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貝勒醫學院開發新方法,有望助盲人恢復視覺

2020-12-15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Katherina

責編 | 兮

大多數後天失明的患者,只是眼睛或視神經受損,由此,人們開發出一種繞過眼睛和視神經的視覺皮層假體(visual cortical prosthetic,VCP)裝置,它可以直接將來自攝像機的視覺信息傳輸到視覺皮層。VCP基於的理論是視覺皮層帶上電流,就能產生一種微小的閃光現象。人們猜測這種閃光類似於計算機顯示器上的像素,當它們結合在一起時就會產生連貫的圖像。在早期測試VCP時,當刺激多個電極時,智能感知多個孤立存在的閃光現象,並不能結合成連貫的圖像。

2018年,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Daniel Yoshor教授和William H.Bosking教授團隊在進行癲癇術前評估時,給視力正常的受試者體內植入顱內電極後也發現了同樣的問題。

2020年5月14日,Yoshor教授與Bosking教授團隊繼續合作在Cell雜誌上發表題為 Dynamic Stimulation of Visual Cortex Produces Form Vision in Sighted and Blind Humans 的研究論文,開發了一種新型替代方法來克服上述問題:通過動態激活一系列電極從而在視覺皮層表面描繪出連貫的圖形形狀。

現有的VCP中使用類似於多探針的電刺激模式:一次同時刺激多個電極或者時間上僅有微小偏差,導致不連貫的感知信息(圖1C)。該團隊應用的新模式是通過動態化的方式刺激電極,在皮層表面形成想要感知的字母「Z」(圖1D)。其實,這跟在手掌上畫字一樣。如果僅是在手掌上按多個點很難去把它想成一個連貫的形狀(圖1A),而動態移動一個按壓點,卻可以讓我們感知到是「Z」這個形狀(圖1B)。感知動態刺激的這些電極位於離散的位置,並且需要額外的技術方式來將這些動態刺激轉化成能夠連續刺激大腦皮層的軌跡。這項技術被稱為電流引導:如果電流流過兩個相鄰的電極,則會在它們之間產生一個虛擬電極。通過改變傳遞到相鄰電極之間的電流量,可以沿著這兩個電極之間的線段將虛擬電極定位到不同位置。

圖1

在該團隊的研究中,他們將電極植入一位盲人靠近距狀溝的枕葉內側壁上,即初級視覺皮層位置。然後將包含60Hz的100毫秒電脈衝傳送到兩個附近的電極上,產生五種不同的傳輸到每個電極的電流量水平。在第一刺激水平下,100毫秒的脈衝序列和3.6mA的基礎電流被傳送的靠近前端的電極F01,而沒有電流傳輸到電極F03(記錄F01:100%,F03:0%),在此過程中參與者03-281報告了位於視野右上方的單個閃光,並記錄下其在觸控螢幕上的位置。重複十次實驗後,取平均位置為方位角13.3,仰角2.1處(中心位置:13.3,2.1),分散度(1.0,0.5)。在第五刺激水平下,4mA電流被傳送到靠後端的電極F03,而沒有電流傳輸到電極F01(記錄F01:0%,F03:100%);中心位置:5.4,2.2;分散度: 0.9,0.6。

與已知的視覺皮層視黃醛色素組織一致,F03比F01閃現的位置更靠近中心。而在中間水平電流刺激條件下,電流以不同比例傳遞到兩個電極,目的在於利用電流引導技術在兩個物理電極之間創造出虛擬電極。在第二刺激水平,F01:80%, F03:50%;中心位置:11.4,2.1;分散度: 0.5,0.3。在第三刺激水平,F01:70%,F03:70%;中心位置:9.8,2.1;分散度: 0.4,0.3;在第四刺激水平,F01:50%,F03:80%;中心位置:8.0,2.2;分散度: 0.5,0.3。沿著大腦舌回部前後的五個電極位置進行120Hz脈衝電流先增後降的電流刺激,可以產生沿著腦回部從前向後移動的虛擬電極。受試者表示有八成(最高為十成)的感覺是如圖2所示的一條線。

圖2

當研究人員發現使用動態刺激可以在視力情況正常的受試者體內創建字母感知之後,他們將五個電極植入盲人受試者的視皮層內壁,分別刺激每個電極之後,每個電極產生一種離散的閃光。通過追蹤每個電極閃光的圖譜,七種不同的動態刺激序列會產生與之相對應的七種字母樣的形狀。研究者通過關聯並進行多維縮放和k均值聚類,將每一種動態刺激相對應的那種字母形狀進行量化處理。只需要改變刺激盲人受試者體內電極的順序即可感知多種字母形狀,並可靠繪製和區分這些字母形狀。

