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首婉約詞,風格相似,卻值得一讀再讀

2020-12-18 品詩賞詞

晚唐五代詞在長江流域繁盛起來,馮延巳與韋莊分據吳蜀詞壇,形成兩大詞系。馮延已經常以樂府新詞為娛賓遣興之用,此種風氣一直影響北宋的詞壇。

北宋初期作家晏殊父子與歐陽修的詞,與馮延巳相近似。劉放《貢父詩話》稱:「晏殊尤喜馮延已歌詞,其所自作,亦不減延已樂府。」 北宋詞風承接南唐遺緒,下面介紹兩首婉約詞,風格相似,卻值得一讀再讀。

《謁金門》

五代:馮延巳

楊柳陌,寶馬嘶空無跡。新著荷衣人未識,年年江海客。

夢覺巫山春色,醉眼飛花狼藉。起舞不辭無氣力,愛君吹玉笛。

這是一首描寫愛情的詞,但是言外之意,可能別有寄託,不單是寫相思之情。上片描寫一位「江海客」的形象,層層深入。地點是「楊柳陌」,楊柳是青春的象徵。然後介紹出場人物,那人騎著裝飾精美的快馬,這匹駿馬只要聽見嘶叫聲,便跑得無影無蹤。

「荷衣」句,寫那少年被服香淨,但大家對他都很陌生。「年年江海客」是想像、估計之辭,他大概是一位年年客遊、倜儻風流的人物。作者只用了短短的四句話,就勾畫出一位美少年的形象,在讀者面前閃躍而過,使人留下一個鮮明的印象。

下片描寫女子對這位美少年的懷念之情,夢寐不忘。詞裡寫由相見到入夢,兩片之間,作者用跳躍之筆,省略了許多話。下片頭兩句泛寫夢境:由於她沉醉於那位美少年,六神無主,感到眼前景物好象「飛花狼藉」。

「起舞不辭無氣力」兩句,極寫她對他的愛慕,造句十分雅健。這兩句也寄託「士為知己者死」,是士大夫階層的思想感情。

馮延已的《陽春集》裡頗多旨隱詞微之作,這類句子還不少,如《踏枝》的:「公子歡筵猶未足,斜陽不用相催促。」《菩薩蠻》中「和淚試嚴妝,落梅飛曉霜」等等。這些詞看似寫男女情愛,卻另有寓意。

《蝶戀花》

北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斜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首詞描寫一個貴族少婦深閨獨守的苦悶心情,開頭三句寫少婦的生活環境:庭院深深,不僅有無重數的簾幕,而且簾幕外又有楊柳,早晚時候楊柳上又堆著迷茫的煙霧。

「楊柳」兩句,就是形容「深深深」三個字。這女子和外面隔絕,雖然她身處一個華貴的家庭,卻是一個寂寞不自由的牢籠。

「玉勒」兩句,寫她的丈夫終日在外遊蕩,出入於歌樓妓館之中。她家裡雖然有高樓,可是望不見丈夫遊治的地方。章臺是漢代長安街名,後代借它指歌樓所在地。

下片敘述她的心情,首三句寫暮春景象,黃昏時候風雨交加。由於春不能留,引起人們對青春遲暮的感慨。她含著眼淚問花,知不知道人的心情,表達她無可告訴的怨恨。花不能語,她也得不到花的同情。

「亂紅飛」,花也被風雨推殘了;而花偏偏又被風吹過鞦韆去,而鞦韆卻是她和丈夫舊時嬉戲之處,更使她觸景傷情,不堪回首。

馮延巳在南唐的處境和心情,與歐陽修在北宋時很相似,他們都是社會上同一階層的人物,作品的思想內容難分彼此,風格亦復近似。他們以士大夫胸襟學問入詞,雖寫男女愛情,而能以詩人嫻雅語言出之,不僅與《花間集》有了很大區別,而且又各自對詞壇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相關焦點

