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金香泡沫,商業炒作,投機取巧,羊群效應,喪失理性,傻瓜接盤

2020-12-10 蛋殼碎碎念

每次談到房地產,是不是就會有人聯想到泡沫,那到底什麼是泡沫呢?

咱們今天就從一朵花產生的泡沫聊聊。對,你猜的沒錯,就是鬱金香泡沫事件!

與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的不同,鬱金香泡沫的產生並沒有明顯的官方背景,基本是民間投機產生的。

雖然關於鬱金香泡沫的說法有很多,咱們也不聊它的真實性,只看看這個故事,對我們有啥啟發。

泡沫事件的主角,發明了最早的股市投機

鬱金香泡沫的主角,就是遠在歐洲的荷蘭。在歐洲大部分還是處於封建統治階段的時候,荷蘭就率先玩起了主流之外的資本主義。

荷蘭不僅是世界上第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還開創了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了第一個證券交易所「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以及第一家現代意義的銀行「阿姆斯特丹」銀行。

總之,荷蘭對現在的金融基礎還是做出了不少貢獻。

雖說東、西印度公司很能賺錢,但是也不可否認荷蘭的發家史也算是別人家的血淚史,畢竟它只認錢,每到一個地方就大肆掠奪。

即使荷蘭地理優勢不明顯,但是當時靠著下海經商將生意做到了全球,不僅有著「海上馬車夫」的稱號,同時還靠著金融創新吸引著大家來荷蘭投資,讓它變得無比有錢。

但誰能想到它被一朵花給攪和了。

鬱金香,這該死的無處安放的魅力

經歷了歐洲文藝復興的人們,不僅成為了文化人,還因為大航海時代的下海經商,成為了有錢人。

「有錢沒地花」不會成為我們的煩惱,但是也許會成為土豪們的煩惱,畢竟他們窮得只剩下錢啦!

於是,鬱金香這時就在荷蘭閃亮登場了!

首先鬱金香不是荷蘭的特產,關於它的來源有很多說法,但是主流說法還是土耳其。

據說在維也納皇家花園當園丁的克盧斯修,從出使土耳其的大使那裡得到了鬱金香,隨後將鬱金香帶到了荷蘭。

鬱金香不僅顏色鮮豔、花朵芳香美麗,關鍵是它還很難得,於是一度贏得了上流社會土豪們的追捧,讓它登上了歷史舞臺!

鬱金香從播種到長出球莖至少需要7年的時間,從球莖到開花又需要7、8個月的時間,生長緩慢。當一件物品同時具備「美」和「少」這兩點時, 那麼它一定可以成為「奢侈品」,畢竟物以稀為貴!

買鬱金香的人很多,但是每個人的想法可能都會不一樣。有的人是為了欣賞鬱金香之美而買它;有的人純粹是為了炫耀而買它;還有一部分人是為了賺取收益才買它。

當然鬱金香價格上的炒作,離不開2大助力,而他們分別就是上流社會的土豪們和搞錢的投機者們!

對於土豪們來說,鬱金香代表著財富和地位的象徵,可以隨時給自己炫個富!特別是越少的品種越珍貴!

有一種感染了病毒的鬱金香,顏色更鮮豔、花朵更美麗,土豪們為了得到它,都搶破了頭,於是鬱金香的身價就漲了一波。

當時一株稀有品種的鬱金香竟然達到了與一輛馬車、幾匹馬等值的地步。

對於投機者來說,由於鬱金香的價格是動態變化的,可能僅一天價格就會漲不少,低買高賣,買到就是賺到,於是吸引來了大批投機者們。

你可能覺得低買高賣,這種賺錢手法不是很正常麼?大家不都是通過差價賺錢麼?

對,低買高賣很正常,重點是這群投機者們為此次泡沫做出的貢獻,他們讓本在土豪圈的鬱金香走到了普通人民群眾中,玩起了早期的期貨!

首先,他們找到種花的,來,合同籤了,花開了我買!

然而,不等開花,轉頭就直接把合同高價賣掉!反正合同到期了,就能拿到鬱金香,大家都不虧呀!

