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為虎作倀」中的「倀」是啥意思?有什麼典故?你可能想不到

2021-01-08 緣來星期八

「為虎作倀」這個成語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個比較常見、常用的成語,貶義詞,比喻幫助壞人作惡、幹壞事的幫兇,比如古裝劇中,某某富家紈絝強搶民女,其僕人幫著主子搶人、打人,這樣的群體就是幫兇。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經常會見到為虎作倀之事。知道了成語的釋義,那你知道這裡面的「倀」是什麼意思嗎?有什麼典故和來歷嗎?

傳說在唐穆宗長慶年間,當時有個叫馬拯的讀書人,他聽說衡山的祝融峰有一個「伏虎長老」,於是想去拜訪一下。

一天,他帶著自己的書童上山了,走到半山腰的時候,見到了一座山寺,寺裡有一個白眉老和尚。和尚很熱情,留下他們在寺中用齋,主僕二人見他如此熱情,於是便同意了。

當他們正準備做飯的時候,發現廚房沒有調料品了,於是馬拯就讓書童去買,老和尚也跟著一起下山。過了沒多久,寺裡又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拯、沼二人互相介紹,了解身份之後,就攀談起來。

馬沼說他上山的時候,見到一個老虎,在吃一個書童模樣的孩子,描述了音貌之後,馬拯悲從中來,說那是他的書童。馬沼又說,讓人驚恐的是,那老虎吃了人之後,變成了一個白眉老和尚。

不一會和尚回來了,沼悄悄地對拯說,吃人的老虎,正是這個老和尚,當晚他們沒有睡客房,而是一起睡在了齋堂裡,半夜的時候,老虎三番兩次來撞門,二人合力頂住房門,這才沒有讓老虎得逞。

後來二人想了一個妙計,第二天一早,他們把老和尚,引到了寺中的水井旁,趁其不備,一下推進了井中,老和尚立馬變作了老虎的模樣,二人見此,迅速往井中丟石頭,幾個呼吸之間,老虎就被砸死了。

二人下山的時候迷路了,所幸遇見了一個獵人,晚上他們在樹上搭了一個窩棚過夜,半夜的時候,朦朧間聽見有人說話,透過月色,他們見到樹下有十幾個人正在痛哭,說是要給老虎報仇。獵人告訴他們,這些不是人,是「倀鬼」,是那些被老虎吃掉的人所化。

見此,馬拯氣憤地罵道:「這些可惡的倀鬼,被老虎吃掉了,還要幫著它作惡害人」。後來成語「為虎作倀」就是這麼來的,比喻為壞人作惡的幫兇。綜上來說,其實不過是古人編造的故事而已,哪有什麼鬼魂,沒有親眼見到的,始終不能信以為真。

蘇東坡曾在《漁樵閒話》中寫道:狩獵的人說,有一種叫作「倀」的鬼,以前是被老虎吃掉的人,後來化作「倀鬼」之後,反而成了老虎的奴役,幫著做壞事。在《太平廣記》中有記載:倀鬼,乃是被老虎吃掉之人,聽從老虎的吩咐辦事,實乃行惡事之幫兇。

關於這個「倀」字,小八覺得,就字面來理解,乃是一個「人」加一個「長」(zhǎng),那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人長他勢」,一個人可以藉助更厲害的勢力,去漲自己的氣勢,從而讓別人害怕自己,從而方便自己作惡,說白了與「狗仗人勢」極為相似。

