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就聽一個經濟學家講過一句話,說經濟不能沒有泡沫,經濟就有點像啤酒,沒有泡沫反而不好。說實話,當時不懂,也不理解。經過這麼多年,我們現在一直在琢磨泡沫這個概念,今天拿出來跟大家聊一聊,到底泡沫的本質是什麼?它的發生機理是什麼?它真實產生的後果又是什麼?
那既然說到泡沫,我們今天就回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而且很有名的經濟泡沫,就是發生在1637年荷蘭人的鬱金香泡沫。對,鬱金香,跟一朵花有關。
那1637年是個什麼年頭呢?擱中國來說,就是崇禎十年,這個時候整個大明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了,你看那個張獻忠起義,就在1637年。
但是在全球範圍來看,當時中西兩種文明可以說是此消彼長,中國是漸漸地不行了;那西方呢,正在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大國崛起,整個17世紀,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鬱金香泡沫的1637年的那個世紀,整個西方社會最強的是哪個國家?就是荷蘭。當時它僅僅是一個東印度公司,一度整個它的貿易量佔到全球貿易量的一半。
而且大家知道,荷蘭人當年就在17世紀侵佔了中國的臺灣,我們的鄭成功收復臺灣,從誰手裡收復的?就是荷蘭人嘛。所以可見,它的足跡,它的商船,已經遍及到當時已經開發的文明地區的幾乎所有角落。所以荷蘭人當時有一個名字,叫海上馬車夫。
那荷蘭人的故事我們就先擱一邊,我們來看看荷蘭人的鬱金香泡沫是怎麼回事。
講一個簡單的例子,1637年的一月份,有一種鬱金香的球莖,就是用它可以栽花的那個東西,那玩意兒一月份只能賣到二十多個荷蘭盾,但是到二月份,已經被炒高到了一千多個荷蘭盾。你看,這個飆升的價值有多高,比現在我們看到的任何一次大牛市的股價的漲幅,那要高得多。
而且當時最名貴的一種花種,它的球根,那個價值已經達到了五千,甚至是六千荷蘭盾。那什麼概念呢?這五千荷蘭盾?因為用比價算沒有意義,現代社會的商品的種類也比那個時候豐富得多。
我們就說當時一個富有的荷蘭商人,如果投資一船貨,運到遠洋去貿易,那大概也只需要一萬到兩萬荷蘭盾,換句話講,幾乎是半船貨,來換一朵花的球根。所以你看,這個價格已經瘋狂到什麼程度了?
那這個故事的後半段就是什麼呢?當然就是泡沫破滅嘛。到二月份的時候,當價格開始狂跌的時候,就一下子跌去了近乎99%,很多花的球根只值原來的1%。所以據說對當時的荷蘭經濟造成了沉重的打擊,這就是整個鬱金香泡沫的一個大體的狀況。
那今天,我們就看其中的細節,有哪些東西供我們反思,供我們琢磨。
我們先來說鬱金香這種花,它為什麼會被炒到這樣?所有會被炒高的東西,它一定是稀缺品。如果是當時歐洲人滿地都在種的玫瑰花,是一定不會被炒成這樣的,對吧?
