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把癮》方言杜梅的結局,是最好的安排

2020-12-15 顏如玉小屋

六七十年代的人,若是喜歡江珊,除了聽過她的歌還因為一部劇,我們已逝的青春裡有過的這部劇——《過把癮》。

二十幾歲這部劇熱播時,我看過不止一遍,如今隔著多年的歲月重看,發現令我神魂顛倒的劇,竟然在我心裡發生了很大轉變。

1.曾經看時笑出聲的,如今看出了方言的問題

杜梅在馬路上等方言一起去婆婆家,他騎著自行車吊兒郎當的樣兒,卻對經過一番精心修飾頭髮盤起的杜梅說:「看你打扮得跟個j似的!」

當時看了只是好笑,以為夫妻相處可能就是這樣,現在覺得這只是一部分夫妻生活的日常。有的老公說話懂得留餘地不會拿刻薄當幽默。如果覺得她過於誇張的打扮見公婆不合適,也不會在女人精心修飾一番後,兜頭對人家潑冷水。

一個善解人意的老公,懂得對妻子肯定和讚揚,也能看出妻子的問題,不當著外人好友的面撕破臉,而是兩個人私下再講,這樣可以迴避很多沒必要的矛盾。

方言和杜梅夫婦在酒店看見了假裝嫁到國外的賈玲。其實,她並沒有如同寄給杜梅的信中所描述的那樣,嫁給洋老公過著幸福的生活,她只是像個籠中的金絲雀被人包養了。

杜梅冷嘲熱諷老公,說他捏著賈玲給他們寄來的信,還想從裡面找出一張她在國外的美豔照片。她嘲諷老公,也就是嘲諷賈玲,用出國的風光和男人對她的嚮往,對比被騙後的失意和落寞。

她的言語犀利,更適合一個憨厚樸實的老公,可以等候時機,在事後指出她的不足,但方言顯然不是這種男人。他古道熱腸,是女人仗義的好哥們兒。他認為賈玲已經混得這樣慘了,就不該再這樣嘲諷她。他對朋友俠肝義膽,唯獨少了對媳婦的耐心。

於是,就有了他充滿正義感的怒懟,說得杜梅瞠目結舌啞口無言,剛剛因為閨蜜被騙婚姻前路渺茫,升起婚姻幸福的優越感蕩然無存,只剩下心中翻騰的怒火。

方言一心想著維護朋友的面子,卻全然不顧媳婦的面子掛不住,杜梅不把杯子裡的水潑他臉上還能潑誰臉上呢?

2.衝動是魔鬼

因為和杜梅吵架鬧彆扭心煩意亂,方言罵了領導後憤然辭職,給領導鬧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而起因只是領導喝茶的動靜太大,他都忍耐了好久了。

年輕時看這一段覺得他豪橫牛掰,敢公然和領導叫板,把心中憋屈了很久的怨氣一股腦發洩出來就是痛快,忍無可忍時就應該無需再忍,不用顧慮那麼多。

但現在想想,一言不合就直接罵領導,當時是痛快了,那以後呢?

領導喝茶聲音太大吵了一架就辭職,這個辭職原因真奇葩。既然方言說忍耐領導喝茶動靜大不是一天兩天了,已經忍耐了這麼久,為什麼就再也忍受不了呢?

好吧,就算找個藉口無法忍受文化館工作的平庸,想換個環境鍛鍊自己的能力長本事,但辭職後的他,到好友潘佑軍的公司去做事,卻把去外地洽談的生意談砸了。

人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就是奇葩的人那些奇葩的經歷,有些是由自身性格缺陷和思維局限,而自己又沒意識到造成。

3.方言一身毛病,杜梅也沒好到哪去

當時看到她發脾氣拿起書櫃裡的東西高高舉起,不經考慮雙手左右開弓摔在地上,還在嘴裡叫囂,我買的東西,我想摔就摔!誰也管不著!

