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論世,了解韋莊的生平足跡後,也就讀懂了他的五首《菩薩蠻》

2020-12-22 一起讀經典

公元約836年,在京兆郡杜陵縣(今陝西西安),韋莊來到了這個世間。韋莊祖上顯赫,曾祖父是唐代山水田園派大詩人韋應物。再往上追溯七代,祖上韋待價曾被唐睿宗李旦遷升為文昌右丞相,這是公元686年的事情,這也是武則天還政於睿宗的第二年。

韋氏家族在唐朝是個非常龐大的家族,家族人口繁盛、支系龐雜,大的支脈至少有十多支,至於那些小的分支更是數不勝數。韋氏在唐朝出大人物,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所記載,韋氏一族在唐朝出有宰相人物脈派的就有九支。毫不誇張地說,韋氏家族成為影響唐代政治與社會生活的一支中堅力量。

出產過宰相的這九支脈派,被稱為「韋氏九公房」,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這九公房分別為:

一曰西眷,二曰東眷,三曰逍遙公房,四曰鄖公房,五曰南皮公房,六曰駙馬公房,七曰龍門公房,八曰小逍遙公房,九曰京兆韋氏。

而韋莊正是出身於京兆韋氏東眷逍遙公房,身上流有三支公房的血脈,是名副其實的世家子弟後人。

韋莊塑像

然而,在歷史的長河中,變數總是來不及應對,如果沒有安史之亂,玄宗不用奔蜀,詩人們也不會因而流落失職了,可是並沒有如果。世家的光環在戰亂紛爭的年代也漸漸褪失光芒,至韋莊這一代,已然似是光芒之外的人了。

他並沒有享受到曾經顯赫家族的優渥,從降生到世間的那一天起,或許就註定了他此後一生的顛沛流離。

韋莊的父母早早就去世了,家裡失去了頂梁柱,生活更加困難了。雖然祖上沒有留下物質上的財富,但祖上的智慧、才華卻是的的確確遺傳下來了,韋莊繼承了這些。家裡貧寒又孤單,韋莊學習卻十分刻苦,他聰敏過人,記憶力驚人。他為人處世也樂觀曠達,並沒有因家境的悲苦而消極悲觀。

好不容易長大成人,可以考進士了,命運或許到了改變的時候。然而,屢次參加考試屢次落榜不第,不知道因為什麼原因,他參加科舉考試就是考不上。

公元880年,韋莊已經44歲了,他再一次來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結局依然,他再一次科舉失敗。

進士沒有考上也就罷了,考完試沒多久,同年十二月,黃巢起義軍就攻佔了長安。唐僖宗逃往四川,韋莊也被滯留在了長安,與弟、妹失散。一年多後,他才得以離開長安赴洛陽。

韋莊《花間集》掠影

在滯留長安的這段時間裡,他親眼目睹了戰亂所帶來的創傷、顛沛流離、餓殍遍野以及唐軍的犧牲,而他自己也在此時病倒了。這場大巨變,韋莊是親歷者,他感觸十分深刻,醞釀一段時間之後,第二年他離開長安赴洛陽,在洛陽他將這段目睹寫成了《秦婦吟》一詩,全詩1666字,是現存唐詩中最長的一首。

這是一篇敘事詩,詩中通過一名從長安逃難出來的女子即「秦婦」的敘說,描寫黃巢起義軍攻佔長安、稱帝建國,與唐軍反覆爭奪長安以及最後城中被圍絕糧的情形。詩中有許多悲愴之語,以及血淋淋的描寫,沒有經歷過那場的戰亂的人,斷然寫不出來。這首詩震撼了當時的文壇,韋莊也因此被稱為「秦婦吟秀才」。因為寫就《秦婦吟》之時,韋莊尚未中進士,時人因而對他予以「秦婦吟秀才」雖秀才二字,實則是極高的稱讚。

單憑這首史詩,韋莊已經足夠在大唐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西方有句老生常談的諺語:當上帝關上了這扇門,一定會為你打開另一扇門。我們中國人常說的「有心插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也是同樣的意思。

如果當初考上進士,韋莊或許被分配到別地任職,或許就沒有那場經歷,也寫不出《秦婦吟》了!

