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發掘出漢墓,墓中出土一跽坐式玉人,專家:它不是漢朝東西

2020-12-14 老王歷史閒談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在河北定州發掘出一批漢朝中山王的墓葬;其中第一代中山王劉勝,以及王后竇綰的墓葬,共出土文物一萬餘件;尤其是大量的玉器讓考古工作者感到震撼;在墓主人身旁,有一件精緻小巧、跽坐式的玉人擺件引起了專家的注意;經過研究分析,專家得出結論:它並非漢朝時期的物件;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河北定州在漢朝時期是其封國中山國的封地;這裡埋葬了前後一共十七代中山王;1968年,考古隊在這裡發掘出第一代漢中山王劉勝和他的王后的墓葬;兩墓大量製作精美的玉器,有玉衣、玉九竅塞、玉璧、玉璜、玉環、玉佩等等;其中出土的兩件"金縷玉衣"為世間罕見;它是用金絲將一片一片的玉連綴而成的殮服;只有天子和諸侯王才配穿;玉衣做工精細複雜,據測算,一名熟練的玉工製作一件玉衣得花上至少十年。

專家在清理這批玉器的時候發現,在墓主人身旁有一特別精緻、小巧玲瓏的玉人擺件:通高5.4釐米,臉呈瓜子形,以斜平行線飾眉毛,眼睛呈橄欖形,目珠略突,寬鼻小口,短鬚整齊;頂戴小冠,冠兩側有雙帶扎於頜下;身穿交領右衽長衣,緊束腰寬大袖,腰帶飾斜方格紋;玉人前方有一几案;他扶幾而坐,雙手搭於身前的長條形几案上;底部有銘文:"維古玉人,王公延。十九年。"

由於玉人出土於漢中山王劉勝之墓,當時考古人員認為其製作年代為西漢中期;然而後來專家在研究分析時發現,玉人的製作並不是漢代的工藝。

古人用玉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玉雕工藝在漢代已經達到非常高的水平;而這件玉人與同墓出土的玉器相比,無論在整體設計,還是雕造工藝以及細節處理上均有一定的差距。

這蹊蹺該作何解?專家試圖從玉人底部銘文中找到一些線索:"維"用於句首無實義,"王公"漢代以後泛指達官顯貴,在漢代以前指天子及諸侯;據《周禮》記載:"坐而論道,謂之王公",鄭玄注"天子,諸侯" ;意思是安坐而謀慮治國之道的天子、諸侯,稱之為王公;"延"為延年益壽、永享福祉之祈語;刻銘用"年"字最早始於周代,西漢前期的紀年方式有漢廷紀年和諸侯國紀年;其中諸侯國紀年只在其內部使用;並成為諸侯國獨立地位的重要標誌;比如刻銘銅器中有"卅二年""卅四年""卅六年""卅七年""卅九年"等,均指劉勝在位時期的中山國紀年;所以專家認為"十九年"應該指的是劉勝在位的年數。

最重要的信息是"古玉人"三字;說明此玉人在刻銘文之時已為老物件,也就是說,其製作年代早於刻銘時間,不然怎麼會刻一"古"字?此器是劉勝十九年刻上的銘文,整句話意思大致是,"劉勝王十九年得一古玉人,保佑我王延年益壽、永享福祉";如此說來,按照專家的推測,如果玉人不是漢代之物,能否推算出它是哪個年代的呢?

1972年,河南省洛陽市銅加工廠出土了一件戰國圓雕玉人,同為跽坐式,兩膝著地,雙腳交於臀下,上身直立,"目視前方;玉人為青玉質,高7.5釐米;玉人頭戴假面具,短髮結辮,頂有圓髻,臉部兩側有冠帶;唇上劃須;全身刻飾大方格紋、三角紋和條帶紋;仔細觀察,這件玉人與劉勝墓中出土的玉人,雖然玉質不同,卻在人物體態、冠帶方面有相似之處,尤其面部神態如出一轍。

還有河南許崗韓王陵出土的一件戰國玉人,與劉勝墓出土的相比,無論在玉質還是造型上均有異曲同工之妙:兩者皆為白玉,而且均著"右衽長衣";(戰國時期流行深衣,即上下連在一起的長衣,領口較低,以便露出裡衣,通常為右衽);兩件玉人寬袍大袖,且為戰國時期典型的三重衣;所以,玉人的製作年代極有可能是戰國時期。

綜合以上分析,專家推斷,中山王劉勝愛好收藏,漢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劉勝在位的第十九年,有一天他得到這件心愛的戰國玉人;並命玉工刻銘以示所有,日日把玩,最後帶進了墳墓。

