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無
【引觴漫談】
讀古詩古文的時候,很容易讀到一個古人的活動,春日出遊。
我想很多人會簡單地把它當成我們現在的春遊一樣吧,趁著春天萬物生發,生機勃勃的時候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這裡可以將所謂春遊分為兩類,一類多是親朋好友結伴出行,這樣的出遊意義就和我們現代的春遊差不多,不負春光韶華嘛。
另一類,就更加的不負春光韶華了,這一點,還要從古代的婚姻制度說起。
在遠古的氏族時代,男女的婚姻都是氏族之間進行,幾乎是由族長、宗長包辦的,所以一般也有著大概固定的時間,那就是每年的九月份開始,一直到過年。
《詩經·氓》中有這樣一句「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就是這種制度的反應。一般到了婚嫁年齡的男女,在每年的春天之前就都已經辦理完婚姻大事了。
剩下的人,就成為了當時的剩男剩女,一般是因為家裡湊不齊聘禮或者嫁妝,這時候,就到了族長發揮作用的時候,他會阻止一波「春遊」。
讓剩下的人們一起出去玩,自由選擇伴侶。後來氏族衰落,社會的主體由大的家族變成了小的家庭,男男女女也就沒有這樣的好事了。不過這樣的含義還是一直保留在春遊之中。
【臨其詩境】
今天要說的呀,就是一位熱情而大膽的奇女子,她在春遊的過程中看上了一位唇紅齒白,眉清目秀的少年,一見鍾情,於是不顧女兒家的羞澀,徑直對少年表露出了自己的愛意。
詞的作者是韋莊,生活在安史之亂前後,並且在安史之亂前後的人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之前的韋莊是遊俠是侍衛,後來的韋莊發奮讀書,官至宰輔。經歷了如此大的人生轉折和滄桑變化,他的一顆詩心也就越加的晶瑩剔透,反射世間一切的悲歡離合。
詞的名字叫做《思帝鄉》,某種程度上暗示了我們這首詞除了寫這位少女之外,還有著言外之意,政治寄託。究竟韋莊在這首詩中刻畫了怎樣的一個女子,又表達了自己什麼樣的情感和感悟,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原文】
思帝鄉·春日遊唐代:韋莊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條分縷析】
上文已經說到,這首詞所寫的內容,就是一位青春期少女對愛情的憧憬和對風流少年大膽熱情的追求。
大家有沒有幻想過這樣一個場景呢,走在大街上,突然跑過來一個少女說她喜歡你,如果最後真的可以在一起,也算圓滿一段愛情傳奇了吧。
第一句還是寫景,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事件是春天出遊,應該已經是暮春了吧,所以東風吹過,才會有杏花吹滿頭的景象。春光短暫,也更加刺激了少女萌動的春心。
第二句就直接入題,路上這是誰家的少年啊,也太帥了吧,簡直是風流倜儻玉樹臨風!
詞的上闋到此完結,最後一句已經為下闋開了個頭,但是下闋一下子就寫到了婚嫁,這個跨度還是很大的。
我想要嫁給他!這輩子就是他了!縱然最後他做了負心漢,將我無情地拋棄,我也要執著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這個形象的塑造,可以說完全突破了傳統倫理束縛下的女性角色。她敢於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追求婚姻與愛情的自由,表現出一種為愛情而奮不顧身的精神。
同時,她也認識到了自己的追求在這樣的時代裡估計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所以一開始就想到了自己會被拋棄的可能性,可是縱然被拋棄,我依然選擇追求!這樣一來,女子的典型性進一步強化,可謂是說出了當時所有少女的一片心。
這首詩的政治意義如果有的話,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將那位少年比喻成皇室,自己以少女自比罷了,表示對於皇室的衷心,不過這樣的解讀就沒意思了,無法再去領會詞句中的種種情愫和美感。
這樣的真率大膽,這樣的潑辣熱情,本來是民間文學的特色,中唐的詞還介於民間和文人之間,處於向婉約詞過渡的階段,所以韋莊的詞也還保留有一定的民間特色,讀來別有風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