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即將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你能接受嗎?

2020-12-14 阿坤鄉野說

我是阿坤專注三農,感謝您的閱讀。

農村全面實行火葬,阿坤難以接受,但貌似沒有什麼用。

近些年,隨著人們對土地越來越重視,佔地的墳也引起了人注意,有人說,農村的墳墓嚴重侵佔浪費土地,為此,應該全面效仿國外,立即實行火葬不允許土葬,對此阿坤感到很悲痛。阿坤十分尊重我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對入土為安落葉歸根,這些俗語十分看重,突然要改為火葬,恐怕農村很多人和阿坤一樣,真的很難接受,阿坤覺著不能接受的原因如下。

一,土葬文化歷史悠久,已經深入人心

古語曰「死前落葉歸根死後入土為安」,土葬已經實行了幾千年,它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短期內難以改變,年輕人還好說,尤其是農村的老人,甚至有些已經準備好棺材,他們認為入土為安才是好歸宿,若短期內讓他們接受火葬,是非常殘忍的事情,儘管土葬有花費大、佔地這些缺點,但阿坤覺著最好還是,讓老人自己選擇最好。

二,部分農村存在偽火葬,勞民傷財

阿坤這邊是豫東農村,幾年前實行火葬的口號,幾乎每天都在宣傳,只要農村有老人去世,就立馬讓拉到鎮上火葬場火葬,然後在村裡陵園買靈位,火葬花費不比棺材少,靈位也不是免費用,可笑的是,大部分並沒有靈位可買,比上以往只是多了個火葬場而已,回家後骨灰盒放棺材裡,繼續埋在田地裡,這種偽火葬以前十分普遍,勞民傷財毫無用處。若是這種偽火葬,恐怕大家都不會接受,還不如土葬巴適。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阿坤鄉野說》,持續獲取更多三農趣味知識!我是阿坤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殯葬改革後,土葬實行火葬?北大教授:火葬把人當垃圾燒,有不妥
    但是土葬這樣的傳統也正在被逐漸打破,由原來的土葬實行火葬,現在城市基本已經全面實行,而在農村也已經在各地實行多年,當然有些地方可能還沒有全面推廣,而實行火葬其目的就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
  • 城裡人說農村實行土葬佔地,但火葬費油費電價格貴,農民還不忍心
    所以支持土葬的人也特別多,且土葬也是很多農村祖祖輩輩遵循的原則,想打破這種方式並不容易:《殯葬管理條例》就曾規定:人多、耕地少、交通方便的地方,應實行火葬,違者由民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可強制執行。雖然農民們對土葬的呼聲很高,但土葬的一些弊端還是不被看好,故而推行火葬。那麼火葬真的就不佔地環能節保麼?不,也有其弊端!
  • 專家:農村實行火葬,主要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你支持嗎?
    人離不開生老病死,尤其農村人對死更為看重,一輩子辛勞,臨了也要風風光光的走,親朋好友弔唁,孝子賢孫叩頭,講究風光土葬,千百年來,一直如此,自從國家提倡火葬以來,老百姓漸漸適應了這種改變,可是有的專家就說了,農村實行火葬,主要是為了節省土地資源,是這個道理嗎?
  •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的殯葬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同的講究,無論是選擇安葬的地點,還是墓地的朝向,都有非常多的說法,一則能夠讓逝者安息,二則傳說是能保佑子孫。不過針對農村殯葬,一直有一個矛盾存在,那就是土葬和火葬的選擇,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 火葬和土葬,各有什麼利弊?選擇哪種方式更好一些?
