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把國號改為"清"開始算起,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遜位,清朝一共經歷了276年的歷史。而若從1644年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開始算起,清朝也統治中原長達268年。
在這200多年的歷史中,清朝一共出過12位皇帝,而乾隆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或許他的功業比不上祖父康熙皇帝,甚至也不如他的父親雍正皇帝,但乾隆卻是整個清朝歷史上,在民間留下最多傳奇故事的皇帝。
2015年,一位自稱乾隆後裔的男子,手上戴著一枚乾隆皇帝曾經佩戴過的玉扳指突然現世,吸引了眾多文物愛好者的目光。那麼,究竟這枚玉扳指是否真是乾隆遺物?這名男子的真實身份又是誰呢?
帝國滅亡,皇室後裔風流雲散
眾所周知,在中國近代,由於清朝的落後無能,中國飽受敵軍的侵略,有識之士紛紛揭竿而起,以推翻清政府為己任。1911年,戰爭爆發,全國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反清運動。1912年2月,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發布退位詔書,清朝正式宣告滅亡。
清朝雖然亡了,但在清朝統治期間,幾百年不斷繁衍生息的清朝皇室,卻不可能全都退回山海關外,面對當時社會上普遍的反清情緒,這些皇族後裔不得不改頭換面,藏入民間。在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權後,這些"愛新覺羅"們有的從商,有的從文,紛紛開始自謀生路。
在清代,除了皇族愛新覺羅,還有其它八大貴族,在清朝滅亡後,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這些人統統改換了姓氏,如佟佳氏改姓佟、童,瓜爾佳改姓關,富察氏改性傅,那拉氏改姓那等,而愛新覺羅則取滿文原意,改姓金。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各民族之間和諧共處,才有越來越多的滿人又改回了原姓。褪去了所謂"皇族"的光環,大部分清朝皇室後裔都甘於平凡,做一個普通百姓,也有很多滿族後裔,在新時代時在別的領域獲得成功,如大家所熟知的演員、歌手,有好幾位都是滿族人。
不過在這其中也有特例,近幾年有不少人為了吸引眼球,自稱清朝皇裔,剃髮留辮,其中真真假假,令人難以分辨。例如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在中國臺灣地區曾經一下子冒出三個"愛新覺羅·溥任"。
而事實上,溥任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當時還好好地生活在北京,在臺灣出現的三個自然都是假的,目的只是為了招搖撞騙。
而在浙江,曾經也出現過一個叫做溥儇的人,自稱是清末攝政王載灃的私生子,但最後經過查證,證實"查無此人",這個溥儇同樣是一個騙子。
吉林祭祖,價值上億"乾隆玉扳指"成功搶鏡
為了杜絕社會上假冒愛新覺羅的騙子,一些正宗的清朝皇裔開始思考對策,最後決定定期到滿族的發源地東北舉行祭祖活動,既能紀念祖先,也能確認身份。
在2015年的4月25日,由吉林市滿族聯誼會的會長愛新覺羅·恆紹牽頭,一眾愛新覺羅子孫齊聚吉林省吉林市,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祖活動。
不過在這次祭祖儀式上,最吸引人的不是這些皇族後代,而是恆紹佩戴的一枚玉扳指,在整個祭祖儀式上,人們的目光不斷地追隨著它,探究它的來歷。
眾所周知,滿族人發源於白山黑水之間,嚴酷的自然環境讓他們練就了一身出眾的騎射本領,而扳指就是在射箭時戴在拇指上,用來扣住弓弦以便拉箭的工具。不過在清朝入關之後,八旗子弟迅速淪陷在中原的花花世界裡,武備廢弛,扳指也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裝飾品,彰顯貴族身份。
事實上,經文史專家研究,清代的貴族對於服裝配飾十分講究,除了手上戴的扳指,全身上下還要佩戴荷包、玉佩、眼鏡囊、絛帶等等,可謂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在當時的北京城,不戴上一件上好的扳指,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
恆紹佩戴的這枚玉扳指,一出場就吸引了眾多眼球,後來經過文物專家的鑑定,確認乃是乾隆時期的文物,價值在上億以上。這一消息立刻在文物圈引發了轟動,人們對於恆紹的身份也更加好奇,畢竟一般的皇族後人,不可能擁有如此珍貴的文物。
文物專家們找到恆紹,提出將這枚乾隆玉扳指上交國家的請求,恆紹沒有明確回答,而是發揮了滿族人一貫熱情好客的特點,請這些文物專家們吃好喝好,在酒酣耳熱之際,才用6個字緩緩道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皇帝後裔。"
乾隆7世孫不願割愛,稀世之寶乃是家傳之物
雖然恆紹話中沒有明確拒絕的意思,但這些文物專家們,又豈會聽不出他的弦外之音呢?恆紹的意思,他是乾隆後人,而這枚乾隆時期的玉扳指正是家傳之物,因此他絕不可能放棄,否則豈不成了家族的罪人?
得到了恆紹隱晦的答覆後,專家們只能遺憾離開,後來經過查證,恆紹確實是乾隆皇帝的7世孫,得到這枚玉扳指是屬於合法繼承。
按照2002年國家頒布的《文物保護法》中的有關規定,恆紹依法繼承文物是合法行為,專家們也不能強迫他上交。
在文物專家們造訪之後,恆紹藏有乾隆玉扳指的消息越傳越廣,不少文物愛好者紛紛從全國各地趕來,想要一睹為快,而恆紹也並不藏私,但凡有客人上門,都會熱情招待,然後拿出這枚家傳玉扳指和同好一起品鑑。
不過在不久之後,恆紹族中的一位愛新覺羅的長老找上門來,和恆紹進行了一番懇切的長談。由於談話時沒有外人在場,誰也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麼。
不過在這次談話之後,恆紹一改之前有些張揚的作風,把玉扳指收了起來,此後除了祭祖之時,便再也看不見他佩戴這枚家傳扳指了。
對於恆紹拒絕了文物專家的行為,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只有上交給了國家,才能更好地保護這件珍貴的文物,也有人認為對於恆紹來說,這枚玉扳指代表著一種家族文化的傳承,歷史的記憶,是不能等同於一般文物的,因此不願上交情有可原。無論如何,在法律層面,恆紹持有這枚玉扳指是合法的,既然如此,應該尊重當事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