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裡,老人去世了是如何通知村裡人來弔孝的?

2020-12-12 劉敏KHJ

時間在變,時代也在變,但無論時間和時代怎麼變,在農村裡,總有不變的東西。比如說,當農村一旦有老人去世後,每家每戶的的人都會主動到去世老人的家裡前去弔唁。哪怕是原來在生活中稍有嫌隙的,也會在那一刻捐棄前嫌,前往送去世老人最後一程。

那麼問題來了,當農村有老人去世時,又是如何通知村裡人前去弔孝的呢?

死是我們每個人都最終逃不掉的事情。人生是喜事,人死卻是悲情。喜事需要主家登門送喜帖相邀,而農村逢白事是不會有人親自登門挨家挨戶去通知的。別的地方不知道,反正在我們村子,過去沒有禁止燃放鞭炮的時候,只需要放一掛鞭就夠了。如今鞭炮被明令禁止燃放了,再有村裡的老人去世,也只能利用現代的智慧型手機,由負責喪事辦理的村內主事,在村裡的微信群裡用微信吆喝一下了。所以要吆喝,不光是要人們去前往弔孝,更主要的是要村裡在家的男人們前去幫忙,也好讓去世的老人按照其後輩預想的日子,如期入土為安。

總體上來說,多數農村民風淳樸,但凡有村裡老人生病鬧災的,大多數村裡人家都會有人前去探視看望的。禮尚往來,傳統如此。平時,誰家有老人病重了,村民們心裡也基本有譜。平常日子,也很少會有人家燃放什麼鞭炮。如果事前就有老人病重的前因,不久後突然在村裡有鞭炮聲響起,大家自然就會估計到是誰誰家裡病重的老人撒手人寰,去往另一個世界了。在我們村裡,只要是有老人去世的鞭炮聲響起,全村可以幫忙的青壯年男人都會立馬趕過去自願做喪事辦理的幫手,不求任何報仇。就算是出門在外,只要不是太遠,離家一二百裡做事的鄉親,也會被自家人通知後趕回來。誰家要是沒人幫忙,誰家自己都覺得沒面子,讓全村人瞧不起。如今鞭炮被禁了,微信也就派上用場了。

