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前談笑人依舊——周恩來影像記憶

2021-01-19 鳳凰衛視

今天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5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來追憶總理的影像記憶。

周恩來是道者,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他又是仁者,有著鴿一樣的溫順、儒雅,但在尖峰時刻,他又會袒露鷹一般的鋒芒。在漫長的政治生涯中,周恩來獨特的行事風格,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極大興趣。

他和毛澤東的合作關係維持了整整四十年。兩人的性格氣質截然不同,毛澤東主要扮演政策制定者和精神領袖的角色,而周恩來則是謹慎的執行者,新中國內政外交的大管家。

周恩來對文藝工作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在許多人的印象裡,他是一個溫文爾雅的書生。事實上,在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之前,他是紅軍的主要指揮者,長期擔任中共中央軍事部長、中共中央軍委書記。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先後擔任政務院總理、國務院總理長達26年,直到去世。他每天睡眠多則三四個小時,少則一兩個小時,但他仍然精力旺盛。身體素質之好,令人稱奇。這正是得益於青年時期健身尚武練就的強健體魄。

周恩來無論有多忙,他還是會抽時間打上幾局桌球,在他的辦公室兼住所,有一張桌球臺,就是方便周恩來忙中偷閒做做運動。或許是歷史的巧合,1972年中美關係破冰,正是始於周恩來發動的桌球互訪,才有了後來小球轉動大球的美談。

美國總統尼克森在回憶錄《領導人》中,評價周恩來是「我們時代最有造詣的外交家之一」。他還說:「中國如果沒有毛澤東,就可能不會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沒有周恩來,就會燒成灰燼。」

周恩來是位追求完美,對於細節一絲不苟的人。在如今留存的大量影像中,我們看到的周恩來,無不是衣冠整潔,舉止優雅。他不但要系好每一個扣子,衣服上哪怕只是沾到米粒大的汙漬,他都會馬上用溼毛巾擦去。即便在家裡,周恩來也總是衣著嚴整,連領扣也不放鬆,永遠保持自己的形象。

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曾稱周恩來是亞洲的克拉克蓋博。一些記者也以「東方第一美男子」等評論來描述周恩來的無魅力。

周恩來21歲時認識妻子鄧穎超,1925年8月8日,是周恩來與鄧穎超結婚的日子,沒有儀式、沒有高朋,有的只是平靜的甜蜜。第二天一早,周恩來就出門了,命運註定這對革命夫婦聚少離多的生活。

據傳1976年1月,周恩來去世時,聯合國總部破例降了半旗。雖然此事至今沒有確切的說法,但是當時與中國建交的國家只有103個,卻有130個國家的黨政領導人發來唁電、唁函,表達哀悼。這充分顯示出周恩來在國際上的聲望。

