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七世孫戴上億玉扳指,專家讓其上交,他回6字讓專家無話可說

2020-12-24 尋歷史真相

引言

古代封建社會,人們等級觀念是非常強烈的,這一點在一些古墓之中就能發現。一般情況下,一些皇親國戚或者是達官貴人的墓穴中都有一些奇珍異寶和金銀玉器,而一些普通人的墳墓中,一般都是一些生前的衣物和用品,沒有什麼太珍貴的東西。

看過一些宮廷影視作品的人應該都知道扳指,如果放在清朝社會,扳指是社會地位很高的人才佩戴得起的。

曾經,專家在一位乾隆後裔的手中發現了一枚扳指,並且勸其上交,乾隆後裔說了六個字讓專家說不出話了。

這位乾隆後裔名叫愛新覺羅·恆紹,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是乾隆的七世孫。雖然是古代皇帝身份高貴,但是隨著清朝滅亡後,乾隆的後裔也成為了普通人。

隨著時代的變遷,有些人能夠適應身份的轉變,但是有些人無法接受,覺得自己就是高人一等。隨著社會不斷進步,有些人還是不選擇融入社會。

據了解,在他家中有很多祖上傳下來的珍寶。每當到了一些重要節日,他都會帶著家族人員舉行祭拜活動,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是對祖先的尊敬。

雖然有人質疑過他的身份,但是他手上有一枚玉扳指可以證明他的身份,這枚玉扳指專家鑑定過,確實是來自乾隆皇帝。

眾所周知,清朝是滿足人民建立的,對於他們來說,這樣的扳指是非常常見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扳指成為了皇室的必備品,只要是戴上扳指,就說明這個人的身份很高貴,不是一般人。之所以他還一直戴著這枚扳指,主要是為了展現他和皇室之間的關係。

後來經過專家估值,這枚扳指的價格應該在3億元左右。

站在文物研究和歷史發現的角度上,這枚扳指的價值極高,並不是金錢能夠衡量的,因此,曾經有專家勸過他,希望他將扳指上交給國家有關部門,給國際做貢獻。聽到專家勸說,他回了六個字:「我是皇族後裔。」從這簡單的六個字就能看出來,這枚扳指對他是極為重要的。或許,他是把這枚扳指當作傳家寶來對待,想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不忘記自己的祖先。

站在家族這方面,他不上交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是站在文物保護的角度,他的行為著實有點讓人難以理解。

不管他怎麼做,我們都應該本著一顆尊敬的心來看待,他並沒有做錯什麼。

雖然文物對國家歷史研究很重要,但是對於他們家族一樣重要,或許是他們的精神支柱,或許是他們的精神寄託。

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文物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成為保護文物的一份子,一旦文物流失,文化歷史也就隨之跟著流失了。

往期精彩內容

建國後還有被凌遲處死的?只因此人太可恨,被正法後民眾將其刀剝

慈禧想修建皇家鐵路,詹天佑4個月時間完成,卻只用了一次便擱置

為何古代皇帝結婚時,要讓皇后先吃個餃子才能行房?原因很簡單

老漢帶回家一堆字畫,妻子覺得沒用,20年後成為國寶

湖北的簡稱:放棄了「楚」,選擇了「鄂」,這是為何?

參考資料

光明網

申明

題/乾隆七世孫戴上億玉扳指,專家建議上交,他回6字讓專家無話可說文/尋歷史真相配圖聲明/本文所用圖片均源於網絡,侵刪盜用警告/本帳號已與「維權騎士」籤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做伸手黨!