付個首付,就能買一份合同,漲價了倒手就賣,簡直是躺賺呀!還不用考慮庫存的問題!直接把鬱金香的價格推到了巔峰,不管有沒有錢,大家都想摻和一腳。

其次,為了方便鬱金香交易,還建了很多交易所,類似於現在的股票交易所,於是鬱金香從植物跨界成為了金融產品,深得大媽們的喜愛。

越好看的品種,越難種,當時一株名為「永遠的奧古斯都」的鬱金香售價高達6700荷蘭盾,這筆錢足以買下阿姆斯特丹運河邊的一幢豪宅,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

面對如此的暴利,所有的人都衝昏了頭腦,他們變賣家產,只是為了購買鬱金香。

正如當時一名歷史學家所描述的:「誰都相信,鬱金香熱將永遠持續下去。」

人們購買鬱金香已經不再是為了其內在的價值或作觀賞之用,而是期望其價格能無限上漲並因此獲利,對財富的狂熱追求、羊群效應,使自己喪失了理性。

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也許會覺得可笑,一朵花怎麼可能值這麼多錢?

鬱金香泡沫的破滅

直到一艘荷蘭商船上的英國水手,有天他順手拿了船上一個洋蔥,回家炒菜吃掉了,結果船長氣急敗壞的找過來,原來那顆洋蔥就是已經老貴了的「永遠的奧古斯都」鬱金香球莖。

一破花,還不能吃,咋就這麼貴呢?

當人們意識到這花根本就不值這麼多錢,而且這種投機行為並不創造財富,只是轉移財富時,總有人會清醒過來。

於是一部分人帶頭賣了自己的鬱金香,其他人看了之後想了想,索性你賣我也賣。

於是鬱金香的價格一下就被打回了原形,等到合同到期的時候,全是違約的,到處都是追債的,整個鬱金香市場也就崩了。

政府出面也沒用,只能印些小冊子,給大家提個醒「花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17世紀30年代後期,荷蘭的經濟也一下子被英國超了車,海上扛把子地位從此不保。

啟示,博傻理論

鬱金香泡沫雖然過去了,但是不難發現身邊其實還是有類似的事情,一直都在發生!

在鬱金香泡沫中,這種以為總是有人會願意出價更高的想法,後來被稱為投資的「博傻理論」。

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是指在資本市場中(如股票、期貨市場):人們之所以完全不管某個東西的真實價值而願意花高價購買,是因為他們預期會有一個更大的笨蛋會花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兒把它買走。

博傻理論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後一個傻子。

同樣都是投機,前面的肯定賺到了錢,虧的一般都是後加入的,傻不可怕,可怕的是做最後一個接盤的傻子! 就像擊鼓傳花,你永遠不知道音樂什麼時候會停,同樣你也不知道有沒有下一個傻瓜!

從這個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金融投機並不創造財富,它只會轉移財富;當某些東西很貴,明顯不值那個價,但是人們卻一直砸錢投資的時候,我們就應該知道那個可能就是泡沫,需要保持冷靜;價格虛高的東西別碰,要投就投有價值的東西,保持自己的理性。

學習更多的經濟小知識

想了解更多經濟學相關的小故事或者小知識麼?

在《半小時漫畫經濟學》這套書籍中,沒有枯燥乏味的數字堆砌,也沒有生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只用有趣的段子和一看就懂的漫畫,深入淺出地將經濟學與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安身立命的問題相結合,一邊用歷史上著名的金融危機事件抖包袱,一邊又一目了然地展現經濟發展規律。

在這套書中,你會發現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每次金融危機都是相似的事情在不斷輪迴。商品的價值被過分誇大,為刺激經濟銀行降息,百姓借錢哄炒,提高槓桿,各類金融衍生品層出不窮,價格不斷走高,直至泡沫被刺破,然後出現了金融危機。

然而資本最是無情,在你風光的時候它會錦上添花,在你落難的時候,它不僅不會雪中送炭,還會落井下石,當然每次最慘的也總是普通老百姓。

本套書籍用漫畫講故事的方式,不僅講述了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實例,也描述了對歷史造成重大影響的金融危機前後,內容不僅生動有趣,也簡明扼要的闡述了一些金融概念。

這也是一本孩子和家長都可以讀的書,非常適合金融小白閱讀,畢竟內容風趣,很多地方和課本上的知識點也不謀而合,是一本很好的經濟學啟蒙讀物!

