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7世孫愛新覺羅·恆紹,在吉林身穿皇帝龍袍祭祖,你怎麼看?

2020-12-07 騰訊網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上天對於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正如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

「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自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而我們生活在自由平等的今天,所有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爭取,只有真正的經歷了人間滄桑,才算得上不枉此生。

眾所周知,從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封建君主專制便橫空出世,但在今天,存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已經消亡多年。對於所謂的封建帝制,人們憎恨至極。隨著清朝的覆滅,也就意味著封建帝制徹底消亡。

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中國大地上再沒有所謂的君王,但我們卻能夠看到封建帝制殘留。據悉,在我國東北地區,仍有一人總是身穿龍袍祭祖,他就是乾隆七世孫愛新覺羅·恆紹。可以看出,在他心理對於覆滅的大清還有念念不忘的意思,但不管怎麼說,他只能活在夢裡,終究回不去他的大清了。

對於愛新覺羅·恆紹的所作所為,你是怎麼看的?在他心裡,又是怎樣的心裡活動?

一、大清覆滅的事實

1840年起,大清已經接近覆滅的尾聲,同英國交戰過後,大清王朝一落千丈,成為世界其他國家宰割的對象。從那時起,大清王朝已經頹敗,隨時都有可能走向滅亡。

隨著列強一次次的欺凌,王朝統治已經逐漸走向末端。自鴉片戰爭後,又出現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在這一次次對外戰爭中,清政府從未取得一場勝利,每次戰後,清政府都會賠償列強巨額賠款。最終,這些賠款還是壓在中國萬千百姓的肩頭。

大清王朝在一次次對外戰爭中的失敗,也讓天下百姓對這個王朝徹底失望。隨後,在清朝的統治下出現了很多想要推翻清朝統治的人,而這群人就是是革命黨,他們要推翻帝制,將中國帶上正道。

1911年,武昌起義的勝利結束,宣告著辛亥革命的成功,一時間,清政府慌了神。隨後,在袁世凱等北洋新軍的壓迫下,清帝溥儀宣告退位,就此,存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已經徹底消亡。

在此之後,中華民國建立,人民獲得一定意義上的平等。雖然民國建立後仍有袁世凱和張勳倡導復闢帝制的醜劇,但從那時起,皇帝真正不存在了。

大清王朝從1911年辛亥革命結束,便是真正意義上的覆滅了。之後,很多所謂的皇族後裔紛紛隱姓埋名,過起了普通生活。他們怕遭到報復,心甘情願忘記祖上的輝煌。在他們心裡也非常清楚,不管祖上如何的光輝亮麗,現在都已經成為過去。

二、乾隆後裔的出現

如今,大清王朝已經完全成為過去,關於它的歷史已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目前而言,中華大地上更無高低貴賤之分,但在吉林,卻有一人身穿皇帝龍袍進行祭祖,他就是乾隆的七世孫愛新覺羅·恆紹。

據悉,恆紹的確是乾隆真正的嫡系後裔,也就是大清王朝皇族後裔。如今,大清滅亡一百多年,也只有恆紹一人活在昔日的美夢之中,他對於自己「皇族後裔」身份特別在意,在他的世界裡,他仍把自己當做皇親,甚至是皇上。

恆紹出生在吉林,從小到大,他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高貴感,他始終覺得自己必須高人一等。不僅如此,這個恆紹還有一個非常大膽的觀點,他認為自己是乾隆皇帝的轉世,如果可以繼承皇位,也一定會打造出一副康乾盛世的樣子。

恆紹年少的時候,還沒有這麼張狂,而是一個勤奮好學的學霸,等到恆紹博士畢業,他也沒有找工作,而是回到了老家,開始自己的「復闢」風。恆紹把家裡裝扮成故宮裡的擺設,平常穿著也以黃色為主,就連他的妻子也被他要求穿上前清旗人裝扮。可以看出,恆紹對於他所謂的乾隆後裔身份非常重視。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模仿皇帝的生活起居,他時不時的穿龍袍上街,逢人就說自己祖上的光輝往事。不僅如此,恆紹還經常對人說自己當皇帝會怎麼做。由此可見,恆紹始終活在過去,大清已經覆滅一百多年,他還在夢中沒有清醒。

並且,恆紹總是大肆宣揚自己的「皇族」身份,尤其是每年祭祖的時候,恆紹總會身穿龍袍,到達皇帝墳前。恆紹一番操作,想讓人覺得他就是皇帝,殊不知我們生活在現代社會,他的所作所為已經嚴重不符歷史潮流,或許只有他自己覺得好,而其他人只是把他當做一個另類罷了。

