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大任前的磨礪一一記周恩來的少年時代

2020-12-15 張生史話

周恩來總理學識淵博,立場堅定,舉止優雅,大智大勇。他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繁榮立下了豐功偉績,是"人民的好總理"。他贏得了中國人民的愛戴,也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尊重。

誠然,取得非凡的成就需要非凡的能力,非凡的能力不可能天生而來,需要經過人生的歷練和艱苦的努力。

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說:"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周恩來就是一位天降大任者,他的少年時代就經歷了不尋常的磨礪。

一,親人相繼去世:苦其心志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在江蘇淮安,一個沒落的紳士家族。

(周恩來出生的房間)

他的父親周貽能給孩子取名為恩來,意為"恩惠到來",是用來對孩子的來到表示感恩和期望。

但事與願違,周恩來出生的第二天,他的外公便去世了。這使周恩來的母親處於極度悲傷之中,她的悲傷使她對孩子的興趣減弱了許多。

在周恩來還是幾個月的孩子的時候,由於他的叔父周貽淦病得厲害,唯恐無嗣,同時希望"衝喜"使叔父的病情好轉,小恩來便過繼給了叔父。

但他的繼父在他一歲時還是去世了,他的養母便守寡帶著周恩來。

天有不測風雲。在周恩來十歲時,最愛他的兩個親人一一他的養母和他的生母相繼離開人間。

周恩來後來曾說:"我的嬸子,當我還是個嬰兒時,便成了我真正的母親。在十歲之前,我一直跟著她,甚至一天也未離開過她,直到她和我的生母兩人都去世為止。"

少年喪母,人生大悲劇,周恩來心裡怎能不悲傷?

二,家道衰弱,日趨貧困: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周恩來的祖父周攀龍有著順利的仕途,在故鄉紹興,攀龍與當地一位魯氏女子結婚,並養育了4個兒子。在19世紀70年代,舉家遷居淮安。所以周總理後來常說"我的老家是紹興",指的不是他的出生地,而是他的祖籍。

周恩來出生時,其父周貽能只是外省的一個小職員,收入微薄,仕途不順。周總理後來常十分嚴肅地回憶他的父親"一個地方小吏,月收入不足30元"。並稱他的家庭是個"破產的官吏家庭"。

(周總理的父親周貽能)

他的母親萬冬兒,是個有才幹的女人,出身於一個傑出的官吏家庭,嫻熟於傳統的交往禮儀。

(周總理的母親萬冬兒)

在周恩來6歲時,他的生母和她的弟弟合中了一張彩票,得了一萬元的獎。有了這筆錢,他們一家搬到了淮陰外祖母的家中。這個家包括周總理的生父,生母,周恩來的兩個弟弟恩溥和恩壽,以及他的養母。

很快,這筆錢所剩無幾。同時,兩位母親的健康也不斷惡化。9歲的周恩來不得不經常往當鋪裡跑,併到親朋家借債,然後買藥為母親治病。但到他十歲時,生母和養母都先後去世。

這對於小小的周恩來,無疑是他一生中艱難的時刻。他們一家不得不重回淮安,生活變得更為貧困。

他的父親不得不北上謀生,只有厚道的老奶奶留下來照顧孩子們。

這時,周恩來再度開始往當鋪裡跑,被迫負責在院子裡種點菜以養活家人。

三,多次被收養,輾轉各地求學: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周恩來的養母(他的嬸嬸)喜歡講故事,尤其講那些抗暴起義的古代傳說。在她的身邊,聽著這些故事,受這方面的影響,這可能使周恩來反抗家長專制的思想逐漸形成。

周恩來曾說:"我感謝我母親的指導,沒有她的關心照顧,那我就不能在事業追求方面培養任何興趣。

(少年周恩來)

在周恩來性格發展過程中,他的奶奶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奶奶非常愛他,經常告訴他有關周家大門外農民過著的艱苦生活,她詳細地給他講述了50年前太平天國起義,懲處貪官汙史,劫富濟貧的故事。

周恩來的父親有4兄弟,祖父的兄弟也有7個孩子。這樣周恩來就有10個叔伯父。他們當中,有很不平凡的人物,其中有三個中了舉人,一個成為地方高級官吏,另一個成了商人,還有一人曾任袁世凱大帥府的秘書。

周恩來的遠大抱負逐漸引起了幾位叔伯的注意。12歲那年,即1910年春天,他離開了淮安,來到了東北一一滿洲。

(少年周恩來)

