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和晏幾道:歷史上著名的父子詞人,風格卻迥然不同

2020-12-22 有喻有樂

晏殊和晏幾道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對宋詞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二人為父子,詞風有相似之處,又有著迥然的區別,這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

01.晏殊的詞風——閒雅有情思。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詩詞文章,被譽為「神童」,14歲就和數千名考生同時進入殿試。他在仕途上雖有波折,但起伏不大,心情豁達,處世通透,這種經歷融進了詩詞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晏殊善於作詩、填詞、寫文章,並且書法功力也非常深厚,而以詞最為突出,被稱為「宰相詞人」。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宋史》記載中的晏殊的詞: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作品中表現出曠達的情懷,隱含著啟迪人生的哲理,和婉明麗,清新含蓄,尤其善於即景抒情,語言非常的精煉,渾成天成。

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經典名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02.晏幾道的詞風——深摯而濃情。

晏幾道是晏殊第七子,晏殊老來得子,對晏幾道非常寵愛,後來晏殊離世,家道中落,家境日薄西山。晏幾道從官二代窮困潦倒,嘗到了世間的心酸。所以在詞風上充滿了深摯的情感,詞的造詣也超過其父晏殊,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魯迅在評論晏幾道的《小山詞》時候說過:「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詞》純情,追情往事,感傷離別,都有著一種刻骨相思的情懷,充滿著強烈的情感,而且渲染的十分濃烈,充滿著「真」和「痴」的情感,抒情風格深摯、憂鬱、感性。

根據漢學家、紅學家吳世昌老先生對宋詞的一些批註整理而成的《詞林新話》中,對《小山詞》是這樣描述的:比當時其它詞集,令讀者有出類拔萃之感。它的文體清麗宛轉如轉明珠於玉盤,而明白曉暢,使兩宋作家無人能繼。給予了晏幾道很高的評價。

代表作——《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經典名句: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柳外行人回首處,迢迢。若比銀河路更遙。

殘睡覺來人又遠,難忘。便是無情也斷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03.結語。

晏殊和晏幾道作為宋詞的開山鼻祖和代表人物,風格雖不盡相同,卻各有千秋,都是讓後人景仰的宋詞大家。讀晏殊的詞,有一種清新之感,再讀晏幾道的詞,會陷入深摯的情感之中,都會帶給人一種不一樣的享受和感嘆。

