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5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來追憶總理的影像記憶。
周恩來是道者,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他又是仁者,有著鴿一樣的溫順、儒雅,但在尖峰時刻,他又會袒露鷹一般的鋒芒。在漫長的政治生涯中,周恩來獨特的行事風格,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極大興趣。
他和毛澤東的合作關係維持了整整四十年。兩人的性格氣質截然不同,毛澤東主要扮演政策制定者和精神領袖的角色,而周恩來則是謹慎的執行者,新中國內政外交的大管家。
周恩來對文藝工作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在許多人的印象裡,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書生。事實上,在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之前,他是紅軍的主要指揮者,長期擔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長、中共中央軍委書記。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先後擔任政務院總理、國務院總理長達26年,直到去世。他每天睡眠多則三四個小時,少則一兩個小時,但他仍然精力旺盛。身體素質之好,令人稱奇。這正是得益於青年時期健身尚武練就的強健體魄。
周恩來無論有多忙,他還是會抽時間打上幾局桌球,在他的辦公室兼住所,有一張桌球臺,就是方便周恩來忙中偷閒做做運動。或許是歷史的巧合,1972年中美關係破冰,正是始於周恩來發動的桌球互訪,才有了後來小球轉動大球的美談。
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回憶錄《領導人》中,評價周恩來是「我們時代最有造詣的外交家之一」。他還說:「中國如果沒有毛澤東,就可能不會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沒有周恩來,就會燒成灰燼。」
周恩來是位追求完美,對於細節一絲不苟的人。在如今留存的大量影像中,我們看到的周恩來,無不是衣冠整潔,舉止優雅。他不但要系好每一個扣子,衣服上哪怕只是沾到米粒大的汙漬,他都會馬上用溼毛巾擦去。即便在家裡,周恩來也總是衣著嚴整,連領扣也不放鬆,永遠保持自己的形象。
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曾稱周恩來是亞洲的克拉克蓋博。一些記者也以「東方第一美男子」等評論來描述周恩來的無魅力。
周恩來21歲時認識妻子鄧穎超,1925年8月8日,是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的日子,沒有儀式、沒有高朋,有的只是平靜的甜蜜。第二天一早,周恩來就出門了,命運註定這對革命夫婦聚少離多的生活。
據傳1976年1月,周恩來去世時,聯合國總部破例降了半旗。雖然此事至今沒有確切的說法,但是當時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只有103個,卻有130個國家的黨政領導人發來唁電、唁函,表達哀悼。這充分顯示出周恩來在國際上的聲望。
周恩來的一生,自始至終保持著優雅與神秘。他選擇不留言語,不留筆墨。就連身後那一捧骨灰,他都不肯留下,全部撒向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並隨著江河的波浪,歸向大海。
編輯:黃春燕、巴塔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