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田園 點亮農村幼兒的心燈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貼近田園 點亮農村幼兒的心燈——成都市新都區第一幼兒園田園課程科研碩果纍纍

新都區位於成都市主城區邊緣,農村地域廣闊,轄區農村幼兒園數量不少。與都市圈相隔不過數十公裡,如何一邊吸收城市優質幼兒園的辦學理念,一邊利用好農村資源突出本土教育特色,是擺在這些農村幼兒園面前的一個時代課題。

值得稱道的是,憑藉近年來持續深耕的田園課程,新都區第一幼兒園(以下簡稱「新都一幼」)成功「破題」。

種子萌芽在2012年,新都一幼領辦新都區首所農村標準化公益性幼兒園馬家分園。馬家分園地處農村,四周田地肥沃,蔬果飄香,幼兒全部來自農村家庭。

新都一幼教研組立足馬家分園實際,創造性開展田園課程科研並積極實踐,探索著適合農村幼兒發展的教育模式。

10年間,新都一幼田園課程科研屢結碩果:通過成都市教科研課題結題,通過四川省教育科研重點課題立項,通過全國「十三五」規劃課題立項,被世界高級別學前教育學術組織OMEP連續兩年邀請發言……

如今,新都一幼馬家分園成了當地農村幼兒教育的「明星園」,經常有教育專家和教育同行前來考察學校的田園課程。農村幼兒園如何與城市幼兒園差異化發展、體現農村特色、服務農村幼兒成長,新都一幼的田園課程研究為學前教育領域提供了思考和借鑑。

親近自然

感受田園魅力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成都近郊優美的川西農村面貌日新月異,生活方式跟毗鄰的都市也幾乎相差無二。但新都一幼馬家分園周圍還有大量的農田,濃厚的川西文化以及人文文化依然存在,馬家分園的幼兒們在親近自然、貼近田園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但挑戰同樣存在。「農村的幼兒身處自然,身邊有豐富的農耕文化資源,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手機、電腦、網際網路的普及,導致幼兒對自然界缺乏尊重,對家鄉的動植物不熟悉,對家鄉的文化傳承不感興趣。」科研組成員楊李娜老師表示。

因此,開展田園課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讓幼兒們多走出戶外接觸自然、感受田園魅力。

在為兒童設計活動上,科研組始終注重和自然的密切聯繫。馬家分園的幼兒大部分學習時間都在戶外度過。他們會在帳篷裡成立學習小組,開展項目學習。丈量大樹,測量小池塘的水深,數一數幼兒園裡竹筍的數量,追蹤小螞蟻的生活規律,觀察蝴蝶身上的不同圖案……這些都在幼兒們的研究範圍之內。

10年的研究中,科研組一直在思考,田園教育的出發點到底在哪裡?在長期參與和觀察幼兒田園課程中,大家不斷得到靈感:

幼兒在接觸自然中觀察生命、體驗生活,並在日常中捕捉各種物象,積累表象。例如馬家分園開展的「根的創想畫」,就來源於幼兒們在探索自然中學會從新的視界認識事物——幼兒在認識植物根的特點時,發現根須好似人的頭髮,於是教師就引導幼兒在實物基礎上進行添畫,最終以不同形態的根須創造出了多種情緒的人物。

幼兒長期浸潤在田園環境中,以日常觀察、遊戲的方式接觸自然,認識各種物象。例如幼兒在種植的過程中細緻了解了植物的生命之旅,並從日常經驗中創新出更具表現力、注重細節表達、具有創意的劇情。在戲劇表演中,幼兒從出入社團時的外形模仿,到後期可以擬人化表達小種子發芽、抽枝、開花苞、盛開、結果、枯萎、凋零入土的一系列生長過程。

「兒童教育從來都和自己的文化有關,兒童學習的過程在本質上也是個體文化化的過程。按照中國哲學的傳統,教育的功用不在於增加積極的知識,而在於提高精神的境界。」科研組成員譚鳳老師表示。

最終科研組得出結論:要建立一套適合中國兒童發展的、有中國文化根基的、適宜農村幼兒的課程體系,無論課程的主題內容還是追求的價值都必須回歸自然與傳統。

如今,馬家分園的幼兒早已習慣了擁抱自然,感受田園,不斷提升著認識自然、探究自然的能力。例如在沙池遊戲中,他們會利用沙土堆疊城堡,利用竹筒運水運沙,模仿老式房屋的修建:以竹籬笆和泥土、稻草為牆,以石頭為門,以稻草為房頂……幼兒們在尋找自然材料的過程中開始感受到了自己的生活與田園自然的關係。