【參考資料:《漢書》《史記》《收藏界》】

相關焦點

  • 馬王堆漢墓,辛追夫人與兩個丈夫埋在一起,專家說漢朝很常見
    馬王堆漢墓,是迄今為止一次影響深遠的考古發現,其墓室的規模和出土文物數量十分龐大,當考古學家忙於搶救性發掘後,進一步分析該墓的一些相關細節,有個問題讓考古學家難以費解。丈夫的陵墓很普通,妻子的墓室卻富麗堂皇,兒子的墓室很有學問。
  • 九龍山漢墓出土一個無名文物,專家經過研究,它的名字叫鎏金軛角
    漢朝是我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黃金王朝」,其文化,思想和制度對後世都影響頗深。從考古發現來看,漢代古墓也總能出土一些十分獨特的文物,比如考古專家就曾在九龍山漢墓中出土一件怪物青銅器,經過研究後對其作用大吃一驚……究竟是什麼樣的文物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 睢寧出土漢代牛耕圖,圖中發現「二牛抬槓」,專家:揭示出一事實
    江蘇睢寧發現一座漢代時期的墓葬,墓中出土一幅"牛耕圖";圖中出現兩隻黃牛抬著一隻橫槓在耕地,專家解釋,這就是傳統農業中重要的耕種方法——二牛抬槓;這個技術一直沿用了上千年;在徐州一帶,不止出土"牛耕圖",還發現大量跟當時跟農業相關的文物;專家通過研究、對比史料,發現了一個歷史事實;
  • 湖北發現地下水墓,墓中出土一件逆天神器,專家:鎮國之寶
    今天小編給大家所介紹的這座古墓是在湖北出現的一座古墓,這座古墓居然是地下的水墓,而且在這座古墓中所出土的文物,也讓考古專家們感到非常的震驚,那麼在這座古墓中究竟出現了什麼文物呢?那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吧。
  • 永城南山漢墓出土神秘銅鍾,上面還刻著九個字,揭露當時一個秘密
    這座漢墓由墓道、墓門、斜坡甬道、主室以及側室組成,因為盜墓者的進入,墓內的部分物品遭到破壞,但在清理墓葬坑時,專家發現一些被遺留下來的器物,如銅壺、銅錢,在墓室的一堆土中,專家還發現了一個被埋於土下的青銅鍾,看來是墓室中的泥土,救下了這個青銅鍾,不然早就落入了盜墓賊的手中。
  • 馬王堆漢墓非衣之謎:衣服上那個拄拐女人,是不是辛追夫人
    在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漢墓,就肯定要說到馬王堆了,對於馬王堆,很多人都有些了解,因為當時馬王堆的出土對於中國歷史來說,是裡程碑的一個發現,裡面出土的很多文物,是非常具有價值的,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馬王堆最富有價值的就是辛追夫人了。
  • 精準無誤的盜墓卻因生前安排逃過一劫,劉賀墓中一玉器無人能解
    這位墓主令人想不到,他將主棺置於偏殿,以至於「逃過一劫」沒有大的損失,研究過程中墓中發現金餅錢財數目之大使人咋舌,以及「一步之差」被「摸金」的奇妙傳奇,為這座漢墓以及數以千計的葬品添加神秘色彩,成為當時熱烈話題。
  • 日本發掘了一座古墓,墓中現一織錦,錦上書: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精絕國全國只有480戶總共不到四千人,國王就居住在精絕城,由於和漢朝的關係密切,因此常常得到漢朝的賞賜,後來,漢朝發生戰亂,整個西域一片混亂,這個小小的精絕國就在戰爭中消失了。 1995年左右,一支日本考古隊經過中國允許,與中國的考古團隊一起前往今天的新疆和田的民豐縣。對當地的著名歷史古蹟——尼雅遺址展開了發掘,這也是為數不多的在戰後中日雙方展開的考古合作。
  • 茹家莊西周魚伯墓中,出土了魚尊,專家說:它身上至少有三個謎團
    1974年,文物工作人員在茹家莊西周魚伯墓,出土一個造型奇特的「魚尊」,但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專家們卻說:它身上至少有三個謎團,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通過對出土器物的研究,專家們認為墓主魚伯應該是諸侯,也就是西周周豐鎬畿內一個小諸侯國的君主,正因如此,他才會有如此多的陪葬品,但在出土的眾多陪葬品中,「青銅魚尊」卻獲得專家的重點關注
  • 江西出土徐國古墓,墓中22位少女殉葬,專家:墓主不是人!
    標題:江西出土徐國古墓,墓中22位少女殉葬,專家:墓主不是人!很多人想起殉葬制度都會非常憤恨,畢竟這樣的制度實在太殘忍。可就是這樣殘忍的制度,流傳千年,真正被廢除時,還是走到了清朝。在這麼多年考古人員發掘墓葬時,確實發現了很多殉葬的墓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秦宮1號大墓,當時發現墓葬裡面有那麼屍骸的時候,連考古人員都覺得觸目驚心。考古歷程當中,專家也發現過多少合葬的墓室。但是卻有這樣一座墓穴,專家看到陪葬人數的時候,都直接怒罵墓主人根本就不是人,這到底是因為什麼?
