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其體型巨大的生物,除了電影中像哥斯拉一樣的怪獸以外,相信大部分人想到的都是那些遠古時期的龐然大物,就拿恐龍來說,大部分的恐龍體型和現在的陸地生物相比都大得多,在我們眼裡它們毫無疑問就是身體巨大的「怪獸」。
現在的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陸地生物就是非洲象,現在已知的非洲象站立身高,最高的也才4.1米,體重最重的也才10噸,雖然看似非常大的樣子,但是和史前最大的恐龍相比,就瞬間變得非常嬌小了。易碎雙腔龍是史前體型最龐大的恐龍,它們的身長可以達到40多米,體重足足有100噸,一隻就頂十隻非洲象。
而且除了這個以外海洋生物也「縮水」了不少,現代的鯊魚,最大的是大白鯊,體型可以達到6米長,但是和史前的巨齒鯊相比,大白鯊簡直就是一條小魚一樣。史前巨齒鯊的身長可以輕鬆長到20米以上,體重也重達70噸,是曾經統治海洋整整800萬年的海洋霸主。
除了上述對比以外,還有一些昆蟲等生物,它們的祖先長的也要比現在的昆蟲大得多,像是現在我們常見的蒼蠅、蚊子、蝴蝶等昆蟲,在史前它們的祖先個頭一般都是現在昆蟲的2-3倍,有的甚至要在10倍以上!
那麼看到這裡大家肯定就有疑問了,為什麼史前的生物都可以長到那麼大,而現代的生物卻變得小了那麼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先從當時和現在的地球環境說起。就像是恐龍生活的年代,當時地球的生態環境比現在要好太多了,地球的氣候也非常的溫暖溼潤,植被也相當茂盛,當時的食草動物有足夠的食物來源,吃得多長得個頭自然也就大,而以此類推,吃掉食草動物的食肉動物,個頭自然也就跟著慢慢變大了。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當時地球的氧氣含量濃度比較高,而在這樣的富氧環境中,動植物的生長都會比現在快,所以個頭也就比現在大了。再就是生物的進化,我們所熟知的恐龍等史前巨獸,它們全都是經過了幾千萬年的進化才會達到我們所看到的樣子的。在自然界也一直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體型越大,就更容易獲得食物和配偶。
所以體型越大的生物就越容易存活並孕有後代,而後代因為父母的高大,所以後代也會越來越大,就這樣在大自然的選擇法則下,動物們都開始朝著體型越來越大發展了。
而現代動物之所以長不到史前巨獸那麼巨大,就是因為現在的地球環境,在史前生物出現的巔峰期過了以後,地球就迎來了好幾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像是6600萬年前恐龍大規模滅絕,等等。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就是讓猛獁象、劍齒虎等巨獸退出了歷史舞臺,這些體型巨大的生物因為吃的食物比較多,所以在大滅絕時期根本生存不下去,能活下去的一般都是那些體型較小的生物。
而距離上次生物大滅絕只過了12000年而已,在這麼短的時間當中,地球根本孕育不出新的大型生物,而且因為人類的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現代生物想要往更大的方向發展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的活動在很多方面都影響了它們。
但也並不是說現在所有的生物都比史前生物小,在我們現代也有可以堪比史前巨獸的龐然大物,它們就是藍鯨,藍鯨的身長可以達到33米,體重可以達到181噸,差不多是25頭非洲象的體重,這麼巨大的生物,就算和史前巨獸相比也是毫不遜色,所以如果現在還想去觀賞史前巨獸的風採的話,去看看藍鯨倒是一個不錯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