各地情況不同,可能具體的方法也不一定會完全一樣。反正我們村子就是如此,這也已經是自打我記事以來,50多年維持至今的傳統習慣了。

相關焦點

  • 農村裡老人去世,該如何通知鄉鄰及親戚來弔孝?
    在晏子的老家陝西漢中農村,村裡的老人去世了,通知鄉鄰及親戚前來弔孝的一個儀式叫做「報喪」。報,就是告知報告;喪,去世人去世的消息。報喪在過去是需要兩條腿走路,挨家挨戶上門叩頭並且告知的。磕頭迎弔孝人報喪活動一般開始於去世人去世後的當天。如果是女老人家去世,去世者的子女或者孫子就會首先給其娘家人電話通知,然後迅速戴上白色的孝帽,以開車或者騎車的方式,親自前往女老人家的娘家,在人家家裡面磕頭並且告知老人家去世的消息。
  • 農村老人去世前,貓頭鷹會發出「冷笑」,這是真的嗎?
    農村老人去世前,貓頭鷹會發出「冷笑」,這是真的嗎?大家好,歡迎收看最新一期的視頻,貓頭鷹打架一定不陌生吧,就算沒有見過,也一定聽說過,一般是白天睡覺,晚上出來活動,所以在農村裡也被稱為夜貓子貓頭鷹的貓頭鷹的笑聲是非常奇怪。
  • 年輕人進城買房居住,農村老人何去何從,同事等到父親去世那一刻
    這幾年進城做生意和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留在農村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了。很多農民會拼勁一切力量,在城市中買房子過生活。家裡年邁的老父老母沒人照顧,如今年輕一輩的大都外出工作,一年也回不了幾次家,在農村居住的主要是老人。對於農村留守老人而言,去城市跟孩子一起住吧,一方面自己不太適應,另一方面增加了子女們的負擔。
  • 在農村,老人去世葬在自己莊稼地裡,有啥講究?原來是這3個原因
    城裡人對死去的人是火葬,把骨灰安置在買的公墓裡;而農村則是土葬,下葬之前都會找道士勘測墓地,一般都是在視眼開闊的山上。在死者親屬眼裡,這樣下葬的人死後就能在這裡看盡好風光。而在農村有的地方,老人去世後的普遍做法則是安葬在自己的莊稼地裡,這裡面有啥講究?
  • 農村土地新規出臺後,老人去世之後宅基地怎麼處理呢?農民早知曉
    然而,有一個問題很多農民朋友都比較模糊,就是繼承父輩宅基地問題,以前農村宅基地基本都是世代相傳,也就是說子孫可以世世代代繼承父輩的宅基地,而這種情況所導致的問題則是「一戶多宅」現象比較多,而隨著「一戶一宅」政策開展之後,加上目前土地確權,今後想要繼承父輩的宅基地,首先就要符合「一戶一宅」的政策,其實對於農村老人去世之後宅基地如何處理確實有了很多新的變化,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吧
  • 農村老人去世,為什麼要花幾百元請人給去世老人剃成光頭呢?
    關於這個問題,許多人都從「讓老人體面地離開這個世界」上進行了解讀,這也是具有一定道理的。不過,真正的原因並不是這樣的。在我國古代,人們普遍認為頭髮受之於父母,是堅決不能隨便剃除的。因此,農村老人去世之所以要理髮,其真實目的並不是為了「體面」,而是為了讓老人的頭髮「保佑」後代發財以及讓後代對先人有個「念想」而已。好啦!就說這麼多吧!總而言之,農村老人去世之所以要理髮,是有「說處」的,並不是單單為了體面。如果大家僅僅從「體面」的角度上進行「解讀」,是不全面的。
  • 北方的冬天很冷,很多老人在冬天故去,故鄉的味道也被他們帶走了
    北方的農村,冬天都很冷。我們老家一直有一個說法,就是「老人難過冬至關」。有生活經驗的人,在冬天最冷的那幾天經常會討論,誰家老人病了很久,要走就看這幾天之類。有的老人雖然一直臥病在床,但只要能夠平安度過冬至這天,還撐到了過年,吃上了「年豆腐」,人們就會說:年豆腐一吃,再過一年沒麻達!
  • 注意:農村老人去世後,5項補貼少不了,不領就虧了,望周知
    對於去世的老年,國家對其的補貼福利也是越來越完善,若是農村老人去世,則有5項補貼可以領取,不領白不領?趕緊告訴你的農民朋友。在農村,每家都會遇到「紅白」事,村裡鄰裡都會去幫忙。而如果遇到「白事」---逐村老人去世,只能是自認倒黴了。現在的觀念有轉變了,農村老人去世也會辦得風風光光,讓老人走得更加安祥。
  • 為啥農村老人去世,要燒掉生前衣物?原因不都是迷信
    啷哩個啷哩個啷,閒言碎語咱不講,今天歡顏的狗尾草給大家介紹介紹,為啥農村老人去世,要燒掉生前衣物?原因不都是迷信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逃脫不了的命運,尤其是對我們國人來說,無論是紅白喜事都必須要有儀式感。而且要做出來,讓別人看見。
  • 農村老人70歲開始畫畫,原生態作品紅遍世界,被稱為「梵谷奶奶」
    她70歲開始畫畫,畫作驚豔了世界,被稱為「梵谷奶奶」| 百家故事農村老人70歲開始畫畫,原生態作品紅遍世界,被稱為「梵谷奶奶」在中國,有這樣一位老人,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梵谷奶奶」,她與梵谷並沒有親戚關係,也不是像梵谷一樣頗具天賦和成就的畫家
