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儀式感,今天的儀式感是聖誕樹

2020-12-25 騰訊網

生活需要儀式感

牛油果聖誕樹

生活需要儀式感,平安夜平安,聖誕節快樂,大家今天都有吃平安果嗎?今天的儀式感就是來做一個簡單的聖誕樹,家裡有寶寶的小夥伴一定要試試,寶寶會特別開心。

需要用到兩片吐司來做聖誕樹的造型,需要一個牛油果來把吐司變成綠色,還需要一點點玉米粒和胡蘿蔔丁裝飾聖誕樹,最後再來一點點椰蓉來製造下雪的感覺。

聖誕樹做法:兩片吐司去邊,對角切成三角形,其中三片把上面的角切掉變成梯形,塗上牛油果泥,擺出聖誕樹的造型,放上胡蘿蔔和玉米粒裝飾,撒上椰蓉營造出下雪的感覺,最後用吐司邊擺一個樹杆,聖誕樹就完成了.

ps:沒有牛油果可以用土豆泥,在土豆泥裡面加入一點點切碎的西蘭花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祝大家聖誕快樂

相關焦點

  • 生活需要儀式感:來自聖誕的快樂
    生活為什麼需要儀式感?因為儀式感會讓人變得更加的幸福。儀式感,是一種對生活認真、尊重、敬畏且熱愛的態度。熱愛生活的人,會讓生活充滿儀式感,而自己處於其中,都會讓人感到十分的幸福。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中國人比較注重儀式感,例如婚禮、節慶,又或者是品茶、品酒,這都是儀式感的表現。真正的生活,應該是「活過」,而不僅僅是「活著」。「活過」,通過各種儀式,讓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自己和愛情都與眾不同。生活中擁有儀式感,讓我們對生活負責;自己的成長更需要儀式感,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愛情中的儀式感,可以讓愛保鮮且長久。
  • 【哲言心語】生活需要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 ◎鄒相 不久前,在一家書店裡翻閱了青年作家李思圓出的《生活需要儀式感》一書,儘管感覺書中的內容跟書名有一定的出入,但作者提到的一個觀點,卻讓我產生共鳴。
  • 生活,為什麼需要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聽過一個很好的答案: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心理學家榮格說: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
  • 生活需要儀式感,人生需要使命感
    這一撇是生活的儀式感,另一捺是人生的使命感。儀式感高於使命感,使命感支撐儀式感。二者相互倚靠卓然而立,彼此支撐相映生輝。世上芸芸眾生,若想要活出個人樣來,做人的儀式感與使命感,二者缺一不可。生活需要儀式感。這句擲地有聲、震耳發聵的經典言論在當下社會,幾乎都成了一句時代的口號。
  • 日本主婦:生活,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日本主婦:生活,為什麼需要「儀式感」?她們說:「生活裡面,最不能夠缺少的就是儀式感。」在日本主婦的生活之中,你會發現,她們總是能夠從枯燥的日常中,發現生活的儀式。如果生活失去了儀式感,日常就會變得枯燥,在日復一日的循環之中,變得麻木起來,對新生事物逐漸失去了熱情和期待。 而儀式感,則是我們在日復一日之中的救贖。儀式感,讓平凡的日常變得閃閃發光。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人們喜歡追求「浪漫」,浪漫就是平靜而平凡的生活中加點作料,讓生活顯得更有味道,浪漫是在沒有準備和不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美感,怎麼製造浪漫呢?也就是如何製造「驚喜」?浪漫為什麼擁有這樣的效果,它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每個人對於「驚」也就是「恐懼」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如果「驚嚇」讓人嚇破了膽,那麼後面的好事也彌補不了這樣產生的憤怒,因為沒法修補恐懼,製造浪漫需要了解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在人們能夠承受的恐懼範圍內就得到了好,如一個人每天回家都知道漆黑一片,屋裡亂糟糟的,突然有一天打開門發現屋子裡點亮了蠟燭還有蛋糕,場景也被布置過
  • 我們需要的儀式感究竟是什麼?
    好像最近幾年,網絡上一直在到處宣揚著儀式感。逢年過節,愛人之間一定要送點東西,吃頓大餐,才能叫做有儀式感。家裡人過生日就一定要吃蛋糕,要出去旅遊,才叫做有儀式感。每周都一定要有一個家庭日,相聚著出去,才能叫做有儀式感。
  • 生活需要儀式感,愛情也是啊
    不會約著一起去食堂吃飯,晚自習下課子涵也不會去主動送沐沐回宿舍,甚至連生日兩個人也只是形式的過一下拉倒·,兩個人把日子過得太平淡了,沒有一點儀式感。我以為這是他們獨有的相處方式,但是卻不知,炸彈越埋越多,導火索越來越短。兩個人如願考入了同一所大學,好像一切都在變得越來越好。
