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在變,時代也在變,但無論時間和時代怎麼變,在農村裡,總有不變的東西。比如說,當農村一旦有老人去世後,每家每戶的的人都會主動到去世老人的家裡前去弔唁。哪怕是原來在生活中稍有嫌隙的,也會在那一刻捐棄前嫌,前往送去世老人最後一程。
那麼問題來了,當農村有老人去世時,又是如何通知村裡人前去弔孝的呢?
死是我們每個人都最終逃不掉的事情。人生是喜事,人死卻是悲情。喜事需要主家登門送喜帖相邀,而農村逢白事是不會有人親自登門挨家挨戶去通知的。別的地方不知道,反正在我們村子,過去沒有禁止燃放鞭炮的時候,只需要放一掛鞭就夠了。如今鞭炮被明令禁止燃放了,再有村裡的老人去世,也只能利用現代的智慧型手機,由負責喪事辦理的村內主事,在村裡的微信群裡用微信吆喝一下了。所以要吆喝,不光是要人們去前往弔孝,更主要的是要村裡在家的男人們前去幫忙,也好讓去世的老人按照其後輩預想的日子,如期入土為安。
總體上來說,多數農村民風淳樸,但凡有村裡老人生病鬧災的,大多數村裡人家都會有人前去探視看望的。禮尚往來,傳統如此。平時,誰家有老人病重了,村民們心裡也基本有譜。平常日子,也很少會有人家燃放什麼鞭炮。如果事前就有老人病重的前因,不久後突然在村裡有鞭炮聲響起,大家自然就會估計到是誰誰家裡病重的老人撒手人寰,去往另一個世界了。在我們村裡,只要是有老人去世的鞭炮聲響起,全村可以幫忙的青壯年男人都會立馬趕過去自願做喪事辦理的幫手,不求任何報仇。就算是出門在外,只要不是太遠,離家一二百裡做事的鄉親,也會被自家人通知後趕回來。誰家要是沒人幫忙,誰家自己都覺得沒面子,讓全村人瞧不起。如今鞭炮被禁了,微信也就派上用場了。
各地情況不同,可能具體的方法也不一定會完全一樣。反正我們村子就是如此,這也已經是自打我記事以來,50多年維持至今的傳統習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