全套共三冊,原價141元的書籍,現價63.8元!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擊下方連結抱回家!

相關焦點

  • 各地植物園的鬱金香開花了,曾經的鬱金香泡沫經濟事件你聽過嗎
    現在是各地公園鬱金香開花的季節,鬱金香的花語有很多。常見的有「美麗」、「祝福」、「永恆」等。它是非常美麗的花兒,所以人們將這些美好的東西寄寓它身。因此,它很適合送給周圍的人,以表示對他們的讚美和祝願。「鬱金香泡沫」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16世紀中期,鬱金香從土耳其被引入西歐,不久,人們開始對這種植物產生了狂熱。
  • 上課記|桌遊經濟學:鬱金香泡沫
    1634年,荷蘭,成千上萬的狂熱投資者參與到鬱金香投機中。 上到達官顯貴,下到農夫船夫,紛紛變賣家產投資鬱金香。連掃煙囪的工人都參與其中。一顆最貴的鬱金香球莖,賣出了一幢豪宅的價格(還帶花園)。鬱金香的價格一路飆升了幾十倍,天上仿佛在掉錢,更多的投資者潮水般湧入其中。
  • 8年漲500萬倍,比特幣重演鬱金香泡沫?看懂這個不做最後的傻瓜
    17世紀初,荷蘭的商業貿易已經發展到了頂峰,投機活動也到了癲狂的地步,終於引發了一場人類史上首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事件——「鬱金香狂熱」。鬱金香的原產地可能是中國青藏高原,通過絲綢之路帶到了土耳其。16 世紀中期,西歐從土耳其引進了鬱金香,經品種改良優選,荷蘭人對這種豔麗的花卉產生了時尚狂熱。17 世紀初期,荷蘭富人們競相在花園裡展示鬱金香品種,某些珍品賣到了不同尋常的高價,催生了一種病態的傾慕與熱情。鬱金香價位節節上升,往往今天買進,明天就可賺一筆,屢試不爽,引發了羊群效應式的搶購風潮,鬱金香買賣甚至進入了股市交易。
  • 天價鬱金香(鬱金香泡沫事件)
    所以很多人喜歡好吧接下來我們入故事的主題吧,來講講歷史上非常有名的《鬱金香泡沫事件吧》鬱金香源自亞洲,但是當被傳到歐洲的後,由於它的美麗和稀缺性被歐洲的很多貴族所青睞,在荷蘭這個地方呢更是被社會上有地位的人所追捧!
  • 比特幣有泡沫嗎?它與鬱金香泡沫的區別在哪?兩者結局怎麼樣?
    讓萬象意外的是,其中不乏拿鬱金香泡沫來說事的,並且會說比特幣跟鬱金香一樣會走向泡沫之路。一說到泡沫,就讓萬象想起鄧紫棋那首歌:愛就像泡沫,一觸就破。話說,泡沫就一定會破嗎?在萬象的世界觀裡,泡沫無處不在。不管是房地產、股市、大宗、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等等。這些資金量龐大的地方,哪裡沒有泡沫?但是破了嗎?
  • 荷蘭鬱金香泡沫的前前後後
    最昂貴的鬱金香「永遠的奧古斯都」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經濟泡沫。雖然已經過去幾百年了,但直到今天人們還在重蹈覆轍。人們開始恐慌,當價格已經達到頂峰又沒有人接盤的時候,人們就急於拋售。一時間賣家多於買家,行情急轉直下。在繁榮的市場中,參與者的信心就意味著一切,沒有了信心,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成了賣家。
  • 玩瓷筆記:致命的鬱金香、覆國的橡膠皮與喝茶的瓷杯子
