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人,若是喜歡江珊,除了聽過她的歌還因為一部劇,我們已逝的青春裡有過的這部劇——《過把癮》。
二十幾歲這部劇熱播時,我看過不止一遍,如今隔著多年的歲月重看,發現令我神魂顛倒的劇,竟然在我心裡發生了很大轉變。
1.曾經看時笑出聲的,如今看出了方言的問題
杜梅在馬路上等方言一起去婆婆家,他騎著自行車吊兒郎當的樣兒,卻對經過一番精心修飾頭髮盤起的杜梅說:「看你打扮得跟個j似的!」
當時看了只是好笑,以為夫妻相處可能就是這樣,現在覺得這只是一部分夫妻生活的日常。有的老公說話懂得留餘地不會拿刻薄當幽默。如果覺得她過於誇張的打扮見公婆不合適,也不會在女人精心修飾一番後,兜頭對人家潑冷水。
一個善解人意的老公,懂得對妻子肯定和讚揚,也能看出妻子的問題,不當著外人好友的面撕破臉,而是兩個人私下再講,這樣可以迴避很多沒必要的矛盾。
方言和杜梅夫婦在酒店看見了假裝嫁到國外的賈玲。其實,她並沒有如同寄給杜梅的信中所描述的那樣,嫁給洋老公過著幸福的生活,她只是像個籠中的金絲雀被人包養了。
杜梅冷嘲熱諷老公,說他捏著賈玲給他們寄來的信,還想從裡面找出一張她在國外的美豔照片。她嘲諷老公,也就是嘲諷賈玲,用出國的風光和男人對她的嚮往,對比被騙後的失意和落寞。
她的言語犀利,更適合一個憨厚樸實的老公,可以等候時機,在事後指出她的不足,但方言顯然不是這種男人。他古道熱腸,是女人仗義的好哥們兒。他認為賈玲已經混得這樣慘了,就不該再這樣嘲諷她。他對朋友俠肝義膽,唯獨少了對媳婦的耐心。
於是,就有了他充滿正義感的怒懟,說得杜梅瞠目結舌啞口無言,剛剛因為閨蜜被騙婚姻前路渺茫,升起婚姻幸福的優越感蕩然無存,只剩下心中翻騰的怒火。
方言一心想著維護朋友的面子,卻全然不顧媳婦的面子掛不住,杜梅不把杯子裡的水潑他臉上還能潑誰臉上呢?
2.衝動是魔鬼
因為和杜梅吵架鬧彆扭心煩意亂,方言罵了領導後憤然辭職,給領導鬧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而起因只是領導喝茶的動靜太大,他都忍耐了好久了。
年輕時看這一段覺得他豪橫牛掰,敢公然和領導叫板,把心中憋屈了很久的怨氣一股腦發洩出來就是痛快,忍無可忍時就應該無需再忍,不用顧慮那麼多。
但現在想想,一言不合就直接罵領導,當時是痛快了,那以後呢?
領導喝茶聲音太大吵了一架就辭職,這個辭職原因真奇葩。既然方言說忍耐領導喝茶動靜大不是一天兩天了,已經忍耐了這麼久,為什麼就再也忍受不了呢?
好吧,就算找個藉口無法忍受文化館工作的平庸,想換個環境鍛鍊自己的能力長本事,但辭職後的他,到好友潘佑軍的公司去做事,卻把去外地洽談的生意談砸了。
人們常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那就是奇葩的人那些奇葩的經歷,有些是由自身性格缺陷和思維局限,而自己又沒意識到造成。
3.方言一身毛病,杜梅也沒好到哪去
當時看到她發脾氣拿起書櫃裡的東西高高舉起,不經考慮雙手左右開弓摔在地上,還在嘴裡叫囂,我買的東西,我想摔就摔!誰也管不著!
