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子」和「相機」:揭秘海洋一號D星的兩名「乘客」

2020-12-22 西部網

海洋一號D星11日成功發射升空。該星搭載了5名「乘客」,其中2名「乘客」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508所研製的定標光譜儀和海岸帶成像儀。它們將助力實現海洋水色遙感和海岸帶探測,為海岸帶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汙染監測與防治等提供服務。

精準的星上「尺子」:定標光譜儀

「作為中國首臺對同平臺上其他載荷進行在軌定標的遙感器,海洋一號星上定標光譜儀,填補了中國同平臺高精度交叉定標技術的空白。」508所定標光譜儀技術負責人馬越說。

海洋一號D星定標光譜儀下傳的數據,將被科研人員作為「基準」,用來監測該衛星其他載荷在軌期間性能變化情況。可以說,定標光譜儀就是一把「尺子」,可有效保證星上相關光學載荷的數據精度。

那麼,這把「尺子」具備哪些高強本領?科研人員介紹稱,首先是數據精度高。定標光譜儀既能「看」海洋,也能「看」太陽,以太陽的光譜輻射能量數據比對,校準天上的「尺子」,再用校正好的「尺子」測量海洋和地物目標。其次是光譜匹配度高。定標光譜儀可獲取連續高光譜數據,適用範圍廣,為不同譜段設置的光學載荷定標。再次是性能高。海洋觀測要求定標光譜儀具備高信噪比,研製團隊採用低雜散光、低偏振靈敏度、高探測靈敏度德國系統設計,滿足其對海洋、陸地不同目標的觀測需求,提高其定標精度。最後是效能高。定標光譜儀「眼睛」既可「直視」也可「斜看」,能實現大範圍內的「視線」偏轉,選擇區域進行指向觀測。

太空高清「相機」:海岸帶成像儀

「508所在海洋一號D星上的另外一名『乘客』是海岸帶成像儀,目前是中國第4臺成功在軌運行的海岸帶成像儀。」508所海岸帶成像儀技術負責人賈福娟說。

據介紹,海岸帶是陸地系統和海洋系統的結合部,是一個敏感的過渡地帶,也是海洋與大陸兩大不同屬性的地貌單元相互連接的地帶。因此,海岸帶成像儀的成像要兼顧海洋水色、陸地生態和極地冰川。海水的反射率非常低,而冰川的反射率又非常高,因此和定標光譜儀一樣,海岸帶成像儀也需要很大的動態範圍和很高的信噪比。

對於以低亮度水體為觀測目標的光學載荷來說,雜散光在強光的背景下,可能會使目標信號完全被雜散光輻射噪聲所淹沒。為此,508所建立了全鏈路的雜光仿真分析模型,採用光陷阱、超黑件等雜光抑制手段,並通過多次、全面測試驗證了該措施的有效性。

賈福娟表示,該臺成像儀與海洋一號C星海岸帶成像儀是「同胞兄弟」,按計劃晚於「兄長」近兩年進入太空,就是希望它可以在當下海洋一號衛星組網運行中,「兄弟」合力奮鬥發揮更大作用。

