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談到房地產,是不是就會有人聯想到泡沫,那到底什麼是泡沫呢?
咱們今天就從一朵花產生的泡沫聊聊。對,你猜的沒錯,就是鬱金香泡沫事件!
與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的不同,鬱金香泡沫的產生並沒有明顯的官方背景,基本是民間投機產生的。
雖然關於鬱金香泡沫的說法有很多,咱們也不聊它的真實性,只看看這個故事,對我們有啥啟發。
泡沫事件的主角,發明了最早的股市投機
鬱金香泡沫的主角,就是遠在歐洲的荷蘭。在歐洲大部分還是處於封建統治階段的時候,荷蘭就率先玩起了主流之外的資本主義。
荷蘭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還開創了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了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以及第一家現代意義的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
總之,荷蘭對現在的金融基礎還是做出了不少貢獻。
雖說東、西印度公司很能賺錢,但是也不可否認荷蘭的發家史也算是別人家的血淚史,畢竟它只認錢,每到一個地方就大肆掠奪。
即使荷蘭地理優勢不明顯,但是當時靠著下海經商將生意做到了全球,不僅有著「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同時還靠著金融創新吸引著大家來荷蘭投資,讓它變得無比有錢。
但誰能想到它被一朵花給攪和了。
鬱金香,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魅力
經歷了歐洲文藝復興的人們,不僅成為了文化人,還因為大航海時代的下海經商,成為了有錢人。
「有錢沒地花」不會成為我們的煩惱,但是也許會成為土豪們的煩惱,畢竟他們窮得只剩下錢啦!
於是,鬱金香這時就在荷蘭閃亮登場了!
首先鬱金香不是荷蘭的特產,關於它的來源有很多說法,但是主流說法還是土耳其。
據說在維也納皇家花園當園丁的克盧斯修,從出使土耳其的大使那裡得到了鬱金香,隨後將鬱金香帶到了荷蘭。
鬱金香不僅顏色鮮豔、花朵芳香美麗,關鍵是它還很難得,於是一度贏得了上流社會土豪們的追捧,讓它登上了歷史舞臺!
鬱金香從播種到長出球莖至少需要7年的時間,從球莖到開花又需要7、8個月的時間,生長緩慢。當一件物品同時具備「美」和「少」這兩點時, 那麼它一定可以成為「奢侈品」,畢竟物以稀為貴!
買鬱金香的人很多,但是每個人的想法可能都會不一樣。有的人是為了欣賞鬱金香之美而買它;有的人純粹是為了炫耀而買它;還有一部分人是為了賺取收益才買它。
當然鬱金香價格上的炒作,離不開2大助力,而他們分別就是上流社會的土豪們和搞錢的投機者們!
對於土豪們來說,鬱金香代表著財富和地位的象徵,可以隨時給自己炫個富!特別是越少的品種越珍貴!
有一種感染了病毒的鬱金香,顏色更鮮豔、花朵更美麗,土豪們為了得到它,都搶破了頭,於是鬱金香的身價就漲了一波。
當時一株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
對於投機者來說,由於鬱金香的價格是動態變化的,可能僅一天價格就會漲不少,低買高賣,買到就是賺到,於是吸引來了大批投機者們。
你可能覺得低買高賣,這種賺錢手法不是很正常麼?大家不都是通過差價賺錢麼?
對,低買高賣很正常,重點是這群投機者們為此次泡沫做出的貢獻,他們讓本在土豪圈的鬱金香走到了普通人民群眾中,玩起了早期的期貨!
首先,他們找到種花的,來,合同籤了,花開了我買!
然而,不等開花,轉頭就直接把合同高價賣掉!反正合同到期了,就能拿到鬱金香,大家都不虧呀!
付個首付,就能買一份合同,漲價了倒手就賣,簡直是躺賺呀!還不用考慮庫存的問題!直接把鬱金香的價格推到了巔峰,不管有沒有錢,大家都想摻和一腳。
其次,為了方便鬱金香交易,還建了很多交易所,類似於現在的股票交易所,於是鬱金香從植物跨界成為了金融產品,深得大媽們的喜愛。
越好看的品種,越難種,當時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面對如此的暴利,所有的人都衝昏了頭腦,他們變賣家產,只是為了購買鬱金香。
正如當時一名歷史學家所描述的:「誰都相信,鬱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
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使自己喪失了理性。
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也許會覺得可笑,一朵花怎麼可能值這麼多錢?
鬱金香泡沫的破滅
直到一艘荷蘭商船上的英國水手,有天他順手拿了船上一個洋蔥,回家炒菜吃掉了,結果船長氣急敗壞的找過來,原來那顆洋蔥就是已經老貴了的「永遠的奧古斯都」鬱金香球莖。
一破花,還不能吃,咋就這麼貴呢?
當人們意識到這花根本就不值這麼多錢,而且這種投機行為並不創造財富,只是轉移財富時,總有人會清醒過來。
於是一部分人帶頭賣了自己的鬱金香,其他人看了之後想了想,索性你賣我也賣。
於是鬱金香的價格一下就被打回了原形,等到合同到期的時候,全是違約的,到處都是追債的,整個鬱金香市場也就崩了。
政府出面也沒用,只能印些小冊子,給大家提個醒「花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17世紀30年代後期,荷蘭的經濟也一下子被英國超了車,海上扛把子地位從此不保。
啟示,博傻理論
鬱金香泡沫雖然過去了,但是不難發現身邊其實還是有類似的事情,一直都在發生!
在鬱金香泡沫中,這種以為總是有人會願意出價更高的想法,後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
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是指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期貨市場):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
博傻理論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後一個傻子。
同樣都是投機,前面的肯定賺到了錢,虧的一般都是後加入的,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後一個接盤的傻子! 就像擊鼓傳花,你永遠不知道音樂什麼時候會停,同樣你也不知道有沒有下一個傻瓜!
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金融投機並不創造財富,它只會轉移財富;當某些東西很貴,明顯不值那個價,但是人們卻一直砸錢投資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知道那個可能就是泡沫,需要保持冷靜;價格虛高的東西別碰,要投就投有價值的東西,保持自己的理性。
學習更多的經濟小知識
想了解更多經濟學相關的小故事或者小知識麼?
在《半小時漫畫經濟學》這套書籍中,沒有枯燥乏味的數字堆砌,也沒有生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只用有趣的段子和一看就懂的漫畫,深入淺出地將經濟學與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安身立命的問題相結合,一邊用歷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機事件抖包袱,一邊又一目了然地展現經濟發展規律。
在這套書中,你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次金融危機都是相似的事情在不斷輪迴。商品的價值被過分誇大,為刺激經濟銀行降息,百姓借錢哄炒,提高槓桿,各類金融衍生品層出不窮,價格不斷走高,直至泡沫被刺破,然後出現了金融危機。
然而資本最是無情,在你風光的時候它會錦上添花,在你落難的時候,它不僅不會雪中送炭,還會落井下石,當然每次最慘的也總是普通老百姓。
本套書籍用漫畫講故事的方式,不僅講述了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例,也描述了對歷史造成重大影響的金融危機前後,內容不僅生動有趣,也簡明扼要的闡述了一些金融概念。
這也是一本孩子和家長都可以讀的書,非常適合金融小白閱讀,畢竟內容風趣,很多地方和課本上的知識點也不謀而合,是一本很好的經濟學啟蒙讀物!
全套共三冊,原價141元的書籍,現價63.8元!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下方連結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