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選擇真的有點難!其實,還是殲16和殲10C的搭配作戰能力更強,兩者之間數據鏈互通,可以實時進行信息交換與溝通,整體作戰實力較強。如果真要在「殲16+米格35」和「宿遷35+殲10C」中選一組的話,那無疑是「殲16+米格35」的作戰能力較強。重型機的作戰能力,根本就不是中型機可以比的。
殲16的作戰能力是要高於蘇35和殲10C,而殲10C和蘇35的作戰能能力是要高與米格35的,只是殲10C在載彈量上略遜米格-35。還是分別從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上,來分析這兩者組合的優劣。
對空作戰。如今的空戰,看的是「機載飛彈+航電系統」,殲16的航電性能是這四種戰機中最好的,機載飛彈和殲10C一樣的水平。
在電磁環境日趨複雜的今天,先進戰鬥機都具有不俗的電子戰能力,電子戰能力往往是由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和電子戰設備實現的。殲16戰鬥機的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水平在所有三代半戰機中處於數一數二的地位,性能要比蘇35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殲10C有源相控陣雷達強不少。在強烈電磁幹擾時,除了可以保證對目標的跟蹤,也可喲進行反電子戰作戰。相比而言,蘇35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和殲10C天線直徑較小的雷達,在強烈電磁幹擾時,性能受影響太大,估計蘇35的雷達根本就難以鎖定目標。
另外,殲16使用的霹靂-15和霹靂-10飛彈的射程也比較遠,配合其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先發制人的打擊。但是飛彈射程較遠時,在打擊遠距離的目標時,命中率也比較低。但是可以提前讓敵機做大機動動作消耗能量,為後續的近距格鬥做準備。
反觀蘇35和殲10C的組合就沒有優勢了,在強烈的電磁幹擾下,蘇35的雷達受限較大,基本上就喪失了攻擊能力。還有蘇35的飛彈射程較近,在敵方飛彈來襲時,得做機動動作規避吧,這樣提前就消耗了不少能量。即便機動再強,但是在燃料消耗過多時,也無法做出多麼強的機動,不利於近距格鬥。殲10C作為中型機,本身的載彈量就小,能量不如重型機,在格鬥時比較吃虧。也只能依靠霹靂-15和霹靂-10進行遠程攻擊了。
對地攻擊。對地攻擊能力看的就是載彈量和雷達的對地探測能力了。
事實上,殲16和蘇35的最大掛載能力相差不多,都可以掛載空地飛彈,反艦飛彈,精確制導炸彈。而米格35和殲10C的情況也類似,只是殲10C的掛載能力稍弱一點。中俄兩國的空射反艦飛彈性能也相差不大,不過俄羅斯自用空基反艦飛彈的射程要遠,KH-59空射反艦飛彈的出口版射程只有290千米,自用版射程高達550千米。所以說,在空射反艦飛彈上殲16要吃點虧,但是米格-35也可以掛載俄制反艦飛彈,只不過綜合攻擊距離沒有蘇35搭配KH-59遠。綜合來看,蘇35和殲10C的組合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要強於殲16和米格-35。
由此可知,殲16和米格-35的組合,制空能力要更強。蘇35和堅強10C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要強,但是戰鬥機首先的作用就是空戰,爭奪制空權,而不是對地對海攻擊。所以說,還是殲16和米格35的組合威力更強。
以上內容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