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戴著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建議他上交,恆紹:我是皇帝後裔

2021-01-19 孤風婉史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從公元1636年,清太宗皇太極把國號改為"清"開始算起,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遜位,清朝一共經歷了276年的歷史。而若從1644年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開始算起,清朝也統治中原長達268年。

在這200多年的歷史中,清朝一共出過12位皇帝,而乾隆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或許他的功業比不上祖父康熙皇帝,甚至也不如他的父親雍正皇帝,但乾隆卻是整個清朝歷史上,在民間留下最多傳奇故事的皇帝。

2015年,一位自稱乾隆後裔的男子,手上戴著一枚乾隆皇帝曾經佩戴過的玉扳指突然現世,吸引了眾多文物愛好者的目光。那麼,究竟這枚玉扳指是否真是乾隆遺物?這名男子的真實身份又是誰呢?

帝國滅亡,皇室後裔風流雲散

眾所周知,在中國近代,由於清朝的落後無能,中國飽受敵軍的侵略,有識之士紛紛揭竿而起,以推翻清政府為己任。1911年,戰爭爆發,全國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反清運動。1912年2月,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發布退位詔書,清朝正式宣告滅亡。

清朝雖然亡了,但在清朝統治期間,幾百年不斷繁衍生息的清朝皇室,卻不可能全都退回山海關外,面對當時社會上普遍的反清情緒,這些皇族後裔不得不改頭換面,藏入民間。在失去了政治上的特權後,這些"愛新覺羅"們有的從商,有的從文,紛紛開始自謀生路。

在清代,除了皇族愛新覺羅,還有其它八大貴族,在清朝滅亡後,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這些人統統改換了姓氏,如佟佳氏改姓佟、童,瓜爾佳改姓關,富察氏改性傅,那拉氏改姓那等,而愛新覺羅則取滿文原意,改姓金。

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後,在新的社會環境下,各民族之間和諧共處,才有越來越多的滿人又改回了原姓。褪去了所謂"皇族"的光環,大部分清朝皇室後裔都甘於平凡,做一個普通百姓,也有很多滿族後裔,在新時代時在別的領域獲得成功,如大家所熟知的演員、歌手,有好幾位都是滿族人。

不過在這其中也有特例,近幾年有不少人為了吸引眼球,自稱清朝皇裔,剃髮留辮,其中真真假假,令人難以分辨。例如在上個世紀90年代,在中國臺灣地區曾經一下子冒出三個"愛新覺羅·溥任"。

而事實上,溥任是末代皇帝溥儀的弟弟,當時還好好地生活在北京,在臺灣出現的三個自然都是假的,目的只是為了招搖撞騙。

而在浙江,曾經也出現過一個叫做溥儇的人,自稱是清末攝政王載灃的私生子,但最後經過查證,證實"查無此人",這個溥儇同樣是一個騙子。

吉林祭祖,價值上億"乾隆玉扳指"成功搶鏡

為了杜絕社會上假冒愛新覺羅的騙子,一些正宗的清朝皇裔開始思考對策,最後決定定期到滿族的發源地東北舉行祭祖活動,既能紀念祖先,也能確認身份。

在2015年的4月25日,由吉林市滿族聯誼會的會長愛新覺羅·恆紹牽頭,一眾愛新覺羅子孫齊聚吉林省吉林市,舉行了一次盛大的祭祖活動。

不過在這次祭祖儀式上,最吸引人的不是這些皇族後代,而是恆紹佩戴的一枚玉扳指,在整個祭祖儀式上,人們的目光不斷地追隨著它,探究它的來歷。

眾所周知,滿族人發源於白山黑水之間,嚴酷的自然環境讓他們練就了一身出眾的騎射本領,而扳指就是在射箭時戴在拇指上,用來扣住弓弦以便拉箭的工具。不過在清朝入關之後,八旗子弟迅速淪陷在中原的花花世界裡,武備廢弛,扳指也逐漸演變成了一種裝飾品,彰顯貴族身份。

