和水產品均公示了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碼。隨機點開一個生凍黑虎鳳尾蝦仁(200g)銷售頁面,在滾動照片圖左下角有「安心通道-商品食安信息」的綠色標誌,點進去後就會出現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碼。
用手機掃過追溯碼後,出現該產品的商品名稱、生存日期、批次號、上遊採購企業等基礎信息。上述生凍黑虎鳳尾蝦仁的信息顯示在2020年8月3日從寧波北侖港港區入境,同時附有檢疫照片和核酸檢測報告。
圖/每日優鮮APP截圖
在北京沃爾瑪超市建國路店,顧客則可以用手機現場掃描貨架上的追溯二維碼,了解到對應的商品追溯信息。
接入「北京冷鏈」平臺
「我們使用的進口冷鏈產品均接入了『北京冷鏈』,雖然前方顧客見到的已是菜品,但我們後方的工作一點都不馬虎。」巴奴火鍋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公司在今年10月就啟動了該項目。而國內其他城市的巴奴火鍋也一直根據當地的規定嚴格執行相關食品安全管控。
此外,巴奴火鍋也已於今年11月下發各門店通知,要求各門店嚴格按照當地冷鏈追溯系統進行報備申請、產品核酸檢測、產品出入庫管理等,並在系統中將每件產品生成二維碼標識。
「針對公司經營的所有進口冷鏈食品,每日優鮮嚴格審查每批次商品的核酸檢測報告,不但產品需要核酸檢測,外包裝同樣需要進行核酸檢測。」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表示,自「北京冷鏈」啟動後,公司迅速接入系統,後續還將推動雙方系統對接,實現更多品類商品的系統追溯。
沃爾瑪、本來生活、叮咚買菜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都表示,進口冷鏈商品已接入「北京冷鏈」。北京沃爾瑪所有門店的進口冷鏈商品均已接入,本來生活所有進口冷鏈商品均已落實「北京冷鏈」電子追溯碼相關政策。此外,本來生活在配送中使用無病毒一次性物流箱,商品打包後全程冷鏈密封配送。
叮咚買菜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其接入「北京冷鏈」平臺的涉及肉類30款、水產品12款,後續公司自建的追溯系統將會更加優化、細化。
專家建議追溯平臺功能擴大化
今年10月底,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北京市商務局發布通告,推廣應用「北京冷鏈」,以實現對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的追溯管理。按照要求,北京市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從11月1日起應使用「北京冷鏈」小程序如實上傳進口冷藏冷凍肉類、水產品的來源、流向等追溯數據。對已自建追溯系統的進口冷鏈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可採取批量導入或系統接口等方式上傳數據。截至目前,「北京冷鏈」日流通量達2000噸,確保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查、去向可追」。
新京報記者同時了解到,除北京以外,上海、廣東、陝西、湖北、福建、浙江、四川、河北、安徽、雲南、重慶等地均已上線冷鏈追溯平臺。此外,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也於近日上線,有9個省(市)接入平臺試運行,冷鏈食品首站進口量佔全國90%以上。
「冷鏈追溯平臺的建立,可讓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產品做到『一鍵可查,迅速定位』,可為疫情防控爭取寶貴時間。」北京財貿管理幹部學院研究員、中國商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賴陽表示,冷鏈追溯平臺的建設是針對疫情防控的,建議可將常規化的食品也納入其中,「例如增加蔬菜、水果、國產食品等。」
新京報記者 歐陽曉娟
編輯 王琳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