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學說-東方古代思想高度相似,偶然還是同源?

2020-12-24 象行文字

現代人的眼中,亞里斯多德的學說已失去了實用性。

亞里斯多德雕像

對於普通中學生來說,他的學說裡充滿了可笑的謬誤。例如:他認為,兩個不同重量物體的下落時間是不同的。搞錯這樣一個簡單問題,其理論正確性在整體上就顯得非常可疑。

但亞里斯多德學說卻是早期歐洲大學教學體系的基礎框架。

歐洲的大學

第一所歐洲大學誕生後的四百年間,大學的研究對象都主要是亞里斯多德的學說。直到培根、笛卡爾時代,它才被科學體系所取代。

而正是幾百年來對亞里斯多德學說的持續研究,形成了科學誕生的土壤。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亞里斯多德思想作為先導,歐洲大陸上能否結出「科學」的碩果。

我們並不清楚,那時的歐洲大學是否有「亞里斯多德學說」的提法。

「亞里斯多德」的個人形象,是直到18、19世紀才逐漸鮮明起來的。

這個名字承載了一部完整百科全書內容,極有可能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眾多古代傑出人物思想的匯總代表。

當今世界,科學高度發達。亞里斯多德學說成了少數學者的學術研究對象。

大多數人僅僅知道關於他的一些典故、格言以及流傳的身世。

但是,如果我們有興趣做一些深入的探索,相信任何人都會發現,亞里斯多德的學說與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高度相似性。

這種相似性並不是局部的,而是整體的;並是個別的,而是全面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本質的。

其中包括:五行理論、陰陽理論、諸子百家、儒家思想、、天文數術等。

一、同五行理論的聯繫。

亞里斯多德學說認為,有四個物質元素組成了世界:土、水、火、氣。這與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非常相似,二者的區別是表述方法不同。五行認為,陰陽演變有五種動態,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土居中間,火在南,水在北,木和金分別處於東和西。

青龍瓦當,東方屬木

而亞里斯多德用「氣」代替了金和木。用「氣」代替金、木,相當於將「氣」看作在東、西方向流動的金木一體化。

兩種說法有著表述形式上的差異,並無本質的不同。

二、同陰陽理論的聯繫。

亞里斯多德學說認為:有十組對立關係構成了宇宙的基本原理。

即:有限-無限;奇-偶;寡-眾;右-左;男-女;靜-動;直-曲;明-暗;善-惡;正-邪。這些對立關係都源自於「元一」。

陰陽太極圖

這個說法與中國古代的太極、陰陽學說何其相似。

只不過,中國的陰陽包含在萬物之中,並不止於十個對立統一的關係。

三、同諸子百家理論的聯繫。

亞里斯多德學說認為:事物有「端」,有「間」。這與墨子的理論有著對應的關係。

甚至公孫龍的白馬非馬,都能在亞里斯多德學說中找到對應的章句。

四、同孔子的聯繫。

孔子塑像

中國有學者對亞里斯多德的中庸思想與孔子儒家思想做了深入比較研究。有興趣可以上網一查。

還與數術、音律等有大量對應聯繫,就不一一列舉了。

希臘文明所承載的思想與中國古老文明思想之間,居然有著如此深刻而廣泛的聯繫。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存在著兩種可能。

