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儀式感」,你是否過明白了?

2020-12-22 金小燚

「儀式感」已經成為了近幾年一個流行的詞彙,甚至被賦予了很多神聖的使命和意義。

記得《小王子》裡有這麼一句話: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於是很多人都在努力營造生活中的儀式感,然而到最後,卻發現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加糟糕。

畢淑敏說:「有些東西,並不是越濃越好,要恰到好處,深深的話我們淺淺地說,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儀式感也是如此。

恰到好處的儀式感,是我們平凡生活中的一束光,憑這束光,我們可以一顆明媚的心去面對未來的生活。而超出現實基礎的偽儀式感卻讓生活一地雞毛,虛榮一時,最後只會跌得更慘。

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婚禮是一場重大的節慶,不但是天與地、日與夜的結盟,也是兩個家族的聯姻。這是種儀式,從古至今從未改變。但反觀現在的婚禮,似乎就是為了攀比,為了炫耀,為了面子,大操大辦,沒有節制。人們卯足了勁兒比,比誰家豪車更多,誰家彩禮給得更足,誰家婚宴更貴。一場婚禮,往往要掏空家底,甚至還要背上沉重的債務。光鮮表象下,把物質和外表變成了生活好壞的標尺。

儀式感很重要,它讓我們記住了人生中那些特殊的時刻。我們應該真誠地去對待,而不是成為我們炫耀、攀比的工具。

沒有正視自己的帳單是什麼水平,而勉強、刻意營造出來的優質生活,到底是追求儀式感還是虛榮心在作祟?

人生兩苦,一是物質匱乏,二是精神空虛。當一個人感到匱乏和精神空虛就會對儀式感有謎一般的執著。他們熱衷於表面的形式,而忽略了真正要在乎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感情。有些人的儀式感就是為了麻醉自己而存在,讓自己短暫地感受生活,欣賞自己的美好。儀式感如果只浮於表面,沒有落在心裡,其實只是一種虛榮,甚至是荒誕。

真正的儀式,是將日常生活過得講究。讓生活有儀式感的前提,是過好普通的生活,否則再美好的儀式感,只要回歸到現實,剩下的只能是滿滿的落差感。

生活中的很多儀式感就像是小小燈塔,泛著微光,讓生活變得溫暖而亮堂。

人到齊,再動筷」,是中國傳統中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從小長輩們就這樣要求,朋友說他並沒有覺得很特別。直到那一刻,小孩子自覺遵守,自覺維護,「等待」這個小小的動作就讓吃飯變得特別有儀式感

所以,真正的儀式感從來不是一種形式,而是把細碎的生活也能過得講究,讓平淡的日子擁有開出花來的小驚喜。

《道德經》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說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所以,請正視自己,也正視自己執著的儀式感,用心去感受平凡生活中的小確幸。