動態電流刺激與以往的電流刺激視覺感知研究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一系列的電流刺激與傳遞給受試者的感知形狀有關,而不遵循固定的順序。按照以往的方式一次刺激多個電極,生成的閃光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經常會聚集成一個無法被識別形狀的閃光。而動態刺激電流可以避免此類情況的產生,從而提高了可生成圖案的有效空間解析度。將動態刺激電流和動態電流控制與新興高密度電極網絡電刺激等手段結合,可以幫助盲人恢復有用的視覺功能,並在其他VCP應用中更有效地進行信息轉換。

相關焦點

  • 盲人也能「看到」光幻視 新大腦植入技術或助其恢復視力
    本文轉自【網易智能】;5月20日消息,《細胞》雜誌5月14日發表了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通過電流刺激人們大腦,成功誘使他們的大腦看到並不存在的字母。這項實驗在視力正常的人和成年後失去視力的盲人身上都獲得了成功。
  • 科學家在盲人大腦「繪製」形狀,讓他們也有了「視覺」
    科學家在盲人大腦「繪製」形狀,讓他們也有了「視覺」 站長之家(ChinaZ.com) 5月15日 消息: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貝勒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方法
  • 《細胞》:繞過眼睛植入幻覺,科學家在盲人腦海中呈現指定圖像
    隨著腦科學研究的深入,以及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開始嘗試開發能夠讓盲人看見東西的高科技設備:視皮層視覺假體。5 月 14 日,國際頂級期刊《細胞》雜誌發表了一項黑科技成果,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 Daniel Yoshor 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動態電流電極刺激大腦皮層,成功在受試者腦海中呈現指定的圖像。
  • 科學家將大腦植入物繞過眼睛可使盲人重見光明,治癒失明指日可待
    總而言之,這項研究為全新神經假體裝置的研製奠定了基礎,有望使重度盲人重獲視覺功能,並能識別物體,顯著提高這部分人群在社會活動中的獨立性和生活質量。治癒失明,僅一步之遙實際上,近年來隨著腦科學研究的深入,以及腦機接口技術的發展,能夠讓盲人看見東西的高科技設備已經不再遙遠。
  • 動態電極繞過眼睛直接刺激大腦,在盲人腦海畫出...
    5 月 14 日,國際頂級期刊《細胞》發表了一項黑科技成果,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Daniel Yoshor 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 跳過眼睛,將視覺信息直接從相機傳遞到植入大腦的電極上,通過動態電流電極刺激大腦皮層,成功在受試者腦海中呈現指定的圖像,他們能夠把刺激正確識別為特定字母
  • 植入視覺成為現實!《科學》重磅研究為盲人復明提供新的可能
    這一發現讓不少學者走上了開發視皮層假體(cortical visual prostheses)的道路,希望通過直接刺激視覺皮層,使後天失明的盲人恢復視力。然而,自上世紀 70 年代第一代視覺假體誕生以來,這一研究領域一直沒能得到長足的進步——外來電刺激產生的光幻視信號大多是非常單一且數量較少的「人工像素點」,這距離幫助喪失了視力的後天性眼盲人群回歸正常生活還有相當一段距離。
  • 科學家利用動態電極繞過眼睛直接刺激大腦,在盲人腦海畫出字母
    文章來源於"腦機接口社區"5 月 14 日,國際頂級期刊《Cell》雜誌發表了一項黑科技成果,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 Daniel Yoshor 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通過動態電流電極刺激大腦皮層,成功在受試者腦海中呈現指定的圖像。
  • 普及卡介苗的國家新冠死亡率低?美國貝勒醫學院提醒:不靠譜
    文章分析 178 個國家數據後發現,一些從來沒有推廣過卡介苗的國家,如美國、義大利、比利時和荷蘭等,新冠發病率高於普及卡介苗的低收入國家。此外,若普及時間較晚(如伊朗),新冠死亡率也偏高。隨後,國際上陸續有與卡介苗相關的新冠臨床試驗跟進。
  • 美國大學醫學院排名前五十
    美國的教育資源豐富,名校眾多,是大家理想的留學目的地之一。下面就和選校帝了解一下美國大學醫學院排名前五十,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2021美國大學醫學院50強排名排名 學校中文名 學校英文名 所在州 綜合排名1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麻薩諸塞州22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馬裡蘭州10
  • 國際盲人日,視覺輔助科技與梅西共同關注視障人士
    國際盲人日,視覺輔助科技與梅西共同關注視障人士 來源:財訊網 • 2020-10-15 15:56:09 1984