那鬱金香呢,因為它原產地不在歐洲,原產地在哪兒?就在中國的天山地區,以及中亞一部分。所以你看,現在中國新疆有些地方,每年還要搞鬱金香節。然後就順著當時的絲綢之路,這個中亞的貿易路線,一路向西傳播,最後傳到土耳其;然後通過一些住在土耳其,就是奧斯曼帝國的那些大使們,漸漸地送到了像維也納,最後抵達了荷蘭,所以這個傳輸過程非常長。
現在全世界
還有三個國家以鬱金香為國花,你看,一個荷蘭,因為他們的鬱金香培育的技術,以及種植量都很大。第二個就是土耳其,第三個就是我們新疆西邊的哈薩克斯坦。所以你看,這三個國家都以鬱金香為國花,也基本上顯示了這個花種的一個傳播路徑。
那它為什麼很名貴呢?這跟這種花的這個生長機制有關係。鬱金香的培育大概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呢,就是栽種子,這跟我們種韭菜、種花菜是一樣的,下種子。但是從一顆種子落地,到培養出一個開出豔麗的花的一個球根,大概要七到十五年,所以這個方法太慢,不靠譜。現在只有那些專業的園藝師,在用這種方法培養鬱金香的花。
那還有一種方
法呢,就是球根。鬱金香是一年開一次花,開完之後,它的那個球根就會分裂一次,一個變倆。那第二年呢,就兩個變四個;第三年呢,四個變八個。那用球根載下去,然後再長出鬱金香,相對來說就比較快,一年就可以見到花。
但問題在於,這種種植方法雖然來得比較快,但是你想啊,它並不是每一代分裂出來的球根,都會去拿去種花,多少會損失掉一批,對吧?而且這種方法還有一個天然缺陷,就是一代一代,它很多形狀會衰竭。原來一朵花形狀特別好看,顏色特別鮮豔,但是種了幾代之後,美人遲暮,你發現不認識它了,變得醜了,又得重頭再來。
而且大家想,鬱金香的原產地是在中國的新疆和中亞地區,那是什麼地方?少雨,乾旱。可是荷蘭呢,背靠大西洋,細潤、多雨、多風,所以鬱金香種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那叫背井離鄉,是有點水土不服的。再加上,它比較名貴,名貴就比較弱嘛,有點像林黛玉,動不動一個病毒來了,一死一大片。
所以鬱金香就符合了所有能被炒上去的那個產品的特徵,叫稀缺。你看,什麼東西會引發泡沫?往往都是一些原材料,比如說石油、鐵礦,經常就會有泡沫。為啥?就那麼多,它是稀缺品。
包括現在的農業,最近幾年中國的投資業就特別看好進入農業。你會覺得很奇怪,不是說農民伯伯不掙錢嗎?為什麼資本家還看上這個行當呢?對,農業和工業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工業只要這個產品適銷對路,馬上上產能,迅速地就能擴張,所以它就炒不起來。
可是農業不一樣啊,一旦一個產地,一個品種被一方壟斷之後,它的價格,只要你把營銷做好了,它的供應量就那麼多,所以價格就容易上得起。像羅輯思維前一陣賣的那個柳桃,就是聯想投資的,叫佳沃農業。它就把世界上很多地方,有一些物種的原產地給大量地買進,把貨源給控制住,那只要營銷做得好,這個公司肯定掙錢。
所以有的時候投資農業,跟投資礦產是差不多的道理,這就是資本家為什麼有時候會為農業這種明顯很不掙錢的行業,而瘋狂的一個原因。
說到這兒,我們就得看經濟學上的一個定律了。很多企業家都在講,我們為客戶創造價值,這沒有錯。但問題是,僅僅有價值是沒用的,你不見得價值能在市場上兌換為價格,不見得有真實的交易產生。為啥?缺了一個因素,就是稀缺性。
給大家舉個具體的例子。你說對我們人來講,最重要的生活物資是啥?最有價值的東西,當然就是空氣嘛,空氣裡的氧氣缺了它,我們幾分鐘都活不下來,對吧?所以它非常有價值。但它不見得有價格,為啥?太多了嘛,在真實場景當中,誰能靠賣空氣過日子、做生意呢?
如果在外太空,那就不一樣了,空氣變得稀缺,那他要多少價格,你就得給他多少價格,對吧?所以,鬱金香正是通過它的稀缺性,完成了它成為泡沫的第一個因素。
但是這還不夠,你畢竟回過頭來還得有價值,哪怕這個價值是假想的。就像我們今天的富人坐私人遊艇,做直升飛機,不管怎麼講,雖然我們老百姓用不上,但是這個東西總會有那個傻子他會接盤,他會接最後一棒。所以在前面,我們就儘可能去倒手,最後讓富人去接盤,即使那個價值是想像出來的。