相關焦點

  • 當「多情」遇上「薄情」,晏幾道的這首相思詞,寫盡心中孤寂
    在詩詞歷史上,有很多父子並稱的詩人或詞人。比如「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蘇軾、蘇轍;比如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除此之外,還有一組父子便是晏殊和晏幾道。晏殊的名氣已經不容多說,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從相識燕歸來」便足以讓其名流千古,而其子晏幾道的才華也並不比父親遜色。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詞人,性格孤傲有個性。
  • 電視劇《清平樂》刷屏多日,來讀讀晏殊、晏幾道、黃庭堅這幾首經典
    李白之後,後世不斷有詞人進行創作,《清平樂》逐漸成為較受歡迎、使用比較普遍的詞調。溫庭筠、韋莊、柳永、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軾、黃庭堅、賀鑄、李清照、張孝祥、辛棄疾、納蘭性德等著名詞人皆有《清平樂》詞傳世。
  • 晏子,晏嬰,晏殊,晏幾道,什麼關係,1個人?歷史深挖
    晏子,晏嬰,晏殊,晏幾道,一會兒誰,字XX,誰是誰的父親,誰是誰的兒子……教科書上,常常會有這樣的註解,可是,卻始終不見把這幾個名字放到一起來……那,咱們就來挖一挖,刨一刨,看看這幾個名字,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有著怎樣的故事?
  • 晏幾道的一首阮郎歸,波瀾起伏,步步深化,由空靈而入厚重
    北宋時期有很多傑出的詞人,比如晏殊、柳永等人,談起他們的作品,讀者都是耳熟能詳。不同的詞作有不同的風格,這不僅與作者所處的時代有關,還與個人的身世經歷結合緊密。比如晏殊曾貴為宰相,生活非常閒適,他的作品也多抒寫閒愁。而另一位詞人卻因為生活艱難,而使得詞風沉鬱,先一起欣賞這位詞人的作品。
  • 年少輕狂一段愛,晏幾道寫下最深情《鷓鴣天》,引千古共鳴
    年少輕狂一段愛,晏幾道寫下最深情《鷓鴣天》,引千古共鳴 晏幾道,北宋婉約派代表詞人之一。14歲即中進士。同為相府公子,卻不止像納蘭容若那樣有著輕裘寶馬的少年時光,更有著青年的孤苦無依、中年的落魄、晚年的悽涼。但他始終保持了一個王侯公子的貴氣和尊嚴。
  • 晏幾道這首經典的愛情詞,全詞不過五十幾個字,但是卻有三種境界
    《全宋詞》裡收錄了很多的愛情詞,特別是北宋時期的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一流的水準;而且這一時期誕生了很多的文壇大家,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有蘇軾、歐陽修、範仲淹、秦觀、柳永、晏氏父子等等。這些人都是那個時代最耀眼的明星,每一位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
  • 晏幾道與戀人久別重逢,寫下一首絕美愛情詞,句句令人動容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宋代詞人晏幾道的一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來看一看與戀人久別重逢後的意蘊。簡單來說,晏幾道這首詞寫的就是與戀人久別重逢後的驚喜之情。不過與常人久別重逢後的驚喜相比較,晏幾道這首詞中的驚喜要深沉、厚重的多。而要理解它的深沉、厚重,就需要我們先去了解它的創作背景。
  • 晏幾道最冷門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太過飄渺迷離,連道學家都被誘惑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填雅詞者如宰相晏殊,流連市井填豔詞者如才子柳永。彼時,雖有「詞為豔科」的說法,但作雅詞的官宦文人往往對寫戀情相思的「豔詞」很是鄙夷。據說柳永曾攜自創的「曲子詞」拜謁晏殊,晏殊閱其詞集,讀到「針線閒拈伴伊坐」一句,直斥為淫詞豔曲。可見當時雅俗涇渭之分。
  • 宰相晏殊很豪縱的一首詞,瀟灑飄逸如同仙人之筆,僅7字足以封神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來看一首晏殊的詞,晏殊的詞以婉約為主,偶爾會出現一兩句豪言壯語,往往也會歸於平淡的快樂和哲理的頓悟。這樣的風格與他的人生經歷相關,首先從大時代來看,北宋的文人們在朝野的地位,可以說是歷朝歷代裡最高的,宋朝開代皇帝就重視文人,定下了重文輕武的傳統,立下了不殺士大夫的祖訓。所以生活在北宋的文人們有一種從容,就是這種高且穩定的地位所培養出來的。
  • 二流詩人寫一流詩句,被晏幾道引入詞中爆火,原作卻始終無人問津