三、愛新覺羅·恆紹的心思

愛新覺羅·恆紹作為乾隆的後人,就算是嫡系皇族後裔,又有什麼用呢?屬於清王朝的時刻已經過去,如今的天下事中國人民的天下,而不是所謂大清的天下。恆紹仍然活在過去,對人對己都沒有好處。

恆紹之所以身穿黃色衣服,其實也是為了向世人顯擺他的皇族後裔身份。不過,話又說回來,如今的社會,清朝皇族又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尤其是恆紹穿龍袍祭祖的時候,他的所作所為就像小丑一樣,他生怕別人不知道他是清朝後裔。對於他的身份,別人已經沒有任何感覺,只有他還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他走在街上,動不動就提江山,如此行徑多有坑蒙拐騙的嫌疑。說來也奇怪,在他心裡,所謂的身份就那麼重要嗎?如今是21世紀,他所謂的出身已經不重要了。如果恆紹提前出生個二三百年,說不定會是一個貝勒王爺之類的皇親國戚,但怎奈他生在今天,所以也只能是一個普通的中國公民,這就是命,也是恆紹不得不接受的事實。

結語:

類似於恆紹這種人,還有很多,他們對於祖上的光輝過去格外痴迷,他們並不是渴望成為像祖上一樣的人,而只是想要得到祖上光輝庇護的人。也可以說,他們是不想自食其力那群人的代表,他們只想活在夢裡,而不是現實當中。

客觀來說,恆紹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什麼影響,但他的所作所為實在是讓人無話可說。他自以為身穿龍袍就是身份的象徵,其實是別人的眼中的小丑。也可以說,對待皇族後裔這件事情,恆紹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念。

毫不誇張的說,如今東北地區的皇族後裔還有很多人,他們並沒有像恆紹一樣大肆宣揚自己過氣的身份,而是腳踏實地的工作、生活。可以說,像恆紹這樣所謂的「皇族後裔」只是屈指可數的極少一部分人。至於他的初衷,也只不過是藉助清朝皇族的身份,但話又說會回來,如今清朝後裔的身份除了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它還有什麼作用?

不得不說,恆紹此舉已經成為世人的笑柄,只有他自己不知道而已。看著他身穿龍袍帶著族人繼續,一副清廷劇的樣子著實讓人哭笑不得。不知道什麼時候,愛新覺羅·恆紹才能徹底清醒過來。

不知道什麼時候,愛新覺羅·恆紹可以明白大清已經亡了。說來也奇怪,作為末代帝王的愛新覺羅·溥儀都可以正視大清滅亡的事實,甘心做一個普通人,他恆紹又有何不能的?

