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中國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國祚276年,以溥儀退位宣布告終。200多年的歷史已成過往,但愛新覺羅的後人並不可能隨清朝銷聲匿跡。皇室成員大多數都已隱姓埋名,甚至更名換姓過上普通百姓生活。當然,愛新覺羅後人中佼佼者仍是數不勝數,如愛新覺羅啟星。當然也有譁眾取眾者,他們有著皇室的血統不假,但仍活在祖上的蒙陰之中。今天說的這位就是乾隆的七世孫。
康乾盛世達到了清朝的頂峰,而後的皇帝雖然勤政,但貢獻相對已無往日輝煌。他是乾隆的七世孫,生於1958年。對於自己的皇家身份,雖不值得炫耀,但足以使其自豪。對於他而言,他自認為有皇室成員的高貴氣息,而面相也存有帝王之相。只是可惜清朝已經滅亡,否則可能如聖祖康熙帝一般幹一番大事,他就是愛新覺羅恆紹。有著皇室血統,幻想自己成為明君,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在虛無縹緲中,人們往往願意幻想成為更好的自己,而封建王朝已經覆滅,說這些還有何意義呢?
清朝雖然滅亡已過百年,但愛新覺羅恆紹仍做著自己的皇帝夢,清宮生活對於百姓僅存在於影視作品之中,但對於愛新覺羅恆紹卻存在於現實生活。在平常的日子裡,他的衣服顏色都以彰顯皇族氣質的明黃色為主,而自己的妻子也需要穿著清式旗袍。為了在生活上更有儀式感,除了穿著,連家庭擺設都很有規矩,不僅是按照故宮的陳列方式而擺設,更是連家具也仿照皇宮中清朝時期樣式。看上去雖然有一份古韻,但可惜古樸之意全無,刻意為之的意味更多。
在生活上的「儀式感」外人是無法幹涉的,這並不影響他人生活,沒有對錯可言。而愛新覺羅恆紹作為皇室後裔,還任職吉林市滿族聯誼會的會長,聲望頗高。封建帝制時期,祭祖儀式往往較為隆重,但清末後此類儀式再也沒有發生過。而愛新覺羅恆紹,卻真的以皇帝身份多次舉行祭祖大典。場面雖然不及當年,但仍具規模,圍觀者眾多。恆紹在祭典中往往扮演先祖乾隆,而文武百官規模也大多仿照當時情景。對於八旗子弟,文武百官都是有真人出鏡的。
祖上的光輝為其帶來的影響不僅僅存在於生活方式上,更為他帶來了生活的來源。由於身份的特殊,祖上流傳下來的宮廷秘方《玄金秘要》讓其成為一名中醫。依靠祖上的蒙陰,恆紹19歲開始行醫,不斷繼承其中精華,並進行創新,通過個人努力不僅成立了個人的中醫研究所,更是達到了副主任級醫師。恆紹在中醫領域頗有建樹,甚至曾獲得美國諾貝爾醫學研究院醫學博士的學位,一定程度上對中醫的傳承起到突出貢獻。此時很多人會對《玄金秘要》有所懷疑,怕是依靠皇家身份而杜撰的,但毋庸置疑的是《玄金秘要》確實存在,而且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恆紹在生活上穿著龍紋服飾,帶著扳指,看著有模有樣。但這並非是對清朝文化繼承的最佳方式。清朝是我國古代歷史中不可剝離的一部分,俄清朝文化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對於清朝文化的繼承固然是好,但應該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與時俱進。在中醫領域較有建樹,但刻意標榜皇室成員身份仍不可取。也許以自己的努力換來的成就更能讓心態平和,也許回歸平常生活才是最佳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