    晏殊之詞以珠圓玉潤著稱,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讓他的細膩情感震撼千古。而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本《小山詞》讓他的情思與才華齊飛,大宋詞壇為之一震。晏幾道的代表作《臨江仙》更是被文人墨客給予高度評價,想必詩詞愛好者們對這首詞都不陌生,此詞將晏幾道深婉精美的藝術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用情至真,雕琢之細,實乃佳作。
  • 父子皆是詩詞名家,為何卻命運迥異?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給大家補習了不少關於仁宗一朝的小知識,也讓更多人認識了晏殊這位久負盛名大詞人。提起晏殊,經常讓我們想到的便是「二晏」,晏殊、晏幾道這對父子,同為名噪一時的大詞人,但命運卻大不相同。下面,就讓我們了解一下,二晏父子的詩詞與人生。
  • 晏幾道很傷感的一首詞,他將傷離別與思念寫進詞中,很唯美很動人
    清末詞學評論家馮煦在談到宋詞與詞人的時候,對於宋詞的不同特點和詞人的成就,都能給予充分的認識。他編選的《宋六十一家詞選》中有句話:「淮海、小山,古之傷心人也。」他的這句話中提到了兩位北宋著名詞人:「淮海」指的是秦觀,人們將他稱為淮海先生;「小山」指的是晏幾道,晏幾道號小山。馮煦將秦觀與晏幾道相提並論,並認為他們的詞作都很傷感。
  • 欲將沉醉換悲涼——「詞壇賈寶玉」晏幾道的驕傲與哀愁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詞人,他的父親晏殊,也是一位詞人(他們父子多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同時也是官至宰相的政壇高手。晏殊罷相,家道中落;晏殊過世,彼時18歲的晏幾道完全沒有學得其父做官的本領,太過兀傲不群,不屑於虛偽逢迎的官場「潛規則」,很快家道徹底衰敗,後半生過得極為艱難。小山性格耿介,確實不利於仕途發展。且看:他向韓維(這個韓維,曾經是晏殊的下屬)獻上自己作品,很快得到了回應:「得新詞盈卷,蓋才有餘而德不足者。
  • 《清平樂》裡的晏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男人,不會有深刻的愛情
    我以前當他是含蓄,後來年歲漸長,越發唯物,開始正視一個現實,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男人,只怕很難有深刻的愛情,王維如是,晏殊也如是。最近電視劇《清平樂》大火,晏殊是劇中重要角色,為皇帝運籌帷幄,和太后鬥智鬥勇,偶爾念一句詞,像是業餘愛好。但事實上,這位大宋高官,在宋代詞人裡是數得著的人物,若是讓我排,可進前三,為避免跑題,另外兩位我就不說了。
  • 一代詞人李清照,她提出怎樣的詞學理論,她在詞史上有怎樣的地位
    》上一篇問答中,對李清照的成長有過詳細的敘述。李清照,北宋著名詞人,提到李清照,人們經常說她是「一代詞宗」、「婉約之宗」,李清照的詞也被人們稱為「易安體」。正是因為李清照無論在創作實踐中還是詞學觀念上,都堅持婉約詞的風格,所以秉持傳統詞學觀念的詞人,把李清照的婉約詞視為正宗。尤其在明代、清初李清照詞獲得了最高評價。
  • 晏殊大自然的啟悟: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詞在宋代,大多由歌女伶人在宴會上演唱,文人雅士也多以遊戲、輕鬆的心態來創作。但是由於他們學識、修養、性情等超越普通人,其作品也大多具有雋永、深厚的意蘊。哪怕一首小令,也能蘊含深刻的哲理,將詞的藝術美感和理性哲思完美結合。比如有位詞人在宴會上,品嘗美酒、填寫新詞。
  • 沉默老師伴你讀《宋詞選》之六:《浣溪沙》晏殊
    詞的開篇有酒有樂,晏殊沉浸在優美的旋律當中,再飲一杯美酒,這是多麼灑脫和悠閒的時刻啊!這是詞人當時的真實寫照。他的詞中很少寫到美女,與張先的大不相同,可見他的為事之端正。「詞」不止「一曲」,「酒」也不止「一杯」,就在人們把酒聽歌時,時光已從身邊悄然逝去。
  • 忘川風華錄天命考據(一):蘇軾·佛印·晏幾道
    蘇軾是各位非常熟悉的豪放派詞人了,他在文壇上享有巨大的聲譽, 還以和藹可親、幽默機智的形象留存在後代普通人民心目中。至於被動【雪泥鴻爪】,如今已經轉變為一個成語, 意思是大雁在雪泥上踏過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遺留的痕跡。它出自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一詩,「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 醉美宋詞: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清平樂》晏幾道
    晏幾道孤傲不群,自恃清高,不肯「一傍貴人之門」,所以他一生也沒有擔任過什麼重要職位。連朋友都少,屈指可數的,有史可查的,也就區區幾個,沈廉叔、陳君龍、鄭俠、黃庭堅,連黃庭堅的老師蘇軾都沒排上號。公元1064年,他與來京參加科考的、20歲的黃庭堅一見如故,引為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