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12月13日消息(記者袁萌婷)1958年7月17日,臺灣當局令其陸、海、空軍進入特別戒備狀態,並連日出動飛機對福建、廣東沿海地區進行偵察,公然聲稱要「加速反攻大陸的準備」。中共中央決定,以地面炮兵為主,對金門島實施炮擊,同時命令空軍航空兵部隊緊急進駐福建、粵東地區。中央軍委於7月18日召開有各總部、軍兵種領導參加的緊急戰備會議,部署東南沿海的作戰事宜,要求空軍轉場入閩越快越好。
19日9時13分,空軍發出了部隊行動的命令。當日夜晚至23日,從空軍機關和部隊抽調的指揮機構人員相繼到達福建,第一時間開設指揮所,建立指揮、情報、協同、航行、機要等各種通信網絡。24日,國防部發布命令,組建福州軍區空軍領導機構,統一領導和指揮駐福建、江西的空軍部隊。接著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籤署命令,任命聶鳳智為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裴志耕為第一副政治委員,謝斌為副司令員兼司令部參謀長,方升普、袁彬為副司令員,劉鵬為副司令員兼高炮指揮部司令員,羅維道為副政治委員,張雍耿為政治部主任。福州軍區空軍指揮所於7月25日開始擔負指揮任務。
空軍進駐福建、粵東後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與國民黨空軍進行爭奪制空權的鬥爭,以保障陸、海軍參戰部隊展開部署和進行戰場準備。
當時國民黨空軍共有6個聯隊,下轄8個大隊,擁有各型飛機600餘架, 其中作戰飛機400餘架,主要裝備F-86、F-84G型飛機,大部分飛行員飛行時間較長,有一定的戰鬥力。另外,美軍在臺灣經常保持著一定數量的空軍兵力, 可隨時支援國民黨空軍。面對複雜的鬥爭形勢,福州軍區空軍指揮機關和參戰部隊,堅決執行中央軍委和空軍的作戰方針,立足最困難、最複雜情況,嚴密應對國民黨空軍的每一次出動,力爭給進入大陸上空的國民黨空軍飛機以殲滅性打擊。
1958年7月29日上午,粵東沿海濃雲密布,時有雷陣雨。11時許,國民黨空軍4架F-84G型飛機貼著雲層,低空竄入南澳島上空偵察襲擾。駐汕頭機場的人民空軍第18師54團大隊長趙德安奉命率領4架米格-17Φ 型飛機起飛迎擊。為抓住戰機,他們打破單機穿雲、到雲上集合編隊的慣例,果斷在高度150米雲下編好隊,然後穿雲,以低於國民黨空軍飛機的高度,突然出現在國民黨空軍飛機尾後。中隊長高長吉首先咬住敵長機,敵機立即做左轉動作,企圖迂迴到他的後面。這時僚機張以林正處於左轉敵機的內側,迅速發出一串炮彈進行攔阻射擊,迫使敵1號機停止左轉改向右轉。敵2號機緊隨其後,正好給高長吉提供良好攻擊條件,他當即3炮齊發,將敵2號機擊落。這時,高長吉後上方的張以林連忙蹬舵,推下機頭,咬住敵1號機將其左機翼打掉一塊, 負傷的敵機勉強飛到馬公島附近,飛行員棄機跳傘。與此同時,趙德安和黃振洪咬住敵僚機組的3、4號機,並將3號機擊傷,敵4號機慌忙躍升逃離。
僅3分鐘空戰,中隊長高長吉、飛行員張以林各擊落國民黨空軍飛機1架,趙德安擊傷1架,自己無一損傷,以3:0的戰果取得了入閩作戰首次空戰勝利。7月30日,毛澤東對劉亞樓說:祝賀空軍旗開得勝!臺灣國民黨空軍原準備在這次空戰後,召開「慶功會」,嘉獎一個時期以來他們偵察襲擾大陸的「功臣」們。人民空軍這一仗似當頭一棒,把國民黨空軍打懵了,原定召開的「慶功會」也隨之流產。同日,美國媒體評論這次空戰稱:超音速的共產黨飛機在臺灣海峽上空進行了一次使國民黨透不過氣來的一邊倒的戰鬥。
這次戰鬥的勝利,首先是部隊行動隱蔽。人民空軍部隊進駐粵東機場,國民黨空軍毫無察覺,趙德安4機突然出現在戰場,使其措手不及。二是地面的引導指揮正確果斷。為保證首戰勝利,師長林虎決心使用戰鬥力最強的大隊, 作戰中通報敵情,下達命令適時、準確、簡練。三是帶隊長機機動靈活,敢於打破常規贏得戰場主動,參戰飛行員密切協同,發揮了整體威力。四是飛行員英勇頑強,近戰殲敵,3機開炮,近者射擊距離151.6米,遠者也只有366米。
入閩首戰告捷,拉開了空軍在福建前線奪取制空權的序幕。至10月中旬,空軍航空兵共擊落擊傷國民黨空軍飛機19架,高炮部隊擊落擊傷4架,基本上奪取了福建地區的制空權,保衛了東南沿海領空,有力地支援陸、海軍炮擊金門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