參考資料:《清史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他戴著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建議他上交,恆紹:我是皇帝後裔
    在這200多年的歷史中,清朝一共出過12位皇帝,而乾隆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或許他的功業比不上祖父康熙皇帝,甚至也不如他的父親雍正皇帝,但乾隆卻是整個清朝歷史上,在民間留下最多傳奇故事的皇帝。2015年,一位自稱乾隆後裔的男子,手上戴著一枚乾隆皇帝曾經佩戴過的玉扳指突然現世,吸引了眾多文物愛好者的目光。那麼,究竟這枚玉扳指是否真是乾隆遺物?這名男子的真實身份又是誰呢?
  • 大清覆滅已108年,乾隆7世孫至今仍穿龍袍祭祖,還活在夢裡?
    因為之前滿清的很多人生活在吉林地區,所以大部分人也都生活在這。根據家譜的推測,這個名叫恆紹的人應該為乾隆的七世孫。這麼多後代子孫看來,這應該也算是比較高的一個輩分了,他也從來不忌諱這樣的身世。如果自己過得比較好,那也算是為自己的祖先增光添彩了。
  • 古代皇帝的龍袍不能用水洗,那臭了又該怎麼處理?
    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度的國家,他規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皇帝的印章稱為玉璽,皇帝步行專用道路稱為御道,皇帝的車馬奔馳的道路稱為馳道等。這些政策被其後的帝王不斷的沿用和創新,並在隋唐時期出現了皇帝專用的服飾---龍袍。古時候人們認為皇帝為真龍天子,因此皇帝的服裝上面都繡有龍紋圖案,故稱為龍袍。
  • 乾隆七世孫,祖上留下秘籍成為其生活來源,生活頗具皇家儀式感
    今天說的這位就是乾隆的七世孫。康乾盛世達到了清朝的頂峰,而後的皇帝雖然勤政,但貢獻相對已無往日輝煌。他是乾隆的七世孫,生於1958年。對於自己的皇家身份,雖不值得炫耀,但足以使其自豪。對於他而言,他自認為有皇室成員的高貴氣息,而面相也存有帝王之相。只是可惜清朝已經滅亡,否則可能如聖祖康熙帝一般幹一番大事,他就是愛新覺羅恆紹。
  • 他自稱乾隆後人,戴著2億的祖傳戒指,拒絕專家上交的請求
    他自稱乾隆後人,戴著2億的祖傳戒指,拒絕專家上交的請求文/禮運暖天下大家都知道,愛新覺羅是我國清朝皇家的姓氏,在滿清王朝滅亡後,愛新覺羅族的人基本上都改名換姓,隱居各地,以至於現在極少聽到有愛新覺羅姓的人
  • 皇帝的龍袍髒了怎麼辦?穿髒了的話備用的龍袍有多少?
    如果經常看電視劇的人就會知道其實古時候的皇帝不是一個很容易的活,看似是有無上的權利,可是背後的辛酸有多少人知道呢?那如果穿完去洗的話,古時候沒有現在的條件,又怎麼快速的烘乾它呢?其實在古代關於龍袍的洗滌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龍袍是「天子」的象徵,它各個方面自然而然的就用很高的工藝要求。
  • 你注意過古裝劇中皇帝龍袍上的龍嗎!
    最近重溫了一下鐵齒銅牙紀曉嵐一系列以及鐵三角(紀曉嵐 張國立飾 和珅 王剛飾 乾隆皇帝 張鐵林飾)飾演的其他作品,然後我發現了以前從來沒關注到的東西。我不禁產生了一個這樣的疑問,難道龍袍上的龍是抓來封印在龍袍上的,所以才這個樣子。。。你可以想像到穿著這樣帶著這樣的龍的龍袍的皇帝在龍椅上高高在上,萬人之上的上朝,退朝的樣子嗎?
  • 小夥手帶「乾隆」寶戒,自稱是乾隆嫡系後裔,專家:將寶戒上交!
    而乾隆他是清朝裡面很出名的皇帝,他一生功過都被人們所了解到,而他風流多情的性格,人們也是略知一二,因此我們也知道他的子孫後代肯定很多。於是有很多人都衝著乾隆有很多的子孫後代,希望可以以假亂真,憑藉著乾隆的後代這一層身份引起人們的注意,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正是這樣做了,他自稱是乾隆的後代,並且還有乾隆的戒指為證,而專家卻勸他把戒指上交,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一起來看看吧!
  • 「乾隆皇帝」特展在鄭州博物館新館展出
    本次「清高宗乾隆皇帝展」是鄭州博物館新館試開放的第一展。圖為乾隆皇帝的寶座。 中新社記者 王中舉 攝  1月9日,《清高宗乾隆皇帝展》在鄭州博物館新館持續展出。該展覽設置兩個展廳,分為「密詔即位,君臨天下」「稽古崇文,靖邊宣武」「怡情樂志,物阜工巧」「龍袍袈裟,興黃安蒙」「觀風問俗,出巡中州」五大單元,詳實地回顧了乾隆皇帝登基以後的政治生涯和私人生活。
  • 古代皇帝都穿龍袍,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了呢
    我們都知道龍袍幾乎成為了帝王的象徵,通過看電視劇的時候,也能發現幾乎每個古代帝王都會身著龍袍,而且龍袍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的顏色也是只有皇帝能使用的顏色,如果在民間發現有人使用了龍袍的顏色,都會被降罪。