編輯:鍾瑩

相關焦點

  • 「你好,海洋!」廈大海絲一號發射任務成功
    它就像一臺相機,然而它不是一臺普通的「相機」。當海絲一號掃過特定區域時,它會不斷地運動,運動的同時又對某一特定目標進行拍攝,獲取一系列的影像。這些影像還只是半成品,海絲一號還會對這些影像進行數字合成,最終獲得高清的遙感影像。從海絲一號的遙感影像能獲得什麼?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 VR體驗館海洋主題守護海洋生態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 VR體驗館海洋主題守護海洋生態。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提「建設海洋強國」,為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確定了戰略目標。2020年6月11日凌晨2點時31分24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衛星。
  • 有兩名乘客在火車上抽菸,其他乘客忍無可忍,將鐵路部門告上法院
    我想大家外出一定會成為各種各樣的交通工具,可以最大限度地縮短目的地的距離和時間,對人們的日常移動和旅行也很方便。 現在經濟生活良好增長後,人們出去旅行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了,很多人都想藉此豐富自己的知識經驗。有兩名乘客在火車上抽菸,其他乘客忍無可忍,將鐵路部門告上法院!
  • 呼籲乘客保護海洋 青島這名駕駛員把海洋「搬」進公交車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劉宇昕 青島報導2020年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今年的主題是「為可持續海洋創新」。為了讓市民了解海洋、保護海洋,6月8日上午,218路線駕駛員葛泰鋒把海洋「搬」進了公交車廂,帶領乘客認識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神奇海洋世界。6月8日上午,在葛泰鋒駕駛的車廂內,數十種瀕臨滅絕的海洋生物的照片和介紹懸掛在車廂內,車窗上還張貼了一張海洋生物垂直分布分層圖,從幾百米到幾千米各層具有代表性的海洋動物,乘客一目了然,更直觀地認識了海洋世界。
  • 兩名女乘客進出站時同遇一小男孩,結局很暖心
    9日,四號線飛沙角站上演了暖心一幕,兩名熱心乘客、車站員工與公安輔警一起通過各種方法幫助走失的6歲小男孩回到媽媽的懷抱。當日21:00左右,車站票亭崗文妍正在站廳巡視,兩名女乘客焦急地找到她:「你好!麻煩你幫那個孩子找一下家人。」文妍收到乘客求助後,來到小男孩身邊了解情況,但小男孩情緒激動,一直哭泣,無法進行交流。
  • 雙星「遙感」災情 海洋一號C/D雙星組網持續跟蹤觀測鄱陽湖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消息,近日,該中心利用所屬衛星對鄱陽湖地區受災情況進行連續跟蹤。鄱陽湖地區遙感影像以下是鄱陽湖區域海洋一號C衛星6月17日海岸帶成像儀遙感影像、高分三號衛星7月8日合成孔徑雷達圖像、7月14日海洋一號C/D衛星海岸帶成像儀遙感影像。
  • 【公主郵輪旗下「珊瑚公主」號兩名乘客去世】美國東部時間4月4日...
    2020-04-05 11:53:48來源:FX168 【公主郵輪旗下「珊瑚公主」號兩名乘客去世】美國東部時間4月4日下午,華盛頓郵報報導稱,公主郵輪旗下「珊瑚公主」號郵輪船長當日宣布,郵輪上有兩名乘客於夜間死亡。
  • 海洋一號C衛星:南極繪圖圓滿完成,我國又添一極地科考利器!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在航天航空技術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我國於是著手設計製造了專門針對基地考察的「利器」——海洋一號C衛星。據悉,我國的海洋一號C衛星搭載的是海岸帶成像儀(CZI),這種成像儀相較於傳統的遙感器來說,具有更高的信噪比以及更大的動態範圍,因此海洋一號C衛星對極地的觀測效果是更好的。
  • 陳根:水槽實驗,揭秘海洋塑料何去何從
    陳根:水槽實驗,揭秘海洋塑料何去何從 2020-05-03 2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王永利: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揭秘「天問一號」太空之旅背後的...
    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四火箭一飛沖天,將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也標誌著中國邁入了深空探測時代。7月2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隆重推出十集科學短紀錄片《Hi,火星》,生動及時地揭秘「天問一號」 太空之旅背後的故事,強烈吸引了廣大觀眾的關注,並引發熱議和好評。