  • 2020年家裡老人去世了,為什麼在家睡覺會感覺到害怕?
    家裡老人去世了,為什麼在家睡覺會感覺到害怕?家裡老人去世了,在家睡覺會感覺到害怕,這種害怕的心情相信很多人都有,包括我自己。這真的是一個很難理解的問題。有人說,只要生前沒對死去的人做過虧心事,就沒什麼好害怕的。但像我,在親人或認識的人去世後就是會很害怕,有時自己也會思考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可能就是膽小吧。
  • 八百年來村裡人不吃溪裡的鯉魚,鯉魚死後還予與安葬
    八百年來村裡人不吃溪裡的鯉魚,鯉魚死後還予與安葬無論是食用的鯉魚還是觀賞的鯉魚哪怕是野生的鯉魚,我們可能都見多了,但是在福建閩東有一個周寧縣,距縣城西約5公裡的浦源村有一條國家級首個魚文化主題公園——鯉魚溪景區,就有所不同了。
  • 武漢疫情期間,農村老人去世後一般會火化了,這對土葬有什麼衝擊
    目前我們正處於肺炎病毒的疫情期間,嚴禁人員聚集聚餐,特別是農村的紅白喜事露天酒席。為了大家的健康,這種大量人員的聚餐是目前政策所不允許的。所以,農村的老人去世了,也不允許大操大辦,農村大多實現土葬,要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要有人上門去操辦一些入殮儀式和送葬儀式。
  • 農村民間喪葬習俗有哪些?
    對於這件事,人們都是比較重視的,在農村尤為突出。畢竟很多農村還是土葬的方式。而土葬在農村民間的確是有很多的習俗。以我所處的隴東中部一帶的農村來說,主要有這些習俗:「後事」準備人生百歲總有一死,當人進入晚年,漸漸的體弱多病,本人也有要求,家屬便著手為其準備身後用物。最主要的,也必須在生前打算的,一是壽棺,二是壽衣。
  • 農村老人去世後,為何要把生前的衣服燒掉?有什麼禁忌講究?
    在我們村幾乎每個老人去世之後,都要把他們生前的衣物進行燒掉。將剛去世的親人的衣物等等燒毀這一行為,看起來似乎有點不近人情。但是如果說是從客觀的來說,其實這也沒有多大的問題。也算是我們地方的一種傳統習俗吧,既然客觀的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那我們就尊重傳統習俗。
  • 農村喪事,一般磕幾個頭?原來還有這說法
    在我們這裡,要是老人去世了,村上人無論男女,基本都去弔孝。當然都是成年人,無論長輩晚輩,基本都要下跪磕頭。也就是人死為大這一說,當管事人花紙後,誰備下跪時,兩邊站的孝子,立馬就會纏縛著,不讓下跪磕頭,當然下跪也是一種禮節,是避免不了的。基本都不會下跪磕的,隨後鞠躬了時。
  • 農村老人去世前,都會有這3個徵兆,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農村的生活條件好了,餓肚子,穿不暖已經見不到了,人們的壽命也自然長了。高壽在農村老人裡很常見,但是老人的身體用農村的話說,就是舊機器,不知道哪天就卡殼了。昨天還在一塊聊天的人,兩天不見,就傳來了噩耗,也很正常。
  • 農村哪一類老人過得最幸福?從村裡一個老人的遭遇談什麼是幸福
    前幾天,村裡有個老人去世了,三個閨女都不願意去給老人處理後事,其實之前已經鬧出了太多矛盾,三個閨女都不伺候老人。老人也並不是只有三個閨女,也有一個兒子,但前些年兒子出意外先去世了。三個閨女之所以不伺候老人,是因為一個奇怪的理由,老人每個月有三千來塊錢的退休工資。
  • 老人去世以後,如何安撫另一位老人,兒女需要做到這些
    生老病死是不願意看到可卻是無法避免的事情,老人去世對於子女來說是很悲傷,但實際上更難受的是老人去世以後,如何安撫另一位健在的老人,兒女需要做到這些。老人因老伴離世出現心理問題時,子女應這麼做日常生活中,兒女在家中老人剛去世的時候,要儘可能的陪伴健在的老人,子女的陪伴是讓老人走出悲傷最佳的辦法,這一點大家都懂,可現實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忙碌,只能說儘量的抽出時間陪伴在悲傷當中的老人。
  • 農村人為啥「紅事不請不到,白事不請自來」?有啥講究嗎?
    但同時,白事和紅事也是不同的,比如說紅事就是有專門人員負責通知,被通知的人才去幫忙,不被通知到就不去。而白事則不一樣,當有了白事時,村裡人感覺能幫上忙的都會自發而去。很多人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覺得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講究。黑嫂經常在村裡這種事上給人家幫忙,在這裡說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