在整個國家處於流落之時,韋莊最終卻活成了亂世中的勵志榜樣,他始終未放棄過進士考試。

十三年之後,公元894年,已經58歲年近花甲之年的韋莊再一次參加進士考試。這一次,他終於進士及第!出任校書郎。這時候,唐僖宗已崩,其弟唐昭宗李曄即位,此時的當朝已不再是那個大唐,風雨飄搖中的晚唐不知還有幾載光陰?

三年之後,公元897年,韋莊以判官職隨諫議大夫李詢入蜀宣諭,受唐昭宗之命,和解西川節度使王建與東川節度使顧彥暉之間的矛盾,歸朝後升任左補闕。這次入蜀,蜀地節度使王建並沒有選擇奉命和解,而是消滅了顧彥暉,佔領了兩川之地。此後蜀地盡歸王建所有。十年之後,907年,王建在蜀地稱帝建國,這就是歷史上的「前蜀」。

這次入蜀,王建雖然不奉帝命與對手和解,但卻非常賞識韋莊,一度希望招韋莊至自己的幕下,但韋莊並沒有立即答應,因為此時他對唐朝還有希望。或許韋莊本人也未曾想到這次入蜀竟然關乎到自己今後的晚年歸宿。

這次入蜀,韋莊已經61歲了,風燭殘年的老人還有幾載光陰呢?如果唐王朝不出變故,韋莊也就打算終老於長安了!可是,宦官當權,世道歪曲。三年後,公元900年十一月,韋莊又老了3歲,64歲的白髮老人了!這一年,宦官發動了宮廷政變,囚禁昭宗,假擬聖旨,立太子李裕為帝。聽到這個消息後,韋莊深感絕望至極!他從未如此絕望過,之前唐昭宗之時,韋莊把昭宗當作知己,對唐王朝還有希望,可是如今,昭宗自身難保,韋莊那最後的希望也由此幻滅了!希望已無,對故都長安、故國唐朝剩下的只是懷念了!

韋莊在《贈雲陽裴明府》云:

已聞陳勝心降漢,誰為田橫國號齊。

田橫,秦末起義首領,不肯稱臣於漢。此時他已下了投靠王建的決心。如果沒有這次絕望,想必韋莊至死也不會選擇再次入蜀。

901年,韋莊再次入蜀,從此終身仕蜀,輔佐王建,最終以前蜀宰相之身於910年八月終於成都華林坊,享年74歲。

開篇太長,至此才可以講《菩薩蠻》,也是不得不為之。因為韋莊的詞有其特殊性,必須得知人論世,不了解韋莊的生平經歷,是很難真正體會到他詩詞中所表達的意思。尤其是這五首《菩薩蠻》,它們是一個連貫的整體、生命體,順序亦不可打亂。否則,便失其義!這不是誇張之語!一旦了解韋莊生平之跡,這五首《菩薩蠻》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先整體看一下:

《菩薩蠻》

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 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如今卻憶江南樂,當時年少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叢宿。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勸君今夜須沉醉,樽前莫話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須愁春漏短,莫訴金杯滿。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幾何。

洛陽城裡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 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清代詞人評論家張惠言其《詞選》中收錄了韋莊這組《菩薩蠻》,並評論說:

江南即指蜀。蓋留蜀後寄意之作。

他認為這是韋莊晚年留蜀後表現其懷念故國的忠愛之思的作品。張惠言這評論得有些牽強。從五首整體來看,江南就是江、浙一帶的江南,並不是指蜀地。這組菩薩蠻是韋莊晚年作品,韋莊青年、中年一度全國到處漂泊,曾在江、浙一帶居住過多年。但晚年未曾離開過蜀地。

五首《菩薩蠻》,前面三首寫的儘是回憶洛陽、江南之事,後面二首寫的才是眼前蜀地現實之事。

第一首寫的是與故人離別珍重的感情。「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哪怕是寫情情愛愛的東西,韋莊處理起來同樣平淡如水,但卻有紀錄片的真實感,流露著隱隱的憂傷。與美人離別,「殘月出門時」,這是天似亮未亮的時候,一彎殘月掛在天邊,為了趕路,韋莊大清早就得趕路。「美人和淚辭」這個美人是對「我」依依不捨的,而「我」韋莊何嘗不是呢?這裡,韋莊只單寫美人的不舍,自己的不舍雖然沒有明寫讀者也是能夠深切感受到那種不舍的,而且在第五首中韋莊明寫了自己對美人的思念。

