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七點多,高樓林立的城市裡,酒店或餐廳的包廂中,西裝革履的精英笑著和客戶碰杯勸酒。與此同時,農村的很多家庭正全家坐在餐桌前收看《新聞聯播》。
深夜十一點,北上廣深的地鐵還處於滿座狀態,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卻好夢正酣。
城市人承受著鋼筋水泥森林所帶來的壓力和壓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像個上了發條的機器人,忙碌到沒有時間去體會身體和心理的疲憊。
可是一旦空閒下來,他們就會對這種生活狀態感到厭倦和無奈,對那些和自己過著不同生活的農村居民生出羨慕之心。
羨慕農村的田園風光,羨慕農村的慢節奏生活,羨慕農村人可以那麼容易得接近自然。
新媒體蓬勃發展,短視頻成為展示自我的一種新興方式。
當李子柒把美好自在的田園生活通過短視頻的方式展現到大眾眼前時,得了「城市病」的城市人一下子被戳中了雷點——對對對!這就是我想過的那種生活!
中國人對田園生活一直情有獨鍾。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青史留名的隱士,或者也可以稱他們是享受田園生活的名士。這些先人們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文化財富——大量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歌賦和文章典籍!
我們朗誦田園詩詞,在遊戲中種菜、種樹,讀種田文小說,在家裡方寸之地的陽臺上精心種植蔬菜、花草。
我們通過各種形式表達著城市人對田園生活的嚮往,但是因為詩詞、小說不夠直觀,陽臺面積十分有限,我們深覺不夠過癮、不夠痛快!
所以,當李子柒用非常直觀的短視頻把連綿成片的土地、池塘,通過網絡搬到我們眼前時,我們滿足了——沒錯!就是這個樣子!
李子柒的成功,是必然也是偶然。
必然是因為有太多人憧憬著田園風光,只要有人能將他們夢想中的田園生活搬上檯面,他們不吝送上讚美和支持。
偶然則因為恰好是李子柒在合適的時機選擇了這個素材,如果先她一步有其他人做了這樣的選擇,那就可能是王子柒、張子柒、白子柒了。
李子柒的短視頻拍攝得很精美,患了「城市病」的一部分城市人通過觀看李子柒的短視頻稍慰煩躁,沒有「城市病」的城市人和其他農村人看了也覺賞心悅目。
有人批評李子柒的視頻反應的不是真實的農村生活,但是她的粉絲還是會去觀看她的視頻,難道他們不知道她做了包裝嗎?——非不知也!而是就算包裝了,也是向著城市人想要看到的那個樣子去包裝的。這樣的包裝,不是更合其意麼?
李子柒的短視頻是很多人的夢想——貼近自然,綠色生活,美食與美景俱全。但是也僅是夢想吧,城市人還是得在鋼筋混凝土森林裡謀生存,農村人也不可能終日不工作,只在田間地頭和廚房之間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