  • 國際盲人日,梅西攜手視覺輔助巨擘點亮視障人士前行道路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有盲人4000萬到4500萬,低視力是盲人的3倍,約1.4億人,其中75%即1億多患者可以通過手術及屈光矯正得以恢復或提高視力,尚有25%的低視力患者需要低視力保健,如需配戴助視器及視覺輔助設備等。
  • 哈佛大學醫學院David Sinclair團隊實現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
    來源:臨床細胞治療近日,哈佛大學醫學院David Sinclair團隊的中國籍博士研究生呂垣澄與哈佛醫學院及附屬波士頓兒童醫院何志剛及麻省眼耳醫院Bruce Ksander等團隊通力合作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Reprogramming
  • 治癒失明新希望!Science:大腦植入物或能讓盲人重見光明!
    失明,是一種難以治癒的疾病,科學家一直都在探索一種手段,能讓盲人恢復視力,體驗五彩斑斕的世界。 近日,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動物研究顯示,在大腦視覺皮層中植入電極,可以讓猴子感知到物體的形狀。
  • 專為盲人開發的培訓網站,盲人卻操作不了
    老旺(化名)是一名盲人,也是吉林長春的一家盲人按摩店的老闆,他口中說的「證」,是指通過全國盲人醫療按摩人員考試後取得的盲人醫療按摩資格證書。對於盲人來說,從事按摩是比較體面的工作盲人算命、瞎子阿炳、吹拉彈唱……這些從歷史中走來的盲人職業選擇,仿佛在今天越來越少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各地雨後春筍般開起來的盲人按摩店。
  • 學術頭條:卡介苗對預防新冠無效,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發布,新方法...
    以色列大樣本研究:無效國際權威醫學期刊《美國醫學雜誌》(JAMA)在當地時間5月13日刊發的一項來自以色列的研究顯示:童年階段接種卡介苗,對成年後避免新冠侵害並無幫助。論文團隊來自以色列沙米爾醫學中心微生物組研究中心。
  • 美國FDA批准莫德納新冠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申請
    中新網12月19日電 據多家美媒報導,當地時間18日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已授權莫德納(Moderna)新冠疫苗在美國緊急使用。據報導,該疫苗由美國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與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合作開發,與此前獲得FDA批准的輝瑞新冠疫苗非常相似。該疫苗也成為美國監管機構批准的第二種新冠疫苗。FDA表示,「緊急使用授權允許該疫苗在美國分發,供18歲及以上人群使用。」
  • 哈佛醫學院Church等團隊開發新的方法,可快速組裝染色體
    近日,哈佛醫學院Heng Li,George M.該研究證明了染色體規模的分階段裝配對於發現結構變異(SV)的重要性,包括數千個新的轉座子插入,以及高度多態性和醫學上重要的區域,例如人白細胞抗原(HLA)和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區域。DipAsm將促進高質量的精準醫學以及個體單倍型變異和種群多樣性的研究。
  • 研究開發血清素檢測新方法
    研究開發血清素檢測新方法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7 15:12:11 美國加州大學Lin Tian和霍華德·休斯醫學院Loren L. Looger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生物鐘逆轉可恢復年老小鼠視力—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Getty 研究人員通過重置DNA上隨細胞老化而積累的數千種化學標記,恢復了老年小鼠、視網膜神經受損小鼠的視力。12月3日,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在《自然》發表的最新研究提出了一種逆轉動物視覺衰老時鐘的新方法,即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讓一些細胞處於「年輕」狀態,使其能夠更好地修復或替換受損組織。
  • 科學家開發出超分子組裝新方法
    英國和日本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一種超分子組裝的新方法,有望帶來比矽材料性能更優越的分子電子設備,比如用巴基球製造的柔軟電視屏幕,為人們帶來全新的視聽體驗。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方法有著巨大應用潛力,有可能推動新材料生產的變革。相關論文發表在6月22日的《自然·化學》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