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為什麼不愛種地?到處都是香腸、麵包樹,換你也懶得種地

2020-12-19 旅遊筆錄

近些年來,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喜歡去各處旅遊,極大地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於是,許多名氣不是很大的地方逐漸為人們所知,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開始被大家了解。提及非洲,想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這是個非常貧窮的地方,這裡的食物和水資源的匱乏,而且非洲天氣炎熱,蚊蟲太多。

其實這種印象太過局限性,其實非洲的礦產資源相當豐富,非洲反而有點地大物博的意思。有人問了,非洲人口數量位於世界第二,非洲的面積也位於世界第二,約三千多萬平方公裡的面積大概佔全球陸地面積的百分之二十,為什麼當地人不會通過耕田勞作來實現富裕的生活呢?

主要原因便得益於非洲豐富的自然資源,雖然非洲很多國家的經濟都比較落後,但是非洲的自然資源卻很多。首先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出口地便來源於非洲,其次,非洲臨海國家的海鮮產品也有很多,但是當地人卻很少捕撈以致於魚蝦泛濫。

什麼都有了,為何要努力?非洲人想吃肉去叢林逮雞捉捉豬,想吃素的,遍地都是野菜。他們的食物均來自於大自然的饋贈。非洲種植有大量結果實的樹,這些果實就足夠可以養活當地人了。其中分布較為廣泛的有兩種樹,一種叫做猴麵包樹,這種樹木的外形與我們經常見到的樹木有著較大的區別。它一般分布在南非、馬達加斯加等熱帶或者亞熱帶的非洲國家,其枝幹非常的粗壯,並且會長出巨大的果實。

如果把猴麵包樹的果實拋開,就可以看到像乾酪一樣的果肉,果肉常常會有一種酸酸甜甜的味道,就好似塗抹了奶油的麵包。猴麵包樹除了可供食用的果實,粗大的軀幹還會存儲大量的水分,對於當地的居民來說,猴麵包樹就好似天然的水箱。

第二種樹木便是香腸樹,這種樹木同樣擁有著較為粗大的枝幹,主要分布在非洲東部的烏幹達。它結出來的果實就好似又大又長的「香腸「,於是便有了」香腸樹「這一別稱。當然,果實的樣子像香腸,味道和香腸相比還是相差甚遠。不管是未成熟的還是成熟的,都會有一種甜甜的感覺。

此外,香腸樹的樹皮還可以作為藥材,據當地人說能夠治療皮膚病。由此可見,非洲大陸上的寶貝可真是多,非洲人靠著這兩棵樹基本上就可以解決溫飽問題,難怪他們不太喜歡種地呢?此外,非洲教育脫節,也是非洲人懶的原因。

