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稱乾隆後人,戴著2億的祖傳戒指,拒絕專家上交的請求
文/禮運暖天下
大家都知道,愛新覺羅是我國清朝皇家的姓氏,在滿清王朝滅亡後,愛新覺羅族的人基本上都改名換姓,隱居各地,以至於現在極少聽到有愛新覺羅姓的人。然而在遼寧有一個名叫愛新覺羅·恆紹的人,不僅依舊保留著這個古怪的滿清皇室姓氏,而且還深藏關於清室皇家寶物的秘密。
恆紹現年60多歲,自稱是清朝著名的皇帝乾隆爺的後代,並且對滿清文化極為懷舊和推崇,他平時出入的穿著都是滿清皇室的龍袍,而且還經常在各地舉辦所謂的滿清後裔子嗣的紀念活動。不過這個恆紹最出名的卻不是這些「復興清室」的舉動,而是他手上戴著一隻價值連城的皇室戒指。
這枚純金鑲刻有多種寶石的碩大戒指,曾被來自於北京故宮的鑑寶專家估出了高達2個億的天價,然而這枚戒指的來頭則更加的傳奇。
它原本是乾隆生前最喜愛的玩物之一,後來便隨他安葬於北京的清東陵。然而在1928年,民國軍閥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炸開了清東陵,盜毀了乾隆和慈禧的陵寢,不過這枚戒指當時躲過了孫殿英一行盜墓賊的搶掠。
事後,驚聞祖宗之墓被盜噩耗的溥儀帶上滿清皇室的一幫遺老遺少,哭喪著來千瘡百孔的清東陵收拾殘局,在乾隆墓的一塊磚瓦縫內撿到了這枚驚豔不已的戒指。
後來,溥儀將該戒指贈給了身邊一位服侍了自己十多年的八旗兄弟,此人便是恆紹的爺爺。恆紹得到這件傳家之寶後,曾經有多位博物館的文物專家前來勸說其上交這枚戒指,稱它對於研究乾隆時期的歷史文化價值重大。
只可惜,恆紹以戒指是證明自己是大清皇室後裔最有力的證物為由,婉拒了專家們的請求。在我看來,大清已經過去了那麼多年,恆紹沒必要死死抱住所謂的「皇室血脈」而沾沾自喜,而戒指雖不是出土文化的範疇,作為公民應當於協助國家進行歷史文化研究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