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晏嬰,晏殊,晏幾道,什麼關係,1個人?歷史深挖

2020-12-27 情感故事館的小公主

晏子,晏嬰,晏殊,晏幾道,一會兒誰,字XX,誰是誰的父親,誰是誰的兒子……教科書上,常常會有這樣的註解,可是,卻始終不見把這幾個名字放到一起來……

那,咱們就來挖一挖,刨一刨,看看這幾個名字,究竟有著怎樣的淵源,有著怎樣的故事?

晏嬰

生平:

生卒年不祥,死於公元前500年,但是,可以考證的是,晏嬰是春秋時期的人!

是春秋時期,齊國的重要人物,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子,就是人們對晏嬰的尊稱。(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能人輩出,對於有識之士,人們常常尊稱其X子,比如,晏子,莊子,惠子,鬼谷子,孫子,孔子,孟子,荀子,墨子……)

故事:

晏子使楚(這個故事,曾經出現在小學的教科書)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而且齊國,楚國關係不好,於是,就在大門旁邊,鑿開一個小洞,準備讓晏子從洞裡鑽進去!(好傢夥,這不是誠信刁難嗎,這樣的辦法都能想得到,高,實在是高)

晏子一到,接引的人讓晏子從小洞過去,結果,晏子站在那兒,說,這是狗洞,如果你們楚國是狗國,那麼我就從這兒進去!(想侮辱我們齊國,也不想想我晏子是誰,哼,門兒都沒有)

接待的人,想不到晏子會那麼機敏,忽然來這麼一招,猝不及防啊!沒辦法,只好讓晏子走大門了。

南橘北枳

晏子到了楚國,楚王想刁難他,命令官員綁來一人,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

楚王就問晏嬰,你們齊國人就是善於偷盜嗎?

晏子說,我聽說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如果種到了淮北,就只能結出又小又苦的枳。同樣的道理,齊國人,身在齊國,勤勤懇懇,安居樂業,而一到楚國,就開始幹起偷盜的勾當,這恐怕是風土人情的緣故吧!(這個比喻,真的是妙極,現如今,還成了人們經常玩味的一個「梗」)

晏殊

生平:

晏殊,生於公元991年,卒1055年,終年64歲。父親晏固,官至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秦國公,祖父晏郜(gao),官至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英國公,其曾祖父,高祖父皆是朝廷要員,高官……

總之,晏殊,頂頂的世家子弟,官家子孫,是宋朝人!

天資聰穎,少年神童:

晏殊,出生在這樣的一個官宦之家,自幼便接受精英教育!

他7歲便能寫文章,遠近聞名,真的是小小少年,英名遠播啊。

13歲的時候,便得到江南巡撫張知白的舉薦,參加殿試,與來自全國各地的1000多名優秀學子競爭……

坐在答題去,他胸有成竹,面對著一張白紙,洋洋灑灑,很快就交了試卷!

閱卷官員,看到那爽朗乾淨的卷面,筆力遒勁的字跡,關鍵還是那氣勢恢宏,思維縝密的論調,讓他們十分欣賞,當即就把晏殊的答卷從那1000多張中,脫穎而出,歸到了優秀區域!

最後,試卷呈交皇上過目,皇上閱覽之後,龍顏大悅,讚賞有加,直接賜給他同科進士。

說點題外話,小小晏殊,13歲就中了進士,真真是天才少年啊,別不服,13歲的你,恐怕初中還沒畢業吧!

品格真誠:

殿試還有個插曲,就是過了筆試這一關,還有個面試:詞、賦、論大考察……

沒想到,人家晏殊,博覽群書,見識超群,題目一出,晏殊直接說,這道題目,我前些天做過,還是換一道題目吧……(其實,我猜想,是不是晏殊覺得這道題有點普通,無法彰顯出自己與別人的區別,差距,所以動了個小腦筋,哈哈)

小小晏殊,不但才氣縱橫,沒想到更是誠實,磊落,這是最為彌足珍貴的,十分難得——這,更是讓皇上對他青睞有加!(小夥子,你前途無量啊)

還有,就是晏殊之後,入朝為官,那個時候,天下太平,沒有烽煙四起,沒有戰火紛飛。

朝廷允許百官,可以擇名勝佳境,設宴飲樂,大家都心花怒放,許多官員紛紛去遊山玩水,賞歌舞,聽戲曲兒……

而晏殊則呆在家裡,和兄弟們品讀詩書,怡然自足……

沒想到,後來皇上給太子選老師,很突然了就挑了晏殊,群臣不解,執政大臣也不明白,去請真宗答疑解惑。

真宗說,最近啊,各位館閣大臣們,都嬉遊宴飲,沉醉其中,而只有晏殊,一個人閉門不出,沒有放浪形骸,而是讀書精進,你說,這樣一個謹慎忠厚的人,不正適合做太子的老師嗎?