相關焦點

  • 非洲特產麵包樹和香腸樹,出門就有吃的,難怪當地人不種地!
    聊起非洲,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都不會太好,因為非洲非常落後的,當然人最起碼的生活都不能保證,相信大家都看到過很多關於非洲的照片,當地的水資源匱乏,到處都是沙漠,人們的生活十分艱辛,小孩子都餓成了皮包骨頭的狀態,看起來非常可憐!
  • 怪不得非洲人不種地,背後的原因讓人羨慕,到處都是麵包樹香腸樹
    非洲自古以來就是動植物的繁衍之地,我們現在熟悉的番薯、辣椒、土豆、玉米等等都是從非洲引進的,可以說非洲給其他各大洲提供了非常豐富的物種資源。在非洲,你會看到各種千奇百怪的動植物,其中非洲的麵包樹和香腸樹就非常出名,大家都說非洲人比較懶,其實不是這樣,當你食物不夠時,在懶的人都會行動起來,因為肚子咕咕叫。
  • 看到非洲的麵包樹和香腸樹,才知道非洲人為啥不種地,是我也不種
    不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一個疑問,就是非洲土地這麼廣,除卻沙漠以外,還有很多適合種植的肥沃土地,為啥非洲人就是不種地呢?小編就經常會想到這個問題,但是在看到非洲當地的兩種樹之後,這個問題就不復存在了,非洲人不種地也似乎就成為了理所當然。
  • 難怪非洲人不種地,我不種本地的「麵包樹和香腸樹」
    然而非洲人並沒有很好地利用他,他們一般不願意耕種土地,一些中國人認為這是非洲人的懶惰造成的,其實,這也是一個方面。事實上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原因,那就是,即使他們不種地,他們仍然有食物吃,他們不擔心他們不吃什麼。
  • 為啥非洲人不種地,野外這一種樹,擱誰都不想種地
    就是因為非洲到處可以見到這樣的樹,因此人們才不去種地,就是因為隨便找一些果實就可以果腹,根本就不需要辛苦的勞作。▲非洲的麵包樹還有一種麵包樹,我們就比較熟悉了,這種這種樹結出的果實形狀和蛋糕房裡的麵包比較相似,都是圓錐形的。
  • 非洲人為啥不喜歡種地?專家:看看當地長的樹,換成你也一樣!
    看看當地長的樹,換成你也一樣。就比如說非洲的香腸樹和猴麵包樹,更是令世人都讚嘆是大自然的饋贈。這兩種植物可以在非洲的環境下自然生長,並不需要人工種植,其生長出來的果實不但可以食用,而且味道相當不錯。 02 香腸樹大約高6~12公尺,它的果實又粗又長,一個一個的垂在像繩子一樣的長柄下,看起來很像是掛在樹上的香腸,這種植物也就是因這個特別的外形而得名。香腸樹的果實「香腸」跟我們平日吃的香腸味道可大不一樣,它和大多數熱帶水果一樣,味道吃起來是甜的。而且它很特別的一點在於,不管香腸樹的果實成熟與否,它都可以食用。
  • 為什麼非洲人不喜歡農業?到處都是香腸和麵包樹,所以你不用種田
    因此許多不太出名的地方逐漸為人們所知,世界各地的風俗習慣也開始被人們所了解。說到非洲,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定是這是一個非常貧困的地方,這裡的食物和水資源都很稀缺,非洲很熱,蚊子太多了。事實上這種印象太有限了,實際上,非洲的礦產資源相當豐富,但是非洲有點地大物博的意思。
  • 難怪非洲人生活愜意,樹上就有麵包和香腸,哪裡還用幹活!
    但讓人不理解的是,現在的非洲卻是除了南極洲以外,發展最差的一個大洲。這其中有殖民者入侵帶來的影響,十五十六世紀的時候,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進入了封建社會,但只有非洲和拉丁美洲依然處於原始的部落時代。現如今,非洲經濟發展很快,但這裡依然生活著許多原始部落,他們依然堅持著非常古老的狩獵和採集生活,似乎很滿意這種生活狀態。
  • 非洲一種「特別」的樹,一棵樹能養活一家人,難怪非洲人不種地
    他們沒有足夠的金錢,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同樣因為沒辦法大規模的種植,最後導致生活在貧民區當中的人,大多數都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而在現實的逼迫之下,人類總是要儘可能地想辦法來填飽肚子才行。不過,非洲一種「特別」的樹,一棵樹能養活一家人,也就是靠著這棵樹,讓不少的非洲人度過了艱難的日子。
  • 非洲人真的到了必須吃土的地步嗎?為何不耕作,這幾點原因告訴你
    但是對於非洲人來說這種土餅是非常有營養的,有些時候為了更加美味,他們還要在土餅中加上芝麻之類的,提升土餅的口感。有些人也比較疑惑,大家都知道非洲的經濟發展並不是特別的好,但是真的到了一個連飯都吃不起,必須吃土的地步嗎?
  • 非洲人連飯都吃不上,為何還不願種地?當地人:你看地上都長得啥
    據糧農組織會同其他國際組織聯合發布的《全球糧食危機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底,全球55個國家和地區有1.35億多人目前處於重度糧食不安全狀況,其中50%以上位於非洲,光是南非的16個國家中,就有4500萬人口面臨著嚴重的糧食威脅。而今年的病毒以及蝗災無疑是讓原本就嚴重的糧食危機更加雪上加霜,鋪天蓋地的蝗蟲吞噬了非洲那原本就不多的糧食。