相關焦點

  • 他手戴乾隆的扳指,專家要求歸還,他6的個字讓專家噎住
    而古代皇室的傳家之寶往往也具有著無可比擬的價值,比如:一國之君的扳指。曾經有一個男子手帶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要求歸還,他6個字讓專家噎住。 在專家要求他歸還的時候,他卻說出了6個字:這個是祖傳的。他的這番回答使得專家傻眼了,他們無話可說。要說到乾隆的扳指,那肯定是留給他的後代的,為什麼會落在這個男子的手裡呢?
  • 他戴著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建議他上交,恆紹:我是皇帝後裔
    在這200多年的歷史中,清朝一共出過12位皇帝,而乾隆是其中最特殊的一位,或許他的功業比不上祖父康熙皇帝,甚至也不如他的父親雍正皇帝,但乾隆卻是整個清朝歷史上,在民間留下最多傳奇故事的皇帝。2015年,一位自稱乾隆後裔的男子,手上戴著一枚乾隆皇帝曾經佩戴過的玉扳指突然現世,吸引了眾多文物愛好者的目光。那麼,究竟這枚玉扳指是否真是乾隆遺物?這名男子的真實身份又是誰呢?
  • 小夥手帶「乾隆」寶戒,自稱是乾隆嫡系後裔,專家:將寶戒上交!
    於是有很多人都衝著乾隆有很多的子孫後代,希望可以以假亂真,憑藉著乾隆的後代這一層身份引起人們的注意,而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正是這樣做了,他自稱是乾隆的後代,並且還有乾隆的戒指為證,而專家卻勸他把戒指上交,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一起來看看吧!
  • 河北男子戴著價值上億的乾隆扳指,專家力勸上交,男子霸氣回應
    我想每個人都還記得《步步驚心》年王子和皇帝穿的扳指。起初,扳指並不是皇家物品,普通的顯貴也可以享用。照片:王子戴的扳手的靜態照片。隨著清朝的解體,皇帝手上的痛苦手指悄然消失。由於這個原因,專門研究清朝歷史的專家仍然感到遺憾。然而,河北的一個男人突然手裡拿著一把皇家扳手。在每個人看來,沒有多少文物像扳指一樣珍貴。一個普通人怎麼可能擁有它們?這一定是假的。無論扳手是真的還是假的,它都足以引起專家的注意。
  • 他自稱乾隆後人,戴著2億的祖傳戒指,拒絕專家上交的請求
    他自稱乾隆後人,戴著2億的祖傳戒指,拒絕專家上交的請求文/禮運暖天下大家都知道,愛新覺羅是我國清朝皇家的姓氏,在滿清王朝滅亡後,愛新覺羅族的人基本上都改名換姓,隱居各地,以至於現在極少聽到有愛新覺羅姓的人
  • 乾隆為之賦詩50多首的玉扳指,才不是個簡單裝飾品!
    其實,玉扳指本質上,並不是裝飾的配飾,而是一個必須古代男子射箭時的保護工具。扳指,又叫諜(se),《說文·韋部》載:「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箸右巨指。」扳指,最初是指拉弓射箭時扣弦用的一種工具,套在射手右手拇指上,以保護射手右拇指不被弓弦勒傷的。
  • 他戴著價值3億的戒指,專家要求其上交,亮出身份後現場一片死寂
    因為鑑寶專家在對這枚戒指進行鑑定的時候發現,該戒指屬於乾隆的收藏品,之前紐約拍賣會曾經拍賣過一款類似的戒指,最後成交價格達到了3億美元。所以,當時也有不少專家要求愛新覺羅恆紹將這枚戒指上交。但是面對這些專家的要求,愛新覺羅恆紹直接亮出了自己的身份,更是讓現場一片死寂。其實聽名字我們就能夠大概知道他的身份:八旗貴胄。
  • 乾隆七世孫,祖上留下秘籍成為其生活來源,生活頗具皇家儀式感
    今天說的這位就是乾隆的七世孫。康乾盛世達到了清朝的頂峰,而後的皇帝雖然勤政,但貢獻相對已無往日輝煌。他是乾隆的七世孫,生於1958年。對於自己的皇家身份,雖不值得炫耀,但足以使其自豪。對於他而言,他自認為有皇室成員的高貴氣息,而面相也存有帝王之相。只是可惜清朝已經滅亡,否則可能如聖祖康熙帝一般幹一番大事,他就是愛新覺羅恆紹。
  • 清代帝王為何偏愛玉扳指,扳指價值真的很不菲
    按照它作為戒指的意義來說,戴在手上有著警戒的意思如果想要勸別人進行戒菸,酒,色等都可以把扳指送給他。扳指它也有很多特別的含義,比如表達兄弟齊心,如果是夫妻兩人各佩戴一枚扳指,也可以表示他們感情很好夫妻之間非常和睦。
  • 老漢撿到「絕世寶劍」,被要求上交,他卻將其磨成菜刀,專家嘆息
    如果文物是個人正當手段所獲得,那麼是不能強令上交的。在重慶一位老農便撿到了一口寶劍被專家要求上交,結果卻被老農磨成了菜刀。 這位重慶老農姓易,家住在重慶市城口縣高觀鎮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中,2010年易老漢已經60歲高齡了。出生在戰爭年代的易老漢,見過很多的風風雨雨,生活過得簡簡單單,一直到晚年生活也沒有起過什麼波瀾,直到撿到這口寶劍。
  • 村民撿到國寶級文物,價值過億,專家要求上交,獲獎狀一張
    劉定全腳踩在泥沙中,一踩就踩到了一塊堅硬還有些稜角的東西,他在泥沙中掏了一陣,挖出了一個被黃泥巴裹住的疙瘩,隱隱還能看到一點金色。出於好奇,劉定全就細細的清洗了自己撿起來的這件東西,一洗才看清這它的樣子。四四方方的底座上,趴著一隻烏龜,金光閃閃,底下還刻著字。「撿到寶貝了」,他心想,一邊還在自己心裡感謝祖宗,祖墳冒青煙了,才撿到金子。