晏殊做了太子太傅,走馬上任,皇上也納悶,你這個晏殊,給你放假,讓你出去玩,散散心,你居然在家讀書,難道你真的是……於是,真宗問晏殊,晏愛卿,別的大臣們都出去遊山玩水,你怎麼把自己鎖在家中呢?

晏殊,回皇上的話,微臣不是不想去,實在是微臣太寒酸,沒錢啊!(晏殊,哈哈,我可不想窮遊!真宗,好你個晏殊,在這兒給我賣窮是吧,我可不吃你這套)

晏殊,後來還做得了相國,真的是貴不可言啊,這與他的才學,品格都是分不開的!

詩詞歌賦,桃李芬芳:

晏殊,相信大家最初的認識,就是在小學,學過他的幾首詩詞,所以才心有印象。(透露個秘密,其實,我也是)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小時候,是不是感覺詩寫得很美,但是就是不知道啥意思,老師也在那兒乾巴巴的解說,反正不明白,就是不明白……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句詞,在民國時期,北京大學教授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引用,讓很多人重新見識到了晏殊的風採!

此外,晏殊舉賢任能,十分注意培養人才,頂頂有名的歐陽修,韓琦因為他的發掘,舉薦而得到重用,範仲淹,王安石等均是他的門生。

歐陽修,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文章上,與蘇軾齊名,並稱「歐蘇」(才比子建,文類歐蘇,聽說過吧,古來才子的追求)

範仲淹,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千古!

王安石,更是了得,唐宋八大家之一,詩詞了得,而且還是權傾一時的宰相,王安石變法,雖然失敗,卻是影響深遠啊。

晏幾道

生平:

生於公元1038年,卒於1110年,終年72歲,他是晏殊的兒子,第七個!

晏幾道是一個性情中人,不溜須拍馬,不借勢借力!

黃庭堅是他的好友,而黃庭堅又是蘇軾的好友,蘇軾很欣賞他,想要和他結識,於是便託黃庭堅傳信,說是想和他見個面,結果,他是怎麼回答的?

他說,今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開玩笑,你蘇軾名氣很大是吧,但是不客氣,想見我,本少爺沒空,當家朝堂之上,做官的,有一半是我父親朋友,舊交,這些人,我都沒興趣去見呢,牛氣不)

只能說,想進晏幾道的朋友圈,那真是難如登天!(要是李白穿越回來,知道晏幾道的朋友圈那麼難進,估計就不會望著蜀道興嘆,說蜀道難了,而是改口:蜀道難,難不過晏幾道,晏幾道難,難如上青天!哈哈)

還有,蔡京,當時的宰相,想要他的墨寶,便請他寫詞,請了幾次,他才勉強答應。

晏幾道做詞一首《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鳳城歌管有新音;曉日迎長歲歲同,太平簫鼓間歌鐘。

天生就是個詩人:

晏幾道,不善交際,不善官場,始終保持著自己最純真的那顆心,那個情!

他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深情地流躺紙底筆尖……

晏幾道的詞,名氣比他爹晏殊還大,後人稱之為「大晏」,「小晏」。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就是出自晏幾道的《臨江仙夢後樓臺高鎖》,透露出晏幾道對歌姬小萍的深深思念,一種痴情……

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出自晏幾道《長相思》,一番相思語,痴人,痴情,痴心,痴語!

總結:晏子就是晏嬰,春秋時期齊國;晏殊是晏幾道的爹,宋朝人;晏嬰要比他們早1600年左右!