  • 專家花10年找「楚王墓」,卻躲在農民家地窖中,挖掘結果震動世界
    說起江蘇徐州獅子山中的獅子山漢墓,想必也是有許多人應該了解的,獅子山漢墓是漢代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而且這座獅子山漢墓中的挖掘結果同樣也是震動世界的。
  • 湖北出土千年漢墓,墓中竹簡翻譯成書後讓西方學者傻眼:這不可能
    令人想不到的還有很多,像上世紀漢墓中發現的竹簡,歷經千年依然閃耀著中國古人的智慧。但直到有一天,他們發掘出了一批竹簡。深挖之下發現數量還不少,一年後才全部挖掘出來,大約有一千多枚。這些竹簡可都是來自於兩千年錢的漢朝,保存得還算完好,但最令人震驚的是翻譯出的內容。
  • 南京江寧建中南宋古墓出土的古玉水晶
    2004年1月的一天,在南京市江寧區江寧鎮建中村的一處建築工地,工人在施工中偶然發現了地下埋藏的古墓。南京市博物館工作人員聞訊後,立即組織考古專家趕往現場,對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墓葬由墓坑和墓室構成,磚石結構。墓室有南、北兩個並列的長方形墓室,總寬7.94米,北側墓室全長6.58米,南側墓室全長4.82米。
  • 婦好墓出土青銅怪器,形狀像是鳥爪,專家說:它是幹這個用的
    婦好曾是一個只存在於甲骨文獻中的女子。她生活在公元前12世紀前半葉,是商王武丁的王后,也是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1976年,考古人員成功挖掘出了婦好墓。在這位傳奇女性的墓中,出土了一件青銅怪器,它的樣子特別像是鳥爪。
  • 漢朝人不服:作為鐵器時代先鋒,背後的難你們不懂
    先說第一種,漢朝之前是秦朝,秦朝之前是戰國,那眾所周知,盔甲這東西有傳承,漢代的盔甲,多多少少都有秦代以及戰國時期的特徵留存,這第一種頭盔便是典型,由於沒有準確命名,我姑且稱其為「頭頸全包式方片札盔」好了,這名字我就隨便一起,您就隨便一聽,要是哪天專家給它起名字了,我再改過來就是。
  • 山東古墓出土大量竹簡,專家奔赴現場興奮不已,千年謎題有答案了
    在大部分人看來,認為考古就是實地考察,走訪,查閱古籍,帶著考古小組挖掘,所挖掘出來的文物比較單調,例如:非常珍貴稀有的甲骨文,目前有一萬多篇甲骨文片還在日本流失,在河南省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此鼎從外觀上來看雄偉壯觀,重量有832.84千克。
  • 20世紀中國發掘的最大墓葬-秦公一號大墓,來看看它的來龍去脈
    平時我們一定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就是說你突然想找一件東西,特別想用它,懷有很強的目的性去找反而死活找不見,慢慢的你快忘記這件事的時候,這個東西又自然的出現了,很多事情是偶然但是也是必然。今天要說的主角就是秦公一號大墓的發現也同樣是這個道理,上個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想要研究先秦歷史文化,也都知道陝西乃是秦國的發源地,於是一大隊人苦苦尋找秦的遺蹟,始終是沒能找到。
  • 四川發掘張飛墓,真出土1物,顛覆張飛傳統形象?
    四川發掘張飛墓,真出土1物,顛覆張飛傳統形象?說古論今三國事,拍案奇書小蟲子。三國蜀漢猛張飛,人稱「萬人敵」,其人幾乎婦孺皆知,其事幾乎家喻戶曉。最近小蟲子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說四川發掘張飛墓,出土了一件墨寶,顛覆了張飛傳統「莽漢」形象,說他其實善草書,能賦詩,根本不是純猛將糙漢,是這樣?
  • 唐墓出土「外星人頭骨」,修復後震撼世界,專家:哪來的高科技?
    引言大家可能都知道,在我國的考古工作中,偶爾會發現一些類似「穿越」的東西,便如《陶庵夢憶》中所言:「怪幻百出,匪夷所思。」不過這些東西雖然看起來不可思議,但卻是真實存在於幾百上千年前的古人墓葬中。網友一度質疑關於這個水晶杯的消息是否為博人眼球的假新聞,但事實上不是。這隻水晶杯現在就收藏在杭州博物館中,它是我國早期最大的水晶器物,由一塊完整的水晶雕琢而成。它是我國最珍貴的文物之一,禁止出國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