那時認為女人就該這樣牛,不能忍受一點委屈,就該像杜梅那樣對男人產生震懾力。
現在覺得,明明深愛始終放不下對方,卻裝作滿不在乎和表面故作剛強,是一種傻女人。以為自己即便由著性子來,男人還放不下就是真愛,就可以為所欲為,時間一長做得太過分,就會演變成日後的不可挽回。
方言和杜梅離婚不離家,出現倒追方言的恨嫁女人。杜梅從她身上對比出自己被愛的優越感,無需像韓麗婷那樣愛得主動和卑微,也不應任性到底還不自知。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生活中也會出現戲劇化的反轉。曾經失魂落魄的女人,到後來嫁給條件更好的男人,成為人生贏家。
這也告訴經歷過挫折的單身女人,即便我們不是這個男人的菜,說不定後來還有更好的男人,能識透你的本質看到你的優點。
4.女人希望老公結交這樣的哥們
潘佑軍老婆石靜跳樓自殺,這個角色戲份不多,人又有些不苟言笑,在當時不如大款讓我印象深刻。
看到他為杜梅打抱不平去找方言理論,甚至和方言動起手來,我也不再像年輕時認為他是個衝動愛打架的男人。
我看到了他身上作為朋友可貴的品質,這是當代女人希望自己老公的好友具備的品質。
老公愛情呼叫轉移到了別處,遇到這樣一位正直三觀正的朋友,作為清醒的旁觀者,想要拉回那個鬼迷心竅的男人迷途知返。
他好意相勸,不聽就請他吃憤怒的拳頭,把他罵醒打醒。有這樣的朋友,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女人的立場上,考慮女人的不甘和心傷,儘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幫忙。
而現在的哥們兒,多得是對朋友不仁不義不痛不癢,更有甚著用自己及時行樂的心態拉朋友下水去享受,只顧男人風流快活,在他們眼裡,女人都是可以隨意更換和扔掉的衣服。
別向這樣的朋友求證男人行蹤,很少有人像潘佑軍這樣有正義感。他們會像小品中那樣替哥們說謊,對變心的哥們很難再有語重心長的勸諫,多得是互相包庇和掩護。
5.相愛容易相處難
當時最讓我感動的鏡頭是方言看到杜梅在陽臺上,以為她要自殺,嚇得三步並做兩步跨到陽臺去救她。那時我覺得這就是愛,糊裡糊塗的愛也是愛,很多人不是就這麼過的一輩子嗎?只要心裡知道肯定有愛就值得歌頌。
但現在不這樣認為,光有愛是不夠的。愛你在心口難開,對雙方來說都是折磨。愛,還要表達和說出來,讓對方明確感覺和知道,不用媳婦拿著菜刀追著逼問,男人還視死如歸咬牙都不說,就是問不出一個令人滿意的回答。
就連方言對著追到賓館的杜梅發怒,手指著門讓她出去,都是出於內心深沉的愛,因為他想讓杜梅恨他,少跟他吃一些苦,在他走後的日子裡少一些懷念。
他倆和好後準備復婚,開著別人的車也一樣幸福滿滿,那時對他倆復婚後的生活充滿美好的希望,現在認為這樣的劇情就是最好的安排。就如方言所說,他已經習慣了杜梅要死要活和他鬧,和好後彼此小心翼翼反倒不習慣,安排男主人公去死不是殘忍,竟是這吵吵鬧鬧的夫妻最好的結局。
過去為電視劇結局展現出真愛的樣子神情恍惚,現在認為他憤然辭職後,職業上也沒有做出更大的發展,兩個人的婚房也不過是一間黑板上寫滿愛的大教室。就算方言活著,就算他倆復婚後一改從前的性格,給一個昔日看不上眼的韓麗婷老公打工,日子又能有多少成就感呢?
我不是說這部劇拍得有多爛,它在我心中依舊是一部無可替代的經典。這就是那個年代的愛情特有的長相,劇中人物的服裝有些落伍,但這是許多人青春記憶的一部分。當時寫這部劇的作者也還年輕,故事感動了他,當然也會有很多人為之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