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時期,大批的漢人源源不斷地將文化傳輸到日本,其中漢朝皇室後裔,更是人才濟濟,甚至在日本政治文化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尤其是日本的丹波氏,受命掌管日本醫藥機構長達千年之久,撰寫了日本宮廷醫藥典籍——《醫心方》,在日本醫藥界廣受讚譽,享有極高的地位,一直為後人所景仰。
而丹波氏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漢醫學家丹波元簡曾經在《素問識》的序言中明確承認這一點,自訴漢名為劉蕆庭。他們在異國他鄉揚名立萬的故事也堪稱是一代傳奇。政治避難遠渡重洋丹波氏的故事要從他們的祖先也就是劉邦的後裔漢獻帝--劉協說起。
公元220年,曹丕逼迫劉協退位,風雨飄搖,禮崩樂壞的東漢終於滅亡。漢獻帝劉協退位後被降為山陽公,他從此隱居山林,成為了一名郎中,和皇后夫婦兩人粗布麻衣,救治百姓不收報酬,被當地百姓譽為"龍鳳醫家"。
因為有感於政局動蕩,權謀詭譎,他在臨終前還特意囑咐子孫後代不要入仕,而是做個大夫造福一方百姓,後人聽從他的囑託世代行醫。
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劉協的四世孫劉阿知有感於時局動蕩、民不聊生,他認為:"我久在此地,恐有覆滅之禍,聞東國於日本,有聖天子"所以決定率領家族遠渡重洋到倭國也就是現在的日本躲避戰亂。
日本當時的應神天皇給予了劉知幾等族人相應的優待,幫助他們在日本安定了下來,這些移民也為當時的日本帶來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和文化。
潛心醫術,得以重用
劉知幾家族及隨從遷到日本之後,被當地人成為"渡來人"依舊沿襲家族世代行醫的傳統,潛心研究醫術,永觀二年(984)撰寫了《醫心方》三十卷,是日本第一部醫藥典籍。為惠及世人,他們將這本醫術獻給了天皇。
這本書在當時醫學比較落後的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極大地推動了醫學的發展進程,劉知幾家族因此也被日本醫學界所推崇。花山天皇為了表彰他們所做出的的貢獻,就賜劉知幾家族丹波姓,並授命他們成為宮廷之中的侍醫。
不僅如此,丹波家族千百年來人才輩出,名望世增,甚至遠播海外。後代雅忠還著有《醫略抄》,曾經為天皇治病而受到封賞和重用。
高麗王妃因患病遣使船攜國書到日本,想要用重金請求雅忠出診,然而日本國不允許,回書道"扁鵲何入雞林之雲"以扁鵲來代指雅忠,足見雅忠在日本的名望之高。
丹波家族也因此把持日本醫藥界數年,在日本成為和張仲景、孫思邈齊名的醫者,在日本醫藥界享有最高地位,許多掛著 "丹波氏"家族牌子的醫藥都被視為皇家御藥。
更重要的是,丹波家族不僅著書立說惠及後世,他們還開設醫館,延請醫術精湛者來醫館講學,摒除門戶之見,博採眾長,更加快了醫術的發展和在日本的推廣,這不得不說是功在千秋了。
此外,中國移民還在日本演化出許許多多的家族,例如高橋氏、波多野氏、坂上氏等都是漢高祖劉邦的後裔,他們在日本的歷史上各自佔據了重要的位置,為日本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讓後人不得不感慨歷史的奇妙。
不忘先祖,返鄉尋根
在當時,這些中國移民雖然為了更好地融入日本都改稱日本姓氏,但他們並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和歷史,在日本修建了"劉阿知宮"作為紀念,他們也通常都有自己的漢名,就例如上文提到的丹波康賴;他們還會修習漢文,並且用古文字來編撰醫書。
這一方面,是因為古代的日本,曾經多次成為中國的附屬國,所以相應的,丹波家族認為自身來自具有燦爛文化和悠久歷史的中國,自豪於自己正統漢室的身份,所以希望銘刻家族歷史和榮耀並永遠地傳承下去,因而他們選擇用漢字來著書立說。
另一方面,當時的日本語仍舊大量沿用中國古文字,學習漢字成為貴族子弟的專利,所以世代為官的丹波家族也更加熟悉和傾向於漢字這一體系。所以,丹波家族編寫的《廣惠濟急方》、《醫學平言》、《醫心說》等作品成為日本文化史上寶貴的文化財富。
正是因為這些古代醫術都用中國古文字書寫,隨著歷史的流逝,古文漫滅,能讀懂這些醫書的人也越來也少,而中國更是因為戰亂頻繁,許多典籍著作都毀於戰火,古文字的傳承更是面臨斷絕。
所以,兩國通過多方文化交流,各自彌補追溯曾經的文化源流,日本這些用古文字書寫的醫書更是成為我國補足文化史的重要依據和財富。
至今,在日本九州福岡仍然有"漢太公廟"供奉著世世代代的家譜,並定期舉行祭祀,日本國內的劉邦後裔還曾特意從日本來華為祖先劉邦察陵,以求認祖歸宗。
花開兩朵,同根同源
誰能想到掌控日本醫藥機構上千年歷史的,正是劉邦家族的後裔呢?丹波這一家族雖然歷時千年,已經完全融入日本,但很令人欽佩的是,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血脈根源,這也充分顯示了炎黃子孫和中華文化的凝聚力。
流傳到今天,這一家族仍然在各個方面佔據著重要地位,他們堅持中醫文化,與中國國內的中醫互為犄角,遙相呼應。要知道,在世界範圍內,中醫的合法地位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認可,西方醫學界認為中醫毫無科學依據,所以百般抵制中醫文化,我國的中醫事業發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挫折。
儘管有諸如藿香正氣水、牛黃解毒片等藥物流傳於世,但受西方文化的影響,許多年輕人也錯誤地認為中醫並無療效。而日本的丹波家族在中醫事業上的不懈努力,使得日本國內對於中醫的認可度極其高,使得中醫在異國他鄉一直得到延續和繁榮,更因此支援了本國的中醫事業。
如今,日本中醫藥廠高達200多家,從事中醫事業的醫生高達10萬餘人,而絕大多數的日本人也承認中醫對治療慢性病有效。日本中醫藥物,如治療頭痛發熱的葛根湯、治療咽喉腫痛的龍角散、還有根據古六神丸改制的救心丸等等都在日本各大藥房隨處可見。
日本丹波家族所做出的成績實在是令人欣慰,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優秀的中醫文化更推動了中醫文化的延續發展,中日兩國的中醫可謂是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同根同源,共同發展,而我們如今也要衷心地感謝這一隻劉邦後裔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歷史雖然無情,湮滅多少璀璨的文化,但中華民族依舊憑藉著自己的頑強意志和進取精神不斷地傳承經典、開拓創新,所以中華文化一直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而不倒,中國也成為唯一傳承至今的古國文明,這也有賴於無數個像丹波氏這樣的家族,不忘初心,不忘根本,為傳承中華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為豐富世界文化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