已經被黑惡勢力給害慘了,結果不知悔悟,還去幫著幹壞事,就如同傳銷一樣,明知此事不可為,不僅自己為之,還害得別人也為之,實乃不該啊。

以上小八的理解有限,也不知是否合理,如果各位讀者有更好地理解,歡迎來評論區留言補充,分享你的觀點和想法。

相關焦點

  • 有多少人知道,為虎作倀的「倀」是什麼,為何如此招人恨
    中國的成語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數不清的典故和傳說。有一些成語大家用起來都非常熟練,卻不見得人人都完全了解它。例如,「助紂為虐」和「為虎作倀」經常被連用,指代為壞人做事的幫兇。前者簡單,後一個「為虎作倀」的倀到底是什麼,大概有些人不太清楚。
  • 成語「入幕之賓」是啥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引人深思,漲知識了!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詞彙,但是有很多成語比較冷門,我們很少用到,但是背後的道理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的。想要學好成語,就應該讀懂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成語。今天我們給大家講解兩個成語,分別是入幕之賓和請君入甕,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你就豁然開朗了!
  • 成語「侯門似海」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歷史典故讀懂,才會恍然大悟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很多成語,在寫作的的時候運用一些成語,也會提高我們文章的檔次。有很多成語我們耳熟能詳,但是也有一些生僻的成語,我們卻並不知道它們的意思。其實冷門成語也很有意思,只要我們讀懂背後的歷史典故,就可以熟練應用成語。今天的大話成語,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戶限為穿和侯門似海,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看懂了典故,你就會豁然開朗。
  • 成語「一問三不知」具體指什麼?有何典故?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別人問問題,自己並不知道,有可能會被別人嘲笑:一問三不知。其實這句成語流傳的時間比較長,成語背後還有一個典故。現如今很多人只知道用成語,卻不知道成語的真實含義,尤其是這句話一問三不知到底是指的是哪三個方面,人們並不知道。
  • 大話成語:我們常說的「圍魏救趙」啥意思,背後的典故引人深思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很多成語,但是很多人對成語的意思並不是很了解。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2個成語,分別是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了解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才能讓我們對成語有個更加清楚地認識。那麼孫龐鬥智和圍魏救趙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
  • 成語「牛溲馬勃」到底是啥意思,其實和一個歷史典故有關,長見識
    中國漢語博大精深,語言是我們思想交流的工具,而成語是我們離不開的精彩詞句。無論是學生還是成人,我們說話時成語出口成章,成語已經印在了我們的大腦中。儘管我們對常用的成語很熟悉,但它背後的故事卻鮮為人知,很多成語的出處不甚了解,當然就有經常用錯成語的尷尬情況。
  • 助紂為虐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為虎作倀、為虎添翼,反義詞有:助人為樂、除暴安良,助紂為虐是貶義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助紂為虐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助紂為虐(zhù zhòu wéi nüè)成語釋義:幫助壞人幹壞事(紂:商朝末年的暴君商紂王;虐:暴行)。
  • 成語「唾面自乾」是什麼意思?出自什麼典故,褒義?貶義?
    中國的成語,多是自古代流傳,代表了一個又一個或褒或貶的含有些微引人深思小寓意的典故。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唾面自乾」這樣一個成語。從它的字面意思來看,「唾」自然是吐口水,「面」在這裡則是臉面,「自幹」就是自己幹掉。我們加上介詞、語境等,合起來正是被人吐了口水在臉上,等它自己幹掉。
  • 助桀為虐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為虎作倀、為虎添翼、助紂為虐,反義詞有:助人為樂、除暴安良,助桀為虐是貶義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助桀為虐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助桀為虐(zhù jié wéi nüè)成語釋義:桀:夏末暴君;虐:暴行。比喻幫助壞人幹壞事。成語出處:西漢 司馬遷《史記 留侯世家》:「今始入秦,即安其樂,此所謂'助桀為虐'。」
  • 成語「愛鶴失眾」是什麼意思,有什麼典故?