他先在鐵嶺,他的父親也在這裡,他的叔父貽謙在一個稅務所工作,叔父樂意給侄子講國家究竟是如何四分五裂的,需要如何改變這種狀況以恢復國家的榮光。

這時,周恩來開始閱讀有關維新的書籍,如梁啓超,康有為等人的著作。同時,在叔父的資助下,周恩來進了附近一所第一流的小學讀書。

他的伯父貽庚沒有孩子,不久便把周恩來領走了,讓他在奉天(瀋陽)進了一所更好的東關模範學校。

東關模範學校是傳教士贊助創辦的學校,是當時比較進步的學校。

在校三年,周恩來的書法和國文兩門功課均屬全班第一。他的一篇文章被指定為全區的範文,還有一篇被選入一本集子中發表參加評展。

歷史老師高戈吾給他介紹了一份激進刊物,周恩來開始了解達爾文,盧梭等人的人權概念,腦子裡產生了烏託邦式的自由世界夢想,追尋理想的共產主義。

後來,老師又給他介紹了著名的《新民叢報》,給他指出了革命的方向。

1911年,革命黨人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但不久革命黨人便分裂成了一些集團和派別,各自追逐著自己的利益。這使周恩來迷惑不解。

周恩來來自魚米之鄉,那裡風景秀麗,四季如春,這養育了他靈動的性格。

來到東北方,迎著北風,吃著高梁米,每天學生都要室外鍛鍊。這使他又具備了北方人的勇猛。

後來他曾回憶說:"當我上小學時,每天都要做室外體育鍛鍊,把文弱的身體鍛鍊強健了。再一個好處是吃高梁米,這改變了我的生活習慣,也鍛鍊了我的腸胃,這使我的身體能適應以後的戰爭年代和繁忙的工作。"

在東關模範學校,一次校長問同學們為什麼要讀書,得到的都是很平常的回答,"為發財而讀書","為了找份好工作"。而周恩來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位小時候不斷變換著生活之地的少年,已把自己的磨礪化作了寶貴的財富。他已心懷民族,情系大眾,他的心裡燃燒著日趨成熟的改造社會的激情,並憑自己的智慧逐漸走出了困惑,最終成了新中國的傑出領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

(堅持原創,讀得其樂)