至於這個美人是哪裡的,洛陽的?還是江浙的?抑或是長安的?這在第五首中才能確定。

第二首仍然是回憶,寫的是別人眼中的江南與自己心中的江南。別人眼中的江南是美好的,那「人人盡說江南好」,江南好在哪裡呢?那景色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江南的水好、人也好!葉嘉瑩在解讀這第二首詞的時候,是這樣解釋的:

「人人盡說江南好」,是與第三首詞的「如今卻憶江南樂」對應的,這裡,我們要注意的是他所寫的「人人盡說」,這其間所隱藏的意思是自己並未曾認為江南好,只是大家都說江南好而已。下面的「遊人只合江南老」,也是別人的勸說之辭,江南這麼美好,遠遊的人就應該在江南終老。

別人都說江南這裡適合終老。江南再好也是異鄉,而韋莊在江南這裡作為一個遊子的身份,他有自己的故鄉和故鄉的親人,可別人為什麼還勸他說留在江南這裡呢?詩詞大家葉嘉瑩在解讀這句時認為,這句詞正體現了韋莊詞「似直而紆,似達而鬱」的特點。她說:

什麼人敢這樣大膽地對韋莊說你就該留在江南終老,在江南你是一個遊人客子,而卻勸你在江南終老,那一定是你的故鄉有什麼讓你不能回去的苦衷,所以才敢勸你在江南終老。因為韋莊是在中原一片戰亂中去江南的,當時的中原如同他在《秦婦吟》中所描寫的是「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人才敢這樣勁直的勸他留下來。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正是別人敢跟韋莊說「遊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為你的故鄉正瀰漫在戰火烽煙之中,你回去之後儘是悲傷,何必非要回去呢?不如終老在江南。

第三首是立足於現在回憶當初的江南。整首大意是說江南那麼好,如果我韋莊當初知道今天自己會又一次漂泊他鄉,那我當初一定要留在江南不走了。這裡是不是感覺疑惑了呢?明明上一首,他還在說江南對於遊子身份的我來說並不是那麼留戀,可在這一首為什麼突然轉折說要留在江南呢?這不是矛盾嗎?難道韋莊忘記了自己第一首中的故鄉、故人了嗎?

唐代詩人賈島(據《全唐詩》四七二卷一作劉皂詩)有詩云:

「客合併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鹹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他說我在并州做客已經十年了,不分日夜思念的是長安附近的鹹陽,如今我渡過桑乾河來到更遠的地方,回首并州,倒仿佛并州也是我的故鄉了。

而韋莊此時正是這樣的心境。寫這組《菩薩蠻》的時候,韋莊已經離開江南置身在蜀地了,原先在江南的時候他一心想著故鄉故人,可是等他離開江南以後卻反而思念起江南的美好生活了,江南仿佛已然成為了他的第二故鄉。無論是故鄉還是第二故鄉,它們在回憶中總是美好的存在,所以韋莊才說「此度見花枝,白頭誓不歸。」

第四首寫的是韋莊在蜀地當下的生活和心情。在王建那裡,韋莊受到賞識重用,不再飽嘗漂泊滋味,但他也已垂垂老矣,七十多歲的老人了!生命眼看就走到了盡頭。在這有限的時光裡,回到長安故國是不可能了,回到中原故鄉也是不可能了,回到江南第二故鄉亦是不可能。唯有珍惜今天短暫寶貴的時光!所以他感慨「春漏短」的時光,要珍重這「酒深情更深」的感情啊!