    我們通過下面的這些內容來敘述:火葬不符合傳統做法中國古代的時候,一直都是提倡土葬的,而且幾千年來我們一直都是沿用的土葬這種方式,可以說土葬是深入人們骨髓裡的東西了。這種方式讓人,尤其是生活在農村裡的人,更容易接受。
  • 有人呼籲恢復土葬,大家是否認同?
    特別較遠農村人死了浩浩蕩蕩送到火葬場火化後,又吹吹打打接回原地遵承當地風俗,用大棺材裝著骨灰盒停放中堂,仗僧於家隨俗修因,這樣重複不僅浪費大量資金,而且沒有節省半點土地。你說火葬有什麼用呢?只有勞民傷財而已! 所謂鎖骨揚灰粉身碎骨,這些惡毒之詞,是不是和火葬一樣呢?且不說這些,掃墓是迷信嗎?那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呀!
  • 國家強制推行火葬制度,如果不火葬將會受到處罰!你知道嗎?
    自古以來我國便有入土為安的傳統,而這種傳統在我國農村更是根深蒂固,這也是表達對逝者的尊敬,所以便一直有土葬這種行為,而且咱們中國人都有落葉歸根的思想,無論是在什麼地方都希望逝後,能夠埋在故鄉,但是現在國家推行火葬,卻頻頻受阻這其中都是哪些原因呢?
  • 農村殯葬改革大幕全面開啟:推行火葬、限制土葬箭在弦上
    一、殯葬改革任務艱巨:土葬深入人心,不改又不行!歷史上,中國各民族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 、野葬 、 崖葬 、保存乾屍等多種葬法,廣大漢族地區以土葬最為普遍。我們中國人有蓋棺定論的風俗,長久流傳的文化告訴我們:中國人生前怎麼活不重要,但死後必須要厚葬!否則就是後人不孝。
  • 武漢疫情期間,農村老人去世後一般會火化了,這對土葬有什麼衝擊
    目前我們正處於肺炎病毒的疫情期間,嚴禁人員聚集聚餐,特別是農村的紅白喜事露天酒席。為了大家的健康,這種大量人員的聚餐是目前政策所不允許的。所以,農村的老人去世了,也不允許大操大辦,農村大多實現土葬,要浪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還要有人上門去操辦一些入殮儀式和送葬儀式。
  • 土葬與火葬,孰優孰劣呢?北大教授:火葬就是把人當垃圾去處理
    土葬早就已經在城市當中被禁止,目前農村地區也在大力推行火葬。土葬與火葬這兩種形式,孰優孰劣呢?雖然在主流價值觀看來火葬顯然是要優於土葬,但是從文化的角度上來看,恐怕還是需要爭論一番。一、從土葬到火葬土葬就是在人死之後將人的屍體埋入地下,如果追溯到遠古時期,這樣一種行為的動機,應當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 我國火葬的四個歷程,莫要子欲養而親不待
    但考慮到人民不可能一下子接受火葬儀式,在1956年4月27日,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為首的國家領導人及高級官員共151人,以個人名義聯合籤名倡導火葬。03 1997年,全國強制推行時間過去了12年,國務院於1997年7月21日頒布了《殯葬管理條例》,這次是在全國範圍內強制實行火葬。而這次推行在城市中起到了良好效果,除了城市居民文化程度較高,能夠接受火葬之外,與城市居民沒有土地,也有很大關係。
  • 北大教授吳飛:應當恢復土葬,火葬就像把人當垃圾一樣焚燒處理
    諸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樹葬等,其中最常見的是土葬與火葬。土葬是將逝者直接裝進棺木並埋葬在土裡;而火葬則是將人火化成骨灰後葬。  老一輩人篤信風水學,他們始終保持著人死後要「入土為安」以及「死要留全屍」的思想,相比於「將人化為灰燼」的火葬,他們更傾向於傳統的土葬。自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人口的增加與人均耕地面積的銳減,不少專家、學者大力倡導火葬。
  • 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實際上,不是所有地區的土葬方式都是這樣的,廣東有些地區的土葬方式就與這種方式不同。在廣東如果要進行土葬,同樣先把死者放到棺材裡面,但是挖坑的方式卻不一樣。廣東通常都有「八仙」,也就是八個抬棺者。在下葬前,「八仙」會根據陰陽先生選擇的地點,用挖隧道的方式,挖一個足夠放置棺材的壁龕。把棺材放到壁龕裡面以後,再用磚和泥土封住洞口。