鬱金香它的價值在哪兒呢?當然作為花,它只能作為觀賞的價值。那這個價值是怎麼形成的呢?首先得有叫高逼格,說白了,異國風情。
大家看17世紀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那可是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一個龐然大物的帝國,而且當時它代表的是東方式的生活方式。東方式的生活方式在那個時代對於歐洲人來講,有的地方它很看不起,你都是皇帝的奴僕嘛,你沒有自由嘛。
但是有一條,東方的貴族過的日子,那可比西方的貴族過的日子,要好得太多。像歐洲中世紀的時候,很多貴族,即使是國王,一輩子大字不識一個,甚至一輩子也沒洗過澡,過的那樣的生活。一件棉袍子,毛袍子,穿一輩子。
可是像奧斯曼土耳其的皇帝叫蘇丹,他們可是穿著絲綢的長袍,天天沐浴更衣,身上灑著香水,住著金碧輝煌的宮殿,花園裡全是奇花異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鬱金香。
你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有一任蘇丹,叫艾哈邁德三世,他就把自己的宮殿起名叫鬱金香和眼淚之宮。這眼淚之宮有點不老吉利的,但是確實就起了這麼一個很有異國情調,高逼格的名字。
所以當鬱金香這個物種剛剛來到荷蘭的時候,大家是不認識的,在一些商船上,突然出現一些類似于洋蔥頭的東西,就是鬱金香的球根。但是當時人覺得就是洋蔥,所以切吧切吧就給吃了。也有人圖再種一點洋蔥,就更種下去了,結果開出來非常美麗的花朵,就找植物學家來看。
這個著名的植物學家一看,呦,這不就是年輕的時候,我在蘇丹的花園裡看到過的那個鬱金香嗎?所以從此,它在荷蘭就擁有了相當的社會地位。這就相當於解放前的時候,中國人一聽什麼東西是來自於歐洲巴黎的,那馬上自然是身價倍增。
緊接著,巴黎還就真起了點作用。因為巴黎,你別看這個地方,法國國力一直在歐洲談不上有多強盛,但是因為法國是一個率先的中央集權國家,所以它宮廷的貴族,包括法國國王的很多行為,就能夠成為整個歐洲的那個時尚的來源。
當時在1610年的時候,在法國還是路易十三,在巴黎的上層突然就興起了一個時尚,就是那些男人們給貴婦們送一朵鬱金香。要說送花,這個歷史很長,原來都是送個什麼玫瑰什麼的。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在1610年左右,突然就出現了送鬱金香的這個風潮。
那當時最好看的鬱金香炒到多貴呢?一千荷蘭盾一根,很多貴婦,那個時候胸脯也大,V字領開得也比較低,別上一根鬱金香——我這兒是沒有啊——然後就別上那麼一根,這個是很時尚的一件事情。
既然巴黎鬱金香的花朵已經炒到了這麼貴,那荷蘭人是不是就可以把它變得更貴呢?為啥?因為荷蘭人有錢嘛,比法國人有錢得多。前面我們講,荷蘭人是海上馬車夫,你可千萬不要小看荷蘭人。
今天我們很多現代的金融制度、經濟制度,其實都來自於荷蘭人。比如說現代的銀行,現代的很多借貸,包括有限責任公司這些制度,都來自於荷蘭人。荷蘭人在16、17世紀的時候,當他們海上馬車夫趕著他們的船來到世界各地,比如說在美洲,他們就建立了一個城市,叫新阿姆斯特丹,這是什麼地方?就是今天的紐約。
我們今天大名鼎鼎的金融街華爾街,華爾街在英文當中就是Wall,就是牆,牆是什麼意思呢?當年就是荷蘭人在這兒豎的一堵牆。後來這牆拆了,這條街就變成了華爾街,當年就是荷蘭人在這兒創新了現代的金融制度。
所以荷蘭人直到今天,都是一個天才的制度創生的民族,那在當時,這種能力就會兌換成大量的現金白銀。荷蘭人可以說是舉國皆商,大家都是做買賣的,具有強烈的投機意識。
所以說到這兒,你覺得這幾個條件是不是都湊齊了?鬱金香的稀缺性,鬱金香作為一個異國風情的一個觀賞價值的花卉,加上荷蘭人聞聽巴黎人居然肯花一千荷蘭盾去買一支鬱金香,去敬獻給那些美麗的貴婦人,加上我們自己又很有錢,你說是不是要把鬱金香給炒高呢?