    1637年2月4日,賣方突然大量拋售,公眾陷入恐慌,鬱金香市場一夜間崩潰,無數人傾家蕩產,蹈海自殺者不知凡幾。這就是著名的「鬱金香泡沫」,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有記載的金融泡沫。因為,價格過高而沒人接盤的窯口必死。因為,這就是金融學意義上的「泡沫」。所謂「泡沫」,就是指商品價格偏離於其實際價值——那這個價值是怎麼來的?——就來自於市場上消費者在正常情況下甘願為該商品而支付的最高費用成本。之所以強調正常情況,是因為平時你是不會為了一顆雞蛋花10塊錢的!
  • 鬱金香泡沫的來龍去脈
    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代表著博愛、體貼、高雅、富貴、善良等含義。但是在金融史上,提起鬱金香,就不得不談到著名的「鬱金香泡沫」。鬱金香的興起17世紀中期時,鬱金香被引入西歐,由於量少價高,被上層階級視為財富與榮耀的象徵,為了獲得新品鬱金香,貴族們不惜一擲千金。據記載,有人願意拿出一套海濱別墅外加一輛馬車,去交換一棵稀有的鬱金香。
  • 2020今年的經濟與1637年的鬱金香經濟泡沫對比你琢磨出什麼?
    那既然說到泡沫,我們今天就回到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而且很有名的經濟泡沫,就是發生在1637年荷蘭人的鬱金香泡沫。對,鬱金香,跟一朵花有關。那1637年是個什麼年頭呢?擱中國來說,就是崇禎十年,這個時候整個大明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了,你看那個張獻忠起義,就在1637年。
  • 比特幣暴漲至19000美金,新一輪的「鬱金香泡沫」正在醞釀中?
    有很多人都在紛紛猜測,對於逼近兩萬美元大關的比特幣會成為新一輪的鬱金香泡沫嗎?當然不止這次漲勢,早在之前大家就在猜想會不會重蹈」鬱金香泡沫「之路,小編曾在一些地方看到詢問比特幣是否會逼零,並且有人振振有詞的說比特幣會重演鬱金香泡沫之路。但這些都是臆想,不能說絕對不會逼零,但未來的市場會如何發展,都是無法預料的。
  • 鬱金香泡沫與商業精神:人性墮落的大陰溝與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
    今天精讀《偉大的博弈》第一章:「人性墮落的大陰溝」(1653年~1789年)01鬱金香與商業精神荷蘭爆發的「鬱金香泡沫」,是歷史上最早的金融泡沫,也是第一次有記載的投機活動。在這個過程當中,商業精神才是紐約的靈魂,更是華爾街的起點。這種商業精神,包括很多內容,但是,有兩點頗有爭議,自始至終都遭人非議。一是荷蘭人發明的股市操控技術,其次就是投機遊戲。荷蘭商業發展地很早,在17世紀初期,荷蘭人就建立了現代資本主義制度。
  • 通過鬱金香泡沫分析泡沫金融危機對社會的影響
    在眾多泡沫金融危機中,備受人們關注的是1634年-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本質上毫無用處的」鬱金香球根,在一個個酒館、拍賣會,甚至是遠洋歸來的貨船上,被賣出了驚天的價格,以至於後世人們在談論鬱金香泡沫金融危機時,將它變成投機狂熱的代名詞,並摻雜著對投機市場的懷疑和投機事件的警惕。
  • 【金融危機簡史01】瘋狂的鬱金香:有史記載的第一個金融危機事件!(含音頻)