相關焦點

  • 《天降大任》:演繹經典,許魏洲的搖滾風格再顯強勁感染力
    《經典詠流傳》第三季第7期,看到許魏洲演唱《天降大任》,我頗為欣喜。如此,《天降大任》主要要解決兩個問題,如何保證音樂性以及如何保證可聽性。 可以看出許魏洲跟幕後團隊是有針對性設計的,所以《天降大任》才最終會有這般良好的效果。 首先,即便沒有常規所講求的押韻,《天降大任》依然具備很好的音樂性。
  •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肖戰挺住了!歸來你便是王者無敵!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文章第一段的意思是,英雄不問出處,上天要讓你成為做大事的人先要讓你遭受磨難和考驗,增強其本領和心性以能堪當重任。
  • 六次決賽失利丨​天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
    阿利亞西姆從去年開始被大眾熟知,在邁阿密的賽場上,這名剛滿18歲的年輕人打進了半決賽,成為邁阿密史上最年輕的四強選手,造成的反響絲毫不亞於一周前同胞安德萊斯庫在印第安維爾斯折桂
  • 艱難困苦的暗夜,點亮「天將降大任」的明燈,迎接春暖花開的黎明
    (原文: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勾踐臥薪嘗膽,激勵自己的鬥志,最終東山再起,一舉滅吳的故事,印證了逆境催人奮進、安逸消磨意志的道理,是最好的例證。其實,古代困苦玉成的例子很多。
  • 軍訓日記|磨礪青春,升華自我
    (圖/西華師範大學) 作為新時代青年中的一員,我深刻地明自肩上擔負起的時代使命。就是要在感悟時代,緊跟時代中珍惜韶華,自覺按照黨和人民的要求錘鍊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志存高遠、本領高強、敢於擔當。 而我也深刻地認識到大一新生的入學軍訓,是我們進入西華師大這麼一所有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高校的第一堂必修課,軍訓讓我們在堅持不懈中磨破青春,在嚴格要求中升華自我。
  • 如何理解:天降大任,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天降大任之時,就是福報到來之時;而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對一個人來說就好像是一種災難。那麼,這豈不是說人只有經歷了災難才會有福報嗎?一個人之所以會有災難,從因果的角度來解釋就是因為這個人作惡多端。
  • 尊前談笑人依舊——周恩來影像記憶
    今天是周恩來總理逝世45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來追憶總理的影像記憶。周恩來是道者,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他又是仁者,有著鴿一樣的溫順、儒雅,但在尖峰時刻,他又會袒露鷹一般的鋒芒。在漫長的政治生涯中,周恩來獨特的行事風格,引起國內外學者的極大興趣。
  • 天降大任,篤定前行,錨住中國自主仿真軟體磨劍突圍!
    天降大任,先洞察而前行天降大勢不會直接扔出來一張餡餅,只會天降大任。那麼誰來篤志前行?作為工業仿真領域的領頭企業,安世亞太公司總結25年來仿真技術積澱和業界各類資源優勢,開發了自主通用仿真軟體,也就是剛剛發布的多物理場通用仿真軟體PERA SIM。
  • 進入7月後,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才能成為人中翹楚的4星座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在成功的路上孤獨總是難免的,畢竟猛獸總是獨自前行。這次星座的主題是進入7月以後,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才能成為人中翹楚的四個星座,一起為他們祝福吧!
  • 中國文明歷經磨難,鳳凰涅槃,天降大任也!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中華民族已歷經5千年的反反覆覆的各類裡裡外外的磨難,數度鳳凰涅槃,浴火再生。何以如此?天將降大任於斯國也,大任就是引領人類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天降大任苦其志,造物弄人當自持
    老林剛升了股長,又買了車,可是誰會知道,一年前,他老婆車禍身亡。老肖運氣好,昨天在彩站買中了5000塊,可是誰會知道,他的一隻大拇指早些年就被工廠的機器絞斷了。我們往往只看事情的表象,卻忽略了內在的地方。各有各的難處,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煩惱。我們總是羨慕別人獲得的,而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這是多麼可悲的一件事情啊!其實,要想人前顯貴,必然百般遭罪。
  • 秦時明月: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一個好機遇,已經成功了一半
    當然也不能因為這一集而否定了全部作品,劇情背景是戰國時代,嬴政統一六國後還是出現了一些敵對勢力,在小時候覺得這些敵對勢力是好的,但現在再去看發現並沒有好壞之分。你能說墨家等勢力是真的好嗎?還是你能說秦國真的壞?如果沒有嬴政的話,是不可能出現統一的,這奠定了之後的發展。
  • 《太古神王》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定有他的套路
    天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定有他的套路。廢材修仙的必經之路,都有一些偶然的相似。生於大世家的天生廢材古羿國四大家庭:莫、秦、葉、白。在白秋雪衝破三重天,強行溝通四重天星魂時,幸有問天護佑,沒有危險。而此時的白家已被葉家看中,誘惑拉攏。白家長輩覺得此時應該擺脫秦家,問天這個廢材已經是秋雪的拖累,欲殺之。而白秋雪本人更是偽清純,真蛇蠍。利用問天,又嫌棄他廢材,問天成才之時,白秋雪反覺得問天有心機。
  • 周恩來與《房》
    周恩來談祖屋和故居從少年時代起,每談及個人身世,周恩來總是從大家族的角度,同時表述紹興祖屋和淮安故居。周家大院坐落在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江蘇淮安城裡駙馬巷。1964年8月2日,周恩來在家庭會上說:「1939年我在新四軍作戰時,曾路過紹興,公開回老家去看看,我們老家的地址是紹興保佑橋,百歲堂(前十代一位祖先活到百歲,建了此堂,現在還在,他們想重修)。
  • 探索教文衛體發展新路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一部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世代更替、新人輩出的發展史,每個時代都有自身的時代使命和培養時代新人的標準和規格。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要求,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人才培養以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 堪當大任的新青年,好樣的!
    他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在4.2萬餘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餘名是90後,其中相當一部分還是95後甚至00後。
  • 周恩來:懂文藝 修改節目畫龍點睛
    謝幕時,周恩來上臺和演員一一握手。當走到雍西面前的時候,周恩來說:「你唱得很好。」雍西拘謹地說:「總理,我唱得不好。」周恩來爽朗地說:「好就是好嘛!」毛澤東也高興地說:「唱得好,你是跟誰學唱歌的?」雍西想也沒想就回答:「是跟大喇叭學的。」毛澤東沒聽明白就又問了一句:「你跟誰學的?」由於雍西聽不懂毛澤東的湘音,周恩來便臨時擔任了翻譯:「主席問,是不是你們西藏樹上掛的那種大喇叭?」
  • 「戰「疫」說理」在戰「疫」中磨礪出彩青春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強調,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青年是國家的中堅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先鋒隊和生力軍,是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和奉獻者。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新時代青年必須肩負的責任與使命。
  • 第四第五類邏輯錯誤:苦其心志,是為了降大任於斯人?
    題目: 《第四第五類邏輯錯誤:苦其心志,是為了降大任於斯人?》作者:曲潤璉時間:20201217因果關係混亂之類的錯誤,我覺得至少可分為三種。第四種常見邏輯錯誤:循環論證。7.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則先苦其心志。因此吃苦時,應該告訴自己距離成功更近了。8.統計發現不少成功者,其父母高高在上、其創業之初本錢挺多。得出結論說,只要父母高高在上、本錢多,就能成功。9.發現幾個清華畢業生的孩子又考上了清華,得出結論龍必生龍、龍必由龍生。
  • 周恩來為何不讓鄧穎超到政府裡任職?
    由於抗日戰爭期間,周恩來多在國統區與國民黨和有關愛國民主人士打交道,而且他對革命隊伍裡的同志也十分熟悉,所以新中國第一屆政府的「組閣」大任落到了他身上,即新中國政府的主要組成人選基本上都是由周恩來提名,然後在書記處會議上通過,最後向社會公布。周恩來一貫辦事精細,考慮問題周詳縝密。他在組建第一屆政府時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