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們正處於肺炎病毒的疫情期間,嚴禁人員聚集聚餐,特別是農村的紅白喜事露天酒席。為了大家的健康,這種大量人員的聚餐是目前政策所不允許的。所以,農村的老人去世了,也不允許大操大辦,農村大多實現土葬,要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要有人上門去操辦一些入殮儀式和送葬儀式。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在疫情嚴重的地區,肯定是沒有人敢上門服務或者提供幫助,只能選擇火葬這種簡單的儀式,由家屬抱回骨灰草草埋葬了。
如何看待農村在疫情期間的火葬
一是在疫情期間選擇火葬,能節省好幾萬塊錢。農村的土葬一般都是大操大辦,沒錢的就是借錢也要風風光光辦一場。二是火葬方便快捷,家屬簡單的見上最後一面,火化完直接領骨灰回家,找個風水好的地方,挖個坑安葬就完事了。三是主人家有人去世了,家裡就顯得特別的安靜,沒有像土葬那樣辦得比喜事還熱鬧,家裡忽然少了個人,其中的滋味只有他們自己最能體會。四是火葬在農村不怎麼流行,特別是在老一輩人心裡都是一個結,也是一個過不去的坎。土葬在他們心裡根深蒂固,是不可動搖,也是不被接受的,只有入土為安才是人生的結束。疫情期間的火葬說不定還給農村上了一堂課,讓他們看到火葬的簡單快捷,還能節約不少開支,重要的是不要那麼多人參與。
在疫情期間只能是特事特辦,雖然火葬有它的優勢,但是各個地方的風俗不同,這個是不能強迫人家在火葬和土葬二者之間做個選擇。土葬儀式也是幾千年以來一直沿襲文化習俗,是不能說該就改掉,只能說是各有特色,也不能在我們這一代人這裡就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