那時認為女人就該這樣牛,不能忍受一點委屈,就該像杜梅那樣對男人產生震懾力。

現在覺得,明明深愛始終放不下對方,卻裝作滿不在乎和表面故作剛強,是一種傻女人。以為自己即便由著性子來,男人還放不下就是真愛,就可以為所欲為,時間一長做得太過分,就會演變成日後的不可挽回。

方言和杜梅離婚不離家,出現倒追方言的恨嫁女人。杜梅從她身上對比出自己被愛的優越感,無需像韓麗婷那樣愛得主動和卑微,也不應任性到底還不自知。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生活中也會出現戲劇化的反轉。曾經失魂落魄的女人,到後來嫁給條件更好的男人,成為人生贏家。

這也告訴經歷過挫折的單身女人,即便我們不是這個男人的菜,說不定後來還有更好的男人,能識透你的本質看到你的優點。

4.女人希望老公結交這樣的哥們

潘佑軍老婆石靜跳樓自殺,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人又有些不苟言笑,在當時不如大款讓我印象深刻。

看到他為杜梅打抱不平去找方言理論,甚至和方言動起手來,我也不再像年輕時認為他是個衝動愛打架的男人。

我看到了他身上作為朋友可貴的品質,這是當代女人希望自己老公的好友具備的品質。

老公愛情呼叫轉移到了別處,遇到這樣一位正直三觀正的朋友,作為清醒的旁觀者,想要拉回那個鬼迷心竅的男人迷途知返。

他好意相勸,不聽就請他吃憤怒的拳頭,把他罵醒打醒。有這樣的朋友,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女人的立場上,考慮女人的不甘和心傷,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忙。

而現在的哥們兒,多得是對朋友不仁不義不痛不癢,更有甚著用自己及時行樂的心態拉朋友下水去享受,只顧男人風流快活,在他們眼裡,女人都是可以隨意更換和扔掉的衣服。

別向這樣的朋友求證男人行蹤,很少有人像潘佑軍這樣有正義感。他們會像小品中那樣替哥們說謊,對變心的哥們很難再有語重心長的勸諫,多得是互相包庇和掩護。

5.相愛容易相處難

當時最讓我感動的鏡頭是方言看到杜梅在陽臺上,以為她要自殺,嚇得三步並做兩步跨到陽臺去救她。那時我覺得這就是愛,糊裡糊塗的愛也是愛,很多人不是就這麼過的一輩子嗎?只要心裡知道肯定有愛就值得歌頌。

但現在不這樣認為,光有愛是不夠的。愛你在心口難開,對雙方來說都是折磨。愛,還要表達和說出來,讓對方明確感覺和知道,不用媳婦拿著菜刀追著逼問,男人還視死如歸咬牙都不說,就是問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

就連方言對著追到賓館的杜梅發怒,手指著門讓她出去,都是出於內心深沉的愛,因為他想讓杜梅恨他,少跟他吃一些苦,在他走後的日子裡少一些懷念。

他倆和好後準備復婚,開著別人的車也一樣幸福滿滿,那時對他倆復婚後的生活充滿美好的希望,現在認為這樣的劇情就是最好的安排。就如方言所說,他已經習慣了杜梅要死要活和他鬧,和好後彼此小心翼翼反倒不習慣,安排男主人公去死不是殘忍,竟是這吵吵鬧鬧的夫妻最好的結局。

過去為電視劇結局展現出真愛的樣子神情恍惚,現在認為他憤然辭職後,職業上也沒有做出更大的發展,兩個人的婚房也不過是一間黑板上寫滿愛的大教室。就算方言活著,就算他倆復婚後一改從前的性格,給一個昔日看不上眼的韓麗婷老公打工,日子又能有多少成就感呢?

我不是說這部劇拍得有多爛,它在我心中依舊是一部無可替代的經典。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愛情特有的長相,劇中人物的服裝有些落伍,但這是許多人青春記憶的一部分。當時寫這部劇的作者也還年輕,故事感動了他,當然也會有很多人為之著迷。

