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有很多抒寫愛情的優秀作品,有些是表達初戀時的幽怨苦悶,比如李商隱的無題詩,少女獨對春風而泣,情思悲婉;有些是追憶曾經的美好過往,比如納蘭的《浣溪沙》,當時只道是尋常,說出了多少人心中的感慨。
曾經深情依戀、不負誓言,可是一朝分手、寂寞空庭,甚至夢中都無法再見其芳容,如何不令人惆悵嘆息?
晚唐著名詞人韋莊也有這樣的經歷,他早年屢試不第,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自此終身仕蜀。王建稱帝後,他就在次年升任宰相。可是後來王建卻奪走了韋莊的愛姬,讓他悲憤交加,卻不敢反抗。下面介紹韋莊的兩首詞,描寫工細,出語卻很自然,驚豔了整個晚唐。
女冠子·四月十七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忍淚佯低面,含羞半斂眉。
不知魂已斷,空有夢相隨。除卻天邊月,沒人知。
韋莊的作品情致深婉,詞風清麗,有時只是娓娓道來,卻感人至深。韋莊自小孤貧,卻勤奮苦讀,而且敏銳過人,為人處世更是不拘小節。
可是詞人以滿腔熱忱地待人,自己卻經常被對方傷害。這首詞就是作者追憶與愛人的相別、以及別後相思,質樸率真,也傳誦久遠。
去年的四月十七日,正是與你離別之時。開篇看似質樸,其實作者卻因為日夜都魂牽夢縈,才會情不自禁地脫口而出。離別之時,她無言相對,卻忍住眼淚、含羞帶悲,詞人心中也一定如刀割劍刺一般疼痛。
舊時女子不能自主,即使要與心上人離別,也無可奈何。而韋莊雖然貴為宰相,似乎榮光至極,卻居然也有自己擺不平的事情。這種惆悵又無法言說,所以作者只能委婉地描述對方的悲情,從而襯託內心的沉痛。
下闕抒寫別後的感受,雖然依依不捨,最終又不得不分手,這樣的感受一般人無法體會。詞人用「魂已斷、夢相隨」來表達,將自己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忍淚、含羞,都是一種不得已,心中極其抑鬱的情感。斷魂、夢隨,也是愁緒縈繞心頭、揮之不去之語。最後又用景語結束,表達相思之深,也留給讀者以想像空間。
女冠子·昨夜夜半
昨夜夜半,枕上分明夢見。語多時,依舊桃花面,頻低柳葉眉。
半羞還半喜,欲去又依依。覺來知是夢,不勝悲。
這首詞描寫夢中所見的情事,作者夢後回憶夢中,「分明」二字,表達了記憶之真切。詞人在夢中仿佛與對面的佳人說了很多話,還發現她依舊那麼美麗可愛,像從前一樣面若桃花,眼瞼低垂,柳眉彎彎。
佳人婉然在目,說明詞人對其思念之深。他還清楚地記得她的音容笑貌,既親切又似乎很遙遠。他不敢走向近前,好像也難以挪動一步,仿佛只要他伸一伸手、或者高聲說話,就會驚嚇到她。
她也默默地看著對方,腳步也無法移動。「羞」與「喜」並在一起,「欲去」與「又依依」也並在一起,遂讓心中複雜矛盾之情可以表達,既喜又羞,既不敢留、又不忍去,寫來工細而出語卻很自然。
最後詞人表達了極其落寞之情,覺來知是夢,不勝悲。對方的後半輩子被命運擺弄,不得而脫;看似華麗無比,其實就像受到了詛咒。而詞人自己是否會在焦慮與悵惘中度過餘生,也令人唏噓!
縱覽韋莊的這兩首女冠子,語言質樸、情感細膩。韋莊善於抒寫柔婉之情,這種手法與溫庭筠的詞作異曲同工,故後人把韋莊與溫庭筠並稱溫、韋。
詞人心中的悲情難以言說,又不得不說,實在是愁腸九轉,縈繞不斷。再試想那位佳人,即使三千榮華集於一身,也不過是鏡裡恩情、水中幻影,難以撫慰一顆心碎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