    「愛鶴失眾」這個成語雖然古早,但是理解起來並沒有什麼難度。我們之所以對它陌生,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日常很少使用。這成語的意思就算逐字去拆開理解,也八九不離十,不像很多常用成語,不搞清背景就不知所云。因為愛上了仙鶴而失去了眾人的支持,字面上就是這個意思。我們瞬間能想起同義詞「因小失大」,或者更加貼切而流行的「玩物喪志」,都是指因為沉迷於某樣東西而失去了更重要的東西,「玩物喪志」失去的是個人的志向,而「愛鶴失眾」失去的是民心。
  • 「加減乘除」「阿貓阿狗」竟是成語!還有更多你想不到的成語……
    還有更多你想不到的成語…… 2020-08-25 11: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語「竊時肆暴」到底啥意思,原來和一個歷史典故有關,長見識了
    今天我們來講2個成語,分別是竊時肆暴、青氈舊物,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中竊時肆暴和老鼠有很大的關係,而青氈舊物和書法家有關。讀懂這2個歷史典故,你就會準確應用成語啦!竊時肆暴這句成語出自唐代柳宗元《三戒·序》卷中的一則故事。說是在永州有一戶人家,主人的生肖是屬鼠的。
  • 蛤蟆夜哭又是什麼意思,成語為何變冷門?
    中國的成語是中華文化沉澱的一大成果,每一個成語都有它的典故出處,因此說話論道能不能時不時吐出點成語或詩句,也是古今中國人判斷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化水準的重要標誌之一。慘綠少年是啥意思可是與此同時也有一個有趣現象就是也有不少古代非常美好而熱門的成語在不斷地被人們忘卻,甚至已經成為現代人難於理解的生僻成語,或者被人套上現代俗語的含義而被包裝成為了網紅語句
  • 我們常說的「牝雞司晨」是啥意思,知道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當然還有一個成語是潘郎車滿,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讀懂了它們的歷史典故,你也就可以熟練應用了。牝雞司晨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母雞會打鳴,是違反常規的事情,這個典故和商紂王有關。話說商朝最後一個皇帝紂王,是有名的暴君,嗜殺成性,對底下的大臣也毫不留情,他還製造了很多殘酷的刑拘。紂王寵妲己盡人皆知,歷代皇帝也都寵幸自己愛妃,可沒有紂王這麼變本加厲的,對妲己什麼無理的要求都言聽計從。
  • 成語「目無全牛」是什麼意思?它的正確理解,跟你想的一樣嗎?
    成語,是語文學習中很重要的一塊。因為有些時候,一個成語就能幫你潤色出一篇好的文章,這是因為成語本身,原本就包含著很多意思,所以當一個成語出現在文章中時,人們就會更容易理解你所想表達的意思。成語能給文章潤色的前提是,你正確使用了成語。
  • 古語中,常用的顧影自憐一詞是什麼意思,又是怎樣的典故?
    在古時候,成語、詞語誕生的時候,它們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意義。但由於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詞語其中的含義,通常都是發生著一些改變。就是我們說的「古今異義」。而這些來自於一朝一代的詞彙,其中也能夠讓我們作為後人的,看到當時的社會是怎樣的,當時在一些特定的人物身上,又是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也許這也算是文化賜予我們每個人的價值。那麼,今天,我們要探究的這個詞彙是什麼?顧影自憐。
  • 成語「膠柱鼓瑟」是什麼意思,看完這則歷史典故,才能知曉其意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為大家帶來2個我們很熟悉的成語,分別是紙上談兵和膠柱鼓瑟,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只要我們讀懂了成語背後的歷史典故,自然就會知曉其意。膠柱鼓瑟 (jiāo zhù gǔ sè)這條成語出自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 成語「驥服鹽車」到底是啥意思,讀懂這個歷史典故,才會豁然開朗
    大家好,我是國學大觀園,今天我們來講2個冷門成語,分別是困獸猶鬥和驥服鹽車 ,這2個成語其實都和歷史典故有關,而我們讀成語,只要理解了歷史典故,才能真正懂得成語的真實內涵。驥服鹽車 (jì fú yán chē)這句成語出自《戰國策·楚策四》,」驥」是指千裡馬,這句成語是說千裡馬拉著裝鹽的車,據說古時候的千裡馬,是日行千裡的寶馬良駒,在戰場上將軍最希望的是擁有一匹寶馬。
  • 我們常說的「洛陽紙貴」,有什麼深刻含義,其實和這個典故有關
    很多人對我國的成語文化一知半解,況且我國的成語成千上萬,每一個成語背後都有著深刻的含義,往往也都暗藏著歷史典故。如果不讀懂歷史典故背後的道理,就很難理解成語的意思。今天為大家分享2個成語,分別是「結駟連騎」和「洛陽紙貴」,那麼這2個成語到底是啥意思,讀懂背後的典故,才會豁然開朗,當然也就不會亂用成語以至於鬧出笑話了。
  • 兩全其美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三折:「司徒,你若肯與了我呵,堪可兩全其美也。」近義詞有:一箭雙鵰、一舉兩得,反義詞有:玉石俱焚、兩敗俱傷,兩全其美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近 義 詞:一箭雙鵰、一舉兩得反 義 詞:玉石俱焚、兩敗俱傷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感情色彩:褒義成語成語辨析:兩全其美和「一舉兩得」;都有事情的兩方面都有好結果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