  • 中國南極的工作取得進展,藉助海洋一號C衛星,完成南極繪圖工作
    中國南極的工作取得進展,藉助海洋一號C衛星,完成南極繪圖工作南極作為世界地球極端的一級,其特殊的地理環境並不適合人類生存與居住,但是人類並未放棄對這一區域的利用。如今我國在南極的工作取得突出進展,藉助於海洋一號C衛星,這一極地科考的利器,我國成功完成了南極的繪圖工作。這裡提到的海洋一號C衛星,是我國航天航空領域研究的一大成果,通過這一衛星的發射遠距離對地球進行檢測。這一衛星的研製與發射,主要就是為了滿足基地考察團隊的需要。
  • 天問一號如何穩穩地抵達火星?記者探秘→
    讓我們來揭秘天問一號如何穩穩抵達火星。天問一號探測器正在奔向火星的途中,那麼在這上億公裡的路程當中,它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並且保持姿態穩定的呢?這就離不開一個重要的裝置,叫作星敏感器。這個標記著微型星敏感器的裝置就是天問一號上著陸巡視器上的同款星敏感器。從這個形態上可以看出它其實長得很像一個相機的鏡頭,的確,它正是通過在太空中拍照,並且和自己所攜帶的星圖進行比對,從而測算出自己在太空中所在的位置和它的姿態。
  • 揭秘城市裡的隱秘風景 尼康Z系列全畫幅相機體驗
    今天,我們跟隨者攝影師的腳步,拿著尼康Z系列全畫幅微單相機,一起來揭秘城市中的隱秘風景。尼康Z系列全畫幅相機的畫質尼康Z系列全畫幅微單相機,現在已經有五款產品來到消費者身邊,包括Z6、Z7、Z5、Z6 II和Z7 II,其中Z5是面向於入門級全畫幅相機用戶推出的;Z6和Z6 II是均衡型全畫幅相機,可以同時滿足攝影以及視頻用戶的拍攝需求;Z7和Z7 II主打高畫質,4575萬高像素設計讓它們帶來高解析力,滿足專業攝影用戶的需求
  • 「鑽石公主」號的乘客怎麼樣了?
    約500名「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19日開始下船。他們經過兩周隔離,沒有出現症狀、且檢測結果呈陰性。新華社記者杜瀟逸攝因發生新冠病毒感染而停靠日本橫濱港的「鑽石公主」號郵輪乘客近日分批下船,有些已被本國包機載回,已經撤離的和留在船上的乘客現在怎麼樣了?
  • 世界海洋最深處,中國力量守護中國 「奮鬥者」號再破紀錄
    明月鏡片助力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級海試,並聯合央視新聞為萬米深潛全球直播提供保障,直達地球海洋最深處,全程見證地球第四極的深潛之旅。擁有一系列硬核「抗壓」裝備,表現搶眼——1.國產新型鈦合金材料,強度高、韌性好可容納最多3名乘客安全地在海底進行科考任務,保障「奮鬥者」號頂住巨大的海底壓力,安全載人潛入萬米深海。2.「油膩」的鋰電池成「奮鬥者」號能量包為深海作業提供超長續航,「奮鬥者」號的上百塊單體鋰電池為若干組排列,模塊之間的間隙中充滿了油。
  • 510所揭秘「太極一號」引力參考傳感器:一切從「零」開始
    510所揭秘「太極一號」引力參考傳感器:從白手起家到在軌應用  中新網蘭州10月14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已順利完成第一階段在軌測試任務,這也意味著搭載在該衛星的核心測量設備「引力參考傳感器」成功實現在軌應用。
  •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
    此次「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都配置了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製的推進分系統,共計48臺發動機。3000N軌控發動機和7500N變推力發動機,攜手46臺「小可愛」姿控發動機,將分別為著陸器著陸過程懸停、避障及緩速下降過程提供可靠動力,為環繞器系統提供軌道維持、軌道轉移、制動捕獲、軌道調整以及姿態控制所需的精準動力,成就「天問一號」奔火旅程的完美身姿。
  • 世界海洋最深處,中國力量守護中國「奮鬥者」號再破紀錄
    明月鏡片助力中國「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萬米級海試,並聯合央視新聞為萬米深潛全球直播提供保障,直達地球海洋最深處,全程見證地球第四極的深潛之旅。   擁有一系列硬核「抗壓」裝備,表現搶眼——   1.國產新型鈦合金材料,強度高、韌性好   可容納最多3名乘客安全地在海底進行科考任務,保障「奮鬥者」號頂住巨大的海底壓力,安全載人潛入萬米深海。   2.
  • 《俠盜一號》五大看點全揭秘 甄子丹姜文雙雄聯手最搶鏡
    「俠盜一號」小分隊真容 作為星戰系列的首部外傳電影,《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更迎來了國內頂級影人姜文和甄子丹雙雄聯手,呈現華人演員首次在好萊塢最強IP裡並肩奮戰。兩人的表現不僅史無前例毫不違和,更絕不「打醬油」,為全球觀眾獻上令人感動的表演,共同成就了這一出星戰影史上最精彩、最特別、最回味無窮的新作品。 下面,隨著小編一起來了解下《俠盜一號》的五大看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