事實上,經文史專家研究,清代的貴族對於服裝配飾十分講究,除了手上戴的扳指,全身上下還要佩戴荷包、玉佩、眼鏡囊、絛帶等等,可謂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在當時的北京城,不戴上一件上好的扳指,都不好意思出門見人。

恆紹佩戴的這枚玉扳指,一出場就吸引了眾多眼球,後來經過文物專家的鑑定,確認乃是乾隆時期的文物,價值在上億以上。這一消息立刻在文物圈引發了轟動,人們對於恆紹的身份也更加好奇,畢竟一般的皇族後人,不可能擁有如此珍貴的文物。

文物專家們找到恆紹,提出將這枚乾隆玉扳指上交國家的請求,恆紹沒有明確回答,而是發揮了滿族人一貫熱情好客的特點,請這些文物專家們吃好喝好,在酒酣耳熱之際,才用6個字緩緩道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皇帝後裔。"

乾隆7世孫不願割愛,稀世之寶乃是家傳之物

雖然恆紹話中沒有明確拒絕的意思,但這些文物專家們,又豈會聽不出他的弦外之音呢?恆紹的意思,他是乾隆後人,而這枚乾隆時期的玉扳指正是家傳之物,因此他絕不可能放棄,否則豈不成了家族的罪人?

得到了恆紹隱晦的答覆後,專家們只能遺憾離開,後來經過查證,恆紹確實是乾隆皇帝的7世孫,得到這枚玉扳指是屬於合法繼承。

按照2002年國家頒布的《文物保護法》中的有關規定,恆紹依法繼承文物是合法行為,專家們也不能強迫他上交。

在文物專家們造訪之後,恆紹藏有乾隆玉扳指的消息越傳越廣,不少文物愛好者紛紛從全國各地趕來,想要一睹為快,而恆紹也並不藏私,但凡有客人上門,都會熱情招待,然後拿出這枚家傳玉扳指和同好一起品鑑。

不過在不久之後,恆紹族中的一位愛新覺羅的長老找上門來,和恆紹進行了一番懇切的長談。由於談話時沒有外人在場,誰也不知道他們說了什麼。

不過在這次談話之後,恆紹一改之前有些張揚的作風,把玉扳指收了起來,此後除了祭祖之時,便再也看不見他佩戴這枚家傳扳指了。

對於恆紹拒絕了文物專家的行為,也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只有上交給了國家,才能更好地保護這件珍貴的文物,也有人認為對於恆紹來說,這枚玉扳指代表著一種家族文化的傳承,歷史的記憶,是不能等同於一般文物的,因此不願上交情有可原。無論如何,在法律層面,恆紹持有這枚玉扳指是合法的,既然如此,應該尊重當事人的選擇。