相關焦點

  • 生活中的儀式感是什麼?無非柴米油鹽,平平淡淡
    有句話說得好:不要為了生活而生活,那不叫生活那叫生存。生活需要儀式感,朝生暮死,每一天都是新的重生,尊重每一天遇到的人,體味每一天發生的事,回首才知道自己每一天都很不同。在當今的社會,燈紅酒綠夜夜笙簫充斥著我們年輕人的思想,好像生活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每天漫無目的像個行屍走肉一樣。《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生活的儀式感,遠比你想像中簡單
    都市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了,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日復一日,一成不變。忙已經成為了一種現代人的生活常態,生活中的儀式感仿佛也離我們越來越遠。儀式感看似一個懸乎複雜的存在,但其實儀式感可以很簡單,家人、三五好友相聚大吃一頓也是儀式感。
  • 戀愛中的儀式感是女人的把戲?男明星們告訴你什麼是儀式感
    在我們現在信息互通的社會,物質與快節奏讓部分人失去了對儀式感的真正理解,很多人認為,到了固定節日,你就要給我送禮物,送的禮物就是要比別人好的,這會給另一方有很大的壓力因為戀愛中的儀式感是一個雙方都要參與,獲取快樂的一種儀式,互贈禮物是其中之一的方法,是表達最普通的方法
  • 【哲言心語】生活需要儀式感
    生活需要儀式感 ◎鄒相 不久前,在一家書店裡翻閱了青年作家李思圓出的《生活需要儀式感》一書,儘管感覺書中的內容跟書名有一定的出入,但作者提到的一個觀點,卻讓我產生共鳴。
  • 生活,為什麼需要一些儀式感?
    儀式感,其實就是一種慢,一種把生活過得精緻的奢侈,一種悠閒的心情,一種不湊合的生活態度。張愛玲曾說過:生活需要儀式感,儀式感能喚起我們對內心自我的尊重,也讓我們更好的更認真的去過屬於我們生命裡的每一天。
  • 咖啡雖苦,但過程很甜——用儀式感點亮生活!
    喜悅的她,跟我說「老公,我發現你現在越來越注重儀式感了」。儀式感?是啥?聽過但沒「嚼過」,不懂。於是,我有目的性地查了百度,翻了書籍,看了知乎。1:儀式感或許不是你想的那樣!百度大媽說: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
  • 生活需要浪漫,生活需要儀式感
    人們喜歡追求「浪漫」,浪漫就是平靜而平凡的生活中加點作料,讓生活顯得更有味道,浪漫是在沒有準備和不確定的情況下產生的美感,怎麼製造浪漫呢?也就是如何製造「驚喜」?第二、不確定的環境,一個環境能夠給人浪漫,因為它第一次出現,第二次出現就知道這是套路,那麼結果也就知道,這時就沒有驚也沒有喜了,最後變得跟菜米油鹽一樣平淡,所以製造浪費需要了解對方,又要選擇不同環境,這需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思,浪漫成為很多人結婚前的心動儀式感。
  • 為什麼說生活需要儀式感
    聽過一個很好的答案:為了讓生活成為生活,而不是生存。 《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心理學家榮格說: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
  • 日本主婦:生活,為什麼需要「儀式感」?
    日本主婦:生活,為什麼需要「儀式感」?她們說:「生活裡面,最不能夠缺少的就是儀式感。」在日本主婦的生活之中,你會發現,她們總是能夠從枯燥的日常中,發現生活的儀式。如此一來,尋常的日子,也能夠過得閃閃發光。如果生活失去了儀式感,日常就會變得枯燥,在日復一日的循環之中,變得麻木起來,對新生事物逐漸失去了熱情和期待。 而儀式感,則是我們在日復一日之中的救贖。儀式感,讓平凡的日常變得閃閃發光。
  • 《你的生活需要儀式感》: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
    為自己珍視的瞬間選擇一個獨特的儀式,比如:吃飯前一定要拍照;去到了一個地方,先嘗嘗當地的美食;回到家時說一句我回來了。每一個獨特的儀式,都是對生活的熱愛。最近一直在看三月楚歌的這本《你的生活需要儀式感》,作者通過很多個哲理小故事講述著。雖然生活波折,但是我們依然應該有理想,有一樣東西讓自己在這個喧囂的城市中有片刻的安寧。