周恩來的一生,自始至終保持著優雅與神秘。他選擇不留言語,不留筆墨。就連身後那一捧骨灰,他都不肯留下,全部撒向了中國的山山水水,並隨著江河的波浪,歸向大海。

編輯:黃春燕、巴塔木

相關焦點

  • 《海棠依舊》中出演周恩來,大連演員孫維民感嘆:好演員演什麼像...
    今年7月,為獻禮中國共產黨建黨95周年和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18周年,41集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海棠依舊》在央視播出。在該劇中飾演周恩來的孫維民是咱們大連人,並於去年獲得第十三屆文藝「金蘋果」獎。  從藝二十多年來,孫維民在銀幕和螢屏上塑造了周恩來、魯迅、張學良、廖仲愷、孫中山、彭雪楓、左權、張治中等眾多藝術形象,其中首次飾演周恩來則是在1995年,那部電視劇的名字叫《七戰七捷》。  如今21年過去了,《海棠依舊》已是孫維民第50次飾演周恩來這一角色了。  孫維民表示,雖然自己演了這麼長時間的周總理,但絲毫沒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反而覺得越來越難演。
  • 權威展現周恩來和中共隱蔽戰線的傳奇歷史,10集紀錄片央視開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和國家安全部聯合攝製的十集紀錄片《周恩來和中共隱蔽戰線》將於5月11日起在CCTV-4《國家記憶》欄目播出。該片根據中共隱蔽戰線珍貴史料,首度全景式展現了周恩來在隱蔽戰線上,為黨和人民事業立下的不朽功勳。
  • 凝固在影像中的戰爭記憶
    凝固在影像中的戰爭記憶中國紀錄片人對抗戰歷史的責任與擔當 原標題: 幾天前,閆東帶著他的抗戰紀錄片《1937南京記憶》參加了由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牽頭在湖北武漢舉辦的「中俄電視周」。電視周集中圍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爭與前蘇聯衛國戰爭為主題展開,中俄雙方各自用十部真實記錄反法西斯戰爭的優秀紀錄片進行集中展映,力圖以「真實的影像力量」銘記本國人民在戰爭中所受的深重災難,喚醒世人對歷史的認知和對和平的祈願。
  • 日語中最難的尊敬語,應該如何記憶?
    日本的敬語,一共分為三類,尊敬語,謙讓語,鄭重語和美化語。尊敬語是對長輩或者上司說的語言,它的動作主體必須是值得尊敬的人。很多人都說,尊敬語是最難攻克的一項,那麼究竟應該如何記憶和運用呢。其實我們可以從詞類上來區分。比如動詞,形容詞,形容動詞和名詞上來學習尊敬語。
  • 周恩來與書
    在陳家書房裡,周恩來先後讀了明朝末年馮夢龍纂輯的《醒世恆言》以及《天雨花》和《西廂記》等文學、文藝書籍,還閱讀了《繡像施公案傳》(也叫《施公案》)等書。周恩來記憶超群,讀了這些書不僅能記得書中情節、故事,還能熟知書中人物的行為舉止和性格特徵。
  • 周恩來與《房》
    周恩來生前曾說過:「退休後,要寫一部小說《房》。」由於諸多因素,周恩來撰寫《房》的心願沒能實現。但是,周恩來的一生,用物質的和非物質的兩種文化形態,給後人留下了有關「房」的日記、談話、書信等史料,仍使我們讀到了一部有形與無形相結合的傳世著作。
  • 「周恩來就是我心中的大樹 」
    1973年周恩來回延安時,曹谷溪就在歡迎周恩來的人群中。我想請問您為什麼被這個劇本所吸引,曹谷溪筆下的周恩來和您以往塑造過的周恩來形象相比,有哪些特殊之處? 劉勁:這個劇本最打動我的是對周恩來內心活動的刻畫,當時周恩來已經是癌症晚期,身體非常虛弱,加上工作壓力大,人很憔悴。為了讓劇本更加精彩,我請來中央文獻研究室原常務副主任楊勝群擔任顧問,請來《湘江北去》的編劇王青偉修改劇本。
  • 天降大任前的磨礪一一記周恩來的少年時代
    (周恩來出生的房間)他的父親周貽能給孩子取名為恩來,意為"恩惠到來",是用來對孩子的來到表示感恩和期望。但事與願違,周恩來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外公便去世了。這使周恩來的母親處於極度悲傷之中,她的悲傷使她對孩子的興趣減弱了許多。
  • 周恩來父親周貽能:辛苦一生為葬妻,離世前想見兒子
    周貽能作為落魄讀書人,文人明事理的思想還在,雖然搞不懂世道該如何變化,自己在嘗盡生活辛酸的同時,依舊懷揣著自己的心願,心願不大,卻是得拼了命地完成。1935年,在外多年的周貽能終於攢下錢回鄉埋葬妻子,妻子的棺木已經在庵中放置了二十八年。二十八年的時光流逝,自己也已經步入花甲之年。妻子病逝,兒子成了他在世唯一的牽掛。
  • 青年周恩來在上海
    對於閘北區起義的艱巨性,周恩來和前線總指揮部的同志在起義前就有充分估計和準備,在制訂作戰計劃時,周恩來就明確起義的重點在閘北。因此,當東方圖書館和北火車站戰事嚴峻的消息傳到總指揮部時,周恩來沒有絲毫驚慌。隨著各區戰鬥先後結束,周恩來發出迅速組織力量支援閘北的命令,共同來啃這塊硬骨頭。