相關焦點

  • 乾隆七世孫戴上億玉扳指,專家讓其上交,他回6字讓專家無話可說
    看過一些宮廷影視作品的人應該都知道扳指,如果放在清朝社會,扳指是社會地位很高的人才佩戴得起的。曾經,專家在一位乾隆後裔的手中發現了一枚扳指,並且勸其上交,乾隆後裔說了六個字讓專家說不出話了。這位乾隆後裔名叫愛新覺羅·恆紹,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是乾隆的七世孫。
  • 他手戴乾隆的扳指,專家要求歸還,他6的個字讓專家噎住
    而古代皇室的傳家之寶往往也具有著無可比擬的價值,比如:一國之君的扳指。曾經有一個男子手帶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要求歸還,他6個字讓專家噎住。 在專家要求他歸還的時候,他卻說出了6個字:這個是祖傳的。他的這番回答使得專家傻眼了,他們無話可說。要說到乾隆的扳指,那肯定是留給他的後代的,為什麼會落在這個男子的手裡呢?
  • 他自稱乾隆後人,戴著2億的祖傳戒指,拒絕專家上交的請求
    他自稱乾隆後人,戴著2億的祖傳戒指,拒絕專家上交的請求文/禮運暖天下大家都知道,愛新覺羅是我國清朝皇家的姓氏,在滿清王朝滅亡後,愛新覺羅族的人基本上都改名換姓,隱居各地,以至於現在極少聽到有愛新覺羅姓的人
  • 他戴著價值3億的戒指,專家要求其上交,亮出身份後現場一片死寂
    比如說一個叫做愛新覺羅恆紹的人就曾經戴著價值3億的戒指上了這個節目,並且還引起了一番轟動。因為鑑寶專家在對這枚戒指進行鑑定的時候發現,該戒指屬於乾隆的收藏品,之前紐約拍賣會曾經拍賣過一款類似的戒指,最後成交價格達到了3億美元。所以,當時也有不少專家要求愛新覺羅恆紹將這枚戒指上交。但是面對這些專家的要求,愛新覺羅恆紹直接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更是讓現場一片死寂。
  • 河北男子戴著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力勸上交,男子霸氣回應
    任何遺留下來的文物的價值都是非常昂貴的,尤其是皇帝使用的私人物品。與皇帝的個人服裝相比,皇帝戴的扳手手指更珍貴。我想每個人都還記得《步步驚心》年王子和皇帝穿的扳指。起初,扳指並不是皇家物品,普通的顯貴也可以享用。
  • 小夥手帶「乾隆」寶戒,自稱是乾隆嫡系後裔,專家:將寶戒上交!
    ——戴爾·卡耐基 現如今很多的清宮劇都在熱播,比如如懿傳,甄嬛傳等等,這些清宮劇裡面無非就是雍正和乾隆的朝代。而乾隆他是清朝裡面很出名的皇帝,他一生功過都被人們所了解到,而他風流多情的性格,人們也是略知一二,因此我們也知道他的子孫後代肯定很多。
  • 乾隆7世孫愛新覺羅·恆紹,在吉林身穿皇帝龍袍祭祖,你怎麼看?
    二、乾隆後裔的出現 如今,大清王朝已經完全成為過去,關於它的歷史已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目前而言,中華大地上更無高低貴賤之分,但在吉林,卻有一人身穿皇帝龍袍進行祭祖,他就是乾隆的七世孫愛新覺羅·恆紹。 據悉,恆紹的確是乾隆真正的嫡系後裔,也就是大清王朝皇族後裔。
  • 乾隆七世孫,祖上留下秘籍成為其生活來源,生活頗具皇家儀式感
    今天說的這位就是乾隆的七世孫。康乾盛世達到了清朝的頂峰,而後的皇帝雖然勤政,但貢獻相對已無往日輝煌。他是乾隆的七世孫,生於1958年。對於自己的皇家身份,雖不值得炫耀,但足以使其自豪。對於他而言,他自認為有皇室成員的高貴氣息,而面相也存有帝王之相。只是可惜清朝已經滅亡,否則可能如聖祖康熙帝一般幹一番大事,他就是愛新覺羅恆紹。
  • 大清覆滅已108年,乾隆7世孫至今仍穿龍袍祭祖,還活在夢裡?
    根據家譜的推測,這個名叫恆紹的人應該為乾隆的七世孫。這麼多後代子孫看來,這應該也算是比較高的一個輩分了,他也從來不忌諱這樣的身世。如果自己過得比較好,那也算是為自己的祖先增光添彩了。在平時的生活中,他吃飯用的碗是景德鎮的琺瑯彩,他喝茶用的茶具是龍泉青瓷,隨隨便便一件東西都是幾十萬。
  • 乾隆為之賦詩50多首的玉扳指,才不是個簡單裝飾品!
    其實,玉扳指本質上,並不是裝飾的配飾,而是一個必須古代男子射箭時的保護工具。扳指,又叫諜(se),《說文·韋部》載:「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箸右巨指。」扳指,最初是指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
  • 清代帝王為何偏愛玉扳指,扳指價值真的很不菲