  • 秦觀醉後填詞,僅是最後7個字,就值得一讀再讀
    秦觀是北宋著名詞人,也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悽婉清麗,對後世影響極深。可是少遊也是仕途坎坷,又因為他性格脆弱,所以在其人生經歷了巨大打擊之後,便有些招架不住。下面介紹的是秦觀醉後填詞,僅是最後7個字,就值得一讀再讀。
  • 李清照令人稱讚的一首詞,盡顯風流才氣,3句話值得你一讀再讀
    當然,在日新月異的今天,年輕人們讀詩詞越來越少了,以至於很多人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詩詞距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關於李清照,我們大都知道她是婉約派的代表,我們知道這是一位充滿才氣和「情」的詞人。其實,除了有「情」以外,李清照的詞裡,我們還能讀到她不輸任何一位男詞人的風流才氣。
  • 辛棄疾充滿殺氣的兩首詞,少時不知其意,如今再讀淚流滿面
    官員、將領,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辛棄疾他不但可以吟詩作賦,他還可以在疆場上戎馬半生。文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武能橫刀躍馬,馳騁沙場。他是馳騁沙場的將軍,可偏偏又是一個可以吟詩作對的詞人,所以,辛棄疾的詞,總會帶有將軍獨有的殺氣。辛棄疾最"熱血"的2首詞,曾經覺得酷背下全詞,如今讀卻已淚目,原來,我一直不曾讀懂他。
  • 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燈火闌珊處的婉約,更勝過金戈鐵馬裡的豪放
    但你知道嗎,當辛棄疾寫起婉約詞的時候,溫婉清新、意境優美,很難相信錚錚鐵骨的辛棄疾也可以將一腔豪氣化作綿綿的兒女情長。南宋年間,辛棄疾從山東回到了臨安城目睹了臨安元夕的盛況,便有感而發寫出一首流傳千古的婉約詞《青玉案》。
  • 《唐詩三百首》中一首經典山水詩,意境如畫,值得一讀再讀
    李白曾說,「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杜甫又說,「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而白居易也說,「垂釣坐磐石,水清心亦閒」,這一切如詩如畫的意境,彰顯了詩詞歌者對山水的熱愛。王維,亦是寫山水詩的一大高手,與眾不同的是,山水美景在他的筆下,總是那麼別具一格,最恰當的說法,莫過於「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 兩首描寫寒食節的名作,千古傳誦,值得一讀
    寒食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一般都在清明節前的一兩天。寒食節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時期就流傳了晉公子重耳與大臣介子推的故事,後世的人們為了紀念這為忠臣,就在這一天禁止煙火。下面就分享兩首描寫寒食節的名作,千古傳誦,值得一讀。寒食城東即事唐代:王維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 他是蘇軾的學生,卻是宋朝婉約詞寫得最好的,這首經典詞值得一讀
    他雖然是蘇軾的學生,但他的詞風卻不似蘇軾那般豪邁灑脫,相反,他是北宋著名的婉約派詞人,被現如今的史學家尊稱為婉約派的一代宗師,與晏幾道並稱北宋婉約詞宗。「風流不見秦淮海,寂寞人間五百年」說的就是秦觀。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 蘇東坡和辛棄疾最逗的兩首詞,詼諧有趣,真是兩個有趣的靈魂
    蓋莊宗作此詞,卒章云:「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雲。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此詞關鍵在於「無垢」二字,是佛家常用術語,比喻一切本來清淨。「本來無垢」,暗合《菩提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意。這首小詞雖不甚優雅,卻足見東坡天性,率真風趣。蘇東坡寫出這樣幽默詼諧的小詞倒是情理之中的,畢竟是他平時幽默詼諧的風格。不過相比之下,下面辛棄疾這首小詞就不太像他的風格了。
  • 歐陽修很深情的一首詞,短短8句細膩而美好,值得一讀再讀
    歐陽修在歷史中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刻板,不是那種腐儒一般的文人,而帶有著一種通透,接地氣的感覺,讀他的「環滁皆山也」就可見其大概。而他的少年時期,也並沒有什麼神異的跡象預示著他將主宰北宋文壇幾十年。少年的歐陽修和我們一樣,沉浸在對愛情的渴望中。
  • 蘇東坡和辛棄疾最逗的兩首詞,十分詼諧有趣,真是兩個有趣的靈魂