相關焦點

  • 《過把癮》:愛情太美好,健康更重要,要珍惜眼前人
    1994年趙寶剛導演,王志文,江珊主演的青春愛情劇《過把癮》,只有8集,短小精悍,實屬經典。還是老片子經典又實在,要是按現在的電視劇套路,最起碼扯個30集。8集就講完了兩位主演相識,相愛,相守,相離,再相知,相守……面對生死相隔的痛心結局。
  • 「過把癮」式的習慣,你還好嗎
    當你一句我一句聊著甜蜜時,有沒有上癮的感覺,會對著手機傻笑;當吵架時,會一直盯著手機,沒有心情做任何事,只是翻著手機……不光是談戀愛,追劇也一樣, 以前電視上更新了才能看,等到放大結局是特別激動,還會害怕停電,哪像現在一次性就能看完,很多人說晚上睡不著就是不想睡,請問每個睡不著的夜晚你在幹嘛,追劇,打遊戲,看直播……當我們在做著晚上不睡覺
  • 《再過把癮》
    [提要] 《再過把癮他們有的在感情與金錢的矛盾中徘徊…… 《再過把癮》主創專訪 《再過把癮》劇集概況電視劇:《再過把癮》拍攝時間:2008年開機導 演:葉京 編 劇:
  • 「忘不掉的一幕一幕」——《過把癮》
    電視劇《過把癮》改編自王朔的《過把癮就死》《永失我愛》《無人喝彩》。王朔《動物兇猛》改編電影再看《過把癮》。「你說前門樓子,我說胯骨軸子,不打岔就不是北京孩子。」
  • 《過把癮》:絕版的90年代美人、風俗錄與浪漫愛|百家故事
    《過把癮》中的江珊和王志文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部專注描摹都市男女愛情的電視劇,《過把癮》獲得經典化的接受過程比《紅樓夢》等劇作更加迅速且不具爭議。學者李剛在《從電視劇過把癮的改編談王朔愛情小說的主題》中認為,《過把癮》「不只是填補了當時的一個空白,它也和我國許多其他藝術形式(比如搖滾樂)一樣,在一出現的時候就達到了這個領域的高峰。」首播25年後,在B站觀看《過把癮》是一個頗為有趣的體驗。這大概是少有的能夠覆蓋60後到90後觀眾的一部老劇。中老年人來複習青春,看望永遠的「夢中情人」——杜梅。
  • 《馴龍高手3》完結落幕,結局哭慘影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這個結局很棒,是結局,也是起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鶴唳華亭》結尾,顧思林的死在意料之中,或許也是最好的安排
    官方給出的是比較完美的結局,但仍留下不少值得推敲的細節,如太子離開京都,陸文昔最後獨自取圖等,再加上小說中的結局是悲劇,所以不少網友仍認為結局是悲劇。「一千個讀者,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相信每個人對結局都有自己的理解。
  • 造型奇葩的衝浪衣,不會遊泳和衝浪,也能讓你過把癮
    造型奇葩的衝浪衣,不會遊泳和衝浪,也能讓你過把癮 2020-11-24 13:21
  • 復仇者聯盟4結局解析:鋼鐵俠的離去或是最好結局
    眾所周知,電影《復仇者聯盟4》是最後一部復聯,電影中也安排了一些英雄的結局。例如在電影的結局中,黑寡婦死了,鋼鐵俠也完成了最後的使命,最後打了個響指,消滅了滅霸,自己也永遠的消失了。對於鋼鐵俠的離去,相信很多人都在電影院哭的不成樣子,比較讓人安慰的是,最後還是有不少英雄獲得了美滿的結局,例如美國隊長,終於陪自己心愛的人跳完了那支虧欠已久的舞蹈。
  • 《請回答1988》其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每次重看都會為狗煥和德善感到遺憾,原來彼此喜歡的兩個人可能也不會在一起,看第一遍會覺得是遺憾,可是再看發現其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最後的結果也是狗煥自己的選擇。所以說,德善選擇最後和阿澤在一起是有原因的,一切又未嘗不是最好的安排,明知道德善是那種誰喜歡她她就喜歡誰的類型,不主動只能是自己的選擇了。不怪那個恰時出現的紅綠燈,也不怪時間走得快,怪就怪在狗煥面對愛情的猶豫不止。
  •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還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愛因斯坦說「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作為科學家這樣說,說明他不僅是大科學家而且還是大哲學家。真理本來就在那裡,不管我們現在是否知道,真理就是真理,否認或贊成都是我們一廂情願的事。基於真理的存在性,「一切都是安排好的」,意味著一切都是真理的運作,那還有什麼沒有被安排好的嗎?雖然宇宙間發生的很多事情,尤其令我們悲傷遺憾的事情,我們稱之為悲劇,例如天災人禍,但是從宇宙視角看,都是有原因的,雖然是錯綜複雜的原因,甚至是我們都不清楚的原因,佛教稱之為三世因果律。