韋莊是第一個修復杜甫草堂的人

第五首是全組詞的總結,至此,前面詞中的疑惑也揭開了。可以確定,第一首中的「紅樓別夜」就是在洛陽。在洛陽這裡,他有一段美好的遇合,洛陽城裡的美好春光讓他難以忘懷。他稱自己為「洛陽才子」,因為他曾在這裡寫下那首《秦婦吟》,如今,那個曾經才華橫溢、風度翩翩的洛陽才子在蜀地已經成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再也沒有回到洛陽的希望可能!那長安故國更已不復存在!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這些都是蜀地成都的景色,都是韋莊眼前生活中的現實之景。

末句「憶君君不知」,則一下子打回到開頭的「紅樓別夜」的美人,他說你難道以為我說了「白頭誓不歸」,就真的不想念你了嗎?其實我何嘗不對你時時牽掛懷念,只是「憶君君不知」罷了。而我韋莊,唯有凝恨對殘暉!落日黃昏裡,只有我一個孤老頭子的背景。

-END-

相關焦點

  • 知人論世的陷阱,葉嘉瑩這個大師也跳下去了
    >先說韋莊的《菩薩蠻·其二》。韋莊有《菩薩蠻》五首,此首入選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選修課本。這是一首明白如話的詞。首句總寫「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語氣肯定,「人人盡說」。不留餘地;「只合」,是只應該,只有這個選擇。
  • 韋莊一直遭誤解的《菩薩蠻》,少年不知鄉愁,讀懂已是異鄉人
    韋莊的《菩薩蠻(其二)》,全詞為: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最後兩句「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究竟該作何解?是思鄉還是思人呢?
  • 甄嬛傳插曲《菩薩蠻》作者竟是花間詞派的他,這個詞牌你了解多少
    溫庭筠與他的《菩薩蠻》除《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一詞外,溫庭筠所作《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一詞頗負盛名。辛棄疾與他的《菩薩蠻》不同於溫飛卿的婉麗綺靡,「詞中之龍」辛棄疾所作《菩薩蠻》可算別具一格。韋莊作《菩薩蠻》五首既然說到《菩薩蠻》這個詞牌,那麼韋莊所作一組《菩薩蠻》絕對是避不開的話題。這組《菩薩蠻》一共五首,這五首詞既是一個整體,又是可以單獨閱讀賞析的個體。藝術價值極高。
  • 韋莊的詩詞有怎樣的風格?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這句話出自韋莊的《菩薩蠻.其二》,因此,想要真正解讀這句話,我們就從這首詞開始出發吧。「韋莊為詩學白居易,《浣花集》十卷,皆詩風平易」而韋莊的詩所表達的內容主要有對戰時老百姓的關懷,對各地「軍閥」的譴責以及自我心境的描寫。聊完韋莊的詩風,我們來重點聊一聊他的詞風。
  •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的韋莊:夢裡的江南終究成了回不去的故土
    戰亂中,韋莊前往江南避難,這裡沒有被戰爭波及,比起長安滿目的千瘡百孔,這裡依然風景如畫,令人陶醉。在江南,一待就是十年,江南的溫柔鄉,撫慰了一顆飽經滄桑的靈魂,這裡已經成了韋莊的第二故鄉。韋莊晚年五首《菩薩蠻》,有四首都是回憶他在江南的那段歲月。
  • 【慶斌晨語】溫飛卿的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眉山?屏山?
    溫飛卿的這首菩薩蠻就是這種情況,前前後後的,也背了多遍,但仍有霧裡看花之感。再次相遇,決定把包米掰徹底了。俞平伯解小山。近有兩說,或以為「眉山」,或以為「屏山」,許昂霄《詞綜偶評》:「小山,蓋指屏山而言」,說是。若「眉山」不得雲重疊。無疑,俞先生贊成屏山說。周汝昌有不同看法。
  • 一組菩薩蠻寫盡韋莊一生: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王國維評價韋莊,「端己詞情深語秀,雖規模不及後主、正中,要在飛卿之上」,說他雖然比李煜和馮延嗣差那麼一點點,但格局比溫庭筠高,算是很高的評價了。讀韋莊,不能繞過《菩薩蠻》,這是韋詞的高峰,更以區區兩百餘字,寫盡了他的一生。1、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紅樓別夜堪惆悵,香燈半卷流蘇帳。殘月出門時,美人和淚辭。琵琶金翠羽,弦上黃鶯語。勸我早歸家,綠窗人似花。