  • 老人手握溥儀御賜寶刀,文物局讓其上交,他卻以9萬價格賣掉
    賞賜的物品有很多,有著名的黃馬褂、玉件食物等,今天要說的就是一把寶刀。寶刀來歷不凡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廢除君主制,開始收集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在河北一個普通的農民家裡,就珍藏著一件稀奇的寶物。這件寶物不是普通的金銀財寶,而是在柄處刻著「宣統御賜」的寶刀。
  • 和珅書法真跡欣賞,果然字如其人,圖6為和珅真實畫像,一個字帥
    說起清朝就繞不開乾隆,提起乾隆,我們就會想到王剛老師演的胖胖的,只會溜須拍馬博得乾隆開心的貪官佞臣。可是,歷史上的和珅真的是這樣麼?圖片是和珅給乾隆寫的摺子。難以相信,這麼端正的字是出自大貪官和珅之手。2 和珅為乾隆所書的《佛說無量壽經》。其實,歷史上的和珅並不只是會溜須拍馬,而是有真才實幹的。在和珅之前乾隆寵信的是自己的小舅子傅恆。
  • 老人山上撿到把青龍寶劍,專家勸其無償上交,他卻直接磨成菜刀
    張老漢就將其抽了出來,發現這劍支上面已經有很多鐵鏽。但依稀還能夠看到劍柄身上的一些字跡,但是和漢字的簡體化字形並不一樣。再加上這支劍被發現的地點又是一塊廢棄的木屋。所以張老漢就覺得這可能是小孩子們玩的玩具,被遺棄在了這裡,根本就不可能值錢。張老漢只是將其帶回了家,並沒有將其當成寶物好好看待。
  • 老頭意外釣出一頭詭異「王八」,上面刻著33個字,專家:必須上交
    可別小瞧這隻烏龜,它的後背插著四肢支銅箭,這隻烏龜大有來頭,價值不菲,專家鑑定能值十多億。事發當天,這名七旬老農和朋友在河邊釣魚,沒想到,不一會老漢卻釣上來一件青銅所制的烏龜,老漢急忙把這個烏龜帶回家,用清水洗了洗,去掉淤泥擦乾淨後,老漢發現這隻烏龜的背上除了有四支箭外,背上還刻有4行共33字銘文。
  • 大清覆滅已108年,乾隆7世孫至今仍穿龍袍祭祖,還活在夢裡?
    其中一位自稱乾隆七世孫的恆紹,成為這個姓氏中的代表人物。如今他已經60歲的高齡,每年都會為自己的祖先舉辦一場盛大的祭祀儀式,有很多人圍觀。乾隆七世孫如果按照清朝的史料記載,這個家族應該繁衍了大約四萬名的後代。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個數量還是十分龐大的,所以分布也比較廣。
  • 河北發掘出漢墓,墓中出土一跽坐式玉人,專家:它不是漢朝東西
    河北定州在漢朝時期是其封國中山國的封地;這裡埋葬了前後一共十七代中山王;1968年,考古隊在這裡發掘出第一代漢中山王劉勝和他的王后的墓葬;兩墓大量製作精美的玉器,有玉衣、玉九竅塞、玉璧、玉璜、玉環、玉佩等等;其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為世間罕見;它是用金絲將一片一片的玉連綴而成的殮服;只有天子和諸侯王才配穿;玉衣做工精細複雜,據測算,一名熟練的玉工製作一件玉衣得花上至少十年
  • 河北老漢家中發現明朝聖旨,專家建議上交,遭到老人拒絕
    有著特別悠久的歷史,隨後專家便建議老人將這件文物上交,但是卻受到了老人的拒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那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老人在空閒的時候,就會給自己的家進行一次大的清理,而且在清理的過程中,就會將自己家中的物件一個一個仔細的進行整理,隨後再將其進行仔細的保管。
  • 專家:無價之寶趕緊上交!
    可能說到朱元璋的畫像,大家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我們曾經見過的朱元璋畫像,有的畫像把朱元璋畫成了「豬腰子」臉,下巴是非常的長,而且相貌醜陋,所以說到朱元璋時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其外貌醜陋,那麼這位河南農民家收藏的這幅超人朱元璋畫像到底是什麼樣的呢?既然是超人畫像,那自然是最接近朱元璋本人的畫像了,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吧!
  • 山西出土5000多件玉片盟書,專家:先秦墨跡,乃中國最早毛筆字
    山西出土5000多件玉片盟書,專家:先秦墨跡,乃中國最早毛筆字盟約自古有之,上至國家,下至個人,都和它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據專家考證,就是「侯馬盟書」。1965年,山西省侯馬市秦村出土了5000餘片玉片文物,玉片上所寫的文字,經考古專家和古文字專家考證,認為其內容是春秋戰國時代各諸侯國或卿大夫之間,於訂盟誓約中所記載的言詞,也就是盟書。因此,這些玉片文物被稱作「侯馬盟書」,出土的地點被稱作「盟誓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