一是,這是兩個相對獨立的文明,相似性是一種偶然。

二是,這兩個文明是同源的。或者,二者都來自於同一個父文明;或者,一個是另一個的來源。

到底是哪一個?仍未有定論。

相關焦點

  • 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
    亞里斯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臘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 論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出生於古希臘北部的斯塔拉吉城。他是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與柏拉圖、蘇格拉底一起被譽為「希臘三賢」。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但他卻拋棄了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更注重收集資料和實踐。
  • 亞里斯多德如何把人的靈魂分為植物的、動物的和理性的三部分?
    (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希措哲學家和教育家。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見於他的《倫理學》和《政治學》等著作中。亞里斯多德的體、德、智、美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的靈魂學說之上的。他把人的靈魂區分為植物的、動物的和理性的3部分。
  •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刻
    從當時古希臘先賢們的思想成就和社會影響來看,亞里斯多德或許和蘇格拉底、柏拉圖並駕齊驅,但是其對後世的影響,或許更為深刻。 柏拉圖作為蘇格拉底的學生,其在自己的思想體系中,有著諸多蘇格拉底不同的內容,當然這並不是觀點上的激烈交鋒,而是二人在整體的學問研究和創新上,側重點有所不同。
  •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像的「幸」還是「不幸」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像的「幸」還是「不幸」?千年前,中國的古人在浩大的星空中描繪過一幅天上人間的圖景,在那穹頂之上四方皆有靈物在守護大地上奔搏的人們,此時天與地之間達成一次協和的交流。奇幻的東方想像便是古人追求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觀念時應對未知的自我解答。
  • 希臘史8:史上最頂級的天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構建了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他至少撰寫了170種著作,其中流傳下來的有47種,主要包括《工具論》、《形上學》、《物理學》、《倫理學》、《政治學》、《詩學》等。亞里斯多德集中古代知識於一身,在他死後幾百年中,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對知識有過系統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書,他的思想曾經統治過全歐洲。
  • 地心說集大成者亞里斯多德
    ,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亞里斯多德出生於公元前384年,父親是一位御醫,算是當時的中產階級。18歲時被送到柏拉圖學院學習,一學就是20年。在這20年的苦學,為他以後的博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物理學之「道」:西方量子物理與東方古代哲學
    乍聽起來,西方量子物理怎麼與東方古代哲學掛上鉤了呢?這兩者看起來毫不相關。西方量子物理,是指100多年前由西方物理學家,如愛因斯坦、玻爾、薛丁格、海森堡、與其它物理學家們等所創立的量子理論。東方古代哲學是關於對古代東方,特別是中國、印度等古代宗教思想哲學的統稱。有一本書,名為:《物理學之「道」》。
  • 略談「如來藏思想」與「他空學說」(三)
    討論此問題前又必須討論另外一個問題:一個修行者所主張的顯教學說、與其實修的密法理論是否必須一致?用另外一種說法來看,就是「密法在事相(技巧)上面比顯教明確與快速,但密法的理論有比顯教更高嗎?還是兩者都是秉持者同樣的思想,只是實修的技巧不同?」
  • 書畫同源,歷代都有不同的同源觀,合理還是不合理
    師法自然是最直接得到啟發的一種方式,例如藝術起源的幾種學說勞動說、巫術說、遊戲說等等都是基於自然界中的活動才有的結論。書法與繪畫也是一樣,都是人民在實踐活動中對自然進行概括理解的抽象表達,這個表達不同於西方的寫實,是一種抽象的提煉,這與柏拉圖的模仿說和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理論有直接關係。
  • 諸子百家的思想與現實意義
    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種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時代,道家用「道」來探究自然、社會、人生之間的關係。道家提倡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與自然和諧相處;道家思想是無所不能、永恆不滅,有辯證法因素和無神論傾向。研究墨子思想,借鑑其學說的精華,對於人類正確認識自身,認識外界,維護世界和平,建設和諧社會,保護人類共有的地球家園,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墨家的思想在戰國以後就衰微了,但其實還是很有研究的意義,對於現今社會很多問題都有參考借鑑的地方。
  • 萊布尼茨「信仰與理性一致性」學說的思想基礎及其認識論意義
    他有關理性與信仰關係的看法以及「信仰與理性一致性」學說的提出,不僅表現出了他對認識論問題的重視,也體現出了他對包括經院哲學在內的歐洲早期思想傳統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的重新思考。開始的時候,他們使用的是柏拉圖派的觀念,從奧古斯丁一直到安瑟爾謨,努力使神學具有科學的形式;然後是經院哲學家,藉助於從阿拉伯文翻譯而來的亞里斯多德哲學,建構了神學與哲學的複合體。
  • 公元前4世紀末期,社會整體的思想發展趨勢並不同於亞里斯多德
    公元前4世紀末期,社會整體的思想發展趨勢並不同於亞里斯多德。雖然後者成果卓著,可如果沒有亞歷山大的資助,他很可能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狂想者罷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亞歷山大使亞里斯多德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實質性的發揮。除了社會精英,普通人的思想更願意遵循容易走的、自己想走的道路發展。
  •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中外思想家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中外思想家由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整理髮布,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華圖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將更新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公告、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招考職位表等重要信息,以供考生參考。
  • 戰國與希臘③|亞里斯多德咋就成了「忘恩負義」之人?
    如今這個時代,科技飛速發展,各國醫療衛生條件大為改善,特別是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無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還是醫療衛生條件,首屈一指。然而,各個國家在面對全球疫情時交出了一份怎樣的答卷?此文在全球共同抗擊疫情的背景下,引發學術界和思想界對中西文明比較的深度討論。這對於我們更好地理解西方文明,理性看待中西文明差異,更加堅定「四個自信」將大有裨益。靜心,深思,智慧和啟迪就在字裡行間裡。用更大的智慧來徵服雅典伊索克拉底死了。說說亞里斯多德的命運。
  • 略談「如來藏思想」與「他空學說」(二)
    寧瑪派的學說以何為宗難以判定:相對於其他教派,寧瑪派應該被視為一群鬆散但各自運作的寺院結合起來的聯盟,而不是一個中央集權的教派,這也表現在其思想依歸上:不同的寺院跟隨不同的大師(包括絨松班智達(rongsong panchen)、龍欽饒降巴(klongchen rab `byams pa)、局米龐(mju mi pham)與堪布賢噶(mkhan cheng zhan
  • 達爾文學說過時了嗎?
    記者:生物進化的思想在達爾文之前已被許多人所注意,但直到達爾文之後,它才廣為人們所接受;到今天,進化的觀念遠遠越過了生物學的範圍,已擴展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其他領域。達爾文及其學說在科學史上有何意義呢?
  • 古代一名師雖目不識丁,但與孔子、老子齊名,被譽為東方三聖!
    古代一名師雖目不識丁,但與孔子、老子齊名,被譽為東方三聖!古代的名師,我們最熟悉、最為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就當屬孔子、老子了。據說孔子的學生有三千多人,其中有七十二位成為賢達。不過在古代同樣有一位名師,他與孔子老子齊名,可是他目不識丁,他是誰呢?這個人就是慧能。他生於公元638年,圓寂於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1300年來,慧能的肉身端坐於曹溪北岸南華禪寺、神態安詳,栩栩如生。慧能是他的法號,提到慧能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名字,但是一提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 仁:孔子學說的思想基礎與核心
    「仁」是孔子學說的核心柱石。無論是「修己以安百姓」也好,「為政以德」「齊之以禮」也好,抑或「君子」「孝悌忠恕信」也好,其意義指向都是一個「仁」字。「仁」是孔子學說的思想基礎與核心。「仁」在《論語》中使用頻率最高,全文出現109次,是孔門師徒經常討論的重要話題之一。《說文解字》:「仁,親也,從人從二。」「二人」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