  • 聖誕穿搭|熱紅酒和禮物,過節的儀式感
    熱紅酒、薑餅屋、聖誕樹還有等待拆禮物的小仙女~過節儀式感不能少哦~ #聖誕是顆跳跳糖##妖精的口袋ELFSACK#聖誕節就要到了!熱紅酒、薑餅屋、聖誕樹還有等待拆禮物的小仙女~過節儀式感不能少哦~ #聖誕是顆跳跳糖##妖精的口袋ELFSACK#聖誕節就要到了!
  • 聖誕節的儀式感,都是鮮花給的!
    一束恰如其分的鮮花,是必不可少的儀式感,也是最好的表達方式。玫瑰、百合、洋桔梗花、向日葵......什麼花最討TA的歡心?京東鮮花給出了答案,可以是永不褪色永不凋零的永生花,也可以是嬌嫩欲滴的鮮花禮盒。
  • 日常生活融入儀式感,是家長與孩子間的約定,孩子成長需要它
    在成人的世界裡,我們總會提到儀式感,成人之間需要一定程度上的儀式感,才能夠讓彼此之間感情更深。一提到儀式感,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個太過於深奧的詞彙。生活就是生活,平平淡淡的才是生活,哪有那麼多的儀式感。
  • 生活中的儀式感是什麼?無非柴米油鹽,平平淡淡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為了生活而生活,那不叫生活那叫生存。生活需要儀式感,朝生暮死,每一天都是新的重生,尊重每一天遇到的人,體味每一天發生的事,回首才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很不同。在當今的社會,燈紅酒綠夜夜笙簫充斥著我們年輕人的思想,好像生活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每天漫無目的像個行屍走肉一樣。《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生活的儀式感,遠比你想像中簡單
    都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了,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日復一日,一成不變。忙已經成為了一種現代人的生活常態,生活中的儀式感仿佛也離我們越來越遠。儀式感看似一個懸乎複雜的存在,但其實儀式感可以很簡單,家人、三五好友相聚大吃一頓也是儀式感。
  • 生活需要儀式感:工商銀行給孩子特別的生日禮物
    美好的生活需要儀式感,六一兒童節到了,  你是否給家中小寶貝準備好一份兒童節驚喜呢?
  • 日本主婦的日常「儀式感」,都藏在「慢生活」裡面
    日本主婦的日常「儀式感」,都藏在「慢生活」裡面她們說,上班工作,需要高效率,但是日常生活,還是需要慢慢來。比起快節奏的奔波,在生活這件事情當中,適當的慢下來,更有儀式感。不僅是出門在外保持著這樣的姿態,就算是在家裡面,她們的生活節奏也保持著緩慢,因此,也經常會有網友評價,日本主婦的日常「儀式感」,都藏在「慢生活」裡面。正是因為這份「緩慢」的節奏,所以才會賦予她們生活的「儀式感」。不急不緩,步履從容,這樣的慢生活,才能夠把日子過得精彩。
  • 戀愛中的儀式感是女人的把戲?男明星們告訴你什麼是儀式感
    ,祭品也越來越講究,並有了一定的規範,而儀式的東西也逐漸從祭祀發展到各式各樣的活動上來而就在周的時期,我們人人唾棄的周天子,也是一位儀式感滿滿的男人,為了佳人一笑,烽火戲諸侯,這難道就不是儀式感了嗎我們為什麼要有儀式感?
  • 生活中的「儀式感」,你是否過明白了?
    於是很多人都在努力營造生活中的儀式感,然而到最後,卻發現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糟糕。畢淑敏說:「有些東西,並不是越濃越好,要恰到好處,深深的話我們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儀式感也是如此。恰到好處的儀式感,是我們平凡生活中的一束光,憑這束光,我們可以一顆明媚的心去面對未來的生活。而超出現實基礎的偽儀式感卻讓生活一地雞毛,虛榮一時,最後只會跌得更慘。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婚禮是一場重大的節慶,不但是天與地、日與夜的結盟,也是兩個家族的聯姻。
  • 愛情要有儀式感麼?當然!女人要的就是儀式感!
    總有人問:愛情需要儀式感麼?那不是小年輕們玩的花樣麼?咱們都老夫老妻了,還是多來點實在的不是更好麼!愛情為什麼要有儀式感?因為愛情需要被表達,被重視,被證明!我們過節、過紀念日、結婚表白等等全部是在給愛情一個又一個肯定的答案。
  • 咖啡雖苦,但過程很甜——用儀式感點亮生活!
    《生活需要儀式感》說:儀式感是一種生活態度。《小王子》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知乎回答說:儀式感為每一個普通的日子和動作,標定它背後的精神內涵。哦,原來儀式感是這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