  •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為什麼包拯每次斷案時,也敢穿龍袍?
    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龍袍,為什麼包拯每次斷案時也敢穿龍袍?難道包拯不知道龍袍是皇帝的專屬嗎,他一個臣子竟然敢明目張胆的越矩!先說秦始皇最開始穿龍袍是暗黑色的,上面繡著9條龍代表著皇帝是九五至尊,到了隋唐時期龍袍就被褚黃、明黃的顏色代替,甚至還在龍袍的製作中加入了刺繡、緙(ke)絲等複雜的編制工藝,讓龍袍看上去更加明豔。而包拯是北宋時期的大名臣,看他擔任過三司戶部判官、龍圖閣直學士、權御史中承等官職,就知道他的鐵面無私是怎麼來的了!
  • 龍袍象徵絕對的統治,可為何到了宋朝,皇帝的龍袍上卻沒龍紋?
    引言:在我國古代,皇帝一般都會被譽為「真龍天子」,古代人相信皇帝就是神仙在凡間的化身。通過古裝影視劇我們會發現,皇帝大都身披金色龍紋大袍,這種龍紋就是用來彰顯皇帝的威嚴。大概看完各朝各代的皇帝畫像後,發現其他朝代的皇帝大都身披龍袍,非常大氣,可偏偏只有宋代皇帝的畫像樸素到在再也不能樸素,簡直就像一個大臣。在《宋史·輿服志三》中曾有記載:「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黃、淡黃袍衫,宋因之」大概意思就是宋朝的服制承襲了隋唐。
  • 殺出來的紅頂子,清朝乾隆皇帝的手下第一戰將是誰?
    清高宗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軍入關之後的第四位皇帝,生於1711年9月24日,卒於1799年2月7日。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他做皇帝的60年裡,清朝達到了封建社會的頂峰,那麼問題來了,在這60年中,大小戰爭無數,那麼到底誰才是乾隆手下的第一戰將呢?當時的清朝軍隊的戰鬥力跟晚清比起來是否更強大呢?
  • 皇帝的龍袍到底是怎麼做的 一件龍袍17條龍均為黃金織造而成
    皇帝龍袍是專人專供製作明朝皇帝的龍袍一般都是量體裁衣而成,是要根據皇帝的身高體重等數據來制定龍袍的。這些尺寸定好之後,就會有專門的人員來挑選面料。用織造機直接將袍子的面料織好,再根據原來就設定要的面料尺寸直接裁剪而成,最後將這些裁剪好的部分拼接起來,這樣一件嶄新的龍袍就這樣製作完成了。
  • 他手戴乾隆的扳指,專家要求歸還,他6的個字讓專家噎住
    曾經有一個男子手帶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要求歸還,他6個字讓專家噎住。 小編說的這個男子竟然手帶乾隆的扳指,可見他的身份並不低!在專家要求他歸還的時候,他卻說出了6個字:這個是祖傳的。他的這番回答使得專家傻眼了,他們無話可說。要說到乾隆的扳指,那肯定是留給他的後代的,為什麼會落在這個男子的手裡呢?
  • 揭秘,龍袍象徵皇帝,為何宋朝皇帝卻不穿龍袍而穿官服?
    思想封建的古代,皇帝為了鞏固皇權,彰顯皇權的獨一無二,經常會將某些東西,當時只有皇帝才能擁有和使用的,比如「朕」這個稱謂,比如龍椅,又比如龍袍,只有皇帝可以使用,否則就會被視為大逆不道。輕則問罪,重則株連九族。
  • 皇帝的龍袍髒了破損了怎麼辦?拿去洗嗎?貧窮限制了你的想像力
    而龍袍則是給皇帝量身定做得到,沒有人可以有第二件。玉璽作為傳位時用的東西,象徵著權力。太子就更不用多說,是皇帝的接班人。皇后作為後宮之主,代表著雍容華貴。在這其中,除了玉璽不能換,其他東西都可以換。當然了,也不是所有龍袍都是九條龍,明朝龍袍多於九條。1958年出土的萬曆皇帝龍袍,上面總共繡著十二條龍。按照不同位置,龍的叫法不一樣,有的叫正龍,有的叫行龍。龍袍的做工有刺繡和緙絲之分,後者相對複雜,消耗時間過長。
  • 清朝皇帝生活有多「壕」,看這些藏品你就知道了|珊瑚|金龍|東珠|...
    ● 吉服袍(龍袍)清乾隆 御製明黃色緞繡輯米珠雲龍十二章紋夾龍袍估價:HKD 20,000,000-30,000,000吉服袍是我們常說的「龍袍」,主要用於重大吉慶節日以及先農壇皇帝親耕等場合。而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於2006年4月拍賣的一件清乾隆御製鑲珠黃緞十二章紋龍袍,就以1526.72萬元的天價成交。
  • 被搶出圓明園的這件寶物,還原了乾隆皇帝和12位妃嬪的真實面貌
    下面這一張作品是郎世寧的《心寫治平》卷,作品其實並不大,但很長,因為上面畫了乾隆皇帝與另外的12個妃嬪,所以很長。整個作品是真實地記錄了當時乾隆皇帝與他身邊的那些妃子們,如今這一張作品被收藏到了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內。有網友提出疑問:咱們老祖宗的畫像,怎麼就落到了外國人的博物館收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