尊重個體發展

「N+4+2」課程綻放活力

田園課程的核心是兒童的發展,如何通過還原兒童生活,幫助他們從不同的層面完成學習?為此,科研組設計了「N+4+2」的課程模式來滿足不同兒童學習的需要,充分尊重個體發展的差異性。

「N+4+2」的課程模式,是指在課程線索的大框架下,每學期開設不限個數的大主題活動,從一個開放性的主題開始,兒童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和興趣特點自行選擇研究問題,組成項目小組,最終確定4個小組:戲劇社、種植社、建造社、遊戲社。一周中有兩天由兒童自主討論計劃完成4個小組的項目任務。

「教師會呼應每一個兒童的想法,關注每一個幼兒的學習特點,接納他們的思考,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於一種持續性的分享過程之中。將任務小組化,能提升他們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曾宇老師表示,「小組活動日」具有在遊戲中整合和反思的明顯特徵,體現了教師和兒童共同對生活經驗、意義的再度追尋。

在田園課程中,幼兒的學習不是書面的系統化的學科知識的學習,教師的語言傳遞和教學技能也不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在開展田園課程中,跟普通幼兒園園本課程相比,教師的身份發生了轉變——從主導者逐漸變成觀察者。

以體育遊戲為例,相較於以往由教師從頭到尾預設的高結構戶外體育遊戲,田園農耕環境提供的豐富遊戲資源,讓教師和幼兒能打破「條條框框」自由發揮創造,不用絞盡腦汁去設計。例如,由傳統民間遊戲「抬轎子」改編而來的「搬運傷員」遊戲,僅憑3個幼兒的配合和幼兒自身的力量與技巧就可以開展,進而還可以演化出競速比賽、障礙翻越等形式,教師在其中負責的就是觀察記錄,保障安全和協助幼兒開展遊戲。

項目小組遊戲中,幼兒在「社長」的帶領下能夠完成遊戲的任務分配以及遊戲記錄等環節。所以,當幼兒能自己「搞定」自己的學習與成長以後,教師能夠靜下心來在教育活動現場進行觀察,再輔以觀察視頻資料或教研活動,培養和提升觀察分析能力。

田園課程提供了一種允許教師以活動回應和激發幼兒興趣的情境。當幼兒全心投入於課程之中時,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判定他們已經達到哪一項標準、有哪些方面還需要提供進一步的支持。

「幼兒是活的,教育情境是變化的,書本上所得的知識經過教師的教學實踐內化為自己的能力。教師是課程建構的主體,是課程價值與目標實現的決定性因素和本質性力量。」廖俊平老師認為,在田園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教師的課程建構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用文化滋養自信

助力幼兒全面發展

在田園課程開展中,如何讓幼兒在親近自然、貼近田園中加強對川西農耕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也是科研組一直思考的問題。

「許多與田園課程相類似的自然體驗式教育,缺乏文化根基,更像是大型夏令營活動,立足於農耕文化的田園課程與農村幼兒的生活更加貼近,農耕文化中的生產、生活特色就像農具、農事、慶祝活動、服飾、娛樂休閒、建築等,都與農村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這讓農村幼兒更有歸屬感。」楊培培老師認為。

在實際操作中,馬家分園根據農村地區的地方特色和農村幼兒的實際需要,靈活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提高農村幼兒體驗農村文化的實效性。

比如,在田園戲劇社幼兒們排演的劇目《走在鄉間的小路上》中,幼兒們通過肢體合作展現了農村中各種各樣的獨特的房子。再比如,種植社的幼兒們到農村合作社去進行訪談調查,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農具,感受了周圍叔叔阿姨、爺爺奶奶的熱情和生產生活的智慧。

「田園課程回溯農耕文化、川西文化,讓農村幼兒體會當地文化的豐富內容、歷史沿襲以及趣味,對農村幼兒的所在文化給予現實觀照,尊重農村幼兒的生長土壤,讓他們在將來能懷揣著一種文化自信和對家鄉的美好情感走進城市,這種自信和情感都建立在我們對當地文化的發掘以及這些資源與幼兒日常生活活動的結合之上。」林術倩老師表示。

在田園課程中,馬家分園始終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物質條件走進自然,觀察生命,探究科學。科研組欣喜地看到,越來越多的幼兒開始關注身邊的田園事物,並學會從問題出發去思考、探索、嘗試。

