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世紀末期,社會整體的思想發展趨勢並不同於亞里斯多德

2020-12-24 格根的家常事

公元前4世紀末期,社會整體的思想發展趨勢並不同於亞里斯多德。雖然後者成果卓著,可如果沒有亞歷山大的資助,他很可能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狂想者罷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亞歷山大使亞里斯多德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實質性的發揮。除了社會精英,普通人的思想更願意遵循容易走的、自己想走的道路發展。至於這條道路的盡頭是不是死胡同,他們是不會認真考慮的。哲學家們面對這種自己根本無力改變的現狀,只好把自己的思想從設計人類社會文明的模式中拔出來,轉向自己認為美的方面,避世以求自我安慰。

也許這樣粗率的說法有失偏頗。我們可以引用吉爾伯特·默裡教授的相關著述,來看一看當時那些哲學家都是什麼具體情況:「犬儒學派只關心道德、靈魂與上帝的關係,人世間的學問和名譽在他們看來一文不值。斯多葛學派和伊壁鳩魯學派看似有別,其實其最終目的是很相似的——他們只關心一個人到底該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只不過,伊壁鳩魯學派是通過研究物理,斯多葛學派是通過研究邏輯和修辭來達到目的的。

這些看似科學的研究方向都只是他們的手段。斯多葛學派試圖用極難理解的抽象論證、思想和言辭來贏得人們支持;伊壁鳩魯學派堅持呼籲人們走自己的道路,而不用臣服於反覆無常的神靈。用四句話來總結,伊壁鳩魯學派就是想告訴人們:『神靈不值得畏懼,人會一死百了,幸福可以靠自己爭取到,一切我們所畏懼的東西都可以隱忍克服。'」那時,哲學對人世間發生的事情完全漠不關心,而人世間的事情也絲毫不受哲學思想的影響。如果我們想從希臘古典文化中獲益,就必須了解它的傳統、它的時代特點和局限性。

所有人對自己讚美的東西總是有誇大傾向的。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希臘古典作品大多殘缺不全,而且其作者也多是生活困窘的人。與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相比,這些作品產生時的社會狀況,可以用黑暗和狹隘來形容。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對這些作家保持應有的尊敬和同情。也許,他們算得上是最貼近近代人的古人。因為他們所思考的、所討論的、所奮鬥的問題,直到今天還困擾著我們。他們的著作就是照亮我們道路的曙光。古希臘的哲學家們提出的一些問題,自己終究沒能解決掉。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也不能冒稱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

前面在講猶太民族歷史的時候,我們曾經提到猶太人突然認識到,人生充滿了苦難,只有虔誠地信仰上帝才能獲得解救。希臘人對人生產生了類似的觀念,但他們不認同「上帝」的權威,而是認為世界上存在眾多神靈,這些神靈不是無所不能的,自身擁有極大的局限性。在一眾神靈的背後,是更為嚴苛、沒有人類情感的命運在操縱一切。所以古希臘的研究者注重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最正當的,而不注重上帝與人世間的關係。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我們可以把二者的表現合在一起進行分析。

我們在從無意識的獸類進化到有自我意識、民族意識的人類的過程中,已經體會到沒有共同目標、不能共同奮鬥,而只顧個人是件多麼不幸的事。所以我們在下意識地向彼此相互合作的方向靠攏,以避免因孤軍奮戰而遭受必然的挫折和失敗——這一點我們已經注意到了。眾神、神王、種族觀念、城邦觀念,這些都曾成為人們信仰的中心,使人類暫時忘掉自私,擁有較為持久的、一致的生活觀念。但是,戰爭和災難讓人類漸漸明白,上面這些信仰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眾神和神王不能真正保佑眾生,種族觀念狹隘而殘忍,城邦自私地流放了友人……仔細誦讀希臘古典文獻,我們可以從中找出三個關卡,它們嚴密地鉗制著希臘人的思想,甚至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嘗試逃出它們當中某一些的鉗制。

第一項鉗制是,希臘人始終認為城邦就是國家的最終形式。雖然當時一個又一個帝國先後崛起,而且越是後來出現的帝國越強大;雖然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越來越解放,越來越自由,但是由於希臘人始終生活在特殊的政治、自然環境裡,所以他們一直希望能夠擁有一個不受外界影響,能夠與世界對抗、安全的小城邦。按照柏拉圖的設計,一個完美的城邦應該由1000—5040名公民組成。他認為,各個城邦的實力應該持平。這種觀點產生的時候,距離薛西斯揮師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僅僅剛過兩代人而已。

希臘人以為「帝國時代」已經終結了,可事實是它剛剛開始。當目光狹窄的希臘人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建立城邦聯盟上時,薛西斯宮廷裡的一些人已經把目光盯在了希臘人身上。可希臘人對於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以抵禦外敵入侵這件事,卻沒有絲毫興趣。他們認為希臘以外的人都是野蠻人,不值得多加注意。一個人從希臘賺了錢,許多人都從希臘賺了錢……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即使有希臘人加入了波斯軍——比如僱傭軍人色諾芬,希望能以此發財致富,也不是不可以的。

