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秦國能統一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王朝,商鞅是功不可沒的。那麼商鞅變法都變了些什麼呢?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諸侯卑秦
秦國在戰國初期是個很弱雞的國家,不被其它諸侯國認同。弱小並不是說它領土小。它的領土還是很大的,它的經濟不行,文化也不行。
這是由三方面原因決定的。
第一個是地理位置。秦國的土地在春秋時期是在我國最東邊,現在的青海一帶,高原氣候不適合人類生存,種什麼不長什麼。古代社會農業為主工業為輔,沒吃沒喝談別的那是耍流氓。第二點就是社會制度落後。和其它的諸侯國進入封建社會不同,秦國還是以奴隸主為主的社會,就像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南方奴隸主種植園一樣,最終被北美戰勝,直接跨過來封建社會。落後的社會制度使秦國的商業十分落後。
第三點就是文化落後。秦國的文化落後到什麼程度呢,舉個例子。一家人睡一張床,男女老少都在一張床上擠擠,雖然說這樣睡覺 比較暖和吧,但是為繁衍下一代再弄出點什麼動靜,多影響別人休息。這些在我看來倒還可以接受,畢竟我國東北早些年間也是睡通鋪。最不可容忍的是,父親去世了,孩子能繼承父輩的媳婦兒,這太違背我們中華民族的倫理道德了!無法容忍!
所以呢,中原各個諸侯國覺得秦國的人就是蠻荒之地上生長的野蠻人,中原諸侯國集會的時候根本不叫它。楚、魏兩國沒事的時候還侵略它一下。
秦孝公即位
公元前361年,秦獻公的兒子秦孝公即位。秦孝公這個人受中原文化的薰陶比較多,覺得要引進點先進的文化而且也不想光挨打了,於是下令求賢變法!秦孝公還是很有頭腦的,他想我打不過魏國,說明魏國比我秦國強大,我找個魏國混的不好的能人來幫我,不就能把秦國變的強大起來了麼,等我強大了,我再打你魏國,看你氣不氣。我不得不說,秦孝公的想法很超前啊,雖然在當前看來還是有一定的局限性。
「商鞅」的由來
商鞅聽說這件事了,決定跟秦孝公幹一番大事業,於是離開魏國去找秦孝公。其實商鞅不是魏國人,他是衛國人,注意這裡的衛是保衛的衛。他是衛國的貴族後裔,姓公孫,叫衛鞅或者公孫鞅,入秦後,打仗有功,把「商」這個地方封給他了,所以後來叫商鞅。
為什麼重點提一下是貴族後裔呢?因為在戰國時代老百姓是不能學習的,貴族才能學習,所以老百姓很難有翻身之日,現在咱們人人都能上學,這還是要感謝黨的。
你看人家商鞅這個「鞅」字起的也好,「革」「央」就包含了改革了。我猜這個名字有可能是他自己取的,他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受法家思想影響大,一心想改革,所以就給自己取了這麼個名字。哈哈,這都是我瞎猜的。
商鞅的兩次變法
商鞅在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和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進行了兩次變法,內容如下:
1,廢井田,開阡陌。
廢除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承認土地私有化,允許土地買賣,土地稅由國家統一收取。這跟美國的現行制度差不多啊,美國是不是跟商鞅學的,嘿嘿。私有制調動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是不是跟我們建國初期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點類似。再就是開荒地,有點開北大荒的意思。
2,廢除世卿世祿制,建立軍功爵制。
規定宗室貴戚中凡是沒有立軍功的人,不得列入宗室的屬籍。也就是說你雖然身為貴族,但是沒什麼功勞的話,也不能白吃白喝了。又根據軍功大小制定了尊卑爵制的等級,將秦國的爵位分為20級。功勞越大,爵位越高,賞賜越多。大夫以上的官,每一級還賜給一個「庶子」,「庶子」就是免費的服務員,閒的時候每個月要為地主無償服務六天,忙的時候就算了。一些地位低的有能力的貴族靠軍爵制升上去了,一些好吃懶做的貴族就沒法混日子了。這部分人是非常恨商鞅的。
3,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規定幹活幹的多的,收穫多的,就能恢復自由身,幹活幹的少的,收成少的就降為奴隸。大家幹活更積極了。家裡的男孩兒大了就得分家,不分家的稅收加倍。
4,推廣縣制和什伍連坐制。
整個秦國分為32個縣,每個縣設立縣令和縣丞,縣令是老大,縣丞是縣令的助力是老二。縣令直接對秦孝公負責,由秦孝公任免。這就是「扁平化管理」的雛形吧。中央直接管理地方,執行效率非常高。
五人為一伍,十人為一什。如果有一個人犯罪,他的親朋好友甚至鄰居都一同處罰。揭發他人的人受到的獎賞跟在戰場殺敵是一樣滴。不揭發的直接腰斬,這就太狠了。大家都互相揭發,沒有了親情和友情。
5,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太子犯了法,商鞅處罰了他的老師,後來太子的老師又犯了點事,商鞅就把他的鼻子給切了下來,氣的太子的老師半年沒出門。這也為商鞅今後被太子老師誣告埋下了禍根。
6,統一度量衡
這個應該是最為大家所熟知的,都知道秦在統一六國後,統一了度量衡,其實在沒統一的時候秦國自己就先統一了。中央制定統一的量器,發到全國各地,讓大家都按這個來。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釐米,一升約合現在的200毫升。
7,遷都鹹陽
把都城往東遷,其目的不言而喻啊,就是要向東擴張。
8,禁止私通外國,焚燒詩書,禁止遊說。
這一條不太好多說,反正就是控制老百姓的思想,省的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古代有句話叫「老百姓越沒文化,國家越強大。」這裡我只能說統治階級鼠目寸光!
商鞅的結局
商鞅不只是損害了貴族的利益,讓老百姓也很反感,法律太嚴了。秦惠文王即位後,第一件事就將商鞅車裂而死。因為嬴駟在當太子期間,屢次觸犯法條,商鞅還毫不留情的就處罰了太子老師,這讓太子懷恨在心。商鞅得知後,逃到了邊關。夜已經很深了,商鞅打算找一家客棧住宿,商鞅從家中匆匆逃出,沒有帶相關憑證,客棧的主人不敢收留他,並且聲稱,如果不遵守,就會實行商君的連坐懲罰。商鞅聽後,感慨萬分,自己制定的法令用在了自己身上,這也是成語「作法自斃」的由來。
商鞅逃到了魏國,但是魏國沒有接納他,商鞅不得已逃回他的封地,組織手下的士兵攻擊鄭國。秦惠文王知道後,下令討伐商鞅,商鞅兵敗後將他在黽池殺死,商鞅的屍體被帶回秦國。秦惠文王下令將商鞅屍體進行車裂。
史中人為鏡,史中事為師!我是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