  • 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可是獵人在心裡仍然想:「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後來獵人到一處相對偏遠地方,不幸被下山尋找祭品的土著人,把獵人綁回了部落。可是祭司在檢查的時候,發現獵人的小指少了一截,意思是這個人,是一個不完美的祭品,只好把獵人放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即使遇到一些問題,也要對自己說「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姑娘,學做深海晶吧,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深度雞湯)
    但我依舊相信著,因為我知道一切都會是最好的安排。還是要相信愛情就像我明明很喜歡前男友,卻無力阻止他跟我分手。有時候會想,如果當時沒有分開會不會我們還會是那麼甜蜜。收穫了很多粉絲以後,大家看到我的介紹:異地戀糾結者。
  • 王志文江珊主演的《過把癮》不作不成活,和伊能靜秦昊的婚姻很像
    會把愛看得很重,一但遇到愛的人,就會死死抓住不放,這份過分用力的愛往往會讓人窒息1993年,伊能靜在英國遊學,在歸來的飛機上,創作了一首歌《流浪的小孩》,歌詞寫道:應該要往那裡走,找到一個地方屬於我,不需要勉強虛偽,心象風一樣自由,告別青澀和無知,不希望自己變得太成熟……同年,由王朔小說改編的八集電視連續劇《過把癮
  • 《復聯4》的神來之筆,美國隊長不再和漫威續約,或是最好的安排
    《復聯4》的神來之筆,美國隊長不再和漫威續約,或許是最好的安排!相信許多人已經看了最近火得一塌糊塗的《復仇者聯盟4》,還有些沒來得及看的觀眾,或多或少從網上知道了一些劇透情節。其實,在松果看來,美國隊長飾演者克裡斯·埃文斯不和漫威續約,或許是最好的安排!知道結局的觀眾們,也看到了。美國隊長回到過去,為了完成當年和初戀的那個約定,選擇不在穿越回現實世界,而是陪伴他的戀人補上那曾經空缺的七十年。雖然美國隊長老了,但是他完成了一個男人的承諾,拯救世人,也不忘給另一半一個交代。這就是導演和編劇神來之筆的地方!
  • 《過把癮》:沒有一個多餘的鏡頭,沒有一句多餘的臺詞,愛過就好
    江珊和王志文主演的電視劇《過把癮》只有短短8集,如今播出已經26年,但主題曲《糊塗的愛》還在傳唱,幾個配角也因這部電視劇走紅。這部電視劇詮釋的愛的意義至今仍不過時,愛簡單又複雜,愛糊裡又糊塗,不管結果怎麼樣,只要愛過就好。
  • 一人之下解讀:從現實與情感的角度思考,陳朵的結局是最好的解脫
    一個角色塑造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讀者能否對這個角色產生感情,讀者對於陳朵結局的糾結,其實是將陳朵當成身邊的朋友一般看待,在角色塑造上,陳朵這個角色無疑是成功的。對於陳朵篇的結局一直有一個討論:蠱身聖童是一個人為製造的悲劇,那麼陳朵可不可以不死?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死亡對於陳朵而言是最好的結局,我想從現實與感情的角度出發,跟大家聊一下這個問題。
  • 一人之下解讀:從現實與情感的角度思考,陳朵的結局是最好的解脫
    一個角色塑造成功與否,最關鍵的是讀者能否對這個角色產生感情,讀者對於陳朵結局的糾結,其實是將陳朵當成身邊的朋友一般看待,在角色塑造上,陳朵這個角色無疑是成功的。對於陳朵篇的結局一直有一個討論:蠱身聖童是一個人為製造的悲劇,那麼陳朵可不可以不死?對於我來說,我覺得死亡對於陳朵而言是最好的結局,我想從現實與感情的角度出發,跟大家聊一下這個問題。
  • 《過把癮》的原著作者王朔,「毒嘴」懟人,還婚內出軌
    《過把癮》也是王朔從自己的作品裡面隨便拿出來的一本書改編的,這些電視劇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可是王朔的生活也不是一開始就崛起的。他在年輕的時候,就很迷茫,和每個人一樣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哪裡,後來隨大流去下海經商,也賠的很慘。
  • 《最好的我們》小說結局詳解 番外篇結局耿耿餘淮結婚生子
    &nbsp&nbsp&nbsp&nbsp《最好的我們》小說結局應該不算是悲劇,雖然那年夏天耿耿沒有等到餘淮,但是之後兩人還是重逢了,人們總是覺得青春從不曾永遠,而那時候的我們,就是最好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