因為當時荷蘭人確實也沒辦法,荷蘭為什麼發達呢?跟它的宗教寬容有關。當時歐洲什麼新教、天主教打成一團,那荷蘭人說我這兒開放,我這兒信什麼都行。所以就很多人帶著自己的資金,就跑到了像阿姆斯特丹這個地方,就有點像三十年前的中國深圳。
在17世紀的時候,阿姆斯特丹的居民幾乎沒有一個原來就是這兒的老住戶,都是新來的移民。這些人就帶了大量的資本,包括做生意的頭腦,以及冒險的精神來到這兒,所以就變得很有錢。
那很有錢,自然就想顯擺顯擺自個兒有錢了。但是由於當時的新教傳統,導致大家那個民風民俗又不容得你顯擺。即使是一些富人,你看荷蘭人當時那個穿束,那麼大的一個帽子,女人穿著那個長裙,即使是富人,也只能在自己的長裙的邊上繡幾朵花,顯得自己很有錢。
那有錢怎麼辦呢?蓋房子,蓋房子就得有大花園;大花園裡如果能種上一點鬱金香,這個很高貴吧,它不顯得我的生活很奢侈,跟新教的信仰並不牴觸,但是又能夠低調地炫富。所以你看,所有這些條件加起來,鬱金香成為大家炒作的一個物資,就順理成章了。
到了1637年的時候,這一輪炒作終於就開始了。到什麼程度呢?前面我們已經講過,一朵鬱金香的球根,它已經被炒到了五千甚至六千荷蘭盾。這一款鬱金香的名字,叫「永遠的奧古斯都」,
當時炒得最高的,實際上是一場拍賣會。有一個咖啡館的老闆死了,他一生就致力於收藏了很多鬱金香的球根。他死了之後,留下了七個孤兒,這些孤兒孤兒院要收養,說這樣吧,為了這七個孩子將來的前途,我們就把他爹生前的一些收藏,這些鬱金香的球根我們拿出來拍賣,這稱為當時荷蘭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花卉拍賣。
結果最貴的一個球根就拍出了五千荷蘭盾,剩下來幾十樣的產品,一共拍賣出了九萬荷蘭盾。這是現在有據可考的鬱金香這一輪泡沫的最頂峰。
但是緊接著就完了,大家知道,所有的泡沫它都會有那麼一個轉折點。那鬱金香泡沫的轉折點是啥呢?現在眾說紛紜。有人說是這麼回事,有一個英國水手,當時也來到荷蘭,然後他下船的時候手賤,然後就拿了船主的一個鬱金香的球根,就是剛才我們講的那個最貴最貴的那個品種,叫「永遠的奧古斯都」。
拿了之後他就下船,下船之後他就把它當洋蔥給炒吃了。這個船主一聽說這個事就呼天搶地,說這麼貴的東西你給我吃了,就把他告到法庭。這法官就覺得這個東西很荒誕,因為五千荷蘭盾是什麼概念?如果用於買奶酪,可是買27噸,就這麼貴。如果要用於買房子,可以買一棟鄉下的豪宅別墅。
說這玩意兒,你說怎麼賠呢?法官也覺得這個東西很不講情理。如果要讓這個英國水手賠這麼多錢,顯得荷蘭人瘋了;如果不讓他賠呢?顯得荷蘭的法律瘋了。所以這個事情就陷入了糾結。
而這個糾結就提醒當時已經瘋狂的荷蘭的鬱金香的花市的所有參與者覺得,我們是不是真瘋了?然後以此事件為裡程碑,從此這個球根的價格就一路狂跌。
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說法了,說就是因為在某幾次交易當中,大家突然發現,這玩意兒價格出現逆轉呢?昨天剛剛拿到手的1200荷蘭盾一個,今天怎麼只能賣出1100荷蘭盾呢?所有指望別人接手的這個市場投機的參與者,都會覺得是不是這個風向要逆轉了?
所有的投機者心裡也明白,遲早會跌下來的,只不過自己不接最後一棒而已。一旦這個信號出現之後,就有人開始恐慌性的拋售,結果這個市場價格就譁啦譁啦地全部都下來了。
當然了,當時也有一些因素,就是有一些新教的教徒,因為他們反對奢侈浪費,說你們這麼炒一個叫愚蠢的球根,這不是很瘋狂的行為嗎?就是很多人對鬱金香進行汙名化。
當時很多新教的教派就寫那個招貼畫,就說這叫娼妓的女神。還有人畫了一個漫畫,說魔鬼撒旦,左手拿著一個釣鉤,就是你們丫要上當;右手拿著一個沙漏,就是說交易的時間已經所剩不多,等等。
包括當時荷蘭的政府也在恐慌,就覺得炒得實在是不像話,就出了大量的小冊子,勸大家理智、淡定,理智,要淡定。現在很多歷史學家在研究當年的鬱金香泡沫的時候,都是基於這些小冊子裡面的素材。
但是不管怎麼講,到了1637年的2月份,整個市場一下子就垮掉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荷蘭鬱金香泡沫的一個大概的過程。那請問,從中我們可以琢磨出一點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