  • 為何非洲大部分都比較懶惰呢?看看隨處可見的麵包樹,便明白了
    事實上非洲的自然條件是非常優越的,有著大量的肥沃的土地,如果發展農業的話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讓人大跌眼界的是整個非洲都是非常的落後,這其中除了無法抵抗的自然災害以外,那就是他們太過懶惰。因為不發展農業的話,他們還可以發展礦業,非洲同樣儲藏著大量的黃金和礦產資源,可惜的是在擁有這麼多豐富資源的情況下,仍然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
  • 除「麵包樹」外,非洲還出現「香腸樹」,中國遊客卻不敢嘗試!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處旅行。他們有些人甚至喜歡去一些地方冒險,體驗比較危險刺激的旅遊項目,像蹦極、漂流等。還有部分人喜歡出國遊玩,去比較陌生的國家,感受不同的異國風情。中國人遊玩的範圍很大,他們有時還會去遙遠的非洲。
  • 猴麵包樹在非洲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
    對於非洲一些地區的人來說猴麵包樹稱之為「生命之樹」一點都不為過,因為,這種樹在關鍵的時候確實是能夠救很多人的命。那麼,這種樹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從外觀上看,猴麵包樹的高度都在5米以上,最高不超過30米,它的樹幹巨粗,而且其樹幹隨著其年齡增長,目前在非洲最古老的猴麵包樹樹齡已經超過了2000年。上面我們說過,猴麵包樹的樹幹內像麵包一樣鬆軟,這也預示著它是沒有年輪了,所以科學家們判斷它的年齡只能通過同位素測量法。猴麵包樹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說猴麵包樹是生命之樹絕非空穴來風,而是有依據的。
  • 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將來農村誰種地?
    目前我國確實存在「70後」不願種地,「80後」不會種地,「90後」不提種地的這種說明。現在農村地區大部分種地的人都屬於中老年人,而絕大多數年輕人則選擇外出打工。有的年輕人覺得在外打工要比在家種地賺的錢多,還有的年輕人不願意待在農村的原因是覺得沒有大的發展,但不管是哪種原因,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種地的人確實要比以前少得多。大多數的年輕人對於種地來說都沒有什麼清楚的概念,甚至都很少提到種地的事情。
  • 你看看地上長的啥就明白了
    餅裡夾雜著大量的細沙、顆粒物和雜質,光是看著就難以下咽,但對於非洲人來說,這卻是不可多得的營養品。為了改善口感,非洲人會在土餅中加青菜、土豆、芝麻等其他食材,再將餅曬乾,方可食用。 這不禁令人疑問,難道非洲真的窮得連飯都吃不飽,只能淪落到吃土的地步嗎?
  • 《華夏人生》怎麼種地 種地技巧教學
    導 讀 華夏人生是一款沙盒生存遊戲,遊戲的很有意思,玩家會經歷各種古人的生活,從最開始的原始人,到後來的各種時期,其中就有農耕時期,玩家一進入農耕時代就要開始種地了
  • 農業心聲:農民不願種地?扯蛋!不是不願種,是種地「活不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以前在農村,要是誰家地多,就很有面子,甚至感覺這家就是有錢人。雖然大家收入水平都差不多,但俗話說「家裡有糧心中不慌」,最起碼吃飯不發愁。很多地少的農民,都希望自家能多有幾畝地,縱然以後幹活更辛苦了,但卻有動力。如今情況不一樣了,現在農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種地失去了興趣,而且也不會種地。很多老農民說「70後不願、80後不會、90後提都不提」,這種怪象不是一個村存在,幾乎村村都有這種情況。國家也看到這個問題,並且對農村土地開展確權,提高了土地價值,而且種地還給不少補貼。
  • 華夏人生怎麼種地 種地技巧和工具介紹
    華夏人生是一款沙盒生存遊戲,遊戲的很有意思,玩家會經歷各種古人的生活,從最開始的原始人,到後來的各種時期,其中就有農耕時期,玩家一進入農耕時代就要開始種地了,因為在野外獲得食物不穩定。那麼關乎玩家生存的種地應該怎麼種呢?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種地的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長治神谷:讓「會種地」變「慧種地」
    長治神谷」農合區域公用品牌合作社讓「會種地」變「慧種地」「眼下,「面朝黃土背朝天」耕作場景在許多地方已成為歷史。走進沁縣利沁農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種地出現新變化:「新農具」登場,無人機飛翔,合作社種田越來越輕鬆;新技術落戶,用上「雲」科技、大數據,讓傳統農業變「智慧農業」;新農民湧現,盯著市場看、瞄著市場幹、圍著市場轉、跟著市場變,廣闊田野呈現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