雅典曾與埃及聯盟,共同抵抗波斯。可這僅僅是雅典的行為,從來沒有誰想過,整個希臘都應該這樣做。直到最後,有一個雅典人開始高聲疾呼「馬其頓」。這個人就是民黨領袖、演說家摩西尼。他發現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不僅向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學習政治,而且還從伊索格拉底、色諾芬身上,從巴比倫和蘇撒那裡學會了政治。他沉著鎮定,時刻準備統一全希臘,然後驅動希臘徵服世界……感到恐懼的摩西尼竭盡全力向民眾發出了警告。

相關焦點

  • 亞里斯多德的哲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刻
    從當時古希臘先賢們的思想成就和社會影響來看,亞里斯多德或許和蘇格拉底、柏拉圖並駕齊驅,但是其對後世的影響,或許更為深刻。 柏拉圖作為蘇格拉底的學生,其在自己的思想體系中,有著諸多蘇格拉底不同的內容,當然這並不是觀點上的激烈交鋒,而是二人在整體的學問研究和創新上,側重點有所不同。
  • 軸心時代提示人類思想也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其發展有規律可循
    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間,在北緯25°至35°位置區間。在古希臘、以色列、印度和中國,出現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猶太教先知、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他們提出的思想一直影響後世的人類社會,成為一次壯觀的人類思想大爆發,實現了人類文明的精神領域的重大突破。這就是偉大的軸心時代。而令人奇怪的是,時至今日,這些思想一直統治著人類,始終沒有絲毫的突破。
  • 百科全書式的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先哲,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堪稱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的老師。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辦了一所叫呂克昂的學校,被稱為逍遙學派。馬克思曾稱亞里斯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博學的人物,恩格斯稱他是「古代的黑格爾」。
  • 亞里斯多德學說-東方古代思想高度相似,偶然還是同源?
    亞里斯多德雕像對於普通中學生來說,他的學說裡充滿了可笑的謬誤。例如:他認為,兩個不同重量物體的下落時間是不同的。搞錯這樣一個簡單問題,其理論正確性在整體上就顯得非常可疑。而正是幾百年來對亞里斯多德學說的持續研究,形成了科學誕生的土壤。很難想像,如果沒有亞里斯多德思想作為先導,歐洲大陸上能否結出「科學」的碩果。我們並不清楚,那時的歐洲大學是否有「亞里斯多德學說」的提法。「亞里斯多德」的個人形象,是直到18、19世紀才逐漸鮮明起來的。
  • 亞里斯多德是希臘古代世界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
    另外,亞裡斯多德又認為較重物體的下墜速度會比較輕物體的快,這個錯誤觀點要到十六世紀,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從比薩塔上擲下兩個不同重量圓球的實驗中才被推翻。關於世界的起源和性質有四種設想:(1)持續時間短的靜止世界(猶太-基督教創造的世界);(2)持續時間無限的靜止世界(亞里斯多德的世界觀);(3)循環變化的世界,鼎盛時期與衰敗時期交相更替;(4)逐漸進化的世界(拉馬克,達爾文的觀點)。亞里斯多德堅信世界基本完美無缺從而排除了進化的觀點。亞里斯多德的先進思想只是近幾十年才得到充分肯定。他在過去幾個世紀中之所以聲名狼藉有幾個原因。
  • 公元前5世紀,雅典譴責其為瀆神思想,遠不及某些愛奧尼亞人勇敢
    在現代人看來,婦女的被支配地位是希臘文化令人不安的另一個方面,這比其他社會的這一行為更難讓人忽略。大部分希臘人生活在傳統、愚昧和迷信的軀殼中,即便是那些能夠對思考有所了解的人,也不太樂於接受思考的結果,其實思考可以開拓新的精神世界。人們繼續尊重古老的公共正統觀念,而且在某些方面隨著時間的流逝還有所加強。例如,在公元前5世紀晚期的雅典,拒絕信仰神靈是一種不敬的行為。
  • 然而公元前7世紀,貴族議事會經常受到「僭主」的排擠
    然而公元前7世紀,貴族議事會經常受到「僭主」的排擠,「僭主」一詞從古希臘語引用而來,至今仍在使用,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詞也被加上了貶義的含義。我們最好把希臘的僭主視為強勢的人,而不是壞人,他們的黃金時代就是公元前7世紀。貴族當然比其他大部分公民擁有更多的土地,儘管可能沒有現代標準意義上那麼多。但是較窮的農民也仍然擁有少量的土地。
  • 21世紀以來拉美社會民主主義的變化趨勢與影響
    拉美社會民主主義理論和政策主張的變化,既是為了適應世界社會民主主義的發展趨勢,也是為了適應拉美新的政治社會生態,特別是試圖擺脫拉美傳統社會民主主義政策實踐的困境。拉美社會民主主義的變化將對拉美地區左翼政黨的意識形態、政治社會發展、政黨政治生態等產生深刻影響。
  • 論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亞里斯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出生於古希臘北部的斯塔拉吉城。他是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古希臘哲學的集大成者,與柏拉圖、蘇格拉底一起被譽為「希臘三賢」。亞里斯多德師承柏拉圖,但他卻拋棄了老師所持的唯心主義觀點,認為知識起源於感覺,更注重收集資料和實踐。