    (這裡解釋一下:由於鬱金香本身屬於植物,無論是球莖還是花朵,都不可能長期脫離土壤而在交易市場供人買賣,它會死亡。所以在實物交易的基礎上,為了滿足狂熱的炒作,商人們發明了一種用合約取代實物的交易方法。相對於這種頂級鬱金香來說,普通鬱金香的漲幅更是「瘋狂」。1637年1月,1.5磅重的普普通通的「維特克魯嫩」球莖,市價還僅為64荷蘭盾,但到2月5日就達到1668荷蘭盾!而當時荷蘭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蘭盾。沉浸在鬱金香狂熱中的人們誰也沒有意識到,一場驚天動地的大崩潰已經近在眼前了。儘管泡沫崩潰的日期被記錄得非常清楚,但誰也說不清投機泡沫到底是怎樣崩潰的。
  • 鬱金香是荷蘭國花,也是世界第一場金融泡沫泡沫破裂資產
    16世紀末,荷蘭人從土耳其那邊引入了鬱金香,鬱金香色彩鮮豔,很受當地人的喜歡。鬱金香物以稀為貴,這句話放在哪個時代都適用,當時的荷蘭人瘋狂喜歡鬱金香,並且將它的價格炒到很高,到17世紀30年代的時候,一支鬱金香的價格,甚至可以買到4隻公牛。
  • 盤點歷史上花卉炒作事件
    盤點歷史上花卉炒作事件在人類歷史上,由於各種特殊因素的積聚和影響,曾發生過一些轟動一時的泡沫事件。時隔幾百年後,歷史往往會再次重演,這些荒唐事往往人身在其中而不覺醒,腎上腺刺激以致大腦發熱,最後很多人血本無歸以至於丟掉性命。花木君就從花卉入手,僅從花卉炒作事件來盤點這些荒唐事,其他投資炒作品另文再敘,以期能有借鑑意義。
  • 比特幣逼近兩萬美元大關,是新一輪鬱金香泡沫嗎?
    在這樣一個全球科技、文化和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裡,也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經濟泡沫:鬱金香狂潮。17世紀初,荷蘭在與周邊國家的一系列戰爭中取得了獨立,並利用貿易中心地位一躍成為歐洲強國,開啟了黃金時代。但無論什麼珍寶都比不上來自奧斯曼土耳其的美麗鮮花:鬱金香。100年前,奧地利皇帝大使將這種鮮花帶到了歐洲,引發了社會各界的追捧。荷蘭的商人們一邊鍾情於鬱金香的炫目條紋,一邊也看到了這種鮮花的價值,開始大量收購鬱金香球根。但鬱金香養殖三年才能開花的特性限制了市場上的鬱金香數量,球根價格逐漸開始水漲船高。
  • 一篇漫畫看懂「鬱金香泡沫」事件始末
    隔了幾個世紀,鬱金香泡沫似乎離我們很遙遠當售價遠遠超過產品本身的價格的時候,泡沫就有了生存的空間。限量、聯名……眼花繚亂的標籤貼在商品身上,提供無限漲價的動力。接著再配合轟炸式的「炒XX發財」的「新聞」,無數的飛蛾開始前僕後繼地往火上飛,攔都攔不住。泡沫破裂的時候,沒有一隻小白鼠是無辜的。正如前文裡說的「眼睛一紅,心就黑了」。
  • 別再誤讀了,只不過是獵奇心理、羊群效應
    最近鄭州二七達金街的孟婆湯火爆了全網,從網上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人山人海裡有一位穿著打扮成孟婆的樣子的人,前面有一口鍋,雲霧繚繞,鍋中還有泡沫,這位孟婆在一碗一碗的給路人成湯喝。這也正是為什麼,我們吃個飯都要先拍照發朋友圈,這也恰恰是羊群效應的體現。其實或許是解讀的人,真的想多了,比如說當我們自己,再遇到一件事、一種東西事,如果是從未見過的,那麼我們肯定會好奇,甚至上前一探究竟,這就是我們的獵奇心理。
  • 本是泡沫,輕輕一戳就破:奇書《大癲狂》周期性暢銷暗藏經濟因果論
    然而鬱金香實際上原產於土耳其,從它的英文名(Tulip)也能略窺一二。而鬱金香狂熱(Tulipmania)則是專門用來形容17世紀發生在荷蘭那場引起全歐洲瘋狂的鬱金香投機風波,據說,如今常用的「泡沫」一次,也是由鬱金香狂熱引申而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