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個國家的通貨水平,其實可以從貨幣的面額來看,通常情況下貨幣面額越大,說明這個國家的通貨膨脹越高,相反如果一個國家貨幣面額仍然有幾分幾毛,那說明這個國家的通貨水平相對是比較低的。
目前美國仍然有美分在流通,比如在一些超市裡面,有些物品只需要幾十美分,由此可見,美國的總體通貨水平相對是比較低的。
對於這點,我們也可以從美國過去幾十年的CPI以及 M2佔GDP的比重來看一下。
比如下圖是從1960年到2019年中美兩國CPI的對比情況。
可以看出從1984年開始,美國的總體通貨膨脹率相對是比較低的,特別是從2001年開始,大多數年份美國的GDP都低於3%,平均下來只有2.5%左右,這個通貨水平相對是比較低的。
下圖是中美兩國m2佔GDP比重的走勢圖。
從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出,從1960年到2019年,美國m2佔GDP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5%左右,雖然最近幾年有所增長,但增速相對來說是比較慢的,目前美國m2佔GDP比重大概是92%左右,這個比例跟其他國家相比相對是比較低的。
那為什麼過去幾十年美國能夠保持這麼低的通貨水平呢?這裡面我覺得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貨幣發行的獨立性。
通貨膨脹水平高低,其實跟兩個方面有關,一個是市場的物品供應,還有一個就是貨幣的發行量。
正常情況下,如果貨幣發行的增速跟GDP增速保持一致,那麼就不會出現太高的通貨膨脹。
而美國的貨幣發行相對是比較獨立的,目前美國貨幣的發行大權掌握在美聯儲的手中,而美聯儲是一家私人機構,它不受到美國政府或者其他機構的影響,所以美聯儲在決定發行貨幣的時候,會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發行多少貨幣,而不是聽從政府,這樣就可以確保他們在貨幣發行上具有很大的獨立性,因此不會亂發貨幣。
第二、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
美元作為全球通用的貨幣,目前全球有超過40%的貿易往來用美元結算,而且在各個國家的外匯儲備當中,美元佔有很大的比重。
而大家之所以相信美元,不僅僅是因為美國整體實力比較強大,更關鍵的是相對於其他國家的貨幣來說,美元是比較穩定的,大家持有美元不會出現那麼大的貶值導致出現較大的損失。
假如未來某一天美國濫發貨幣導致美元貶值了,我相信美元的信用地位就會受到影響,到時一旦很多國家不使用美元,那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就受到很大的挑戰。
所以為了鞏固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在貨幣發行方面是相當克制的,不僅美聯儲在貨幣發行上嚴格控制,就連美國政府想通過發行國債來換取美元,也有很嚴的審核流程。
目前美國政府主要通過發行債券來換取美元,但是發行債券並不是政府隨便說發就發,而必須通過國會來審批,如果國會認為政府沒有必要發行這個債券,那政府的債券就不會獲得通過。
而美國國會的一些成員大多都是一些金融機構或者其他集團的代言人,因此他們也不願意看到美國濫發貨幣,導致他們的財富縮水。
因此不論是從美國一些利益集團的角度來考慮,還是從鞏固美元貨幣的穩定來考,美國都不敢亂發貨幣。
第三、美聯儲嚴格的貨幣政策。
目前美聯儲有多種貨幣手段,其中最常見就是加息或者降息,但是美聯儲在選擇加息或者降息的時候,並不是看美國經濟的發展情況,最關鍵的是要看物價水平以及就業水平兩個數據。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美國政府跟美聯儲打架,比如川普就經常要求美聯儲降息,但是美聯儲壓根就不聽,美聯儲會執行獨立的貨幣政策,當他們認為市場貨幣供應過多的時候,就會採用加息將貨幣回籠,而當他們認為市場有可能出現通貨緊縮的時候,就會通過降息來釋放更多的貨幣來平衡物價與貨幣供應的關係。
正因為美聯儲這種嚴格的貨幣政策,所以美元總體跟物價水平的關係是比較穩定的。
第四、美國可以輸出通貨膨脹。
美元作為一種世界通用貨幣,不僅僅在美國流通,而是在全球各國流通,也就是說美國發行出來的貨幣除了在美國消化之外,還會流向全球各地,所以即便美元發行貨幣量比較大,也不會造成太大的通貨膨脹,因為美國完全可以通過輸出美元來達到消化通貨的目的。
比如美國缺錢用了,他們就可以通過發行國債來回收美元,把國內以及國際上的一些美元回收回來,然後再利用這些美元去向全球各國購買物資,這意味著他們不用發行太多的貨幣,就可以採購大量的物資,這也是美國物價可以長期維持在一個較低水平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