  • 給生活來點儀式感,這些小細節會讓你的生活大不同
    你是不是也經常為每天吃什麼而發愁,上班時間就只有匆匆吃一頓外賣,晚上回到家也懶得做飯,越來越覺得吃飯是一種形式,甚至吃幾口就被倒掉,其實這是現在社會上年輕人的普遍現象,很多人為了工作而忽略了很多東西,比如說吃飯,所以不妨換一種方式,給生活來點儀式感會讓你感到驚喜。
  • 白羊座在感情中的另類儀式感,你了解多少?
    在十二星座中,每個星座展現生活儀式感的方式都不同,讓我們看看白羊座在感情中的幾種另類的儀式感吧! 偶爾一次的闊綽,會被白羊人理解為感情生活的必要儀式,也是戀人值得擁有的物質回饋。這種超出基本原則和理性之外的慷慨,其實就是白羊座在感情中比較另類的儀式感。
  • 生活需要儀式感,今天的儀式感是聖誕樹
    生活需要儀式感 牛油果聖誕樹 生活需要儀式感,平安夜平安,聖誕節快樂,大家今天都有吃平安果嗎?
  • 生活需要儀式感:來自聖誕的快樂
    生活為什麼需要儀式感?因為儀式感會讓人變得更加的幸福。儀式感,是一種對生活認真、尊重、敬畏且熱愛的態度。熱愛生活的人,會讓生活充滿儀式感,而自己處於其中,都會讓人感到十分的幸福。儀式感是人們表達內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中國人比較注重儀式感,例如婚禮、節慶,又或者是品茶、品酒,這都是儀式感的表現。真正的生活,應該是「活過」,而不僅僅是「活著」。「活過」,通過各種儀式,讓我們每一天的生活、自己和愛情都與眾不同。生活中擁有儀式感,讓我們對生活負責;自己的成長更需要儀式感,找到歸屬感和安全感;愛情中的儀式感,可以讓愛保鮮且長久。
  • 生活的儀式感重要嗎?有哪些表現?你會堅持嗎
    但是相對的,亦有很多人覺得自己的生活中一定要有儀式感,所以說這個也是不同自我的人,進行了不同的選擇,那麼真正有儀式感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因為在你想像不到的世界裡面,有很多人過著你根本就想像不出來的生活。可能是非常有意思的,也可能是非常宏大而豐富的。
  • 總覺得生活沒意思,只是因為儀式感的缺乏
    無數個平淡無奇的日子構成了生活的大部分,而儀式感可以讓平淡如水的生活,泛起漣漪,讓我們記住那一刻的日子。正如李思圓曾說:「生活中那些無趣和委屈,那些一潭死水、灰頭土臉、見不到陽光的日子,其實是因為缺少了儀式感。
  • 儀式感滿滿的星座,從不敷衍生活,小日子過得精緻且幸福
    主筆:Miya生活有些人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只要吃飽穿暖那就足夠了,這並不是什麼壞事,知足常樂也是一種很好的生活狀態。而這幾個星座的人則會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他們大都儀式感滿滿,從不敷衍生活,小日子過得精緻且幸福。
  • 生活需要儀式感,愛情也是啊
    沐沐安安靜靜的不會吵鬧,也不會無理取鬧,子涵是個大直男,也不會去在意那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一個不會撒嬌,一個不會浪漫,慢慢地,兩個人真的就是各忙各的,在一個兩千人不到的小校園裡,兩個人只能靠在路上的偶遇來見面。我一直不理解他們經營愛情的方式,太過平淡。
  • 日本主婦的日常「儀式感」,都藏在「慢生活」裡面
    不急不緩,步履從容,這樣的慢生活,才能夠把日子過得精彩。就算是身為主婦,每天需要面對一大堆的家長裡短,雞毛蒜皮的瑣事也是非常的多,但是從她們的臉上絲毫看不出疲倦和厭煩。再怎麼瑣碎的事情,只要你慢慢的一件一件的來,也能夠做得完。並且在忙碌這些事情的過程中,修身養性,培養了自己的耐心,提升了自己靜心凝神的功底。
  • 生活需要儀式感,人生需要使命感
    這一撇是生活的儀式感,另一捺是人生的使命感。儀式感高於使命感,使命感支撐儀式感。二者相互倚靠卓然而立,彼此支撐相映生輝。世上芸芸眾生,若想要活出個人樣來,做人的儀式感與使命感,二者缺一不可。生活需要儀式感。這句擲地有聲、震耳發聵的經典言論在當下社會,幾乎都成了一句時代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