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和晏幾道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對宋詞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二人為父子,詞風有相似之處,又有著迥然的區別,這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
01.晏殊的詞風——閒雅有情思。
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詩詞文章,被譽為「神童」,14歲就和數千名考生同時進入殿試。他在仕途上雖有波折,但起伏不大,心情豁達,處世通透,這種經歷融進了詩詞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晏殊善於作詩、填詞、寫文章,並且書法功力也非常深厚,而以詞最為突出,被稱為「宰相詞人」。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宋史》記載中的晏殊的詞: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作品中表現出曠達的情懷,隱含著啟迪人生的哲理,和婉明麗,清新含蓄,尤其善於即景抒情,語言非常的精煉,渾成天成。
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經典名句: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
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
02.晏幾道的詞風——深摯而濃情。
晏幾道是晏殊第七子,晏殊老來得子,對晏幾道非常寵愛,後來晏殊離世,家道中落,家境日薄西山。晏幾道從官二代窮困潦倒,嘗到了世間的心酸。所以在詞風上充滿了深摯的情感,詞的造詣也超過其父晏殊,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
魯迅在評論晏幾道的《小山詞》時候說過:「有至情之人,才能有至情之文。」《小山詞》純情,追情往事,感傷離別,都有著一種刻骨相思的情懷,充滿著強烈的情感,而且渲染的十分濃烈,充滿著「真」和「痴」的情感,抒情風格深摯、憂鬱、感性。
根據漢學家、紅學家吳世昌老先生對宋詞的一些批註整理而成的《詞林新話》中,對《小山詞》是這樣描述的:比當時其它詞集,令讀者有出類拔萃之感。它的文體清麗宛轉如轉明珠於玉盤,而明白曉暢,使兩宋作家無人能繼。給予了晏幾道很高的評價。
代表作——《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經典名句:
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柳外行人回首處,迢迢。若比銀河路更遙。
殘睡覺來人又遠,難忘。便是無情也斷腸。
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03.結語。
晏殊和晏幾道作為宋詞的開山鼻祖和代表人物,風格雖不盡相同,卻各有千秋,都是讓後人景仰的宋詞大家。讀晏殊的詞,有一種清新之感,再讀晏幾道的詞,會陷入深摯的情感之中,都會帶給人一種不一樣的享受和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