  • 戰國與希臘③|亞里斯多德咋就成了「忘恩負義」之人?
    編者按:沒有人會想到新世紀的第二個十年是這樣開端的。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對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造成了嚴重衝擊。如今這個時代,科技飛速發展,各國醫療衛生條件大為改善,特別是歐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無論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還是醫療衛生條件,首屈一指。
  • 希臘史8:史上最頂級的天才,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亞里斯多德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英年早逝,卒年33歲。消息傳到雅典後,立刻掀起了反馬其頓的狂潮。由於和亞歷山大的關係,亞里斯多德被指控不敬神,也許實在是想不出其他罪名,索性複製一次蘇格拉底的審判。與蘇格拉底不同的是,亞里斯多德選擇了逃跑,他的理由是:不能給雅典第二次機會來犯下攻擊哲學的罪行(隱喻之前蘇格拉底之死)。
  • 公元前2世紀末,歐洲地中海地區、亞洲和埃及之間的交流不斷加強
    所有的巨石遺蹟可能分屬於完全分開、完全孤立的文明成果,只是在源頭上相似,都起源於有些許關聯的小規模且簡單的農業社會,其中有些比其他社會更為發達,他們的行動均出於不同的動機和時機,相互之間完全獨立。在有些地方,這也可以跟偶然的外來影響或偶爾的模仿相關聯。毋庸置疑的是,歐洲的很多農業、工程和建築(如果這個詞確實合適的話)都和中美洲一樣,其興起與外部世界無關。
  • 從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7世紀,是人類的第一次世界民族大融合
    是的,二戰結束,蘇聯解體,隨著人類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不斷全球化,全球文化不斷碰 撞,網絡技術讓地球成為地球村,消除了人與人交流的鴻溝,全球一體化持續進展,人工智 能晨光熹微,眾多學者認為,在21世紀,有了良好技術基礎、物質基礎、共識基礎的人類 社會,有可能像第一次軸心時代那樣,各民族各國家大師輩出,文化思想碰撞出耀眼的智慧 火花,人類文明有可能迎來第二次軸心時代
  • 亞里斯多德如何把人的靈魂分為植物的、動物的和理性的三部分?
    (公元前384-前322)古代希措哲學家和教育家。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見於他的《倫理學》和《政治學》等著作中。亞里斯多德的體、德、智、美和諧發展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的靈魂學說之上的。他把人的靈魂區分為植物的、動物的和理性的3部分。
  • 揭秘公元前10世紀,猶太教傳入中國
    亞伯拉罕猶太教是在公元前20世紀左右,位於西亞地區的遊牧民族,希伯來人中產生的。猶太經書約在公元前10世紀,西周初期,猶太傳教士隨商隊一路東往,來到周朝中心(今河南一帶)傳教,但收效甚微。中國本土的八卦節氣等早期周易文化主導著周朝的朝廷和社會發展。
  • 俄國社會思想的發展——農奴制的增長
    科學家策文學家米·瓦·布塔舍維奇一彼得拉舍夫斯基在1845-1846年出版的兩卷本《俄語詞彙中的外來語袖珍辭典》中巧妙地宣揚了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哲學唯物主義學說和革命的社會發展理論。40年代的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相信人民群眾的創造力量,他們都是堅決的革命家。
  • 拉斐爾《雅典學院》的超時空敘事,先賢們與古希臘美學思想脈絡
    所謂古希臘是繼愛琴文明之後,在希臘半島、愛琴海、土耳其西南沿海、義大利東部等地區形成的一個地理或文化概念,古希臘文明持續的時間約6個半世紀,普遍認為她開始於公元前800年,一直到公元前146年,這一地區被羅馬人徵服,將其變為一個行省。要了解古希臘的藝術特點,首先需要對古希臘的美學思想發展脈絡做一個大致了解。
  • 古代歐洲與中國的不同發展之路:分散與統一
    王政時代:公元前7世紀末,伊達拉裡亞人遷入羅馬在這裡建立「塔克文王朝」,羅馬進入了王政時期。塔克文王朝歷經三帝,最後一任國王高傲者塔克文,在公元前510年被貴族和平民聯合推翻,建立了共和國。由小國林立到區域性的大國出現,然後向著全國統一的方向發展。生產力、思想文化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的生存適應能力增強,交通愈加的便捷,地域上障礙被克服。各地區經濟的聯繫日益密切,人們渴望一個統一的國家出現。
  • 從公元前5世紀的暗箱到彩色膠捲,你知道相機發展背後的故事嗎
    從古老的光學儀器到彩色膠捲的出現,你了解相機發展的八個步驟背後的故事嗎?1. 暗箱:公元前5世紀早在照相機出現之前,就有了暗箱。從字面上翻譯為「黑暗的房間」,這些設備由黑暗的房間或封閉的盒子組成,一邊有一個小開口。
  • 2020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備考:中外思想家
    外國思想家   1.希臘三賢(與中國春秋戰國同期)   (1)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公民陪審員,與孔子一樣,述而不作。名言:認識你自己;知識就是美德。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主要是如何讓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