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世紀末期,社會整體的思想發展趨勢並不同於亞里斯多德。雖然後者成果卓著,可如果沒有亞歷山大的資助,他很可能不過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狂想者罷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亞歷山大使亞里斯多德的聰明才智得到了實質性的發揮。除了社會精英,普通人的思想更願意遵循容易走的、自己想走的道路發展。至於這條道路的盡頭是不是死胡同,他們是不會認真考慮的。哲學家們面對這種自己根本無力改變的現狀,只好把自己的思想從設計人類社會文明的模式中拔出來,轉向自己認為美的方面,避世以求自我安慰。
也許這樣粗率的說法有失偏頗。我們可以引用吉爾伯特·默裡教授的相關著述,來看一看當時那些哲學家都是什麼具體情況:「犬儒學派只關心道德、靈魂與上帝的關係,人世間的學問和名譽在他們看來一文不值。斯多葛學派和伊壁鳩魯學派看似有別,其實其最終目的是很相似的——他們只關心一個人到底該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只不過,伊壁鳩魯學派是通過研究物理,斯多葛學派是通過研究邏輯和修辭來達到目的的。
這些看似科學的研究方向都只是他們的手段。斯多葛學派試圖用極難理解的抽象論證、思想和言辭來贏得人們支持;伊壁鳩魯學派堅持呼籲人們走自己的道路,而不用臣服於反覆無常的神靈。用四句話來總結,伊壁鳩魯學派就是想告訴人們:『神靈不值得畏懼,人會一死百了,幸福可以靠自己爭取到,一切我們所畏懼的東西都可以隱忍克服。'」那時,哲學對人世間發生的事情完全漠不關心,而人世間的事情也絲毫不受哲學思想的影響。如果我們想從希臘古典文化中獲益,就必須了解它的傳統、它的時代特點和局限性。
所有人對自己讚美的東西總是有誇大傾向的。我們現在所見到的希臘古典作品大多殘缺不全,而且其作者也多是生活困窘的人。與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相比,這些作品產生時的社會狀況,可以用黑暗和狹隘來形容。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對這些作家保持應有的尊敬和同情。也許,他們算得上是最貼近近代人的古人。因為他們所思考的、所討論的、所奮鬥的問題,直到今天還困擾著我們。他們的著作就是照亮我們道路的曙光。古希臘的哲學家們提出的一些問題,自己終究沒能解決掉。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也不能冒稱已經解決了這些問題中的大部分。
前面在講猶太民族歷史的時候,我們曾經提到猶太人突然認識到,人生充滿了苦難,只有虔誠地信仰上帝才能獲得解救。希臘人對人生產生了類似的觀念,但他們不認同「上帝」的權威,而是認為世界上存在眾多神靈,這些神靈不是無所不能的,自身擁有極大的局限性。在一眾神靈的背後,是更為嚴苛、沒有人類情感的命運在操縱一切。所以古希臘的研究者注重的是什麼樣的生活才是最正當的,而不注重上帝與人世間的關係。如果從歷史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我們可以把二者的表現合在一起進行分析。
我們在從無意識的獸類進化到有自我意識、民族意識的人類的過程中,已經體會到沒有共同目標、不能共同奮鬥,而只顧個人是件多麼不幸的事。所以我們在下意識地向彼此相互合作的方向靠攏,以避免因孤軍奮戰而遭受必然的挫折和失敗——這一點我們已經注意到了。眾神、神王、種族觀念、城邦觀念,這些都曾成為人們信仰的中心,使人類暫時忘掉自私,擁有較為持久的、一致的生活觀念。但是,戰爭和災難讓人類漸漸明白,上面這些信仰都不是完美無缺的:眾神和神王不能真正保佑眾生,種族觀念狹隘而殘忍,城邦自私地流放了友人……仔細誦讀希臘古典文獻,我們可以從中找出三個關卡,它們嚴密地鉗制著希臘人的思想,甚至直到現在我們還在嘗試逃出它們當中某一些的鉗制。
第一項鉗制是,希臘人始終認為城邦就是國家的最終形式。雖然當時一個又一個帝國先後崛起,而且越是後來出現的帝國越強大;雖然那個時代人們的思想越來越解放,越來越自由,但是由於希臘人始終生活在特殊的政治、自然環境裡,所以他們一直希望能夠擁有一個不受外界影響,能夠與世界對抗、安全的小城邦。按照柏拉圖的設計,一個完美的城邦應該由1000—5040名公民組成。他認為,各個城邦的實力應該持平。這種觀點產生的時候,距離薛西斯揮師渡過達達尼爾海峽僅僅剛過兩代人而已。
希臘人以為「帝國時代」已經終結了,可事實是它剛剛開始。當目光狹窄的希臘人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建立城邦聯盟上時,薛西斯宮廷裡的一些人已經把目光盯在了希臘人身上。可希臘人對於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以抵禦外敵入侵這件事,卻沒有絲毫興趣。他們認為希臘以外的人都是野蠻人,不值得多加注意。一個人從希臘賺了錢,許多人都從希臘賺了錢……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即使有希臘人加入了波斯軍——比如僱傭軍人色諾芬,希望能以此發財致富,也不是不可以的。
雅典曾與埃及聯盟,共同抵抗波斯。可這僅僅是雅典的行為,從來沒有誰想過,整個希臘都應該這樣做。直到最後,有一個雅典人開始高聲疾呼「馬其頓」。這個人就是民黨領袖、演說家摩西尼。他發現馬其頓國王菲利普不僅向柏拉圖和亞里斯多德學習政治,而且還從伊索格拉底、色諾芬身上,從巴比倫和蘇撒那裡學會了政治。他沉著鎮定,時刻準備統一全希臘,然後驅動希臘徵服世界……感到恐懼的摩西尼竭盡全力向民眾發出了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