相關焦點

  • 晏殊和晏幾道:歷史上著名的父子詞人,風格卻迥然不同
    晏殊和晏幾道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對宋詞的發展都有很大的貢獻。二人為父子,詞風有相似之處,又有著迥然的區別,這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01.晏殊的詞風——閒雅有情思。晏殊從小聰明好學,5歲就能創作詩詞文章,被譽為「神童」,14歲就和數千名考生同時進入殿試。他在仕途上雖有波折,但起伏不大,心情豁達,處世通透,這種經歷融進了詩詞之中,形成了獨特的風格。晏殊善於作詩、填詞、寫文章,並且書法功力也非常深厚,而以詞最為突出,被稱為「宰相詞人」。
  • 晏嬰懟齊景公,50篇意見書,49篇針對他,為何30年君臣情義如鐵打
    齊景公總被晏嬰「欺負」,但歷經近30年的風雨,他和晏嬰的君臣情義卻如鐵似鋼,甚至在晏嬰死後,齊景公伏屍痛哭不願離去,這樣的君臣感情在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其實晏嬰與齊景公友誼的小船,也是在日積月累的爭論中建立起來的。
  •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他是怎樣輔佐三代齊王 在亂世捍衛齊國威嚴的?
    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他是怎樣輔佐三代齊王 在亂世捍衛齊國威嚴的?時間:2020-11-27 14:29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春秋時期齊國名相晏嬰:他是怎樣輔佐三代齊王 在亂世捍衛齊國威嚴的? 晏嬰,春秋戰國時期齊國 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 卓有遠見,避開了災禍(晏嬰故事一)
    晏嬰(?-前500年),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平仲,世稱晏子。他是山東高密人,是春秋後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晏嬰曾輔佐齊國的三個君主,那就是齊靈公、齊莊公和齊景公,而在齊景公時期最長。他的言行常給人以教益,千百年來為之傳誦。他曾在齊莊公手下做官。
  • 經典文言文賞析|晏子逐高繚
    原文高繚仕①於晏子②,晏子逐之。左右③諫④曰:「高繚之⑤事⑥夫子三年,曾無以爵位,而逐之,其義可乎?」晏子曰:「嬰,仄陋⑦之人也,四維⑧之然後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嘗弼⑨吾過,是以逐之也。」晏子:晏嬰,齊國國相。左右:周圍的人。諫:勸說。之:助詞,無義。事:效力。
  • 晏嬰用機智敏捷、能言善辯的才幹,證明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
    晏嬰齊景公打算接著晉國來做霸主。他聽到楚靈王進攻陳國、蔡國,齊國準備出兵去救, 特意派大夫晏平仲(又叫晏子)做使者到楚國去觀察一下,想看 一看這個南方大國到底有多大的實力。楚王聽到這消息,便對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於辭令的人,現在要來楚國,我想羞辱他,用什麼辦法呢?」侍臣回答說:「在他來到的時候,請讓我們捆綁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大王就問是人是幹什麼的?我們就回答說是齊國人。大王又問犯了什麼罪?我們就回答說:犯了偷盜得罪。」
  • 晏子春秋曰:國有三不祥。毒蛇猛獸並不算什麼
    回來後就問晏子。晏子說:對於國家而言,只有三種事是不祥的,那就是有賢而不知,知而不用,用而不任。毒蛇猛獸本來就居住在山林沼澤之中,狩獵時遇到他們並不算什麼。 縱觀歷史興衰成敗,不難發現,但凡強大的王朝,必然君明臣賢,君主知人善任,對人才信賴有加,臣子盡忠職守,殫精竭慮。君臣和諧,聯手共治天下。
  • 當「多情」遇上「薄情」,晏幾道的這首相思詞,寫盡心中孤寂
    在詩詞歷史上,有很多父子並稱的詩人或詞人。比如「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蘇軾、蘇轍;比如三曹:曹操、曹丕、曹植,除此之外,還有一組父子便是晏殊和晏幾道。晏殊的名氣已經不容多說,一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從相識燕歸來」便足以讓其名流千古,而其子晏幾道的才華也並不比父親遜色。晏幾道是晏殊的第七子,也是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詞人,性格孤傲有個性。
  • 電視劇《清平樂》刷屏多日,來讀讀晏殊、晏幾道、黃庭堅這幾首經典
    溫庭筠、韋莊、柳永、晏殊、晏幾道、歐陽修、蘇軾、黃庭堅、賀鑄、李清照、張孝祥、辛棄疾、納蘭性德等著名詞人皆有《清平樂》詞傳世。據不完全統計,現存唐五代《清平樂》詞23首,宋代《清平樂》詞386首,加上金、元、明、清時期的創作,現存《清平樂》詞約1700首。
  • 神童晏殊的「幸與不幸」——幸運的是個人,不幸的是家門