    而到了後來他們成功建立了清朝,扳指就成為了一種地位的象徵。到了後來,皇帝也會把它給獎賞給有功的大臣們。按照它作為戒指的意義來說,戴在手上有著警戒的意思如果想要勸別人進行戒菸,酒,色等都可以把扳指送給他。扳指它也有很多特別的含義,比如表達兄弟齊心,如果是夫妻兩人各佩戴一枚扳指,也可以表示他們感情很好夫妻之間非常和睦。
  • 村民撿到國寶級文物,價值過億,專家要求上交,獲獎狀一張
    劉定全腳踩在泥沙中,一踩就踩到了一塊堅硬還有些稜角的東西,他在泥沙中掏了一陣,挖出了一個被黃泥巴裹住的疙瘩,隱隱還能看到一點金色。出於好奇,劉定全就細細的清洗了自己撿起來的這件東西,一洗才看清這它的樣子。四四方方的底座上,趴著一隻烏龜,金光閃閃,底下還刻著字。「撿到寶貝了」,他心想,一邊還在自己心裡感謝祖宗,祖墳冒青煙了,才撿到金子。
  • 河南老農一祖傳金碗,專家鑑定建議上交卻遭拒絕,最終結果怎樣?
    雖然說王朝的更替對於一些原王朝的人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就像是南唐後主李煜那樣,他是一個末代的皇帝,是一個非常好的詩人,但卻不是一個好君主。在他的名詩《破陣子》中有一段感慨,非常的讓人銘記於心,:"四十年來家國,三千裡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幹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
  • 河北老漢家中發現明朝聖旨,專家建議上交,遭到老人拒絕
    有著特別悠久的歷史,隨後專家便建議老人將這件文物上交,但是卻受到了老人的拒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老人在空閒的時候,就會給自己的家進行一次大的清理,而且在清理的過程中,就會將自己家中的物件一個一個仔細的進行整理,隨後再將其進行仔細的保管。
  • 徵集路名候選名稱(市民推薦):西鄂大道 皇帝後裔建方國,乾隆御筆題...
    徵集路名候選名稱(市民推薦):西鄂大道 皇帝後裔建方國,乾隆御筆題照壁 雲捲雲舒 故事從周吟… 2020-03-31 20: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寶100——清·翡翠扳指
    在這種情況下,他的爹娘才把他送去當了太監。據清宮檔案記載,李蓮英是在鹹豐七年(1857年)由鄭親王端華送進宮裡當太監的,那年他本來只有10歲,但記載說他有13歲了,可能是怕人家嫌他年紀太小不要他,所以虛報了幾歲。這鄭親王端華可不是一般人,是鹹豐皇帝死後留下輔佐同治的顧命八大臣之一。
  • 乾隆皇帝得知他繼位後,為何大哭不止?
    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在他知道自己繼承皇位後痛哭有什麼好奇怪的呢?我們要知道,他的繼位一定是在他父親雍正死亡的前提下,他的父親去世了,乾隆作為人子,他不難過,卻只為他自己繼承皇位而高興,這也不正常呀!再說中國歷來是以「仁、孝」治天下,乾隆如果對他自己的父親的死活都不在意,他還怎麼做皇上?所以,在弘曆得知自己繼承大統時痛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 看似風流的乾隆皇帝,心頭自有他的白月光
    乾隆皇帝是我們很熟悉的一位帝王,特別是在宮鬥劇流行的今天。那麼歷史上的乾隆真的那麼風流多情,見一個愛一個嗎?其實歷史並非如此,雖然乾隆一生嬪妃無數,但是他自始至終愛的一直是他的第一任皇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 專家:無價之寶趕緊上交!
    那是因為無論藝術價值還是歷史價值,那都是無價的,而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收藏字畫的愛好者,這不一位河南的農民祖傳一幅朱元璋真人畫像,據說已經有600年的歷史了,聽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也好奇了呢?當大家看到這幅畫像以後是不是體會到了朱元璋是一位相貌堂堂的皇帝呢?我們看到朱元璋的臉是非常的圓,根本就不像之前看到的那樣下巴那麼長,看到這裡以後大家是不是重新認識了朱元璋呢?
  • 乾隆皇帝為什麼,討厭他的第二個皇后?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兩位正式冊封的皇后,排在首位的是乾隆皇帝第一個皇后富察氏,同時皇后富察氏也是乾隆皇帝一輩子最愛的那個人,在乾隆皇帝心中是白月光的存在,在皇后富察氏去世後,乾隆皇帝從此之後性情大變,從之前的寬仁的君王變成了後來嚴苛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