  • 周恩來新婚之夜第一次醉酒
    有人一醉就癱,就蔫,周恩來是另一種類型,醉了也精神,吐過之後仍然情緒高漲,談興甚至更濃。那天晚上,蔡暢大姐也在場,看到天色已經很晚,且又是周恩來的新婚之夜,就要告辭。周恩來攔住,死活不讓走。蔡大姐看他醉得厲害,說也沒用,只好留下來陪著鄧穎超,同周恩來一道談天說地。
  • 古田會議前周恩來的一個決定力挽狂瀾
    然而,面對前有冰雪不化的山嶺阻路,後有敵軍重兵尾追和襲擊,屢次陷入險境……其時,一封由閩西地下黨送到瑞金古城的軍情報告,讓毛澤東、朱德毅然決定——揮師入閩。1929年8月29日,中央政治局主席向忠發、政治局委員李立三、周恩來、項英、關向應等,專門聽取了陳毅的詳細匯報。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秘書長,同時兼任組織部長、軍事部長的周恩來在複雜的時局中獨具慧眼,對於紅軍和農村根據地的鬥爭形勢格外關注,尤其對毛澤東所創立的建黨建軍原則及紅色政權理論深表贊同。
  • 一心為國的周恩來,生前曾有兩大遺憾,全都與「父親」二字有關
    ,鄧穎超覺得周恩來工作過於繁忙,現在這個時候不適合生小孩,於是自作主張買了打胎藥,偷偷將孩子打掉了,就這樣在周恩來不知情的情況下,第一個孩子就沒了。 在1926年的下半年,鄧穎超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這次鄧穎超請來了自己的母親守在自己身邊,此時周恩來依舊不在家中,而是在上海工作。當鄧穎超在廣州生孩子的時候,周恩來卻還在上海領導工人武裝起義。此次結果依舊不好,胎兒體重超標,造成了難產,一出生便夭折了。 就這樣周恩來連續失去了自己的兩個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做父親了。
  • 周恩來總理床前囑託勿忘臺灣兩個人,一個是張學良,另一個是誰你...
    床前囑託勿忘臺灣兩個人 1975年12月20日上午,周恩來平靜地躺在病床上。當時,他的體溫是38.7℃。從是年12月中旬起,他已無法進食,所需要的營養靠管子通過鼻飼直接送到他的胃裡。那天上午11點左右,周恩來醒來,說:「我要見羅青長。」
  • 周恩來與長崎國旗事件後的對日外交
    (34)6月21日,廖承志向石橋湛山回信,轉達了周恩來歡迎其來訪的表態。8月22日,周恩來又親自致信石橋湛山說:我贊同閣下關於中日友好維護世界和平的良好願望,不僅如此,這種願望也是符合兩國人民的願望的。(35)在此期間,周恩來還邀請日本自民黨顧問、前文部大臣松村謙三訪華。(36)8月28日,岸信介也表示:原則上不反對前首相石橋湛山和前文部大臣松村謙三應周恩來總理之邀,前往中國大陸訪問。
  • 周恩來父親周貽能:妻子離世後獨身35年,兒子有出息後仍願打雜
    晚年周恩來回憶起母親時,總稱他從母親身上學到了很多。由父親作主嫁給周貽能後,第二年萬冬兒就生下了長子周恩來。這可把周貽能樂壞了,聽妻子說她臨盆前,夢到過一隻鸞鳥入懷,他便給兒子取了個乳名叫「大鸞」,寓意將展翅高飛的鸞鳥。從這個乳名,我們就能感受到周恩來在父母心裡的份量。
  • 周恩來與抗美援朝戰爭第一年
    「和平調處」韓戰的意見;領導組建東北邊防軍、加強東北邊防的工作,為之後志願軍入朝作戰作了關鍵準備;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前,代表中共中央赴蘇聯協商援助問題,並多次與蘇方溝通,爭取到了蘇方的援助和支持;當 1950年底聯合國通過印度等 13國提出的停火議案時,同毛澤東一起,在表達和平願望的同時,識破美國以停戰為幌子爭取喘息之機的戰略企圖,作出拒絕接受停戰議案的決策。
  • 周恩來與卓別林的合影
    來源:人民政協報這張照片為豎版黑白照片,長29.5釐米,寬23.9釐米,是周恩來出席日內瓦會議期間,與卓別林的合影。照片左側有周恩來籤名手跡:「卓別林先生惠存周恩來一九五四.七.二一」。提起卓別林的名字,許多人就會想起一個身穿肥大褲子、腳蹬大頭皮鞋、頭戴禮帽、留著硬毛刷鬍子的紳士流浪漢形象。
  • 周恩來自評對待工作常常是「舉輕若重」
    《走近周恩來》作者 權延赤 人民日報出版社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頻道推出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權延赤編寫的「權延赤紅色經典書系」三冊。包括作品《紅牆深處》、《衛士長談毛澤東》、《走進周恩來》。《走進周恩來》是一部長篇紀實文學。
  • 靜水流深《周恩來頌》朗誦:曉天
    我貌雖瘦,天下必肥周恩來總理生前曾說:「我貌雖瘦,天下必肥。」他逝世後,負責整理他和鄧穎超兩人工資收入和支出帳目的同志回憶,從1958年到1976年,周恩來夫婦的工資一共是161442元,但兩個人一共才有積蓄5100元。這是因為周恩來曾立下規矩:凡是積蓄夠5000元,沒什麼用,就交黨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