「花生是怎樣長大的?」在觀察花生外形中,老師拋出問題。幼兒相互爭論,卻無統一答案,於是他們主動從家中帶來種子,種植在田地間。然而,剛種下的種子在一夜之間不復存在,田地間卻多了許多小洞。基於這樣的疑惑,幼兒展開了定點定人的田間觀察,作了相關繪畫記錄,同時詢問周圍的農夫,最終得知:花生種子被地下的田鼠和空中的小鳥所偷食。為了繼續探究花生的生長過程,幼兒合作搭建稻草人保護種子,更在這一過程中抓住了製作稻草人的核心點,即仿擬人體,利用自然風力,使輕便的材質飄動,進而嚇退動物。

同時,田園課程還讓幼兒們的自主管理能力得到培養和加強。在社團組織中,由社長帶領社員制定規則,分配任務,領導管理社員,社員也可以集體「彈劾」社長。在這種相互制約的制度監督下,幼兒逐漸學會自律自控,為自主管理打下基礎。

此外,在社團組織中不僅需要較好的自制力實現自主管理,更需要完善的策略實現以任務目標為導向的幼兒內部自主管理。例如遊戲社開展的尋寶遊戲,初期的幼兒只考慮自我興趣愛好,在尋寶時獨自行動,最終浪費了大量時間。幼兒逐漸開始相互商量、小組商量。最終,他們形成了固定模式:在尋寶之前分配空間範圍,避免在同一個地方浪費人力和時間。