    蓋莊宗作此詞,卒章云:「如夢如夢,和淚出門相送。」因取以為名雲。水垢何曾相受。細看兩俱無有。寄語揩背人,盡日勞君揮肘。輕手,輕手。居士本來無垢。此詞關鍵在於「無垢」二字,是佛家常用術語,比喻一切本來清淨。「本來無垢」,暗合《菩提偈》「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之意。這首小詞雖不甚優雅,卻足見東坡天性,率真風趣。蘇東坡寫出這樣幽默詼諧的小詞倒是情理之中的,畢竟是他平時幽默詼諧的風格。不過相比之下,下面辛棄疾這首小詞就不太像他的風格了。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於百家號作者真值得一讀再讀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於百家號作者真值得一讀再讀作者:學海岸上的縴夫hyh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是前蘇聯布爾什維克(由列寧創建的俄國無產階級政黨)戰士,是著名的無產階級(包括工人階級、農民階級
  • 靠一首詩娶了一個小妾,蘇軾的這首婉約詩,900年後成了情書語錄
    靠一首詩娶了一個小妾,蘇軾的這首婉約詩,900年後成了情書語錄蘇軾就不用介紹了,宋代最著名的文學家和詞人,文學造詣和辛棄疾並列,一生中留下的詩詞眾多,每一篇都是一個故事。蘇軾是一個文人,自古文人多風流,接下來我們要說的這首詩,它的來歷可是和蘇軾的一段風流韻事有關的。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以他為首的「江西詩派」,對於宋詩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後期很多的詩人都受到這一詩派的影響;譬如南宋時期大名鼎鼎陸遊、楊萬裡、曾幾等人,那都是這一詩派的繼承者。 「江西詩派」尊杜甫為祖師爺,學習杜甫的風格,所以大家不要誤解了,認為這一詩派全部都是江西人,只要是學習杜甫的詩人,全部都可以歸類到這一詩派。
  • 中國古代水平最高的二十首詩詞,值得一讀再讀
    有時,詩如鏡中月、水中花,一想起,便是滿腔柔軟;有時,詩似山巔石、海上風,一讀到,內心便湧動著不斷跳動的力量;又有時,詩是滴水、是長流,一品便在無聲間洗盡滿身鉛華。
  • 辛棄疾平生最喜歡的一首詞,景與情完美融合,婉約與豪放共譜樂章
    也就是說,在辛棄疾創作的這麼多的詞作中,他本人覺得哪一首最能代表他的詞作風格、能代表他的最高水平呢?亦或說他最喜歡的,最能契合詞人的心境的詞作是哪一首呢?答案是肯定的。辛棄疾本人曾不止一次提到過這首詞,這首詞就是《賀新郎》。
  • 晏殊和晏幾道:歷史上著名的父子詞人,風格卻迥然不同
    二人為父子,詞風有相似之處,又有著迥然的區別,這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01.晏殊的詞風——閒雅有情思。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詩詞文章,被譽為「神童」,14歲就和數千名考生同時進入殿試。他在仕途上雖有波折,但起伏不大,心情豁達,處世通透,這種經歷融進了詩詞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 同樣的情感,不同的筆法,李清照寫婉約詞,悼亡之痛不輸蘇軾
    中華文化以唐詩宋詞達到巔峰,而詞句之美更有豪放派與婉約派之說,無論風格如何,詞句中用詞的優美與詞句本身的深意都令我們動容。宋代詞句創作達到了最高潮,之後能出其右的少之又少。恰此時,出了一個千古才女李清照,將詞句創作又帶入了另一層境界。
  • 阿西莫夫的人生很值得一讀
    那麼,阿西莫夫的人生為什麼值得我們一讀?甚至值得我們一讀再讀呢? 這就要從寫作說起了。通常,人們會把所有的圖書歸為兩個大類,也就是虛構類的和非虛構類的。同科學密切相關的大眾讀物,同樣也可以分成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純粹的科普作品,另一方面是科幻故事。而在這兩個方面,阿西莫夫都是世界一流的拔尖作者。
  • 當代詩人銀蓮《愛在成都》醇厚耐讀,貫通古今,有李清照詞的婉約
    有李清照詞的婉約,有薛濤詩的細膩。讀此詩集,油然而生「傳情每向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之感。此詩被翻譯成德語,當為一證。我跟詩人銀蓮接觸並不多,加上點頭相遇的次數,屈指能數。她給我的印象無非形容姝秀,既熱情開朗,也端莊嫻雅。讀過《愛在成都》之後才明白,她內心既有婉約,也有細膩,更有豪放。
  • 蘇軾的臨終絕筆,一改豪放、婉約之風,詩中暗含人生的3重境界
    這麼可愛、有趣的蘇軾,臨終絕筆之時,卻一改他一貫的豪放之氣,也沒有用其擅長的婉約之風,如輕聲細語般娓娓道來,給兒子留下了一首詩——《廬山煙雨》,寫盡了人生真諦。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