  • 電影《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土葬或火葬,農村老人的內心獨白
    土葬還是火葬,這已經是一個社會形成共同認識的話題,然而還有一部分人卻卻在內心苦苦掙扎中,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部農村題材影片《告訴他們我乘白鶴去了》,講的就是這個話題。影片的主角老馬就是一個專門製作棺材的老人,他認為棺材能為去世的人帶來幸福,然而現在開始推行火葬,訂做棺材的人少了,老馬也害怕自己有一天會被火葬成為煙囪裡的一縷煙霧,他便請來搭檔老曹提前為自己做好了一口棺材,如今他已年老,日常最大愛好就是在村口大樹下,聽人們打牌嘮嗑家長裡短,村子裡的老人們也都喜歡聚集在那裡打發時間,等著兒女來叫回家吃飯,小孩子們也在旁邊玩耍。
  • 前朝多以土葬為主,為何兩宋時期火葬卻十分流行
    因為要想使一個民族接受一種新的思想,那就必然要使得這個民族的最大基數理解甚至是喜愛,而最大基數就是這裡的下層普通百姓,唯有百姓接受了,其他的階層也會逐漸接受,而佛教正是看準了這一點,發展得越來越平民化。傳播思想的同時,也傳播了火葬文化,進而促進火葬的流行。
  • 火葬時,逝者居然能傳來隱隱的哭泣聲?別慌,這是正常現象
    火葬逐漸普及,取代土葬成為主流喪葬模式近年來,火葬模式逐漸在全國各地開始遍地開花,因為火葬本身佔用土地面積較小,而且在之後的腐化過程中,也能夠更加快速的實現循環,進而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一般而言,在很多有條件的農村,基本上火葬已經普及,而在城市,基本上火葬已經是主流喪葬模式,目前各個地方關於土葬的也越來越少,人們對於骨灰盒的接受程度也越來越高。
  • 清朝頭幾位皇帝為何火葬,自康熙之後才開始推行全國土葬
    可是清朝皇帝的頭幾位卻全部都是火葬,將自己的屍身化作了一縷青煙散發在天地間。所謂「火葬」,是人死後處理屍體的一種方式,其實就是用火將屍首燒成灰,然後將骨灰倒入骨灰盒中,或埋於土中亦或撒入水中,揚在空中等。印度教,佛教宣揚火葬。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是崇尚土葬。自從二十世紀之後人口開始急劇增加,火葬在全球各地獲得提倡,以節約耕地。新中國成立後也是推行火葬,但是我國火葬的歷史並非始於當代。
  • 自10月1日起,邢臺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
    市委市政府「兩辦」印發實施方案深化殯葬改革 提倡厚養薄葬自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根據《方案》,自4月15日起,全市所有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及其直系親屬,農村、社區的黨員幹部及其直系親屬一旦去世,必須無條件實行火化,同時宣傳發動、鼓勵帶動其他群眾積極落實火化制度。自10月1日起,全市所有城鄉居民遺體都必須實行火葬,不得火化後再裝棺土葬。少數民族城鄉居民去世後,在尊重民族習俗的基礎上,提倡火化、節地生態安葬。
  • 殯葬制度由土葬改為火葬,目的是怎麼儘快處理逝者?
    在國人心中,傳統殯葬文化不單單是一種傳統習俗,更是一種道德教化和文化傳承。 不可否認,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糟粕如封建迷信之類,但是流傳千年的除了糟粕更多的是傳承。 生者通過種種儀式緬懷死者,即使生命的逝去是一瞬間的,但在活著的人心中,死者逝去並不是一瞬的,哀痛和沉思是持續著的。
  • 土葬和火葬之爭,陳佩斯趙麗蓉這部電影就說明白了
    陳小二提倡白事新辦,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推行火葬和新式的喪葬文化。在影片的開始,陳小二指揮著民政局的樂隊,以演奏的名義,機智地阻止了一次鄉親的土葬。可是他的舅舅是位老資格的「大了」,專門在村子裡承辦土葬事宜,並且從中漁利。他不想讓陳小二把自己的財路斷掉,於是打起了陳母的主意。