要培養出怎樣的農村幼兒?新都一幼有自己的篤定目標:田園課程要根植生活,面向未來。致力於以農耕文化滋養農村孩子的文化自信,培養農村幼兒擁有農人的身手、科學家的頭腦、藝術家的品位、社會改造家的精神和熱心。現在,他們正向著這個方向持續努力著。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微光暖家 聚愛成行,為貧困母親點亮心燈
    微光暖家 聚愛成行,為貧困母親點亮心燈 2020-09-16 16: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肇慶市身邊好人許春菊:做一個點亮心燈的天使
    肇慶市身邊好人許春菊:做一個點亮心燈的天使 2020-10-14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英魂常伴金沙水 點亮心燈映春暉 一一謹以此詩獻給人體器官捐獻者...
    英魂常伴金沙水 點亮心燈映春暉 一一謹以此詩獻給人體器官捐獻者林芳雯 2020-12-07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一首《天堂》,為故親送上一份思念,點亮一盞心燈!
    清明,一首《天堂》,為故親送上一份思念,點亮一盞心燈!今日清明節 逝者為尊,不忘親恩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讓我們一起為逝去的親人 點一盞心燈
  • 賣出玩具化妝品 換來農村幼兒體育設施
    據介紹,幾個月前,項目組志願者走進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驗收校舍建設工程時,不少前來交流的村校校長一致表示擔憂,認為農村幼兒園歸入小學管理後,幼兒缺乏適合的體育設施,可能會出現身體發育水平不達標的情況。 不久之後,「蝴蝶助學」項目便以從江縣高遷小學為試點,送去滑梯、鞦韆、爬杆、網兜等幼兒戶外體能設施,建造屬於幼兒教育專用的活動場所,大受歡迎。
  • 何小河新歌《理與想》融合民族元素 為彷徨的人點亮心燈
    點題《桃樂絲迷惘指南》的初衷,為都市裡彷徨的人們點亮了又一盞心燈。《桃樂絲迷惘指南》是唱作人Doris何小河傾心打造的主題概念EP,專輯中收錄的四首歌曲已全面上線,每一首歌曲的音樂與概念都緊密融合,顛覆華語音樂大量以歌詞作為主要表達渠道的模式,不僅彰顯音樂人的巧思,更映襯何小河的音樂魅力。
  • 蘭溪為農村幼兒營造金色童年
    精準實施學前教育提質工程| 蘭溪為農村幼兒營造金色童年 精準實施學前教育提質工程|
  • 遊戲,點亮民族地區幼兒生活
    幼兒在遊戲中處於主體地位,能自主地支配遊戲活動,而不是由教師指定和安排;幼兒能夠平等參與遊戲活動,並進行著分工與合作,他們的對話是平等的;在活動中,幼兒能夠獲得積極、愉快的情感體驗,包括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充實感和滿足感;幼兒在遊戲中體現出一種內在手段和內在目的相統一的特徵,他們雖著迷於遊戲,但並不是完全處於被遊戲所控制的狀態,他們能夠自由地進入和走出遊戲。具有遊戲精神,幼兒的生活才有靈魂和意義。
  • 身在城市,嚮往鄉村,美好的田園生活是多少人的夢?
    與此同時,農村的很多家庭正全家坐在餐桌前收看《新聞聯播》。深夜十一點,北上廣深的地鐵還處於滿座狀態,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卻好夢正酣。城市人承受著鋼筋水泥森林所帶來的壓力和壓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像個上了發條的機器人,忙碌到沒有時間去體會身體和心理的疲憊。
  • 《琉璃》:心燈被換,司鳳天堂地獄一瞬間,可他只對璇璣說3個字
    璇璣義不容辭答應要種心燈。可化身為昊辰師兄的帝君,此次下凡來到人間,就是阻止璇璣再與司鳳發生情感,昊辰是不容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璇璣真的種出了心燈,可昊辰師兄在璇璣不知情的情況下,將所種心燈偷換成自己的。滿心歡喜的璇璣捧著心燈來到大家面前,司鳳看到璇璣手中點亮的心燈已經動容。
  • 窮山旮旯的教育心燈—記湖南省龍山縣白羊小學校長田朝暉
    心,猶燈也,心燈不明,如處漫漫長夜,昏惑蒙昧。點亮心燈,可以照徹靈臺,生發智慧,而點亮一個人心燈的,無疑是老師。 湖南省龍山縣地處湘西武陵山腹地,是典型的「老少邊窮」貧困區,在青山環、田野遍布旮旯之地,有所白羊小學,校長田朝暉,被當地的土家人稱為「教育心燈」。
  • 曉韻田園以花為媒的鄉村園藝模式,亮相宜昌農業農村雙創大賽
    (原標題:曉韻田園以花為媒的鄉村園藝模式,亮相宜昌農業農村雙創大賽)
  • 井岡山:星星之火「點亮平凡的世界」
    公益扶助活動將針對革命老區受幫扶家庭的兒童實現免費入園,參與活動的幼兒園每一個班將接受一名幫扶家庭的兒童,未來一年內能解決上千名幫扶家庭幼兒的入園問題。  據悉,這項活動是以「點亮平凡的世界」為主題的公益行動計劃的起點,慧凡教育創始人溫國華表示,從井岡山點燃的星星之火將惠及全國,讓更多貧困家庭的幼兒獲得入學的機會。(星瀚)
  • 唐代僧人借宿農村,在人家牆上連寫2首詩,誇盡了農村生活的美好
    文/顧無【引觴漫談】田園詩這一題材,在陶淵明的創作中,第一次正式的出現在了世人眼前。說到田園詩和山水詩的區別,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兩種詩歌差不了太多。其實這兩類詩歌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在題材的選擇上,山水詩多是寫自己遊山玩水,遊歷各地見到的景色,也包括了壯闊蒼涼的邊塞,而田園詩就如同現在的三農題材,寫的是農村生活的場景,農耕,農民等平常文人並不會接觸到的東西。
  • 養中華田園犬的優勢及注意事項,田園犬和土狗,串串的區別
    中華田園犬(土狗)這是中華田園犬,俗稱「土狗」,是我國農村幾千年來看家護院的土著犬種養田園犬的好處好處一中華田園犬養中華田園犬需要注意的事項一,餵飽它不管餵什麼,一定要餵飽它。中華田園犬思達米今天還要探討另外一個命題中華田園犬=土狗=串串嗎?
  • 三維疊加 精描美麗田園
    以創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為契機,太倉璜涇鎮楊漕村構建起紅色文化和綠色田園協同互促的發展模式——三維疊加 精描美麗田園   □蘇報駐太倉首席記者 顧志敏日前,江蘇省第四批次特色田園鄉村名單公布,太倉市璜涇鎮楊漕村草廟榜上有名,實現了太倉「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
  • 辛識平:「停課不停學」,讓網課信號點亮農村學子夢
    新華社北京3月5日電 題:讓網課信號點亮農村學子夢辛識平工信部日前印發通知,提出加快農村偏遠地區網絡覆蓋,著力解決網速慢、信號弱等問題,及時做好疫情重點地區、臨時教育教學場所等區域的網絡保障。然而,對於不少農村偏遠地區的學子來說,「上網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們「找網上課」的故事讓人感動,更讓人心酸。
  • 《四時田園雜興》其31的意思是什麼 《四時田園雜興》其31的意思是
    《四時田園雜興》其31主要是描述了鄉下的生活。白天去田裡鋤草,夜晚在家中搓麻線,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務勞動小孩子雖然不會耕田織布,也在那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四時田園雜興其三十一》的原文: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 「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 濟寧作品《心燈》斬獲銀獎
    「華東六省一市」戲劇小品大賽 濟寧作品《心燈》斬獲銀獎 2020年11月22日19:04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 興化市中堡鎮組織收看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田園鄉村工作...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國網·美麗江蘇訊 8月13日下午,興化市中堡鎮組織收看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田園鄉村工作推進會,全體鎮幹部、分工幹部,各村(責任區)負責人,居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