    其實不然,晏殊的父親只是一個小小的衙役,而她的母親也是一名普普通通,本本分分的農婦。所以這樣看來的話,晏殊能夠成為神童,自然也少不了他的努力和堅持。其實,晏殊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哥哥在朝為官,仕途一片光明,還算不錯。但是晏殊的弟弟晏穎,卻沒有那麼幸運。晏殊和晏穎當時都被大家稱為「神童」,從小都是大家學習的對象。
  • 晏幾道的一首阮郎歸,波瀾起伏,步步深化,由空靈而入厚重
    北宋時期有很多傑出的詞人,比如晏殊、柳永等人,談起他們的作品,讀者都是耳熟能詳。不同的詞作有不同的風格,這不僅與作者所處的時代有關,還與個人的身世經歷結合緊密。比如晏殊曾貴為宰相,生活非常閒適,他的作品也多抒寫閒愁。而另一位詞人卻因為生活艱難,而使得詞風沉鬱,先一起欣賞這位詞人的作品。
  • 《清平樂》裡的晏殊: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男人,不會有深刻的愛情
    它流行那麼多年,是因為輸出了「紅豆=相思」這個概念,讓送不起珠寶又不知道可以送什麼的人民群眾找到了表情達意之物。所謂王維情事,大多是牽強附會。我以前當他是含蓄,後來年歲漸長,越發唯物,開始正視一個現實,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男人,只怕很難有深刻的愛情,王維如是,晏殊也如是。
  • 二流詩人寫一流詩句,被晏幾道引入詞中爆火,原作卻始終無人問津
    晏殊之詞以珠圓玉潤著稱,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讓他的細膩情感震撼千古。而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則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本《小山詞》讓他的情思與才華齊飛,大宋詞壇為之一震。晏幾道的代表作《臨江仙》更是被文人墨客給予高度評價,想必詩詞愛好者們對這首詞都不陌生,此詞將晏幾道深婉精美的藝術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用情至真,雕琢之細,實乃佳作。
  • 晏幾道與戀人久別重逢,寫下一首絕美愛情詞,句句令人動容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宋代詞人晏幾道的一首《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來看一看與戀人久別重逢後的意蘊。簡單來說,晏幾道這首詞寫的就是與戀人久別重逢後的驚喜之情。不過與常人久別重逢後的驚喜相比較,晏幾道這首詞中的驚喜要深沉、厚重的多。而要理解它的深沉、厚重,就需要我們先去了解它的創作背景。
  • 晏幾道最冷門的一首詞,結尾一句太過飄渺迷離,連道學家都被誘惑
    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填雅詞者如宰相晏殊,流連市井填豔詞者如才子柳永。彼時,雖有「詞為豔科」的說法,但作雅詞的官宦文人往往對寫戀情相思的「豔詞」很是鄙夷。據說柳永曾攜自創的「曲子詞」拜謁晏殊,晏殊閱其詞集,讀到「針線閒拈伴伊坐」一句,直斥為淫詞豔曲。可見當時雅俗涇渭之分。
  • 從雲端跌落塵埃的宰相之子晏幾道,幾個女人在夢裡拯救了他的靈魂
    晏殊滿臉笑容,酒杯舉得高高的,嘴裡卻說:"都是皇上洪福齊天,百官同心協力,臣不敢居功!"仁宗皇帝笑得眼睛眯成一條縫,道:"愛卿不必過謙,這些年來愛卿的辛勞,我心裡有數,聽說愛卿幼子天資聰穎,才氣過人,小小年紀就已經名聞京師,都說有愛卿少年時的風範啊,何不宣他上來作詞一首,以慶盛事?"
  • 宰相晏殊很豪縱的一首詞,瀟灑飄逸如同仙人之筆,僅7字足以封神
    文/顧無【引觴漫談】今天來看一首晏殊的詞,晏殊的詞以婉約為主,偶爾會出現一兩句豪言壯語,往往也會歸於平淡的快樂和哲理的頓悟。他的兒子中也出了一個著名詞人,也就是第七子晏幾道,在北宋的詞壇上稱為「大晏」和「小晏」,成為一時盛事。
  • 醉美宋詞:此後錦書休寄,畫樓雲雨無憑——《清平樂》晏幾道
    晏幾道孤傲不群,自恃清高,不肯「一傍貴人之門」,所以他一生也沒有擔任過什麼重要職位。連朋友都少,屈指可數的,有史可查的,也就區區幾個,沈廉叔、陳君龍、鄭俠、黃庭堅,連黃庭堅的老師蘇軾都沒排上號。公元1064年,他與來京參加科考的、20歲的黃庭堅一見如故,引為知己。
  • 欲將沉醉換悲涼——「詞壇賈寶玉」晏幾道的驕傲與哀愁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詞人,他的父親晏殊,也是一位詞人(他們父子多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同時也是官至宰相的政壇高手。晏殊罷相,家道中落;晏殊過世,彼時18歲的晏幾道完全沒有學得其父做官的本領,太過兀傲不群,不屑於虛偽逢迎的官場「潛規則」,很快家道徹底衰敗,後半生過得極為艱難。小山性格耿介,確實不利於仕途發展。且看:他向韓維(這個韓維,曾經是晏殊的下屬)獻上自己作品,很快得到了回應:「得新詞盈卷,蓋才有餘而德不足者。
  • 晏殊頗具盛名的一首詞,寫盡了離愁別恨,展示了令人神遠的境界!
    隨著前段時間古裝劇《清平樂》的熱播,劇中喻恩泰飾演的晏殊的政治才能被人津津樂道。在我們的印象中,晏殊是一位典型的文藝青年,從他少年成名,到14歲時就高中進士,直到最後成為北宋時期第一位撫州籍的宰相。他被人所熟知的不是他的政治生涯,而是他在文學詩詞上的造詣與貢獻。晏殊與其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