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發了一篇文章,是探討比特幣歸零的一篇文章,沒想到迎來很多人的討論,並且有些人振振有詞的說比特幣會歸零。讓萬象意外的是,其中不乏拿鬱金香泡沫來說事的,並且會說比特幣跟鬱金香一樣會走向泡沫之路。
一說到泡沫,就讓萬象想起鄧紫棋那首歌:愛就像泡沫,一觸就破。話說,泡沫就一定會破嗎?在萬象的世界觀裡,泡沫無處不在。不管是房地產、股市、大宗、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等等。這些資金量龐大的地方,哪裡沒有泡沫?
但是破了嗎?就拿看客們最關心的房地產來說,目前國內房地產資金總體量有多少?不知道有多少人了解過,萬象說個保守的數字450萬億RMB!這還是保守估計,但是具體數字,也沒必要那麼較真。
那麼,這麼大的數字,裡面沒泡沫嗎?答案很顯然,但是不能破,一破後果很嚴重!很多時候不是不想去泡沫,而是在去泡沫的過程中,事態的發展無法估計,損失太過龐大,都要考慮進去的。所以房地產泡沫一直有,但是沒那麼容易去掉。
再來說說鬱金香泡沫,一個17世紀的龐氏騙局,也算是金融投機代表作吧。當時的荷蘭商人,發現鬱金香很有觀賞性,而且種類不一,於是發起了炒作鬱金香的念頭。當然要投機炒作,要找個好藉口吧,於是商人們想到一條妙計。
他們在市場中不斷抬升鬱金香價格,並且同時進行宣傳推廣,說這種花很稀有,而且只有貴族才擁有。只是當時的荷蘭民眾不明覺厲,不就是一種花嗎?有什麼好奇怪的。在鬱金香價格不斷上漲,還有供需關係不對等時。
商人們大筆買入鬱金香,導致整個荷蘭沒多少現貨可以買到。貨都被商人們囤起來了,於是在一波好奇者的投機下,買了鬱金香,隨後事情變的有趣,他們買入後,價格又漲了,是原來自己買入的幾倍價格出手。
這件事很快被傳播開,於是有著大批投機者進場。這時民眾當中也出現購買鬱金香賺錢的人,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商人們憑著早期囤貨,在高價位出手所有的鬱金香。但是事情發展本身會出現變化,鬱金香不就是一種花嗎?可以自己種植出來,再賣給別人,不是美滋滋。
本身出現供需不對等是商人們聯合製造的假象,再加上眾多的投機者哄抬價格,種植鬱金香的人越來越多。直到有一天,某位購買者想到,既然能種出來,為什麼還要買呢?於是他果斷出手手中的鬱金香期貨。可是沒人買,他只好降價處理。
第二個人知道了以後,也趕緊把手中的期貨處理掉,還是降價處理。這時,從第一個人賣出的價格來看,就是當時鬱金香最高點。至此,賣的人越來越多,買的人變少了,因為能種出來,再加上市場中鬱金香流通過多。
鬱金香價格呈現跌跌跌的情況,到這裡,結局看客們都知道了。泡沫破了,至此鬱金香變成騙局,再也沒起來過。也成為了金融投機的經典案例,具體情況百度就有,這裡不多說明。萬象所說的會有一點出入,但大體差不多。
再說說比特幣,比特幣有泡沫嗎?萬象可以毫不猶豫的說:有。而且泡沫通過幾輪牛熊交換的洗禮,已經變的很少。再來對比一下鬱金香,鬱金香就是個弟弟,一次去泡沫的過程就結束了。以下看看鬱金香與比特幣的不同之處吧。
1.鬱金香,是一種花,它是實物,並且可以栽培種植出來。數量是根據有多少人來進行種植來決定,而且它有生命周期,自然枯萎或者人為導致枯萎。說白了,它就是千萬種花朵中的一種,主要炒作地在荷蘭。
2.比特幣,是一串數字,它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總量有限,不可增發,通過挖礦產出。並且有去中心化POW機制,也就是分布式帳本。每四年減產一次,現在流通於世界上很多國家,不受單個國家可控。
萬象了解到,至今有很多人認為比特幣是國內的產物,只有國內可以買賣。對於這點,也表示無奈,不去了解張口就來,這也是常見現象。比特幣是什麼?一串數字而已,沒那麼複雜。但是他背後的區塊鏈技術就不簡單了,這項技術被多國認同並且運用。
在去泡沫過程中還能起來,比特幣經歷了多次,就這樣還有人拿著鬱金香來跟比特幣相提並論,也只能說不知者無畏。鬱金香泡沫破一次就結束了,比特幣現在還活得好好的,這點卻被那些不明就以的人忽略了。
當然,萬象也明白,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所以對於泡沫來說,沒什麼好奇怪的,是巨量資金池的地方就有泡沫,但是有多少騙局能被去泡沫以後還能重新站起來的?比特幣被宣布了無數次死亡,但是現在還不照樣活著。
現在還有華爾街那幫財團們進場了,這就變的更有意思了,泡沫也會被他們吹起來,能吹多大?無法估計,但是泡沫也會有被去的時間段,這就是後話了。但是比特幣不會結束,而鬱金香現在看客們想買想種隨時可以。
其實比特幣沒那麼高深莫測,但是卻有人不願去了解,反而去抨擊它,認為它是騙局。當然,這種事情發生很多,萬象也見怪不怪了,只是當你要說一件事的時候,請先去了解它。
萬象原創文章,以上內容純學習探討,不構成投資建議。
喜歡的可以點讚評論一番,說說不一樣的看法,謝謝大家的支持!
作者:萬象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