  • 菩薩蠻
    仿米山水圖菩薩蠻 李白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玉階空佇立。集評:宋·黃昇:「(李白《菩薩蠻》《憶秦娥》)二詞,為百代詞曲之祖。」(《古今詞統》卷五)清·黃蘇:「按入首二句,意興蒼涼壯闊。第三、四句,說到『樓』、到『人』,又自靜細孤寂,真化工之筆!第二闕,『欄幹』字跟上『樓』字來,『佇立』字跟上『愁』字來。末聯始點出『歸』字來,是題目歸宿。所以『愁』者,此也,所以,『寒山』『傷心』者,亦此也,更覺前闕凌空結撰,意興高遠。至結句,仍含蓄不說盡,雄渾無匹。」
  • 韋莊的兩首詞,描寫工細,出語卻很自然,驚豔了整個晚唐
    晚唐著名詞人韋莊也有這樣的經歷,他早年屢試不第,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自此終身仕蜀。王建稱帝後,他就在次年升任宰相。可是後來王建卻奪走了韋莊的愛姬,讓他悲憤交加,卻不敢反抗。下面介紹韋莊的兩首詞,描寫工細,出語卻很自然,驚豔了整個晚唐。女冠子·四月十七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10句精華,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
    從戰國到五代十國,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出來10句必備精華,讓你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一個人才華橫溢,但是心術不正,那麼他一定不能被重用。見幾而作,不俟終日。抓住時機,立即行動,不要等到天晚。西漢王莽當政,多改漢制,尚書陳鹹眼見漢家政權大勢已去,他感慨地說了這兩句話,然後稱病退休。《周易》裡講:君子待時而動。
  • 4首江南古詩詞,魂牽夢縈的四季江南「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我們今天和大家分享4首古詩詞,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看看江南四季的美景。春天:《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唐代:韋莊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唐代詩人韋莊的這首詞,飽含情感。是《菩薩蠻五首》當中的第二首。韋莊是現如今的西安人,江南對他來說,只能算是第二個故鄉。所有人都說江南很好,很多人去過江南,就想在江南待到老。江南有多好呢?
  • 韋莊這首詩寫的是3歲女兒,句句說到心窩裡,養過孩子的都明白!
    作為一名89年的新手父親,自然會關注一些適合孩子讀的詩詞,而剛好在翻閱唐詩集的時候,發現了一篇專門為孩子寫的詩,來自於晚唐著名詩人——韋莊。提到韋莊自然都很熟悉,他與溫庭筠同為「花間派」代表作家,並稱「溫韋」。
  • 心愛的女人被奪走,他無奈寫下這首詞,句句都是痛苦的相思
    韋莊,字端己,是我國唐末詩人、詞人。其詩包蘊豐厚,發人深思,所著長詩《秦婦吟》,與《孔雀東南飛》、《木蘭詩》並稱為「樂府三絕」。其詞語言清麗,多用白描手法,寫閨情離愁和遊樂生活。與溫庭筠同為「花間詞派」代表詞人,並稱「溫韋」,代表詞作有《菩薩蠻》等。
  • 韋莊這首詞,臉皮薄的女生不敢輕易對男神用
    而女生表白時,則可用本期要和大家說的這首《思帝鄉·春日遊》。這首詩寫的是一位女子對男子的愛慕,我們認真品讀它就會發現,這首被古代眾多文人捧為經典的情詞,寫得是既大膽又肉麻。臉皮薄的女生不敢輕易對男神用,就算用了,也不敢當眾讀。我們來看看他寫了什麼:《思帝鄉》(晚唐.韋莊)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 李煜與小周后約會,為此寫下一首詞,極具浪漫情趣,美得心醉
    李煜能當上皇帝也是並非是因為實力出眾,而是運氣好,自己前面有五個哥哥先後因為體弱病逝,這才輪到了李煜,可是李煜對於治國並沒有什麼才能,而是對藝術方面非常有造詣,尤其是喜歡作詞。這首《菩薩蠻》便是李煜為自己這位小姨妹而寫,字裡行間透露出李煜對小姨妹的愛意,句句香豔,似春風般撩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