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飛速發展的網絡技術,和網絡接收設備的更新迭代,讓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網絡教學新技術也漸漸進入了學校教學上的,教學實施的手段越來越多元化。
網際網路教育的大背景下,今天來了個ipad 雲技術,明天來了個遠程網絡教育,後天再來個雲教學,雲課堂。各種各樣的新興科技名詞,高端大氣上檔次,讓我們這些沒見過世面的一線老師們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一樣,看到我們眼花繚亂,可真長了見識,怕自己落後,只好埋頭苦幹,天天認真學習,真害怕自己啥時候一不小心讓社會淘汰掉。
網絡上曾經還興起的一場關於AI智能是否能夠替代傳統教師的這個話題的辯論。一些媒體還報導能做同聲翻譯的軟體和智慧機器人,以後從事語言翻譯或者教學的人,可能面臨著像銀行櫃員一樣被淘汰的命運。
誠然,我承認,線上教學有很多優點。
一是確確實實讓我們在疫情期間,通過開起直播課程,進行在線教學,解決了整個時空的問題。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在線教育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實時互動,與學生在老師面前上課沒有太大區別。課後學生針對不懂的還可以對課程進行回放,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盤和鞏固。二是再者受眾面廣,節約人力資源。一個老師可以給幾百上千的學生講課,而以前你只能給幾十個學生講課等等。這些好處是有目共睹的。
以至於有人說看吧,這次線上教育終將代替傳統教育。可我從來不這麼認為。理由有三:
一、傳統課堂是的溫度和人情味是現在教學替代不了的。傳統課堂中老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得到實時反饋,教學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人和人的情感交流。人和人之間面對面的互動,不是冰冷的機器能夠替代。大家有沒發現,線上教育這種情感的交流幾乎為零,老師得不到學生們的情緒的反饋,是明白還是不明白?還是不懂裝懂。
二、線上課堂沒法監控學生課堂聽課狀態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上課的時候,有沒有學生溜號?看不到張三,是不是玩筆,李四是不是又在偷看小說!哪個一個模子出來的教學方式,不是每個孩子都適用。沒有再聽課中再者學生注意力也較容易分散,尤其自制力不強和年齡較小學生,完全需要依賴家長陪學,這樣反而變成負擔。
三、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是人社會化的一種過程。教師進行的偉大文人韓愈《師說》中:「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線上教育只能解決授業的問題,但是傳道,和解惑,是遠遠做不到的,原因是我們教育對象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
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書中《什麼是教育》說到:「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知識和技能,可能很容易獲得,但是品行和思想,是非得在人的親密接觸下、互動交往中潛移默化的。
那最好的方式是什麼呢?我覺得應該傳統教育為主,線上教育為輔,這樣能把我們教學和育人更好地融合。除非有一天真像改編自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說的那部電影《I,robot》機器人也有了人的情感,那就另當別論了。
本人是一名一線教師,樂於分享在教育事業中的點滴,歡迎讀者關注,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