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許多農村的小夥伴小時候都有過「掏鳥窩」的經歷,筆者也不例外,不過,我只掏過一次,還沒有成功。記得那時只有八九歲的樣子,與幾個小夥伴一起去掏一個喜鵲的窩,喜鵲窩在一顆楊樹的最頂端,當時幾個小夥伴都爬到3-4米的地方就嚇得不敢爬了。之後,我信心滿滿的上去了,那棵楊樹非常的高,而且鳥窩所在的位置又非常的細小,當我鼓足勇氣爬到離鳥窩約2米的位置時,再也不敢向上爬了,因為上面的樹幹太細,被風一吹就不斷的搖晃,最後,我們鎩羽而歸。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掏過鳥窩了。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在我們常見的鳥窩中,除了在屋簷下築巢的燕子和麻雀外,其他的鳥大都喜歡把巢築在高高的大樹之上,而且鳥窩除了大小不一外,幾乎清一色的都是開口向上的,並且還沒有遮擋物。那麼,這種設計有什麼好處呢?下雨的時候不怕雨淋嗎?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鳥窩的結構
不同的鳥類在築巢時選擇的「工具」不同,而最終鳥窩的形態也不一。比如上面我們說過的燕子,就是利用自己的唾液將泥、枯草、麻線等混合成小泥球之後堆積而成的鳥窩。還有我們上面說的喜鵲,喜鵲窩從遠處看去就是一堆枯樹枝雜亂的組成的一個鳥窩,其實真相併非如此。首先喜鵲外,從外面看,確實是由一些比較粗的枯樹枝組成的,但是從整體上看,是一個球狀。其次,喜鵲窩的內部另有乾坤,發現這一點是因為多年前我家的一棵大樹被鋸掉之後我第一次看到的喜鵲窩,喜鵲窩的構造用「敗絮其外,金玉其中」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因為喜鵲窩的內部緊貼枯樹枝的是一層帶有雜草的泥土層,再裡面則是一個用軟草鋪成的「一張大床」,非常的柔軟。
這還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我驚喜地發現喜鵲的巢雖然是開口向上的,但是竟然有一個類似於蓋子一樣的設計,相比較鳥窩的粗枯樹枝,這個蓋子用的都是比較細小的一些樹枝,而且非常厚實。從那時起,我明白了,原來喜鵲也是一位「建築大師」,它不但會像其他鳥兒一樣築巢,還可以把自己的巢弄得非常的舒服,並且還考慮到了遮蔽風擋雨的因素。
當然這種為自己鳥窩設計「蓋子」的鳥類並不多,大多數在樹上築巢的鳥兒(除了在樹洞中)的窩都是沒有蓋的,而是單純的一個開口向上、露天的、圓錐形鳥窩而已。
鳥窩開口向上且沒有「蓋子」的鳥不怕雨淋嗎?
鳥兒之所以可以飛翔就是因為它有一對輕便的翅膀,雖然大多數鳥的翅膀都有一定的防水性,但是這不代表不會被淋溼,而鳥兒的翅膀一旦被淋溼,就意味著它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如果此時遇到威脅,它們毫無自保能力。所以,鳥兒怕雨淋。那麼,為什麼鳥兒還不在築巢改變一下巢穴的形狀呢?
有人說答案很簡單,就是想不到。因為任何的生物都有智力,而智力水平參差不齊,對於大多數的鳥類來說,能築一個可以供自己休息和繁殖的巢就已經是它的極限了,它壓根就想不到會給自己的巢加個蓋子。但是,這個說法顯然是不對的。因為鳥窩選擇開口向上也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下面我們從兩個角度來說一下,鳥窩如此設計有什麼好處?或者說為什麼大多數的鳥兒會選擇這種築巢方式?
01 築巢的地點
開口向上的鳥窩大都築在什麼地方呢?沒錯,就是上方樹葉密布的地方,這是鳥兒選擇築巢點的第一要素,像上面說的喜鵲,它們會把巢建在樹木最高的地方,由於沒有遮擋,所以「蓋子」就非常的有必要。但是,如果在茂密的樹葉下方築巢,下雨時最多就是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因為大多數的雨水都被樹葉擋住改變了方向。即使剩下的零星的雨點,鳥媽媽只需要坐在鳥窩中就能保護自己的後代,等到雨過天晴,它只需要抖動一些翅膀就可以再次飛翔了。
因此,築巢地點的選擇讓大多數的鳥兒在築巢時不需要再加裝「蓋子」。
02 開口向上的好處
鳥窩選擇開口向上有著諸多的好處,首先,對於鳥類來說在飛入飛出時非常的便利,其次,向上開口當產卵之後,卵不容易掉出鳥窩,而且即使卵孵化之後,幼鳥在成鳥不在的時間裡的活動也不容易造成失足跌落的情況。最後就是開口向上的鳥窩有利於鳥媽媽孵蛋,因為這種設計只要是鳥媽媽飛入鳥窩中,就幾乎將整個鳥窩密封,這樣有利於保持孵蛋時的溫度。並且在下雨天,這種設計也有利於鳥媽媽保護小鳥。因此,鳥窩開口向上無論是對成鳥還是幼鳥都是最佳的選擇。
總結
大多數鳥兒選擇開口向上築巢正是它們智慧的體現,首先鏤空式的鳥窩設計利用鳥兒的通風和雨水的過濾,其次,選在上方樹葉茂盛的地方避免了被雨水直擊的危害,最後這種設計無論是在孵蛋時,還是對於鳥兒的出行,都是非常的有利的。所以,鳥兒選擇開口向上的鳥巢設計並不是不怕雨淋,而是將雨淋的風險降到了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